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究半夏株芽不同部位和半夏株芽等级及其内源激素对半夏产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半夏不同部位和直径将半夏株芽分为不同等级,并测定半夏株芽种植前的内源激素。结果显示:半夏不同部位株芽大小不同,叶柄上端株芽产量较小;半夏不同等级株芽的净增重率随半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GA对株芽的抑制作用与IAA、ABA等内源激素相反,A4、A5含有内源激素相比其它类型株芽活性较高;半夏的净增重率与播种种球大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半夏的种植应选择适宜的叶柄下端的种球粒级。  相似文献   

2.
用中麻黄种子萌发的子叶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激素及不同的pH值和不同的蔗糖浓度条件下培养,探讨麻黄离体细胞生长的适宜条件.实验证明以MS+2,4-Dlmg/L+NAA2mg/L培养基较好,愈伤组织色泽正常,生长量高.悬浮培养pH值在3-9均能生长,但以pH7-8最适,其细胞增殖量增加8-9倍;其含糖量在30g/L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ipt基因半夏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珍珠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为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影响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是100 mg/L,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侵染时间为20 min,共培养时间为3 d,乙酰丁香酮的浓度控制在60~100 mg/L时可以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波处理5 min,可以有效提高叶柄转化的瞬时表达率.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ipt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研究超声波的处理时间、温度、功率对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thoides Hand.-Mazz.)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寻找其超声波处理的最佳组合,为提高灰毡毛忍冬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进行常规的种子萌发试验,统计灰毡毛种子在不同组合的超声波处理时间、温度、功率条件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灰毡毛忍冬种子经适当的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正交试验发现10 min、40℃、40 W的超声波处理条件最适宜于灰毡毛忍冬种子的萌发。超声波可以打破灰毡毛忍冬种子的休眠,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经过4年的研究实施和基地建设,本课题组已完成低海拔低纬度地区珍珠半夏规范化种植项目,并于2008年通过贵州铜仁地区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现将珍珠半夏生产管理规范标准操作新规程(SOP)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梁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53-1654
珍珠半夏是两性花,佛焰苞筒中部紧贴花序,上部为雄花序,下部为雌花序。佛焰苞阻隔了半夏的授粉,自然条件下受粉结实率很低。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可增加半夏授粉结实率,从而提高半夏制种效率。介绍了珍珠半夏的有性制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种子休眠与休眠解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种子休眠是指有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而不能萌发的现象.种子休眠主要有两种休眠类型即由种皮引起的休眠和由胚引起的休眠.然而实际中有些种子同时存在着这两种休眠类型,首先休眠受复杂的遗传特性的调控,其次休眠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种子在母体植株上的发育、储藏期间以及萌发时的光照和温度等.依据种子产生休眠原因的复杂性,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也因成因而异.主要有物理法、化学试剂法和综合法.物理方法包括机械处理、温度处理、低温层积、干藏和干热处理、射线、超声波处理和电场、磁场处理;化学处理包括激素处理、无机化学药剂处理和有机化学药物处理.对一些属综合休眠类型的植物种子,则采用综合法来解除休眠较单一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地株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能.耐阴耐寒畏阳光,幼苗怕炎热,适宜林小问作. 一、繁殖技术半夏 一般用地下球茎和珠芽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1、球茎繁殖.寒露前后采挖球茎时,选择较小的做种,用湿土埋藏在阴凉通风处,到第2年清明前后,按行株距10×6厘米移载于大田中.移栽深度,3厘米即可,地温15~20℃,半月可出苗,亩用种40~50公斤.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组织培养半夏不同收获期的折干率和块茎大小,探讨组培半夏适宜的采收期.结果表明,9月中下旬是组培半夏收获加工的适宜季节.  相似文献   

10.
外部因子条件对麻黄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麻黄种子萌发的子叶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激素及不同的pH值和不同的蔗糖浓度条件下培养,探讨麻黄离体细胞生长的适宜条件。实验证明以MS 2,4-Dlmg/L NAA2mg/L培养基较好,愈伤组织色泽正常,生长量高。悬浮培养pH值在3-9均能生长,但以pH7-8最适,其细胞增殖量增加8-9倍;其含糖量在30g/L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马永贵  赵生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97-798,827
[目的]对不同条件下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情况进行研究,为川西獐牙菜的种子繁殖奠定基础。[方法]对川西獐牙菜种子在不同光照、温度、pH值及植物激素处理下的萌发情况进行研究,并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川西獐牙菜种子的胚存在后熟和休眠的特性,5、10、15℃处理下早期原胚都能生长,在15℃下,施以100和200μg/ml的IAA28 d后即可使胚成熟。胚成熟后,在200和250μg/mlGA3的处理下,可打破种子休眠,使种子的发芽率≥95%。[结论]该试验得出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川西獐牙菜的种子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川续断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川续断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的光照、温度、pH值、赤霉素、覆土厚度、贮藏时间、贮藏温度等条件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川续断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0~25℃,发芽率可达76.50%;(2)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3)对pH值的适宜范围较宽,在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4)300mg/L的赤霉素对川续断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达到最高,分别为70.45%和35.83%;(5)川续断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1.0cm;(6)川续断种子不适宜长期贮藏,最适的贮藏温度为0℃。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使激素在实葶葱种子处理上得到应用,以新疆野生蔬菜实葶葱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GA3、NAA和6-BA溶液对实葶葱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对实葶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处理对实葶葱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50~1200mg·L-1GA。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实葶葱种子的萌发,其中以浓度为200mg·L-1GA。处理的效果最佳,发芽率为85.33%,高于对照9.33个百分点;120mg·L-1的NAA处理对实葶葱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明显;5~120mg·L-1 6-BA处理抑制实葶葱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西葫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叶三、新青一号 品种的西葫芦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水杨酸、赤霉素浸种对西葫芦种子发芽势、发 芽率及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可为通过外源激素调控西葫芦生长发育及 种子加工技术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外源激素对西葫芦种子萌发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烯 效唑6 mg?L-1、赤霉素50 mg?L-1两种处理,对西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都达到了显著促 进的作用;烯效唑对幼苗生长发育有抑上促下作用,水杨酸及赤霉素对幼苗生长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境因素对新疆不同地区田旋花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杂草防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测定,研究温度、盐碱度、干旱、pH值等环境因子对新疆阿拉尔市和新和县两个点田旋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阿拉尔市、新和县田旋花种子在5~50℃恒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田旋花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5℃,当温度上升到30~40℃,两个县市的田旋花种子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种子在15℃/5℃~45℃/35℃的变温条件下均可发芽,且当温度为40℃/30℃时发芽率最高。盐碱胁迫可降低田旋花种子的发芽率,当NaCl浓度大于300 mmol/L或NaHCO3浓度大于250 mmol/L时,两个县市的田旋花种子不能萌发;同时,田旋花种子的萌发受水势的影响较大,随着水势的增加,田旋花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当水势达-0.6 MPa时,新和县田旋花种子已不能萌发,当水势达到-1.0 MPa时,阿拉尔市田旋花种子的萌发率仅为2%;pH值5~10,两个县市的田旋花种子均能正常萌发。【结论】室内模拟实验条件下,温度、盐碱和水势均是影响新疆不同地区田旋花种子萌发的关键环境因素,而农田生态系统中,干旱胁迫和pH不是限制田旋花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Drought is a multifaceted stress condition that inhibits crop growth. Seed germination is one of the critical and sensitive stages of plants, and its process is inhibited or even entirely prevented by drought. Polyamines(PA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lant resistance to drought stress and seed germin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PA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of wheat under drought stres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volvement of PAs in regulating wheat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Six wheat genotypes differing in drought resistance were used, and endogenous PA levels were measured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s. In addition, external PA was used for seed soaking and the variation of hormones, total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ree spermidine(Spd) accumulation in seeds during the seed germination period favored wheat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however, the free putrescine(Put) accumulation in seeds during the seed germination period may work against wheat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In addition, seed soaking in Spd and spermine(Spm) significantly relieved the inhibi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by drought stress; however, soaking seeds in P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rought. External Spd and Sp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ndogenous indole-3-acetic acid(IAA), zeatin(Z)+zeatin riboside(ZR), abscisic acid(ABA), and gibberellins(GA) contents in seeds and accelerated the seed starch degradation and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sugars in seed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This may promote wheat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In conclusion, free Spd and Put are key factors for regulating wheat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the effects of Spd and Put on seed germination under drought notably related to hormones and starch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7.
镧和低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红梅  徐玉品  张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65-10467
[目的]研究La^3+和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的影响,优化拟南芥抗La^3+突变体的筛选条件。[方法]通过人工控制pH值研究低pH值和La^3+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主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拟南芥种子萌发的适宜pH值范围较宽,但过低pH值会推迟种子发芽,降低种子萌发率。随着酸度的增加,主根生长受到抑制。pH=5.5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La^3+浓度为5mg/kg及以下时刺激种子萌发,为10mg/kg及以上时推迟种子萌发,为1mg/kg时刺激主根生长,为5mg/kg及以上时显著抑制主根生长。随着La^3+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在去P培养基与纯La培养基中,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对La^3+的反应趋势基本相同。[结论]过低pH值和不低于5mg/kg的La^3+浓度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主根生长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梾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种子的繁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称重、测量、解剖、TTC法及内含物测定等方法,分别对不同种源地种子形态结构、活力、内含物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种源间种子萌发特性差异。采用低温层积、激素处理、不同基质处理相比较及定株观测的方法,研究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技术及毛梾幼苗生长节律。结果表明:6个种源地间以陕西杨陵种源为最优种源,河南种质资源最差;陕西杨陵种源采用室外低温层积催芽效果最好,发芽率达46.7%(为直接播种的114倍);使用激素处理以150mg·L-1 GA3的处理最为有效(发芽率达到48.43%);发芽基质以蛭石最好。毛梾幼苗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和7月底到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室内27℃条件下,不同光照、pH值、土壤深度和浸种方式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枝苋种子在自然光照和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较高,分别可达73.33%和71.11%,而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降低,只有4.44%。反枝苋种子对pH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5.0~8.0均可萌发。播种深度为3cm时较适宜反枝苋种子的萌发,萌发速度及萌发率均最高。0.3%KNO3浸种12h显著提高了反枝苋种子的萌发率。反枝苋对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能力增加了其竞争优势,使其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危险的外来入侵杂草。  相似文献   

20.
云木香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预处理、温度、光照、pH和贮藏时间对云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木香种子用冷水浸泡预处理可缩短发芽时间和提高发芽整齐度,最适萌发温度在20~25℃之间;种子萌发对光的敏感性不强,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发芽率没有差异;种子对pH值的适应范围很宽,pH值在5~13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