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从江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及稻鱼鸭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提出从江传统农业发展对策及保护开发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2.
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云南不同地区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5家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到厂现场进行普洱饼茶随机取样,共取样6个;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感官审评,在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进行内含成份分析,研究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的关系,为云南普洱茶的规范生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并与普洱茶的汤色、浓度、滋味密切相关;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茶样其感官品质均高于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的茶样;咖啡碱含量和糖类物质含量对云南普洱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是主要因子,但可以适度增进云南普洱茶的内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增产粮食和水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而被传承下来,并在稻作区广泛传播,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农业生产中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富有启发意义。这一历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今天传统稻鱼生产方式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稻根系生长性状和生理活性的特征。结果表明:2 a中垄作稻鱼鸡共生不同处理间水稻根系形状结构和生理活性存在一定差异。RFC和RC处理间的水稻根干物质、根冠比、根体积、根数、最长根长及齐穗后的根系氧化活力和伤流液等指标差异不显著,二者略优于CK(部分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根系体积较CK分别增加0.77%~14.05%和0.10%~13.88%,根系氧化活力较CK分别增加2.15%~13.48%和0.64%~10.05%;RF处理下水稻根系形态各构成指标、根系氧化活力和根伤流液均较CK显著降低,其中根系干物质、根系体积、根系氧化活力和根系伤流液减幅分别为24.62%~50.70%,7.80%~47.45%,10.49%~21.68%,24.39%~39.25%。综上所述,垄作稻鱼鸡和...  相似文献   

5.
<正>6月12日,农业部发布了第2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第2批发布的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皇家枣园的代表——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北方林粮间作典型模式——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北方梯田与石头文化的集成——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蒙古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出发,阐述了两者的现状并从经济、哲学、生态学的不同角度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其结论是农业的发展必须遵从生态学原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趋势;【方法】笔者通过文献对比分析和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评价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涵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层次,共计31个指标,以此对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农业发展趋势整体是可持续的,但25个县(市、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表现各异,其总体评价值年增长率变化有强有弱,多年平均在0 ̄12%之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的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 ̄12%、发展能力中等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 ̄8%、发展能力低下的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0 ̄4%。【结论】发展能力高的地区,虽然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压力较大,但其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基本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的地区,其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而且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从多目标角度 ,提出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具体指标进行了排序 ,基于此对河北省“八五”和“九五”期间年农业发展状况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评价--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定义与内涵,从多目标角度,提出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具体指标进行了排序,基于此对河北省"八五"和"九五"期间年农业发展状况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潮州凤凰单丛茶种植的气候优势,以凤凰单丛为研究对象,以潮州与饶平站199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2019—2021年区域内不同高度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观测值和南方丘陵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规律,推算气象要素气候平均值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应用柯西分布模式阐释气候要素对茶树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不同海拔高度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宜度,利用气候品质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高度茶园与不同采摘季节的茶叶气候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凤凰单丛茶种植区域的综合适宜度都比较高,该地区普遍适宜种植茶树,尤以300~900 m高度层最为适宜;凤凰单丛茶不同采摘季的气候品质排序为春1茶、春2茶、秋茶、夏茶;同时,中高山茶叶品质好于低山与平地茶叶。该研究较好揭示了凤凰单丛栽培的气候优势和茶叶品质的气候背景,可为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区位于中国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景观特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地利用山区自然资源,是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而人和自然资源是研究山区人地系统经济发展的理想切入点。发展特色经济是地区优势发挥的动力,特色经济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镇巴是秦巴山区的一个国家扶贫农业县之一,人口多且经济落后是事实。大力发展山区传统产业、合理开发山区资源、引导第三产业是镇巴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以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为例,探讨山区特色经济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制约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了北京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1980-2009年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显示近20年来北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315-315
从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农业信息网络发展及应用现状、农业信息系统在中国农业上的应用情况及基本评价等方面,对中国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在总结了当前发达国家农业信息系统发展热点的基础上,就中国国情下农业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做了初步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4.
泽州县是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利用用好这一优势,对于建设泽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从农业资源的角度出发,对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该县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把握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诊断识别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子,通过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以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13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2)从四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维度来看,农业经济可持续水平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农业社会可持续指数持续提高,农业生态可持续水平稳中有升,农业环境可持续水平稳中有降;(3)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可分为低可持续、中可持续和高可持续三类,地区间差异显著且变化类型多样;(4)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措施,来提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目标取向法对其可持续性进行系统评价。将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分为经济、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进而分为7个指标层和若干个变量层,经过3轮专家咨询,最后筛选确定18个指标(变量层)作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集,建立可持续评价的指标体系。以Delphi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相关判断矩阵,分别计算各指标层和变量层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即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作为一种尝试,本研究为优化选择当地最合理的保护性耕作发展模式,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评价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情况,立足于小杂粮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现状,构建的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注重建设基本农田,改善耕地质量;强调保护性耕作和种植,加快小杂粮优良品种选育、繁殖和推广进程,辅以合理的轮作倒茬技术。同时应突出绿色产品产出,持续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促进加工增值增效,从而确保小杂粮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了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框架。以温县为例,构建出如下4个系统、15个指标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按照温县提出的发展目标,利用协调度模型对温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了评价,并对该县的发展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河北太行山区农业系统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对比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评价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涵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5个层次,共计31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河北太行山区1995—2003年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区近10年来农业总系统的协调度在2000年以前是上升的趋势,系统的发展从不协调逐步走向协调;但2000年后,系统协调度不断下降,到2003年协调等级下降到4级,为低度失调状况。系统协调度的下降,表明该区系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减弱,这将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