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葡萄野生种花色素双糖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中国野生葡萄12个种的39个株系,8个杂交组合397个F1代杂种的花色素双糖苷含量,结果表明,中国葡萄野生种均含有花色素双糖苷,其含量在种和株系间差异较大;1对基因控制花色素双糖苷的有无;3对基因决定花色素双糖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1983-1987年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和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对这4种真菌病害有极强和强的抗性,种内株系间存在着抗病性的差异。一些种和株系抗两种病害,另一些种和株系抗多种病害。抗病类型的分布与地理起源无关。本文还初步探讨了与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有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葡萄果皮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提取剂、盐酸用量、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含体积分数0.1%盐酸的甲醇作为提取剂,40℃水浴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7,提取2次。各因素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得到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花色素苷的提取率为73.10%。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葡萄与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甲醇和超声波提取酿酒葡萄‘Granoir’中的花色素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了该葡萄及酒中的花色素苷。在测得的9种花色素苷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成分的39.71%和69.55%,其次为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构成了Granoir葡萄及葡萄酒中的主要呈色成分。  相似文献   

5.
6.
巨峰葡萄色素发育的若干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色泽取决于葡萄色素苷含量。巨峰葡萄色素苷在果粒软化前增长甚慢,软化时开始上色,至纵、横径停止生长后增长加快。还原糖含量与葡萄色素苷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还原糖达10.23%开始上色。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活性降低是着色的根本原因.乙烯利具有催色作用。气候条件可影响果粒软化期及着色的程度.直射光有利着色.  相似文献   

7.
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与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相似文献   

8.
莫寅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78-2279,2404
[目的]利用HPLC法对梅鹿辄葡萄和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乙醇提取酿酒葡萄梅鹿辄中的花色素苷,并用HPLC法分别测定梅鹿辄葡萄及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结果]在梅鹿辄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测得的9种花色素苷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成分的28.41%和54.00%;在果实中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分别以22.16%和25.28%的含量构成主要花色素苷,而在葡萄酒中这两种花色素苷含量迅速下降,分别降至4.32%、11.88%,不是梅鹿辄葡萄酒中的主要呈色成分。[结论]初步分析了花色素苷在梅鹿辄葡萄浆果向葡萄酒转变过程中的变化,为客观鉴定葡萄品种及其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分析不同花色杜鹃花的色素成分与稳定性。[方法]以4种不同花色的杜鹃花花瓣(浅红、紫色、白色和粉红色)为试材,对其花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检测、特征显色反应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杜鹃不同花色色素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粉色、浅红色和紫色杜鹃花色素主要由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化合物组成;白色杜鹃花色素则含非红色的类黄酮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合物,其花色素不具备邻二酚羟基或邻三酚羟基结构,揭示了杜鹃花色呈现差异的内在本质。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素溶液中的花色素种类与含量不同。稳定性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但碱性环境、氧化还原剂以及Fe3+、Al3+均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探明了有利于杜鹃花色素稳定的环境条件。[结论]研究可为杜鹃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天然杜鹃花色素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首次探讨了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条件对新几内亚凤仙花色素苷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几内亚凤仙花色素苷在强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抗氧化和抗还原能力不强,对光照及高温不稳定,受Cu^2 、Fe^2 、Fe^3 等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贵州葡萄属3个野生种浆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评价了原产于贵州的6份野生葡萄浆果品质。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葡萄果粒小、糖酸比低、出汁率低、丹宁含量高。果实品质存在种间差异,其中刺葡萄的果穗和果粒较大,毛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97%)高于对照水晶,而腺枝葡萄的单宁含量高达1 178.17 mg.L-1,为对照的2.63倍。同种不同单株间果实品质差异大小因种而异,外观品质中差异最明显的是腺枝葡萄的两个单株,刺葡萄的两个单株品质差异也较明显,而毛葡萄的两个单株品质差异较小。刺葡萄菜园刺2006年和2007年的果实品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冰冻切片法对中国野葡萄10个种39个株系成熟浆果色素细胞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种表皮色素细胞多为6层,刺葡萄为8层或10层。下表皮细胞色素极易褪去,因而其色素细胞层数难以确定。供试材料色素细胞颜色为红色及紫红色两类,但以含红色的材料居多,紫红色色素较红色色素更易褪去。对于同一材料的浆果,表皮及下表皮均为同一种颜色,只是色素深浅存在差异。绝大多数野生种成熟浆果色素细胞颜色很深。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PD)技术 ,对抗病×感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 - 35 - 1×佳利酿的亲本及其 F1 代的 2 4株杂种进行了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从 196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 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 RAPD标记 OPV0 3- 1380 ,并在中国野生葡萄华东株系和欧洲葡萄品种中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宁夏野生花卉及观赏树木资源调查及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宁夏野生花卉和园林植物资源作了简要评价,提出了引种驯化的措施,以便供深入调查者和利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合肥地区野生蔬菜的资源,发现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蔬菜70余种,其中菊科居多.记述主要野生蔬菜的植物学性状、生长环境及食用方法等,探讨野生蔬菜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热带特有野生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特有的野生苦苣苔科植物14属34种的观赏种类、观花类型,观赏资源的分布特点、引种栽培条件及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热带地区特有野生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分为多年生草本类、灌木类、附生灌木类3大类别;观花类型分为白花类、紫花类、红花类、黄花类和蓝花类;热带特有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多数种处于濒危状态,分布区域狭窄,而成为单种植物群体.海南是我国热带地区特有苦苣苔科植物分布较宽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在秦巴山区野生葡萄资源收集调查基础上,发现葡萄5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米葡萄(VitisxunyangensisHePC)、麦黄葡萄(VitisbashanicaHePC)、秦岭葡萄(Vitisqin-lingensisHePC)、小复叶葡萄(VitisliubaensisNiuLX)、麦黄复叶葡萄(VitisbaihensisNiuLX)及裂叶刺葡萄(VitisdavidiiFoexvar.ningqiangensisNiuLX)。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葡萄抗白粉病育种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与感病的欧洲葡萄佳利酿杂交亲本及其F1、F2代为试材,通过对52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从佳利酿中获得了葡萄感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OPV06-1100,并在欧洲葡萄、中国野生华东葡萄和美洲野生葡萄中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经克隆、测序,RAPD标记OPV06-1100实际长度为1 016 bp。该标记与欧洲葡萄黄酮醇合成酶基因有92%的同源性,与13条欧洲葡萄叶片非生物胁迫数据库的EST序列有89%~97%的同源性;与3条来自欧洲葡萄感染葡萄皮尔斯病原菌后转录反应获得的EST序列有93%~95%的同源性;与拟南芥感白粉病基因PMR6序列有27.1%的同源性。【结论】OPV06-1100为葡萄属植物感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该标记为认识葡萄感病基因和基因组以及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种和部分栽培品种共13个种30个株系(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欧美杂交种巨峰葡萄花粉粒为四沟孔型外,其他野生葡萄、欧洲葡萄品种花粉粒均为三沟孔型。葡萄花粉符合埃尔特曼分类标准,中国野生葡萄正常花粉多为椭圆形或长球形,其大小为26.47~36.46μm×12.92~17.71μm。在中国野生葡萄中,秦岭葡萄、蘡薁葡萄、山葡萄极轴较大。雌能花种类的花粉无萌发沟孔存在。花粉电镜扫描结果表明花粉壁纹饰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别葡萄种之间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毕节山区植物地理学原理,采用民间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毕节山区野生蔬菜资源的种类、分布、储藏量、食用价值、食用部位、食用季节、保健功能及利用现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山区野生蔬菜资源农村常食用的有70余种;分布在海拔457-2 900 m地区,且中低海拔地区较高海拔地区分布多;食用部位多以茎、叶为主,根、根茎、块根、块茎次之,花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