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葡萄野生种花色素双糖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中国野生葡萄12个种的39个株系,8个杂交组合397个F1代杂种的花色素双糖苷含量,结果表明,中国葡萄野生种均含有花色素双糖苷,其含量在种和株系间差异较大;1对基因控制花色素双糖苷的有无;3对基因决定花色素双糖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深对映山红花色形成机制的认识,以7 个不同花色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株系为材料,研究了映山红花瓣花色苷的组成。分别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国际照明委员会表色系统对映山红花瓣的颜色进行了描述;通过UPLC-Q-TOF-MS 技术鉴定了7个映山红株系花瓣中花色苷的种类,并结合标准曲线法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7个映山红株系按花色可分为3个组:红色组、紫红色组和紫色组。在映山红的花瓣中共鉴定出了11种花色苷成分,分别为: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O-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O-阿拉伯糖苷、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牵牛花素3-O-阿拉伯糖苷和牵牛花素3-O-葡萄糖苷。红色组花瓣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类糖苷与芍药花素类糖苷,紫色组花瓣中主要含牵牛花素类糖苷和锦葵素类糖苷,且红色组花瓣总花色素含量远高于紫红色和紫色花组,这表明在红色系中可能存在一些转录因子上调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或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3.
检测‘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内4种类黄酮化合物(黄酮醇、黄烷醇、原花色素和花色素苷)及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夏黑’葡萄果皮黄酮醇含量在花后21~31d达峰值,为0.185~0.195 mg/g,花后52 d降至最低,为0.009 mg/g,随后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果实成熟;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相似,均是花后21~42 d迅速增加至峰值,分别达到3.238 mg/g和8.604 mg/g,之后随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至花后80d时降至最低值;花色素苷含量则至花后42d后才能检测到,并随果实生长开始增加,直至成熟时达到峰值9.664 mg/g;类黄酮含量花后21~31 d逐步下降,但花后42 d时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为18.723 mg/g,然后随果实生长含量逐渐降低;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在转色前表达水平低,之后显著上升,临近成熟时再次下降,与黄酮醇含量变化不一致;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基因(LDOX)和UDP–葡萄糖–类黄酮–3–O–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的表达水平从转色期前开始升高,直到果实成熟达到最高值,与花色素含量变化一致;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AR)和花色素还原酶基因(ANR)的表达水平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与黄烷醇和原花色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砧木藤稔嫁接苗着色差异及相关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BB,华佳8号2种砧木嫁接的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L.×Vitis labrusca L.)为试材,巨峰砧木嫁接的藤稔葡萄为对照,研究砧木对藤稔葡萄着色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5BB砧木对嫁接其上的藤稔葡萄着色有明显促进作用,华佳8号使藤稔葡萄着色延迟;不同砧木嫁接藤稔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依次为5BB>巨峰>华佳8号,且差异显著。砧木影响浆果转色期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PAL(苯丙氨酸氨解酶)、CHI(查尔酮异构酶)、UFGT(类黄酮葡糖苷转移酶)3个酶活性,同时砧木也影响果皮中叶绿素降解,从而影响花色素苷合成和色泽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野生葡萄及其F_1代抗白粉病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中国野生葡萄9个种35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品种种间杂交4个组合的杂种171株和自交后代16株的抗白粉病遗传表现。结果表明,中国野生葡萄及其F1代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抗白粉病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中国野生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显性独立遗传,在感病的中国野生葡萄中也存在着微效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葡萄种子及果皮单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Folin- Dianies法测定了中国野生葡萄 7个种 34个株系的种子和果皮单宁含量。结果表明 ,供试野生材料种子单宁含量为 30~ 5 0 m g/g,其中复叶葡萄含量最高 (平均为 48.5 m g/g) ,刺葡萄最低 (平均为 31.5mg/g) ;果皮单宁含量大多小于种子单宁含量 ,其中秋葡萄果皮单宁含量最高 (平均为 78.0 mg/g) ,刺葡萄最低 (平均为 16 .4m g/g)。结果表明 ,葡萄种内株系间种子单宁含量差异性大 ,而种间果皮单宁含量的差异性大。  相似文献   

7.
以山葡萄左红一果实为试材,应用HPLC-MS/MS技术,对山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种类及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色期前果皮内没有花色苷积累,随着果实成熟,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成熟期含量最高;在山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出花色苷13种,其中双糖苷6种、单糖苷7种。  相似文献   

8.
转rolC基因八棱海棠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郁  孙爱君  姚泉洪  章镇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563-2569
【目的】通过研究转rolC基因八棱海棠不同株系的转基因拷贝数,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丰度,以及转基因组培苗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阐明rolC基因在八棱海棠中的表达机制和培育优良的苹果砧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通过gus染色和PCR检测的3个转rolC基因八棱海棠株系组培苗为试材。Southern杂交鉴定rolC基因整合拷贝数。Northern杂交鉴定rolC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丰度。调查转基因植株组培苗在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茎段增殖、叶片再生、生根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将生根后的组培苗进行炼苗,移入温室4个月后,研究株高、节间数、节间长度、叶面积等生物学特性。【结果】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rolC基因分别整合进入3个八棱海棠株系基因组,其中株系20a和33a分别获得了1个rolC基因拷贝,株系20b获得了2个rolC基因拷贝。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3个转基因株系中的rolC基因均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且该基因在单拷贝株系的表达丰度高于双拷贝株系。转基因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转rolC基因八棱海棠株系茎段增殖系数、叶片再生率、生根所需外源激素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单拷贝株系的以上指标亦显著低于双拷贝株系。(2)3个转基因八棱海棠株系组培苗平均生根数显著高于转基因株系,双拷贝株系显著低于单拷贝株系;根长情况正好相反;对照植株根粗和转基因株系根粗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3个转基因八棱海棠株系的株高、节间长度、节间数、叶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植株。其中单拷贝株系显著小于双拷贝株系。【结论】rolC基因整合进入3个八棱海棠转基因株系基因组,并分别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外源rolC基因的表达导致转基因植株体内内源激素含量和植株形态学的改变,且rolC基因的整合拷贝数对它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11.
By natural field identification, the resistance of Chinese wild Vitis to Uncinula necator and its inheritance in F1 generation were studied with 35 clones of 9 Chinese wild Vitis species, 171 F1 individuals of 4 inter-species cross between Chinese wild Vitis and Vitis vinifera cultivars, and 16 individuals of selfpollinated Chinese wild Vit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types of resistance to Uncinula necator in Chinese wild Vitis and its F1 generation were rich and diverse. Based on the segregation of resisitance to Uncinula necator in the progenies resulted from bot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self-pollination, of Chinese native wild Vitis species and clones were controlled by polygenes showing dominant independent heredity. Minor resistant genes were also exist in Chinese wild susceptible Vitis species and clones.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野生葡萄染色体倍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去壁低渗染色体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法,首次系统地对中国野生葡萄18个种64个株系的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全部为二倍体(2n=38)。同时也证明流式细胞仪不仅可以进行染色体倍性的鉴定,且制样简单、测定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1983-1987年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和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对这4种真菌病害有极强和强的抗性,种内株系间存在着抗病性的差异。一些种和株系抗两种病害,另一些种和株系抗多种病害。抗病类型的分布与地理起源无关。本文还初步探讨了与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有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比较腺枝葡萄和刺葡萄2种野生葡萄与红地球、户太8号2个栽培品种对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嫁接不同栽培品种后,通过调查砧穗组合的抗病性,分析腺枝葡萄与其他野生葡萄资源赋予接穗抗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均较强,刺葡萄抗黑痘病,但不抗霜霉病;嫁接后,刺葡萄作砧木的组合,抗病性明显增强。由此可以认为,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均可作为真菌病害抗性育种的资源,刺葡萄可作为砧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葡萄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起源于中国的野葡萄12个种23个株系、欧美杂种6个品种、河岸葡萄3份、15个欧洲葡萄品种共47份材料为试材,采用RAPD技术对葡萄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520个随机引物中获得16个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RAPD分析,共获得DNA条带258个,其中多态性条带186个,DNA条带大小介于100~3 500 bp之间。应用STATISTICA获得了47份葡萄材料树谱图,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欧洲葡萄、欧美葡萄杂种、河岸葡萄与中国野葡萄亲缘关系较远。在中国野葡萄中,山葡萄与其他种亲缘关系较远,刺葡萄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为中国野生葡萄的加工利用及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变叶葡萄、刺葡萄、华东葡萄、桦叶葡萄、毛葡萄、秋葡萄、桑叶葡萄、山葡萄、腺枝葡萄、燕山葡萄和蘡薁等11个野生种98个株系的葡萄果实为试材,以欧亚种品种‘赤霞珠’为对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不同野生种成熟葡萄果皮中的黄烷-3-醇类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桑叶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其余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含量低于对照,其中桦叶葡萄和变叶葡萄最低,仅为对照的64%。供试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与对照相似,均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并以表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主;这4种组成单元均可以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的形式参与聚合黄烷-3-醇的形成。11个野生种葡萄果皮中90%以上的黄烷-3-醇类物质以聚合体的形式存在;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山葡萄果皮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高达50,而桦叶葡萄果皮中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仅为25左右,而其余野生种则介于25—45。对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代谢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毛葡萄和秋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积累更偏向于F3′5′H代谢路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野生种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而刺葡萄与其他野生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结论】刺葡萄、桦叶葡萄、桑叶葡萄、山葡萄和腺枝葡萄均有黄烷-3-醇含量高于‘赤霞珠’的株系,这些株系均可作为提高黄烷-3-醇的育种材料。此外,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中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生葡萄抗寒研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燕  张万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38-3239
介绍了中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在国内外抗寒研究中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梁烨  李贺  马跃  曹飞  豆玉娟  张志宏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115-3123
【目的】比较‘幸香’草莓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上的差别,为探讨草莓白肉果实形成原因,以及进一步揭示草莓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幸香’草莓白肉突变体及野生型植株为试材,记录物候期,调查植株形态指标,测定光合特性,统计产量,测定糖含量、花色素苷含量、香气等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分析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物候期上相近;白肉突变体的叶片数显著低于野生型,而中间小叶的叶面积大于野生型,二者的单株总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在红熟期,白肉突变体果肉中花色素苷含量仅是野生型中的13.7%,而白肉突变体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白肉突变体果实中酯类物质含量高于野生型,在粉熟期,突变体果实中橙花叔醇和沉香醇的含量分别是野生型的40.8倍和3.1倍。【结论】‘幸香’草莓白肉突变体果实中花色素苷含量比野生型大幅度减少,同时糖含量和香气物质含量增加,但是,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单株总叶面积和光合特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