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测定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一般情况下是对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分别进行测定,青贮饲料中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同时测定未见报道。采用简便的甲酯衍生化方法,利用气相色谱填充柱.探索出一种能同时快速测定青贮饲料中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以期为青贮饲料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
3.
4.
建立了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青贮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青贮饲料浸提液经酸化后即可直接上机测试。采用Nukol毛细柱(30m×0.25mm×0.25um),程序升温方法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青贮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直接快速分离,在3个添加浓度水平上乙酸、丙酸、丁酸...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测定瘤胃液中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样品选用湘东黑山羊和荷斯坦奶牛的瘤胃液,18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与25%的偏磷酸按照9∶1(v∶v)的比例混合均匀,静置0.5 h后,4℃条件下18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以DB-FFAP毛细管柱进行分离,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在9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结果表明:这7种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5%,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分别在0.8~121.0μg/mL、0.3~3081.0μg/mL、0.4~1165.2μg/mL、0.4~275.1μg/mL、0.2~543.0μg/mL、0.5~129.9μg/mL和0.4~271.5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8以上,检出限(3倍信噪比)在0.069~0.252μg/mL。山羊和奶牛瘤胃液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8%~103.8%和78.7%~95.2%。本试验建立的测定瘤胃液中甲酸以及其他6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选择性强、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可为反刍动物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甲烷生成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等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挥发性.生物学上一般称之为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VFA在动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代谢和含量是这些研究领域中常遇到的问题。因此,一个好的测定方法是研究中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金霉素对肉鸡肠道菌群、pH值、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 1日龄AA商品代混合雏鸡 1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金霉素组 ,分别饲喂添加含 0 ,5 0mg kg金霉素的玉米豆粕型日粮 4 2d。结果表明 :金霉素使肉鸡的体重显著增加 ,而对饲料转化效率的明显改善只见于 1~ 2 1d ;金霉素对小肠、盲肠中总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但 2 1d时肠道大肠杆菌数下降显著 ;金霉素未使肠道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乳酸浓度和pH值发生明显改变 ,但 2 1d时盲肠丙酸浓度下降显著 ,而 4 2d时 ,盲肠丁酸浓度明显升高 ,异丁酸浓度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瘤胃乳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头平均体重为(275±20)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精料比例逐步提高来诱导酸中毒的试验方法,试验分4期,每期10 d,第Ⅰ、Ⅱ、Ⅲ期依次饲喂精料比例分别为60%、70%、80%的饲粮;第Ⅳ期饲喂精料比例80%+烟酸800 mg/kg的饲粮.结果表明:1)在试验第Ⅰ、Ⅱ、Ⅲ期,未添加烟酸条件下,随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pH显著下降(P<0.05);瘤胃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精料比例与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中的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也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与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0%精料比例与60%、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精料比例对瘤胃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和NADH/NAD+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NAD+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有降低的趋势,而NADH浓度和NADH/NAD+有提高的趋势.2)在试验第Ⅲ、Ⅳ期,精料比例为80%条件下,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及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P<0.05),而乙酸、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对瘤胃中总脱氢酶活性、NAD+、NADH浓度及NADH/NA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NAD+浓度,降低NADH浓度及NADH/NAD+的趋势.3)第Ⅰ、Ⅱ、Ⅳ期瘤胃中均未检出乳酸脱氢酶活性,而在试验第Ⅲ期,精料比例为80%(未添加烟酸)条件下,瘤胃中检出了乳酸脱氢酶,其活性为132.9 U/mL.结果提示,添加烟酸提高了瘤胃NAD+浓度,降低了NADH浓度及NADH/NAD+,抑制了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产生,从而缓解瘤胃酸应激或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10.
挥发性脂肪酸(VFA)在维持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个体能量代谢和发酵类型的重要指标,准确检测瘤胃液VFA含量对反刍动物营养、瘤胃内环境、消化功能及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防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瘤胃液VFA的方法并优化色谱检测条件,本研究分别对高效液相色谱不同流动相和pH对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分离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甲醇或乙腈作为流动相时,均能对3种VFA进行有效分离,但两种流动相出峰时间不同。用乙腈作为流动相时,3种VFA的出峰时间均较甲醇作为流动相短。通过设置2.05和2.30两个水平的流动相pH,研究发现pH对分离效果和出峰时间影响较小。这些结果表明乙腈和甲醇均可作为瘤胃液VFA测定的流动相,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二者的价格、毒性以及检测耗时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烟酸对牛链球菌乳酸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0(对照)、0.05、0.25、0.50 mg/mL烟酸,每组4个重复.39℃体外培养0、2、4、6、12、24 h后,测定培养液菌群密度、pH,测定12 h培养液的乳酸发酵指标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烟酸添加量的增加,菌群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0~24 h平均菌群密度0.50 mg/mL烟酸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烟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2~24 h培养液pH(P<0.05或P<0.01).烟酸对单位密度细菌耗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0.25、0.50 mg/mL烟酸组显著降低了单位密度细菌乳酸产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产乳酸效率(P<0.01);试验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烟酸对培养液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烟酸添加量的提高,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条件下,烟酸可抑制牛链球菌增殖,并保证NAD+的稳定供给,维持了糖酵解的进行,减少了乳酸的生成,提高了培养液pH,其中以0.50 mg/mL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13.
探讨乳酸菌发酵多肽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和工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多肽饮料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温度37 ℃、接种量3%,发酵时间9 h,冷藏温度6 ℃,冷藏时间12 h;乳酸菌多肽饮料最优工艺配方为:酸度50 (0T)、白砂糖12%、β-CD 0.6%、香精0.04%,稳定剂0.6%.在此工艺条件和工艺配方下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口感最佳,并具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15.
乳酸菌电转化的原理与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菌作为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具有诸多益生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轻工、食品、医药及饲料工业等许多行业上。乳酸菌的遗传转化是限制对其遗传操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结合电转化原理,综述了乳酸菌电转化条件的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一株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酸菌分离专用培养基-MRS培养基从发酵40 d的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乳杆菌属、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较长;培养以后pH下降达到稳定;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20 h。抑菌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于该菌具有生长快、产酸量高并具有抑菌活性等特点,因而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优良菌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即将实施的《GB5009.211—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中两种微生物法测定乳粉中叶酸进行比对研究。[方法]验证试管法和微孔板法测定叶酸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根据数据的差异与试验操作过程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准确性试验可知,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均与标准物质真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7%和2.9%,无明显差异。由重复性试验结果可知试管法RSD值为1.3%~3.1%,微孔板RSD值为1.6%~2.9%。[结论]新国标的两种微生物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都较好,均能对乳粉中叶酸进行有效测定;微孔板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