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大小麦杂交研究工作的现状、内容及进展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大小麦杂交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无法直接利用小麦杂交一代用于大田生产,但如果选择适合的杂交二代作种子,可有效规避小麦杂交一代直接利用的各种制约因素,我们对现有的小麦杂交二代进行选择,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有明显产量优势可利用的杂交二代组合,试图为杂交小麦研究找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大小麦杂交研究工作的现状、内容及进展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大小麦杂交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末期,美国便开始了杂交小麦研究。主要是研究美国中部及南部大平原的硬粒红皮冬小麦及中西部的软粒红皮冬小麦,以及北方大平原硬粒红皮春小麦。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化学杀雄体系来选育杂交小麦组合为主。目前有三个公司大规模生  相似文献   

6.
7.
全蚀病衰退的治理与假单胞杆菌的抑制作用全蚀病的衰退(TAD)即连作小麦全蚀病严重度的自然降低和产量的相应提高(Shipfor;1975),50年前首先由英国的Glynne和美国的Fellow等(1934)提出,后来被全世界许多工作者的田间研究所证明。中国山东农民所称的全蚀病搬家,即指的是在一块地里全蚀病大发生一两次后即自然衰退,把家搬到另外的地里(唐,私人通迅)。全蚀病衰退是由于病原菌在土壤中受抑制的结果,Gerlagh(1968)称之为专化性抑制。Ger-lagh的专化性抑制和一般性抑制之间的区别为区分引起全蚀病衰退的抑制和发生在所有未消…  相似文献   

8.
1983—1986年,由湖南省粮油生产局、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及有关地县科研推广单位100多人,组成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亩产吨粮高产攻关研究协作组,连续三年多点进行了大麦—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高产攻关技术综合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小 麦品种覆 膜后,穗粒重 与灌浆时 间呈显著 正相关,相 关系数 大于 0.88,穗 粒重变 化规 律符合 Logistic 方程, 灌浆 速度 明显 变慢,灌 浆持 续时 间比 露地 播种 延长 2.7 ~3. 0 d,穗 粒重 增 加5.5% ~8.9% ,穗粒重潜力可达 43% 。  相似文献   

10.
杂交小麦“Ⅱ优58”的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林元洪黄辉耀张长春唐健尧鲁平(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41000)“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高新技术。它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中产量优势尤为突出。Lir...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607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6078ⅡYou6078,anewhybridricecombinationwithlargepanicle刘太清,潘生发,沈茂松(四川省重庆市作物研究所632160)Ⅱ优6078由重庆市作物所和四川农业大学合作选育而成,19...  相似文献   

14.
应用5种不同的栽培方法防治人参红皮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到46.2~72.7%.  相似文献   

15.
远缘杂交对于作物改良具有巨大的潜力,它已被应用于植物育种实践、基因定位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远缘杂交的历史就是逐渐增加跨越分类距离再生能力的历史,这种趋势到现在已发展到横跨禾本科的两个亚科即早熟禾亚科(Pooideae)和黍亚科(Panicoideae)之间的杂交.作为与CIMMYT合作研究玉米远缘杂交中授粉后的早期情况研究这一课题的一个部分,我们研究了Zenkteler等(1984)有关给六倍体小麦授以玉米花粉后产生了胚的一篇报告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杂交小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1)T型“三系”的性状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筛出了一些优势较强的组合;(2)研制出了一些新型不育系,有的已实现“三系”配套;(3)化学杀雄研究有新进展;(4)选育出了半矮秆杂交小但在优势组合筛选和杂交种生产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1)T型“三系”的性状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筛选出了一些优势较强的组合;(2)研制出了一些新型不育系,有的已实现“三系”配套,(3)化学杀雄研究有新进展;(4)选育出了半矮秆杂交小麦,但在优势组合筛选和杂交种生产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的主攻方向应为:扩大测试优势组合的规模;加强对化学杀雄剂的鉴定和筛选,加强对T型不育系及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应用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三、春小麦美国春小麦种植面积较小,仅占20%左右。集中产区为北部春麦区,其他地区很少。美国北部春麦区以生产优质的红皮硬质春小麦和硬粒小麦而著称。该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对生产高蛋白、强面筋的小  相似文献   

20.
导言成功的杂交外缘遗传转移(未完) (以上见本刊1984年第4期) 以下将转移到六倍体小麦中各亲缘属基因列于表3。此外,由高冰草(Sharma等,1966;Ohm等,1981)、顶芒山羊草(Riley等,1968)、小伞山羊草(Browder,1980)、节节表(Hollenhorst等,1981;J.G.Wain-es,私人通讯)和黑麦(Joshi等,1978;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