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时代的要求,在当前全民“三五”普法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落实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促进共健康成长,增强其法律意识,推动“三五”普法教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普法教育要注重形式多样化姚臻我国在改革开放到现在十五年的时间里,制定各种法律已有一百多部,为了普及这些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目的,国家还分别组织了“一五”普法和“二五”普法,明年还要进行“三五”普法,可以说我国的法制建设成就是显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慈溪市农业局在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普法宣传教育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切合本市实际的农业普法新路子,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严冬已至.又是煲仔饭的“旺季”.三五人一起.热腾腾的煲仔饭一上桌,揭盖的一瞬,香气扑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一些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以至于“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  相似文献   

6.
3月处于“惊蛰”、“春分”节气。气温逐渐回升.但天气冷暖变化大,北方冷空气频繁侵袭。“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天六九头,惊蛰地土开”。“惊蛰不开地.不过三五日”。3月是露地蔬菜播种、育苗的大忙月份。  相似文献   

7.
普法教育与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 《甘肃农业》2007,(10):38-39,44
在揭示普法教育对农民工维权的作用及农民工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普法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农民工普法内容定位、摸索较为合适的普法形式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普法教育、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乡村都有“小圩市”,周围总有三五家甚至七八家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小店,但小店的经营状况却各不相同。笔者对一些生意兴旺的商店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些生意好的店十分借重经营“偏方”——额外服务的作用,例如:  相似文献   

9.
“不要等到有先见之明回乡村创业的一批人三五年之后凸现财富效应,才匆忙追走赶潮流,那时察觉已是来不及了!”国内某知名网站的投资论坛上,一位网民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0.
《农民致富之友》2007,(11):34-35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专业素质的经营者。但是,目前郊区还在坚持种地的不外乎三类人,一是无法外出打工的老人,二是一边打工一边“兼职”种田的农民。三是租种三五亩土地的外来农民。他们有能力推动“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以儒学体系为理论架构的,这与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宗教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法律文化迥然相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法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历史品格。目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西法移植”这一单一的范式,忽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中国的法制进程似无根之浮萍。然而,具体的法律制度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来支撑,就中国法制变迁的价值取向而言,只有从本体文化的内在理路去寻求,借鉴地融合西方法律智慧,才是获得国人接受和认可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农业院校教职工在行政方面、民事方面、仲裁方面的法律援助的需求,将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农业院校职工法律援助的法律制度规定缺失、法律援助民间模式应用不足、法律援助机制缺少管理制度。探讨了农业院校职工法律援助制度运行机制的建立问题,强调完善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的相关法律规定,鼓励发展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的民间模式,建立规范教职工法律援助的管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 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 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法治语境中,乡村振兴离不开多领域涉农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法律体系的保障。相应法律体系的构建应以宪法为统帅,以产业振兴法律部门、人才振兴法律部门、文化振兴法律部门、生态振兴法律部门和组织振兴法律部门为支撑,五个法律部门承担相应的法律保障和调整功能,针对部分法律部门或者法律文件不够健全的立法现状,应当加强国家立法或者通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下位法律文件的制定,完善涉农法律体系,确保乡村振兴的专门性、系统性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经费是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法律援助经费制度体系的重点工作是科学界定法律援助经费的概念和定义、明确法律援助各项经费的开支使用比例、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经费监督管理制度等。文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在认真查找目前法律援助经费拨付、管理监督、开支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根据财权与财政相匹配原则,从制度体系建设层面对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阐述和分析了作品法定许可使用的一般法律性质、法定许可使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法定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关系 ,以划清作品法定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生态补偿思想、生态补偿法规和各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总和。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缓和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形势,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对生态补偿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从法学的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和构建的起点。认识和厘清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法律基础”教育木质上是法律素质教育。为了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了解法律素质的内涵,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搞好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法律文本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法律解释在所难免。法律解释是法律应用于个案的中间环节,是法律与事实之间联系的桥梁。没有法律解释就不可能有法律适用。我国法律应明确法官的法律解释权,让法官在个案中诠释法律,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经过了耕地保护法律意识觉醒期、法律制度起步期、法律体系形成期、法律体系发展期的演进.我国耕地保护的法律形式、法律规范和法律手段在演变中完善,但当前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面临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私益与公益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以切实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主线,建议出台《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法》以树立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法律依据,并实现从国家到地方,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保护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