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庆永 《中国棉花》2004,31(8):43-43
近年来 ,鹿邑县委、县政府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 ,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 ,狠抓杂交棉产业化生产 ,不断优化、调整棉花品种结构 ,从 1 997年的引进667m2标杂 A1试种 ,到 2 0 0 3年的全县种植标杂棉3.5万公顷 ,仅用 6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杂交棉全县单一品种种植。几年来 ,该县已累计推广种植标杂系列杂交棉 1 0多万公顷 ,创产值近 1 6亿元 ,累计为农民增收 5亿多元 ,棉农人均年增收 5 0 0多元 ,成为全国最大的标杂系列杂交棉推广种植基地县。针对 2 0 0 3年该县涝灾严重 ,农民收入较低的现实 ,为确保 2 0 0 4的 4万公顷杂交棉生产顺利开展 ,切实增加…  相似文献   

2.
越南是亚洲第三大杂交棉生产国,近年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杂交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面积已占到全国棉田面积的70%以上,自育杂交棉的种子产量和纤维品质明显优于进口杂交棉,而且自育杂交棉的价格也较便宜。19世纪初,越南从印度引种了杂交棉H.4和H.6,...  相似文献   

3.
抗虫杂交棉在惠民县试验、示范情况初报冯峻之李泽田朱合民韩春霞张玉花陈玉新山东省惠民县良种棉繁育加工厂2517001995年惠民县良种棉繁育加工厂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进抗虫棉品系,组织杂交制种33.3hm2,并引进抗虫杂交棉RH-1F1、F2部分种...  相似文献   

4.
1998年,杂交棉推广在湖南省农业厅的“五统一下”进行,全省推广杂交棉14万余公顷,杂交棉制种167hm2,各制种点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制种任务,为1999年全省杂交棉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1 杂交棉制种的高产栽培技术1.1 选择制种田,年前翻冻。制种棉田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性较好,而且地势平坦,排灌自如,通风向阳,无枯黄萎病史,管理方便。并于年前翻耕冬冻,减轻土壤病虫寄生越冬。1.2 适时播种,及时移栽。在土温稳定10℃以上,气温稳定15℃以上时,播种为宜。湖南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10…  相似文献   

5.
杂交棉组合比较试验与试种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棉在四川、山东、湖南等省的种植已经显示其产量与质量优势,并已广泛推广。为了在我市试种推广,1997年我所引进中国棉花所3个杂交棉组合,为抗杂1号、抗杂4号、中杂028三个杂交棉组合,设中棉所12品种为对照。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实施优质杂交棉工程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棉花生产从1997年开始全面实施省政府提出的“优质杂交棉工程”,经过3年的实践,在杂交棉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取得了“三高一新”的辉煌成果。总结优质杂交棉工程顺利实施的工作经验,主要体现在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坚持“五统一”管理,推广技术规范等三个方面。湖南棉花生产有序健康发展的对策,应突出抓好“一心三化”为主要内容的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杂交棉是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生产杂交棉的方法很多,有些方法目前还不能大量采用。1980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棉花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其中以恢复系存在的问题最大,主要是恢复能力差和优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从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双低油菜。最初育成的双低品种产量比双高品种低10%~15%,推广相当困难,但他们仅用4~5年时间便实现了“双高”向“双低”的转化。现加拿大98%以上的品种是双低油菜,1%左右的高芥酸油菜也只作工业特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生产快...  相似文献   

9.
优良的棉花品种是棉花生产的基础。不断培育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棉花新品种是实现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湖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商品棉生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棉区先后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从引进种到自选育种,从杂交育种、抗病育种、杂交棉种子产业化到抗虫杂交棉种子产业化,每前进一步,棉花的产量就提高1—2成。  相似文献   

10.
当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在棉花生产中显示出了强大优势。杂交种以其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虫、抗逆性强,有力地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生产应用已成为我国棉花推广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市属江苏省里下河水旱轮作地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利于发展棉花生产,80年代中期以来,棉田面积一直稳定在1.4万公顷左右,皮棉单产在1200kg·hm-2左右。为提高棉花单产水平,我们始终重视新品种的引进试种与推广。90年代以来我市大面积生产上主...  相似文献   

12.
夏秋 《中国棉花》2001,28(6):30-30
江山市于 1 996年从中国棉花研究所引进中棉所 2 8亲本并学习制种技术 ,边繁种边试验摸索我地的配套技术 ,至 1 999年共制种( F1) 1公顷 ,繁种 ( F2 ) 45公顷 ,累计推广种植 2 0 73公顷 ,增产皮棉2 89.3吨 ,棉子 435.4吨 ,增加经济收入 367.5万元 ,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杂交棉制繁种基地 ,不仅弥补了浙江省杂交棉生产的空白 ,也推动全省杂交棉生产的发展。1选择合适的棉田。根据棉花制种要求和我地棉花生育期间降雨分布不均易涝易旱的情况 ,制种田选择地势较高 ,肥力较好 ,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块 ,给棉花生育生长创造较好的环境 ,同时所选田块又具…  相似文献   

13.
进入 90年代后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省的杂交棉种植面积正逐步超过常规棉。由于杂交棉目前普遍采用人工制种及生产上只利用 F1和 F2代等特殊性 ,传统的良种繁育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杂交棉的良种生产需要了。只有根据杂交棉的特性 ,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条件的良种繁育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 ,防止杂种优势退化 ,节约杂交棉良种生产的成本。本文根据杂交棉皖棉 1 3号在安徽省的推广实践 ,探寻适合杂交棉的良种生产方法。皖棉 1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强优势杂交棉新组合。该…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89团,2001年率先先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标杂A1杂交棉进行小区试种,以后连续几年进行标杂A1杂交棉的高产高效栽培试验,2005—2006年又连续刷新棉花高产记录,最高皮棉分别达到3624kg·hm-2和4129.5kg·hm-2,对西北棉区杂交棉的快速大面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带  相似文献   

15.
抗虫杂交棉增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棉推广应用近10年来,长江流域的湖北省(其它省类似)种植密度由杂交棉试种之初的1997年每公顷40350株,下降到2007年的每公顷23850株,减幅为40.91%。种植密度过稀,给棉花生产带来三大不利影响。(1)浪费资源,投入增大。由于杂交棉种植密度过稀,一方面浪费了棉田前、中期的土地、光热资源,另一方面靠增施化肥快速增大棉株个体,又加大了棉花生产投入。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地区棉花种植密度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昌安 《中国棉花》2009,36(5):40-40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广杂交棉花以来,江苏沿海地区杂交棉应用覆盖率逐年上升,截至2007年,覆盖率超过82%,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也日趋完善。江苏沿海地区杂交棉的推广应用,降低了劳动投入、提高了植棉效益、增加了棉农收入。但近年来随着杂交棉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际生产中也突现出种植密度过稀、施肥不合理、化调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棉花种植密度连年下降,甚至出现降过头的态势。这给江苏沿海地区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疆兵团农七师为不断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在杂交棉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等诸多方面,开展了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种植管理杂交棉的新技术,尤其是推广杂交棉直播稀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也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的重点地区。20世纪末开始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品种,并迅速发展应用,到2010年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已达到植棉面积的95%以上。但是由于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制种方面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纯度难保证,因此近几年杂交棉制种规模逐步缩小,制种产量逐年下降,种子价格不断上升,已严重影响抗虫杂交棉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河南是产棉大省,棉花生产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全国棉花资源平衡的影响都很大。为此,省农业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的战略,从1994年起,组织全省农科教系统实施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开发项目。1开发指标与执行结果1994~1997年,全省共安排开发面积10...  相似文献   

20.
种质资源是培育棉花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安徽省植棉历史悠久,生产上种植的棉花品种经历了从引进到自主选育的漫长过程。贯穿安徽省棉花新品种选育全过程的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从艰难起步到繁荣发展,经历了7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种质创新的目标也不断发展变化。品种引进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丰富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自主选育品种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主要针对育种目标,创制具有丰产、抗病、抗虫、优质、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满足本省棉花生产不同发展阶段对新品种的需求。种质创新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应用,促进了种质创新水平逐渐提升。对安徽省近70年(1953―2022年)棉花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