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转地饲养是一种充分利用蜜源、增加蜂产品产量和繁殖蜂群的方式。为了适时地把蜂群搬到某个将要开花的蜜源区域采集,最重要的是选择放蜂路线和保证运输安全。一、选择转地放蜂路线转地饲养成绩的好坏,关键在线路选择得好不好。选择放蜂线路时,必须考虑到蜜源价值、气候条件、前后两个蜜源的衔接、路途远近和运输条件等。就一个蜂场而言  相似文献   

2.
蜜蜂的转地饲养是充分利用蜜源。增加蜂产品产量和发挥蜂群生产潜力的饲养方式。我国目前蜂群保有量达700多万群,是世界养蜂大国。幅员辽阔,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南北气候差异明显,花期交错,为蜂群的转地饲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搞好转地饲养,取得较好的养蜂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5,(5):31-33
<正>我国养蜂者利用蜜粉源的方式包括定地饲养、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和长途转地饲养三种。由于全国蜜粉源植物资源分布和蜂群发展均不平衡,导致有一定饲养规模的蜂农为了夺取高产而选择长途转地饲养。能否对转地蜂场进行准确的蜜源调查并选择适宜的放蜂场地和确定最佳的放蜂路线是饲养成败的关键。一、调查转地蜂场的蜜源情况,确定该蜜源场地的放蜂价值1.了解国内春夏季和秋冬季蜜源植物的产地及开花期我国春夏季和秋冬季的主要蜜源植物包括油菜、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简称苏北),现有蜜蜂14.1万群,平均161亩蜜源植物有蜂一群,其中60%以上蜂群流动饲养。为探索定地养蜂能不能稳产?我们走访了十多个县,对不同地区的定地或小转地饲养的养蜂场,养蜂户和转地饲养的蜂场,进行了包括蜂群繁殖率、蜜源资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蜂群产量、病虫害等情况的调查。事实证明:苏北地区蜜源丰富、适合定地养蜂,在该地区范围内进行小转地饲养,乃是夺取苏北养蜂高产稳产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蜂饲养,多为定地的家庭蜂场,蜂群不多,一般一二十箱.由于定地饲养受蜜源条件的限制,群产量有限.假如在附近几千米或十余千米范围内进行小转地,争取到2~3个花期,那么蜂产品产量将会大大提高.根据实践,我们认为中蜂小转地饲养要做到以下3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7):31-32
<正>蜜蜂转地饲养是一种充分利用植物蜜源,增产蜂产品和繁殖蜂群的方式。为了适时地把蜂群搬到某个将要开花的蜜源植物区去采集,最重要的是选择放蜂路线和保证蜂群运输安全。一、选择转地放蜂路线转地放蜂效益好坏,关键在线路选择的好不好。选择放蜂线路时,必须考虑到蜜源价值、气候条件、前后两个蜜源的衔接、路途远近和运输条件等。对一个蜂场来说,它的转地放蜂路线可能几年不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三季都有蜜粉源植物开花吐粉、流蜜,蜂友们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大好的蜜源资源,每年春季都要将蜂群转地到山区,充分利用春季辅助蜜源柳树、色树等流蜜植物将蜂群繁殖起来,然后原地不动等待6月底或7月初大蜜源椴树流蜜的到来。椴树流蜜期的蜂群管理工作:前期主要是控制蜂群分蜂热、组织采蜜群等项工作;中期主要是抓好蜂产品质量;后期主要是搞好蜂群调整,准备转地到秋蜜场地。  相似文献   

8.
李易谷 《中国蜂业》2010,61(7):27-27
利用养蜂车进行长途转地放蜂,可大大降低养蜂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可根据蜜源情况,随时转入最合适的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蜜源,提高蜂产品产量,进而大大提升蜂蜜品质,生产优质蜂蜜。  相似文献   

9.
赵中和 《中国蜂业》1999,50(2):12-12
转地饲养的特点是蜜源衔接紧凑,连续不断,能获得高产。定地饲养是分散放牧,能利用零星蜜源。各有好处。但从产量上说,还是转地饲养为高。一、转地饲养转地饲养因蜜源丰富,不仅能获得高产,而且增殖快,蜂群壮,疾病少,这是养蜂的一种生产方式。但转地饲养有三苦:装...  相似文献   

10.
中蜂饲养,多为定地的家庭蜂场,蜂群不多,一般一二十箱。由于定地饲养受蜜源条件的限制,群产量有限。假如在附近几千米或十余千米范围内进行小转地,争取到2~3个花期,那么蜂产品产量将会大大提高。根据实践,我们认为中蜂小转地饲养要做到以下3点:1侦察蜜源一般来讲,方圆几十千米范围内的野生植物种类大体差不多。但也不尽然,例如乌桕、女贞、野菊花、紫苏、益母草等,常常是某个山边、田埂就有一大片;种植植物更是这样,例如枣树、棉花、荞麦、油菜、紫云英等,很可能某个村就有很多公顷。我们只要顺着各级公路去深入调查便可发现。蜜源调查要作…  相似文献   

11.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09,29(4):13-15
当前,蜂农最关注是今年蜂产品行情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笔者经过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告知如下以供参考. 1 2009年蜂产品市场预测 纵观近年蜂产品市场走势,基本由产销关系来决定,当蜂产品供少于求时,价格上去了,当蜂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来了.蜜蜂产品是由蜂农饲养蜂群生产的,蜂群的饲养量、蜜源植物数最与流蜜丰度决定蜂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蜜粉源植物资源分布和蜂群发展均不平衡,导致有一定饲养规模的蜂农为了夺取高产而选择长途转地饲养。而要确定最佳的放蜂路线首先要调查了解转地蜂场蜜源情况,了解国内春夏季和秋冬季蜜源植物的产地及开花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小转地放蜂既能充分利用蜜粉源,又没有大转地的费用高,所以小转地的净产值较高,蜂蜜、蜂王浆、蜂蜡和蜂胶等产品成本较低。以小转地饲养亏本的蜂场最少,定地最多,大转地居中。在当前养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为了使养蜂生产有较多盈利,采用定地结合小转地的方式饲养比较合适。在有多个连续大蜜源地区也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的管理措施有:一、落实场地对某地区经过实地考察后,了解到该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开花时间、气候情况及历年到该地放蜂情况和蜂蜜产量后,提前落实放蜂场地。  相似文献   

15.
枣花期场地的选择枣花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主要蜜源,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蜂群的生产与繁殖。许多外地蜂友因场地选择不当,以致蜂产品产量不高,蜂群群势严重下降,为此不愿意涉足枣花场地。现将本人的一些浅见供蜂友参考。1.选择场地时,以有树荫的地方为好。因枣花期正...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养蜂生产,蜂群的数量和蜜源植物的数量在各地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二者的关系不尽协调。例如,在东南各省蜂群数量少而蜜源面积小;在西部各省区蜜蜂数量省而蜜源数量多,即面积大。在短期内这种情况改变不了。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各地的蜜源资源,发展养蜂生产,以便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转地放蜂在我国养蜂生产中仍占重要地位。转地放蜂,如何正确选择放蜂路线和场地是很重要的。多年转地放蜂的同志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一般都有较稳定的放蜂路线和场地。而一些养蜂经历很短的同志在这方面经验还不足,为此,特归纳以下一些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4,(8):22-23
<正>定地饲养是指蜂群基本上在固定的蜂场饲养,主要以中华蜜蜂为主。转地饲养是指将蜂群转移到有蜜粉源的地方采蜜或者进行蜂群繁殖,一般以西方蜜蜂为主。转地饲养时常将蜂群运输到几百上千公里以外的大蜜源区从事养蜂生产,除了要熟练掌握一些蜜蜂养殖生产的技术手段外,还要有一定的经验,笔者结合自己40余年的养蜂经历,认为转场养蜂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制定转地规划,实行有目的的转场转场饲养是充分利用蜜源资源的有效措施,繁殖  相似文献   

18.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19.
赵文友 《中国蜂业》2009,60(3):30-30
养好蜂并不容易,每个养蜂者都希望自己的蜂群强壮,这样才能高产增收。蜂产品产量除受地理位置、气候、蜜源条件以及饲养技术等因素影响外,饲养对路的蜂种应该是首要的因素。在此谈谈我选购蜂王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不论在什么地区饲养蜜蜂,原则上都要养强群,特别是定地饲养.大家知道定地养蜂和大转地养蜂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大转地蜂群由于不失时机的转场,蜂群始终处在不离花的环境里.而定地饲养的蜂群就做不到这点.虽说管理措施大同小异,但定地饲养蜜源有限,只有油菜是一个稳产的好蜜源,就是早了些,开花流蜜期蜂群正处于新老交替期和增殖期,没有更多的适龄采集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