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较赤霉菌粗毒素液或外源SA预处理抗病和感病小麦幼苗不同时间,叶片活性氧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 h后,O2-产率先增加后降低,感病品种(川麦28)H2O2含量逐渐增加;用外源SA预处理小麦幼苗叶片2 h后再用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 h,抗、感病品种的O2-产率和H2O2含量均明显提高,且抗病品种(89107)先于感病品种达到其峰值,粗毒素液处理24 h后抗性品种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比感病品种的高.抗病品种PAL活性变化对SA预处理响应强烈.SA可能作为信号分子之一,诱发小麦幼苗对赤霉菌粗毒素液产生一定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赤霉菌粗毒素测定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小麦赤霉菌 Gibberella zeae(Schw.)Petch 在麦粒培养基上进行固体产毒培养,从中提取粗毒素。用粗毒素溶液处理小麦抗感赤霉病不同品种萌动—致的种子以及—叶期幼根和叶鞘。用 DDS-11A 型电导仪测定细胞渗透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粗毒素作用下,小麦根、芽生长受抑制。但抗病品种受抑轻,感病品种受抑重。抗感品种幼根和叶鞘细胞渗透性的变化差异明显。用赤霉菌粗毒素测定细胞渗透性的变化,有可能作为鉴定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对小麦活性氧代谢的调节及其与乙烯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浓度分别为0.05、0.25、1.0、5.0、10.0、20.0mmol/L的SA溶液分别浸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浸苗45min)和根部(浸根8h),自然光下8h后取第二展开叶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探讨了SA抑制乙烯生物合成与活性氧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增加,H2O2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与抗(耐)赤霉菌毒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赤霉菌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和胚根细胞膜的损伤度为指标,研究了小麦品种抗赤霉颊与抗赤霉菌毒素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感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中抗、中感品种的抗(耐)毒素能力居中,表现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耐)毒素能力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在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诱发小麦抗赤霉菌毒素突变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不同来源的小麦赤霉菌中选出了致病力强而毒素作用稳定的菌株的毒素作为筛选剂,以幼穗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诱变剂EMS对诱发小麦抗赤霉菌毒素突变体的作用,并且比较了一步往往筛选与多步筛选体系的效果,研究结果指出,以小麦赤霉菌培养物滤液的粗提制剂作为筛选剂,可以有效地诱导出具有抗性的愈伤组织和分化再生苗,通过利用较大群体和接近细胞致死浓度的高选择压力的多步筛选体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诱发抗毒素的突变体。试验明确了在诱发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中不宜用EMS诱变剂作预处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赤霉病菌粗毒素作用下,西农67(抗病品种)和8433(感病品种)小麦幼苗MDA含量,SOD,POD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西农67小麦幼苗在粗毒作用24h内SOD和POD活性迅速增加,随着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这两种酶能够维持高的活性水平,其MDA累积缓慢,累积量少,感病品种8433在粗毒作用下,SOD和POD活性的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两种酶活性增加幅度均小于西农67,其MDA则  相似文献   

9.
用病原粗毒素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生物学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植物病原菌产生的毒素进行植物抗病性鉴定已在不少作物病害(如玉米大斑病~[1],水稻胡麻叶斑病~[2],甘蔗眼点病~[3]等)上有过成功的报道。由于小麦赤霉病病原(主要是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分离、提纯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初步阐明~[4],因而就提出了利用毒素进行抗赤霉病性鉴定的可能性。利用小麦黄化芽鞘生物测定法已证明不同抗性的品  相似文献   

10.
赤霉菌毒素不同制剂对小麦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赤霉菌病麦粒水浸滤器、蔡氏液体培养滤液及马铃薯液体培养滤液处理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萌动种子,测定其胚根、胚芽生长长度,结果表明,三种培养滤液体积分数大时可抑制根、芽生长,体积分数小时则促进其生长,具双重生物效应。T-2毒素仅具抑制效应,病菌滤液和纯毒素均可用于鉴定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11.
过量有效硼对莴苣、辣椒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效硼水平下莴苣,辣椒的产量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效硼过量时,随着土壤中有效硼浓度的增加,莴苣、辣椒产量显著减少。防止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三种保护酶 SOD,POD,CAT 的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 含量增加.活性氧之一的 H_2O_2含量增加。同时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叶绿体超微结构破坏。这些变化表明,活性氧伤害是莴苣、辣椒硼中毒的重要毒害机理之  相似文献   

12.
外源水杨酸对萝卜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相应逆境指标,研究了水杨酸对萝卜受到零上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以及不同施用模式对低温伤害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水杨酸能显著提高逆境胁迫下的植物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以及酶保护系统的活性,能显著降低体内MDA的含量和质膜透性,说明水杨酸对低温胁迫明显的缓解作用;就不同使用模式而言,水杨酸的最适浓度为SA浓度0.1g/L,最适施用次数为2~3次,最适施用时间为低温来临的前1d。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0.75mg/L的Na2SeO3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促进麦苗的生长,增加可溶糖、可溶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调节麦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提高麦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樟脑对水杨酸和氟脲嘧啶的促皮渗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研究樟脑对水杨酸和氟尿嘧啶(5-FU)透皮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含3%樟脑或3%月桂氮草酮(Azone)的1.0%水杨酸醇溶液24h透皮吸收率分别为36.4±3.6%和38.4±4.4%,不含助渗剂的对照组24h透皮吸收率为22.4±2.2%,(2)含3%樟脑或3%Azone的0.5%5-Fu醇溶液24h透皮吸收率分别为37.6±4.3%和45.6±2.7%,  相似文献   

16.
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对活性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分裂素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维持保护酶CAT、POD和SOD活性,保持清除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从而保护组织抵抗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对NR基因的表达和乙烯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杨酸与乙烯介导下番茄NR基因的表达、植株生理的变化、幼苗三重反应和幼苗生长表现,探讨了水杨酸对乙烯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对野生型番茄植株的影响有双重作用。低浓度对植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使黄化苗下胚轴伸长和维持正常的实生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促进根系的生长;较高浓度(≥100μmol·L~(-1))则促进幼苗表现三重反应,即诱导乙烯的合成,从而诱导NR基因的表达,使植株细胞膜透性增加、植株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显著降低、气孔关闭(水杨酸处理后24h),最终番茄植株表现出叶片黄化等症状。乙烯不敏感型NR突变体番茄植株在高浓度处理时无外部受害症状,细胞中NR基因的表达被显著地抑制。可见抑制番茄NR基因的表达,增强了植株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有机酸和硼、锌对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灌浆后期,植株逐渐衰老,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叶绿素及蛋白质逐渐分解。经抗坏血酸、苯甲酸、水杨酸、丹宁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及硼、锌处理后,均不同程度地减缓了叶片中SOD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延缓叶片衰老,具有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低温胁迫对长叶竹柏幼苗活性氧代谢保护酶系统的影响,选取长叶竹柏的2龄幼苗为试验材料。模拟零上和零下低温胁迫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特别是在温度过低和骤冷时,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受到伤害,电解质大量外渗,电导率增大。同时,SOD,CAT和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表明,程度不大的低温胁迫不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伤害,部分原因可能是SOD,CAT和POD活性的协调一致性。只有极低温,如-10℃,-20℃下,细胞膜才会发生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