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紫球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抗3种植物病原茵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脂对3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抗茵活性,其乙醇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舍量最高,抗菌活性也最强;石油醚洗脱组分的含量低于乙醇洗脱组分,但无抗茵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对3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抗茵活性.对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纽分中3,7,11,15-四甲基,2-十六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富含脂肪酸化合物.紫球藻的抗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抗3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脂对3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抗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抗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富含脂肪酸成分。娇柔塔胞藻的抗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粗脂对12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抑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抑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娇柔塔胞藻的抑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江红霞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34-35,136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粗脂对12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抑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抑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娇柔塔胞藻的抑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铜绿聚球藻中提取粗脂,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抗甘薯薯瘟病、玉米大斑病、稻瘟病3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脂对3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苯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占56.36%)且抗菌活性最强;石油醚洗脱组分含量最少(占15.13%)且无抗菌活性。对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主要含有3种酯类化合物,乙醇洗脱组分富含脂肪酸成分。铜绿聚球藻的抗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体外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普洱茶中的降糖降脂活性成分,以阐明其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可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方法]以降糖降脂活性为检测指标,对普洱茶的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先用95%乙醇对普洱茶进行浸提,再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等多次柱层析分离,以反相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为检测手段,对普洱茶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V-1、V-2。在高效液相色谱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后,结合其理化性质,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同时,研究了它们对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化合物V-1:C4H4N2O2,白色无定形粉末,mp300℃(温度未经校正);MS(APCI源负离子图谱):分子量112;IR光谱进行谱库检索对照,与尿嘧啶的光谱数据完全相同;最终确定该化合物为尿嘧啶(Uracil,U)。化合物V-2:C7H6O5,淡黄色粉末,mp:239~242℃,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丙酮及甘油;MS(APCI源负离子图谱):分子量170;IR光谱进行谱库检索对照,与没食子酸的光谱数据完全相同,与标准品没食子酸共薄层,其Rf值一致,与标准品没食子酸混合,其熔点不下降;最终确定该化合物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2个单体化合物没食子酸和尿嘧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表明,没食子酸比尿嘧啶的抑制作用强,在浓度为10mg/ml时其抑制率达63.76%,与分离纯化组分(SII-1)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相当(66.21%)。[结论]研究在对普洱茶活性成分分离中首次得到尿嘧啶。  相似文献   

7.
采用D101大孔树脂对观光木叶进行柱层析,提取黄酮类物质;先后用10%、30%、50%和70%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4个洗脱组分,测定了各个组分的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连氮-2-(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清除实验评价了各组分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UPLC-Q-EXCTIVE-MS)技术对纯化后黄酮纯度最高的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叶乙醇提取物经过D101大孔树脂分离后,黄酮类物质主要聚集在30%乙醇/水洗脱组分,黄酮纯度为28.40%,并且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分别达到87.22%和99.07%,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12.753和65.528 mg/L;从30%乙醇/水洗脱组分中初步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酮洛芬、白麻苷、三叶豆苷、假荆芥属苷、射干苷、川陈皮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D101大孔树脂对观光木叶进行柱层析,提取黄酮类物质;先后用10%、30%、50%和70%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4个洗脱组分,测定了各个组分的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连氮-2-(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清除实验评价了各组分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UPLC-Q-EXCTIVE-MS)技术对纯化后黄酮纯度最高的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叶乙醇提取物经过D101大孔树脂分离后,黄酮类物质主要聚集在30%乙醇/水洗脱组分,黄酮纯度为28.40%,并且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分别达到87.22%和99.07%,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753和65.528 mg/L;从30%乙醇/水洗脱组分中初步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酮洛芬、白麻苷、三叶豆苷、假荆芥属苷、射干苷、川陈皮素.  相似文献   

9.
黄粉虫体内脂类抗菌活性物质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取黄粉虫体内脂类抗菌活性物质的新途径,用5种不同有机溶剂对黄粉虫幼虫和成虫体内的抗菌物质进行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分离,利用圆形纸片扩散抑菌法检测幼虫和成虫粗提物及各步纯化物对11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类虫体的粗提物及各步纯化物对11种细菌均有显著抑菌效果,其中,以乙醇洗脱组分的抑菌效果最强,对两类虫体的乙醇洗脱组分进行薄层层析,各筛选出一条抗细菌活性最强的条带,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确定各条带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分析其抗菌机理,为黄粉虫体内脂类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寻找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来源.经过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的乙醇洗脱组分的抗菌活性比粗提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凤尾菇发酵液抗细菌组分分离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酵培养的凤尾菇发酵液为材料,浓缩后经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级萃取,采用薄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数个组分,研究了各组分对供试细菌的抗菌活性,并对部分活性组分进行GC-MS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凤尾菇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硅胶柱洗脱组分Epsc1、2及正丁醇萃取物硅胶柱洗脱组Npsc1、2具有抗菌活性,其中组分Npsc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正安野木瓜果实的抗菌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正安野木瓜果实中的抗菌活性组分并鉴定其中所含的抗菌物质及研究其抗菌谱,采用活性跟踪法、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对正安野木瓜果实6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从乙醚萃取物中分离筛选得到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后,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组分Ⅱ②-1中的化学成分,牛津杯法研究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的抗菌谱。结果表明:从正安野木瓜果实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具有最强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其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相对含量为95.389%。组分Ⅱ②-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杆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结论,正安野木瓜果实中含有抗菌谱较广的活性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相似文献   

12.
以紫丁香为原料,对紫丁香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得到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0、浸提温度70 ℃、浸提时间50 min,此工艺条件下紫丁香多酚的得率为(1.73±0.05)mg/g。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发现紫丁香多酚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组分的极性为弱极性,当这部分样液质量浓度为70 μg/mL时,总还原能力为0.64±0.01,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79.44±0.67)%。研究发现经人工胃液处理后,紫丁香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强组分的抗氧化能力上升,而经人工肠液处理后其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红曲霉发酵产物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别用纯水、30%乙醇对红曲进行提取,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30%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2个水相等不同极性部位,考察其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清除效果,比较红曲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红曲的纯水、30%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且与剂量有关。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相同浓度时,3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大于纯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在浓度10 mg/m L时,石油醚萃取后的水相的抗脂质过氧化性最强,为57.18%,且与其他极性部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酸乙酯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20.66%,乙酸乙酯萃取后水相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6.16%,且与其他极性部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通过乙醇提取、液液萃取结合柱层析分离得到河南蜂胶和杨树胶中不同极性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判定分离效果、确定分离成分;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评价各分离组分的体外降血糖活性;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模型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评价该分离组分体内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功效。结果显示,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效果最优,IC50值分别为39.03±2.76和28.28±3.79μg/mL,并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肠内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有利于血糖水平恢复和保持血糖稳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中皆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芹菜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HPD826氢键型吸附树脂比通用型D101树脂对极性较强的原花青素有较好的纯化作用,且采用树脂法制备的提取物是否具有确切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动脉血管的活性,本研究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果中原花青素的吸附-解吸性能,HPD826型吸附量、解析率及吸附速率常数均优于D101型。用HPD826树脂通过动态试验优化了吸附分离程序,上样浓度为25 mg/mL,流速为1.5 BV/h,解吸程序为:水洗1.5BV;45%(v/v)乙醇解吸1.5 BV;90%乙醇活化洗脱1 BV;最后水洗2 BV,洗脱流速为1.5 BV/h。用这种程序,45%乙醇解吸部分的原花青素得率为81.48%,经HPLC测定,制备的提取物中以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为主,10种原花青素成分总含量达干重的42%,其对内皮完整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浓度在1.4~140 mg/L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主要分离鉴定普洱茶陈香味成分,并将其提取物微胶囊化,扩大其用途。提取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萃取法(SDE)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色谱分析(GC/MS)鉴定,结果表明构成普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氧化芳樟醇Ⅰ(顺式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Ⅱ(反式呋喃型)、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吡喃、1,2,3-三甲氧基苯等。同时,本实验以β-环糊精和魔芋胶为壁材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微胶囊化最佳包埋工艺为:普洱茶香气成分与壁材的比例为1∶6,β-环糊精与魔芋胶的比例为500∶1,固形物浓度为20%,干燥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pH、温度、紫外线和化学试剂处理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pH 7的环境中,活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都会下降;当水浴温度达80 ℃时,病毒几乎完全失活;紫外线处理32 h可明显降低病毒活性;在4种化学试剂中,01% CuSO4对病毒活力影响较小,经过乙醚和75%乙醇处理后的病毒活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蝟实叶片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蝟实叶经过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鉴定了蝟实叶挥发油中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00%。蝟实叶挥发油中含量在3.00%以上的组分有:苯甲醛(10.57%)、苯甲醇(9.34%)、环己基乙醇(4.97%)、β-芳樟醇(6.58%)、苯乙醇(3.01%)、β-突厥酮(6.50%)、苯甲酸-3-己烯-1-醇酯(3.6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桑叶正己烷提取物的活性组分,探究桑叶中的活性化合物。[方法]桑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抑菌活性最强的桑叶正己烷提取物的挥发性组分。[结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6、7、8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且6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0.95mm)。6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挥发性组分为十四烷(16.76%),十二烷(13.2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26%),癸烷(9.10%),十六烷(8.71%),亚麻醇(7.25%),十八烷(5.88%),二十烷(3.2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9%)。[结论]亚麻醇是具有抑菌潜力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黄花蒿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系统测定黄花蒿对柑橘全爪螨的杀螨生物活性,为综合开发利用黄花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6月份和7月份的黄花蒿植株,分成根、茎、叶3个部分,采用石油醚(30~60℃)、石油醚(60~90℃)、乙醇、丙酮和水溶剂的平行和顺序提取方法,获得54种提取物,并测定了它们对柑橘全爪螨的室内杀螨活性。【结果】结果表明,7月份的黄花蒿植株的生物活性大多优于6月份,并以7月份叶的丙酮平行提取物活性最高。对柑橘全爪螨处理48 h后,7月份叶的丙酮平行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LC50(0.4222 mg?ml-1)仅为6月份(0.9489 mg?ml-1)的44%。对黄花蒿7月叶的丙酮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得20种不同的组分,其中组分17的杀螨活性最高,与其它组分的杀螨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7月叶丙酮平行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生物活性最强。并对其进行柱层析分离,得20种组分,组分17的杀螨活性最高,具体的杀螨活性化合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