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落叶松锯材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是其木材干燥中一个重要过程。通过高温高湿处理,可使落叶松锯材中所含的树脂固体成分受热软化,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在热力作用下向表面移动进而从木材中溢出。本研究通过对落叶松锯材进行不同时间高温高湿处理和不同后期处理条件的干燥试验,分析被处理的落叶松锯材树脂脱除和分布规律,为探讨合理落叶松脱脂工艺提供基础依据。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对落叶松锯材进行高温高湿处理的时间在8h以内时,木材中树脂从芯部向表层移动和从表面溢出明显。处理时间达到8h后,树脂分布变化和溢出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煮处理对竹材吸湿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竹材改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将竹片置于100℃沸水中(竹片和水的质量比为1∶100)水煮处理4 h,利用动态水分吸附仪(DVS)测试水煮处理前后竹材动态水分吸附曲线,采用Hailwood-Horrobin(H-H)模型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扫描电镜(SEM)、化学成分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水煮处理前后竹材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和结晶区参数。【结果】竹材经水煮处理后,在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中,其平衡含水率相对于原竹对照样降低。H-H模型拟合显示,当相对湿度大于35%时,水煮处理竹材的单分子层水含量增加,多分子层水含量显著降低。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水煮处理后竹材薄壁细胞细胞壁发生皱缩现象,细胞壁上微孔减少,多分子层水含量降低。化学组分分析显示,水煮处理使竹材中部分半纤维素发生降解。FTIR分析显示,水煮处理竹材的羟基和羰基含量增多,是其单分子层水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XPS分析显示,水煮处理使竹材中半纤维素发生降解,同时脂肪酸、脂肪、酚类等物质随水分...  相似文献   

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生产中 ,原材料中带进三聚氰胺残留副产品、钙、镁、铁、铝重金属离子、甲酸、甲酸盐、油膜等杂质使树脂胶缩聚反应进程过快 ,造成树脂贮存稳定性差 ,树脂浸适性差 ,固化时间过长等影响。提出了对原材料进行精制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简便 ,提高树脂胶质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浸渍用三聚氰胺树脂的性能指标、固化剂种类及用量、环境温度等对其固化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浸渍MF原胶的性能(pH、固含量、游离甲醛等)均不同程度影响树脂的固化速度;不同种类的固化剂及其添加量,浸渍MF固化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原纸的pH值和环境温度影响MF树脂的固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不同合成工艺路线下MUF共缩聚树脂结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反应原料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设置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的不同合成工艺路线.借助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树脂的结构组成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脂中的结构基团类型不会因工艺路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不同基团所占比例有较大差异.利用工艺路线一和路线三合成的树脂中,亚甲基键(—CH2—)含量较高.而在工艺路线二合成的树脂中,羟甲基(-CH2OH)含量远高于其他工艺,表明树脂的缩聚程度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云南松林过火后人工干预恢复和自然恢复区域的云南松木蠹象的动态,于2020年5月底—2021年6月初,在云南省云龙县火烧迹地采用马来氏网自动收集昆虫的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收集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调查周期内,共采集到云南松木蠹象成虫205头;年周期动态分析发现,该虫主要出现于6—11月,9月达到峰值。(2)基于不同恢复方式分析发现,人工恢复区域云南松木蠹象的多度明显多于自然恢复区域。进一步对不同月份和不同地形间云南松木蠹象多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时间尺度上差异不显著,而空间上有显著性差异。(3)在不同的山脊中,人工恢复区域山脊的木蠹象多度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区域;阴坡、阳坡木蠹象多度的趋势与山脊的结果相似。此外,随着海拔升高云南松木蠹象数量也呈现递增趋势,且3条海拔样线间的虫口数量在两种研究样地间均有显著差异。(4)云南松幼树的覆盖度与云南松木蠹象多度呈显著正相关,云南松幼树的覆盖度可能是造成云南松木蠹象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云南松的林火后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木蠹象卵蛹及羽化孔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华山松木蠹象的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了该虫的卵、蛹、羽化孔在华山松上的分布均为聚集型,根据切比雪夫定理,应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出华山松木蠹象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华山松木蠹象的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了该虫的卵、蛹、羽化孔在华山松上的分布均为聚集型,根据切比雪夫定理,应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出华山松木蠹象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藻类的爆发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目前常用的除藻方法有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但这些方法在处理成本和二次污染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藻类处理方法。有研究表明超声波可以利用空化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并且超声波具有反应过程温和、速度快、无二次污染、效率高的优点,在未来的除藻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探索了超声波在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对小球藻的去除效果以及此时最佳除藻周期,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为40kHz,30℃下处理15min时,藻类的去除效率最高,此时最佳除藻周期为24h。  相似文献   

10.
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材中树脂含量对木材胶合强度的影响.试验共进行了两大部分的测试:一是实木锯材的剪切应力测试;另一部分是指接材的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树脂含量的升高,无论是实木锯材还是指接材,其力学性能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松树增脂剂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树增脂剂在福建省马尾松主产区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施用增脂剂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达13 3%~36 1%,增脂剂对于低产马尾松树脂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增脂剂增产后效作用明显,施用增脂剂后,全年可增加30d采脂时间,并可延长采割年限2~3a,节约和保护采脂资源,提高采脂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30、60、75和95℃的热水及用浓硫酸处理山皂荚种子的结果表明,30℃热水处理2min与5min的种子差异不显著,处理10min的种子与前两组差异显著。60℃热水处理的3组时间间的差异显著,75℃的热水处理的3组时间间的差异显著,95℃处理2min与5min的种子差异显著,处理2min与10min的种子差异显著,处理5rnin与10min的种子差异不显著。用75℃热水处理种子10min对山皂荚的种子萌发最为有利,浓硫酸处理60rain的山皂荚种子较热水处理山皂荚种子吸水性能大。  相似文献   

13.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中兼具经济、生态价值的一类攀援植物,水分是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系统总结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对棕榈藤培育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棕榈藤幼苗阶段和萌蘖阶段应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水分和光照的交互作用对棕榈藤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藤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棕榈藤抗性生理和分子机制、影响棕榈藤生长的水分及其他生态因子耦合作用、棕榈藤高效育苗体系和不同区域棕榈藤地理分异规律等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解决棕榈藤高效培育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SC—7型气相色谱仪探讨马尾松木材经脱脂处理后松脂各化学成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木材含脂量的降低,松脂中树脂酸的百分比含量大幅度减少,因而大体上可以将树脂酸随处理液的排出视为脱脂反应过程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和玻璃纤维纱线制作热熔胶线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制作热熔胶线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地的水分输入与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992年3月 ̄1994年5月对赤桉-山毛豆人工幼林地的观测,在雨季降水平均48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7%的条件下,林木未出现萎蔫和死亡,全年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1%以上,在最干的3 ̄5月份,土壤水分也能满足林木存活;水分输入后被林冠截留部分约占总降水量的10%,地表流失量仅占3%左右,大部分水分渗入土壤。在无任何地下水补给,天然降水作为唯一水分来源的情况下,干热河谷地区的营林和植被恢复应采取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小径级马尾松单板,探讨常温常压下不同浸渍时间及不同压缩率对马尾松单板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马尾松单板随着浸渍时间(8 h、14 h、26 h)的延长,其干湿增重率都呈增长趋势;压缩率(10%、20%、25%)的增加均能提高LVL的密度、尺寸稳定性、MOE和MOR。参考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3种不同浸渍时间和不同压缩率下生产的LVL,MOR都达到了180E优级,MOE最低达到120E级,最高可达180E级。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与广西产脂松树资源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与广西的产脂树种、林分资源、产脂林分中的用材林资源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产脂用材林的起源、权属以及松脂贮量的构成,这对指导云南松香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挑选了4种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大薸(Pistia stratiotes)、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和黄花水龙(Ludwigiapeploides(Kunth)Kavensubsp .stipulacea(Ohwi)Raven),在冬季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地区气温较低的一周,4种植物仍然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在处理的第2d ,各植物对CODCr的去除率均达到20%左右;在处理的第3d ,各植物对废水的pH值可控制在6.5以上,同时各植物对T P的去除率均达到35%以上,其中凤眼莲达到52.07%;各植物对 T N和N H3-N的去除率则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提高,7d后,黄花水龙对 T N的去除率达最大为42.64%,对N H3-N的去除率最大为5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