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为害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水稻任何生长时期和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可以发生为害,其中以苗期、分蘖盛期、孕穗期发病最重。从晚造发病情况看来:发生期长,水稻全生长期都可以发病;病源残存时间长,能重复侵染次数多。水稻一经发病后,病菌就不断侵染,不断形成新病斑,有时当水稻新叶还未完全抽出,已被病菌侵入,形成油渍状透明斑,5—7天后病斑呈褐色透明条状,并且开始分泌大量细菌溢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省潜山县分3个播期对120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采用发病率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以及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对鉴定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差异,早播的发病轻,后两个播期发病重.以最大值评价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更可靠.一般情况下,可用病穗率最大值评价品种抗性,如需更精确的评价,则以病情指数最大值作为评价标准为宜.  相似文献   

3.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田间人工接种苹果树腐烂病病菌并在发病后对病斑进行连续观察,明确苹果树腐烂病在不同季节发生的难易程度和病斑扩展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苹果树腐烂病从人工接种到扩展为可见病斑(病斑径向扩展5mm)所需的时间不同,其中春季所需时间最短,平均为7.7d;其次是夏季,平均为10.2d;秋季所需时间最长,平均为12.5d。不同季节接种后形成的腐烂病斑在发病后2个月内都会出现一个快速扩展过程,随后病斑停止或缓慢扩展,经2~5个月后,再次出现一个快速扩展过程。无论哪个季节接种形成的病斑,第二个快速扩展期都出现在春季或秋季。  相似文献   

4.
对2006-2014年峨山县3个主栽玉米品种灰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开始发病及进入暴发流行期时间存在差异,病害发生严重度也不同。表现为发病越早的品种,受害的严重度越高。总体看,本县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中旬进入喇叭口期开始发病,当温度适宜、降雨量偏大、相对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与流行,8月中、下旬进入抽雄期至灌浆期时迅速暴发流行。播种期的早晚与病害的发生流行轻重和最终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株发病率、病情指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上升,最后,导致的产量损失率随之也逐渐上升。玉米灰斑病发病始期在7月上旬,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灰斑病病情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5.
徐允元 《植物保护》1985,11(5):47-47
茭白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无锡茭白又以品质好而驰名全国。但近几年来胡麻斑病危害严重,使产量与品质均有所下降。 茭白胡麻斑病又名叶枯病,以往不为人们所重视,近几年偏施氮肥等原因,致使本病日趋严重,据1984年在无锡郊区调查,一般大田病叶率为75—100%,病情指数高达  相似文献   

6.
余若虹  傅关英 《植物检疫》1999,13(2):121-12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1993年秋我市郊区两个镇的四个村部分稻田发生水稻细条病,共计发病面积20.25hm2。嘉兴市是重要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为保证我市水稻良种繁育以及粮食生产安全,嘉兴市植物检疫站会同郊区农技站,...  相似文献   

7.
水稻窄条斑病是浙江杭州地区的新病害,本研究从症状识别、种子传病及防治药剂测试三方面入手对该病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光观察病斑透明度,观察有无菌脓及喷菌现象可有效地将水稻窄条斑病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区分开;水稻窄条斑病种子可带菌传病,传病率因品种和种子来源不同而异;25%丙环唑EC和50%多菌灵WP对水稻窄条斑病均有较好防效,其中以25%丙环唑EC有效成分用量150g/hm2为最佳,防效达68.73%。  相似文献   

8.
水稻颖枯病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颖枯病 (又称谷枯病 )近年在广州市南部稻区发生严重 ,1998年发生面积 0 .5 5万hm2 ,一般田块病穗率 30 %~ 5 0 %,病指 2 0~ 40 ,减产约 5 %~ 8%。而过去只零星发生 ,危害也轻。水稻颖枯病菌 Phyllosticta glumarum ( Ell. et tr)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科叶点属。只侵害颖花和谷粒。在水稻破口抽穗期开始入侵 ,在广州是 5月下旬始发病 ,流行期在 6月上中旬。被侵染谷粒 ,初在颖壳尖端或侧面产生淡褐色椭圆形小斑点 ,随后病斑扩大变为深褐色 ,病斑间愈合 ,逐渐扩展至谷粒的大部或全部 ,病斑中央色泽变浅 ,最终为灰白色 ,上生许多小黑点 …  相似文献   

9.
水稻瘤矮病是8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毒病。在广西仅博白县已有发生的报道。可是,1991年北流县较大面积发生,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早稻发病的有白马、清湾、六靖、平政等4个乡(镇),其中以平政镇龙池村早稻发病较重,病蔸率一般在25—50%,高的达73.2%。晚稻发病的有清湾等13个乡(镇),发生面积1412.8公顷,占全县晚稻实插面积的4.5%。估计全县因此病发生造成损失100万公斤以上,为了明确本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与栽培条件的关系,特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赤枯病是水稻的生理病,发病因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是水田氧化还原电位下降,空气不流通;以及嫌气性微生物繁殖,产生各种有害物质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叶上出现赤褐色病斑,发病严重的,叶片枯焦,不能分蘖,是称“赤枯病”,有的群众又称“黄衣子”。今年江西省九江、湖口、临川、上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害病斑形状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周长面积法和曲线长度法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4种病害病斑形状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 ,病斑形状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复杂性可以用分形维数的大小来表示 ,形状愈复杂 ,分形维数愈大 ,反之则愈小。周长面积法所得的分形维数分别是水稻纹枯病1.3385 ,玉米大斑病1.3799,玉米小斑病1.1633,桃细菌性穿孔病1.0470。曲线长度法所得的分形维数依次为水稻纹枯病1.3084,玉米大斑病1.2919,玉米小斑病1.0223,桃细菌性穿孔病1.0561。同一种病害中不同病斑之间分形维数变化范围表明了单个病斑之间形状差异。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单个病斑或一类病斑分形维数的测算 ,但以周长面积法更好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的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索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通过比较3种接种体发现,上年保存于-20℃的厚垣孢子不能引起发病;用PS液体培养获得的薄壁分生孢子可引起发病,孢子浓度越高引起病穗率越高;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病原菌的培养菌龄对接种效果有影响。在水稻的3个时期接种,以抽穗破口前6~9d的效果最好。在一天的3个时段接种,以下午4~6时的病情最重。在接种液里添加马铃薯煮汁可显著提高接种发病率。本文的接种技术能高效引发稻曲病,最高穗发病率100%,最大病情指数93.96,最多穗病粒数110粒。该接种技术可鉴别出品种抗病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辣椒疫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毁灭性病害,现将其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据观察,本病从苗期至成株结实期都有发生。各时期发病的特点是:1、苗期:苗期从出苗至5片叶期病菌开始侵害根颈,使根颈组织腐烂,幼苗倒地湿烂枯萎死亡。2、成株期:6片叶以后称为成株期,茎部已经木质化坚硬。此时期的主茎、侧枝、花、果实和叶片都有被病菌危害。主茎受害后整个植株枯死。侧枝受害时病斑以上的枝条死亡。特征是:发病初期病斑黑褐色如针头状小点,并迅速向周围扩展环境茎部约3~5cm,尔后病部变黑,植株死亡。本病一旦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云形病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云形病在遂昌县各地均有发生,海拔400m以上病情重。该病在水稻分蘖末开始发病,孕穗末病情剧增,蜡熟进入发病高峰。品种对该病抗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稻病情重于常规稻,杂交中汕优、威优系列病情更重。该病主要影响水稻结实率而减产,随着病情指数增加,产量损失加大,两者密切相关。适温、高湿利于病害侵入、发展。该病防治应抓3个环节:选用抗病良种;合理施肥;在水稻孕穗末667m2用40%禾枯灵60g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进行1次防治,防病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Fangetal)是目前水稻上主要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南昌市在80年代,此病仅零星发生,进入90年代后逐年加重。1994年,南昌市晚稻细条斑病大面积流行发生。是该市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一、发生特点1.发病时间早,流行速度快1994年此病发生时期为历年最早,7月中旬开始发病,早于往年15天左右。而且发病后,由于气候条件适应出现大量菌脓,流行蔓延速度相当快,发生过程出现了二次流行高峰:8月10日~8月18日为第一次高峰;8月22日~29日为第二次高峰。2.面积大,分布广全市共发生6319万亩,占全…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稻瘟病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稻常发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品种抗病性低、农户不懂栽种技术及适温高湿等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因素。防治稻瘟病主要采取抗病品种的选择、加强栽种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措施。1症状1.1叶瘟1.1.1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近圆形暗绿色病斑,绿豆大小,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宜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相似文献   

17.
江健  张云萍 《植物医生》2001,14(2):15-15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近年来在湄潭县流行危害越来越重。根据该站及各镇(乡)农技站调查统计 ,全县平均每年流行面积550hm2~600hm2,严重年份达1000hm2,发病田块的病株率15%~30 % ,严重田块达100 % ,造成水稻减产绝收 ,严重影响全县粮食生产。一、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危害。但在湄潭县 ,发病主要在秧田期至抽穗前 ,5~7月为主要发病时间 ,水稻抽穗后很少发病。秧田期发病 ,叶片和叶鞘初期呈现水渍状长条 ,沿中脉上下发展 ,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但在田间只是零星出现病株。大田期发…  相似文献   

18.
水稻普通矮缩病 (简称普矮病 ) ,近年来在我市局部偶有发生 ,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今年受去冬今春气温异常影响 ,该病在我市多个乡镇普遍发生 ,全市发病面积达 16 6 6 6 6万hm2 ,发病较轻的病丛率在 5 %左右 ,重病田块病丛率达 2 0 %~6 0 % ,为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 1年。普矮病是由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大斑黑尾叶蝉传播病毒而引起的 ,病毒在带毒的黑尾叶蝉若虫体内越冬 ,第 2年春季成虫迁飞到秧地成为初侵染源。感染普矮病的水稻病株显著矮缩 ,分蘖增多 ,叶色浓绿 ,叶质僵硬 ,叶面呈现黄白色条点。1 原因分析(1)气候因素有利虫源越冬、…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水稻检疫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我乡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且发病时间逐年提早,发病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损失严重,为了估测病害造成损失情况,我们连续两年进行了发病程度与损失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病原菌Sarocladium oryzae,在水稻各生育期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叶鞘上之致病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症状。该病原菌不仅在水稻各生育期发生危害,还能侵害叶鞘、谷粒、叶片中脉等。水稻剑叶叶鞘受害,常呈现为典型叶鞘腐败病病斑以及"紫鞘"或"紫鞘黄叶"症状。病谷常引起秧苗发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30℃、湿度为70%(RH)。但发病对温湿度要求并不甚严格。适当的氮、磷、钾配比和适量施用能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氮肥过多或缺乏均会加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品种的抗病性有着明显差异,但与水稻类型无关。以病原菌分生孢子液对21个常见杂草和野生稻接种,其中属于禾本科的15个种可引起发病。经田间调查,该病原菌也在自然条件下侵染若干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