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粮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更少,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矛盾加剧。采用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构建了包括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水平、人均耕地、粮食生产波动系数在内的区域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2006年和2012年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整体上福建省粮食安全状况为临界安全级,粮食安全基本有保障,但粮食自给率下行压力增大;(2)福建省各区域粮食安全状况差异显著,存在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空间分布上的错位性,在趋势上东南沿海地区粮食安全形势恶化明显而闽西北地区形势转好;(3)依据粮食安全综合评价分值(Q值)可将福建省粮食安全等级划分为3类,即三明、南平、龙岩属于粮食安全区,漳州、宁德属于粮食临界安全区,福州、厦门、莆田、漳州为粮食不安全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粮食生产及消费特点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粮食产销链各环节出发,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流通安全及粮食消费安全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运行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估及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8—2017年期间的粮食安全问题,发现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仍然存在诸多风险,10年间粮食安全问题逐年凸显且安全问题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最后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瑞峰  李爽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9):1880-1886
[目的]实证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效率和能力提供借鉴.[方法]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入手,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整个粮食价值链来看,2008—2015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高,但从分环节来看,粮食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高,而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低.从粮食收储、加工、销售、贸易和质检环节分别进行效率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收储环节和贸易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高,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低下主要是由粮食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和质检环节效率低下所造成.[建议]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加强科技与政策支持力度,规范粮食收购市场,加快粮食加工行业创新,建立健全粮食市场机制,实施多元化贸易策略,建立健全粮食质检机制,科学引导粮食消费,达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持续蔓延,人员、物资、商品等流动必然会受到限制,对粮食供求产生不利影响,危及粮食安全.基于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判断,剖析了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消费安全、贸易安全等的可能冲击,从保障粮食生产要素供给、创新粮食销售业态、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畅通国内国际粮食双循环等...  相似文献   

5.
谢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35-336,358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问题,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该研究从相关政策、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存储与粮食消费等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的5个方面,分别探讨并梳理其中对粮食安全能够产生影响的各主要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其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找出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主要特点,进而提出制约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粮食消费以及粮食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保障粮食安全经验与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河北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都面临严峻挑战。在当前这种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产量频繁起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应加强对我省粮食安全状况的研究、探讨,科学预测入世后粮食供需水平,以规避国际粮食贸易波动带来的风险,确保新形势下我省粮食安全和供需动态平衡。 1 近期河北省粮食供需变化轨迹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受市场放开和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省粮食生产大起大落,供需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运行轨迹可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高松青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2):1873-1874
浙江是我国第2大缺粮省份,针对浙江粮食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自给率逐年降低、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警戒水平等现状,提出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入手,打通粮食上下游产业链,为浙江铸造起一道粮食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大面积农用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粮食供求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安全成为稳定社会经济的焦点问题。运用边际分析等方法从粮食安全要素角度对粮食安全主要架构,如: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城市化加速期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粮食供给价格、农民种粮意愿和城市居民粮食消费偏好的函数,并提出达到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系统及其子系统安全水平,识别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障碍因子,基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建立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就中国粮食安全(2000—2020年)进行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安全总体水平可以分为缓慢下降、较快上升、快速发展和迅速提升四个阶段;2)从5个子系统来看,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子系统水平呈较快上升态势,质量安全子系统水平呈先较快下降而后缓慢上升态势,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子系统水平基本稳定且呈缓慢上升态势;3)从障碍因子诊断来看,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障碍因子已从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供给性因素,向质量安全、流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可持续性因素过渡。中国应从建立国家粮食安全新观念、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增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4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1.
以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环境为背景,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风险因素.研究发现,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进口具有显著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量对我国粮食进口影响不是很显著,国内粮食供应量是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显著因素,但是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粮食进口关系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粮食进口风险规避措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本研究构建了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风险评估的基本模型,建立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序列,拟合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概率分布和计算国际粮食市场的风险价值(VaR)。通过对国际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市场价格风险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并不是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表现为服从Lognormal、Log-logistic和Burr分布;就整体而言,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风险较为严重,上涨的风险要大于下跌的风险;就具体品种而言,国际大米的市场价格风险最大,其上涨和下跌的VaR分别达到69.23%和34.31%,远高于玉米、小麦和大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动物疫情信息与养殖户风险感知及风险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厘清动物疫情信息与农户风险感知及风险应对行为间作用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疫情内容信息、疫病概率信息和政府控制信息对风险感知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9、-0.16和-0.29,风险感知对养殖户决策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23。即风险感知是引发养殖户风险应对行为的核心中介变量,较高的风险感知不利于农户采取积极的风险应对行为,增加有关疫病内容、疫情发生概率及政府控制措施等信息的供给,有助于降低农户风险感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种业企业风险与结合种业企业特点进行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种业企业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甄选影响种业企业风险因素最优指标集,通过评价矩阵和AHP方法确定指标层的权重,对准则层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准则层评价矩阵,并选取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3家种子企业(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G1、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G2和中国种子集团公司G3)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3家种子企业的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0.56、0.58、0.67,风险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G1 > G2 > G3。说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做的最好,而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近岸海域49个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可能的来源并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砾石和黏土含量相对较少。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最高是Zn元素,为38.98 mg/kg,大部分属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除As元素之外,Zn、Cu、Cd、Pb、Cr和Hg 6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粉砂和黏土等细颗粒沉积物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常轻微,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AsHgCdPbCuCrZn,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55,属于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7.
冯文兴  贾光明  项小强  程万洲 《油气储运》2012,31(3):181-183,247
介绍了量化风险评价技术的基本流程、判定准则和评价模型,以实例讨论了其在原油管道站场的应用。根据站场的生产特点,设置泄漏场景;根据站场所在地区的气候资料,设定年平均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等级的联合分布;伤害模型以热辐射和超压为主,以人员致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的评价软件RiskCurves计算站场对界区内各岗位和界区外居民场所造成的个人风险数值和社会风险F-N曲线。根据评价结果,从降低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两个方面,提出风险控制建议。最后,探讨了量化风险评价技术在油气管道站场的应用价值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审计风险有不断增加的态势。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必须正视它而不能回避它 ,要根据审计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进境百合种球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为起点,对进境百合种球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确定了检疫性有害生物7种、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21种,制订了风险管理措施并进行效率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病险水库运行风险的量化问题,进行灰色-随机风险计算的复合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方法】将病险水库运行中的复杂不确定性影响关系,简化处理为仅由灰色和随机不确定性构成,由此建立了病险水库运行风险的灰色-随机风险率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功能函数的确定,将灰色-随机风险概率转换成一般随机风险率,最后应用改进一次二阶矩法,实现对病险水库运行风险的复合不确定性分析与计算。【结果】所求得的风险值为一灰色区间,客观地反映了水库运行风险的不确定性。【结论】工程实例表明,所提出的复合不确定性分析,能较好地评价病险水库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