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至少有21个血清型,且彼此  相似文献   

2.
张君 《畜禽业》2012,(12):82-8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7年以来,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  相似文献   

3.
侯月凤 《畜禽业》2008,(2):87-88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  相似文献   

4.
龚筱丽 《畜禽业》2009,(6):86-87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感染鸭以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病死率、淘汰率较  相似文献   

5.
陈文新 《畜禽业》2012,(4):70-7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6.
鸭常见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本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特征病变为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1~8周龄鸭易感,尤以2~3周龄的小鸭多见,白鸭、水鸭、番鸭均可感染三病,从现场调查看,麻鸭对本病似乎不易感.本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受饲养管理和各种应激因素影响变化很大,有的感染鸭群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到75%.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复杂,且无交叉保护,造成使用疫苗预防的效果不稳定.很多鸭场使用药物防治,但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同时从效果看亦不理想.近年来,本病在我省广泛存在,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养鸭时间较长的鸭场几乎场难以根治,平均损失鸭达20%左右,成为鸭病中头号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兵  崔恒敏 《畜禽业》2002,(8):X008-X00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鹅、火鸡和各种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是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d内死亡,病程较长者8~10d死亡。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孙瑞銮 《畜禽业》2008,(2):83-8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条件致病菌,经常与其它疫病混合感染,导致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年11月,我区某肉鸭场鸭群发生以打喷嚏,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鼻窦明显肿大,排黄绿或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叫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干酪样输卵管炎为特征。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一般为10%~20%;成年鸭  相似文献   

11.
刘振湘 《畜禽业》2003,(3):9-1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anatifdrRA)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是当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各养鸭国家。我国自1982年郭玉璞在北京首次报道该病后,我国各地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2002年5月份湖南省衡阳县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肉鸭,相继发生一种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经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进行治…  相似文献   

12.
王辉  蒋晓  吕亚辉 《畜禽业》2009,(6):90-90
<正>近几年来,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在某些养鹅区广泛流行,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现将一例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测定了29株鸭疫里默氏杆菌不同分离株的生化指标,并采用底物平板法、底物-PAGE法检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接触酶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M.R和V.P试验、尿素酶、精氨酸酶阴性,大部分菌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能缓慢液化明胶,明胶液化阳性率为89.7%(26/29)。底物平板法和底物-PAGE法检测发现,89.7%(26/29)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能产生降解明胶和脱脂奶蛋白的胞外蛋白酶,且该酶类活性可被EDTA抑制。  相似文献   

14.
印蓉  陈丹丹  季鹏 《畜禽业》2023,(1):97-99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根据感染鸭发病症状缓急程度将其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2种,临床以全身败血症表现为主,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都较高,严重的可致养殖场倒闭。因此,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科学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以帮助养殖户了解该病的发生与防控,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邓丽华 《畜禽业》2010,(6):75-76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目前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之一。笔者工作的当地就时有该病发生,现将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2)
<正>鸭浆膜炎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临床多见结膜炎、关节炎和排绿色稀粪,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用氟苯尼考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6)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也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以前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小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和慢性败血症,是引起28周龄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当前养鸭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隆昌县正大力发展养鸭业,笔者就该病如何诊断、如何防治谈谈体会。1如何诊断1.1临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4,(8)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鸭的一种重要常发病,虽然,人们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御措施,来降低鸭疫的发展和流行。但由于细菌耐药菌性的出现和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以及防疫措施不到位,至今鸭疫未能得到根除,且常有发生,并有不断扩大或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流  相似文献   

19.
潍坊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1~7周龄小鸭,呈急性或败血性经过。近几年潍坊地区养鸭户迅速增加,饲养规模也逐渐扩大,但由于许多新养殖户对鸭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等技术掌握较少,因而导致部分鸭场经常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20.
不少鸭场和农户散养的鸭群,常在2~3周龄发病,死亡率较高.我们从养殖户送检的病鸭和死鸭的肝脏、心血、脑等部位分离出了两种可疑细菌.经病理剖检、接种专用培养基、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经动物试验证实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