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试验情况 1.1供试材料供试叶面肥料有3个,施天力:氨基酸≥30%,Fe、Cu、Mn、Zn、B、Mo≥8%;活力素:氨基酸≥10%,Fe、Cu、Mn、Zn、B、Mo≥2%;迦姆:全N16%、有效P3%、K2O3%,Fe、Cu、Mn、Zn、Ca、B、迦姆素、氨基酸、EDTA等调节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缓释 / 控释包膜复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我们鱼台县农业局和嘉祥县农业局组织有关农业专家,于2004 年5 月份至 10 月份进行了田间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施缓释 / 控释肥的比施其他肥的水稻,不但长势整齐,植株健壮,而且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明鲜增加,增产显著。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鱼台县农业局试验田 2、试验设计:共设 4 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60平方米,稻种,为豫梗6号(生育期157天)。 3 、试验用地基本情况:前茬为小麦,有机质 1 .43%,全氮 0.17%,水解氮 108.7 毫克 / 千克,有效磷29.83 毫克/…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概述水稻穗部形态是株型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1、2]。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水稻产量可被分解为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或单位面积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3、4]。如何构建理想的水稻穗部形态,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使单产水平迎来第三次飞跃,前人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5]。杨守仁提出优化穗部性状组配,解决超高产、穗大与穗多的矛盾,并把直立大穗型指标纳入株型设计[6~8]。陈温福提出,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间穗重构成因子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稻穗不同部位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趋势及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一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穗重大的品种全穗及其上、中、下部均小于穗重小的品种,以中部下降幅度最大;二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穗重大的品种全穗及其中、下部均大于穗重小的品种,以下部增加幅度较大。②籼稻品种一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比例相对较小,二次枝梗颖花占全穗颖花数的比例相对较大,粳稻品种变化趋势与此相反。③同一品种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及饱粒千粒重的差异,粳稻大于籼稻。④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饱粒千粒重均能提高穗重,以每穗颖花数(尤其是二次枝梗颖花数)的促进效果最显著。⑤发达的根系性状是重穗型品种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春小麦单产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在亩穗数相对一致的情况下,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主要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通过栽培手段,可有效地改善地上部植株生态环境,进而提高其檀株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的目的。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6.
施氮时期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施氮时期对穗数型水稻有效穗数影响显著,有效穗数与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70)。千粒重是影响其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对结实率影响不大。结实率是影响大穗型水稻产量的主导因子,施氮时期对其结实率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小麦形态性状之间多元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产量性状及形态性状(共32个)之间多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下株型有利于群体产量的形成:植株高度为80cm 左右,茎高整齐一致,穗下节不宜太长,倒一叶间距/倒三叶间距的比值小,旗叶角度/旗叶宽度<26.8,旗叶长度/旗叶宽度>16.7。旗叶角度/有效穗数>0.42,各性状之间的合理组合关系是动态的。本研究除用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寻找与产量三因素关系密切的形态性状外,还应用非线性模式对部分形态性状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间穗重构成因子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稻穗不同部位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趋势及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一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穗重大的品种全穗及其上、中、下部均小于穗重小的品种,以中部下降幅度最大;二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穗重大的品种全穗及其中、下部均大于穗重小的品种,以下部增加幅度较大.②籼稻品种一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比例相对较小,二次枝梗颖花占全穗颖花数的比例相对较大,粳稻品种变化趋势与此相反.③同一品种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及饱粒千粒重的差异,粳稻大于籼稻.④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饱粒千粒重均能提高穗重,以每穗颖花数(尤其是二次枝梗颖花数)的促进效果最显著.⑤发达的根系性状是重穗型品种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了解安徽省目前小麦产量表现,对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制定适宜的小麦栽培方法。[方法]2009~2011年选取安徽省主推小麦和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在阜南、龙亢两点种植,研究3年来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及产量三要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制约安徽省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气象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年份间小麦产量差异明显,干旱是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子。[结论]①产量三要素协调易获得小麦高产。②2011年度的干旱是制约小麦千粒重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③不同品种的丰产稳产性不同,该试验中皖科06290和烟农19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新福麦1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④对不同特性的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对不同品种的产量重要性不同。在小麦推广过程中充分了解品种特性,根据小麦品种特点配套栽培措施,使小麦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1.
水稻考种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充实率的测定方法的探讨,明确了水稻的考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海拔青稞(Hordeum vulgare L.)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计算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青稞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的实粒数、千粒重在每个品种中差异都明显;玉龙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和产量的增加;千粒重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实粒数、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一、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18。二、品种来源2001年以通院11号为母本,yy2001-1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试验代号yy2011。三、特征特性1.植株性状:株高108.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20.9万。2.穗部性状:穗长20.4厘米,弯穗型,平均穗粒110.4粒,结实率88.9%。3.籽粒性状:谷粒椭圆,颖及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2.3克。  相似文献   

14.
《浙江农业科学》2010,(1):195-195
甬优13(原名05G227)属半矮生株型。2007—2008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区试,平均667m^2产量610.2和607.5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25.4%和29.4%。全生育期150.8d,比秀水09长4d。株高115.9cm,穗长21.4cm,有效穗12.5万,每穗总粒数321.5粒,结实率73.8%,千粒重22.9g。  相似文献   

15.
探索和鉴定调控小麦产量因子的基因位点有助于产量的遗传改良。以安农0711/烟农19 BC1F2回交群体(680个家系)为供试材料,单粒播种,于黄熟期测定单株有效穗数,收获后测定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上述单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QTL定位。结果表明,控制千粒重的QTL有3个,主要分布在染色体1D(2个)和4B(1个)上,分别位于标记区间Xcfd27-Xwmc432,Xwmc432-Xcfd61和Xwmc89-Xwmc48;控制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穗数的QTL均各有2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A和5D的相同区间Xwmc312-Xwmc120和Xgwm271-Xcfd18;没有检测到控制穗粒数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16.
用近等基因系研究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有利于育种的显性矮秆基因,利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5个不同显性矮源杂交回交6代以上产生的5套近等基因系,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株粒重、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粒数和穗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之间的株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差异极显著。5个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都显著降低轮回父本(CK)的株高、千粒重、穗重,但具有西农引06、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极显著高于矮苏3和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具有西南02和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的穗重显著高于其它矮源,具有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千粒重亦高于其它矮源。具有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粒重与轮回父本没有显著的差异,其次是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具有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的穗粒数与轮回父本没有显著的差异,其它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轮回父本的穗粒数;具有西农引06、奥尔森、西南02和矮苏3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粒数与轮回父本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有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极显著低于轮回父本。根据欧氏距离的聚类分析,具有奥尔森和西南02矮源近等基因系与轮回父本之间的距离最近,这有利于育种应用,矮变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距离最远,难以直接应用于育种;西农引06矮源和矮苏3矮源最近,西南02矮源和矮变l号矮源最远;用系统聚类,西农引06、矮苏3、奥尔森、西南02矮源为部分显性类,父本和矮变1号矮源各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一、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18。二、品种来源2001年以通院11号为母本,yy2001-1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试验代号yy2011。三、特征特性1.植株性状:株高108.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20.9万。2.穗部性状:穗长20.4厘米,弯穗型,平均穗粒110.4粒,结实率88.9%。3.籽粒性状:谷粒椭圆,颖及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2.3克。4.品质分析: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1.9%、  相似文献   

18.
山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庆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57-158
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生产中高产田块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针对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在山区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稳穗攻实粒的栽培体系研讨,经大面积试验与示范,完善了该体系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湘丰优9号(赣审稻2006048、桂审稻2006011、湘审稻2007053)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剑叶较长且直立,落色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2万穗,平均每穗总粒数165.5粒,结实率79.7%,千粒重27.4克。抗低温能力较强,米质优,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在6月20~25日播种,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10公斤、大田  相似文献   

20.
正玉稻51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培育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中熟常规粳稻类型,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品质优、抗性强,适宜在黄淮粳稻区种植。在2009~2010年河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8821.5千克/公顷,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6.8%,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大面积示范单产9750千克/公顷左右。本文通过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了解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其增产途径,为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