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四季香芫荽     
芫荽又名香菜 ,伞形花科芫荽属 ,一、二年生草本。以叶及嫩茎为菜肴及调味料。每百克食用部分含维生素C135mg、钙 184mg ,还富含其它多种营养成分 ,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 ,芫荽已成为人们喜食的凉拌菜肴及调味料 ,相当一部分人对其有特殊嗜好。但芫荽为耐寒性作物 ,传统栽培为秋、冬季栽培 ,春、夏季因气温高难以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希望夏季能供应芫荽的要求渐增 ,因此发展春、夏季芫荽的生产 ,将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 ,安徽望江县经济作物技术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著名蔬菜育种专家汪送宝同志培育出既耐高温又耐…  相似文献   

2.
田芳 《北方园艺》2003,(3):21-21
丝瓜是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的瓜类蔬菜.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舒筋活血,健脾利尿等功效.芫荽别名香菜,是耐寒性蔬菜,夏季受高温限制,栽培面积很少.通过棚栽丝瓜芫荽套种技术,不但可以增加夏季蔬菜市场品种,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香菜(芫荽)属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亚和南欧,公元前119年由汉代张骞从西域引进,我国香菜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香菜叶具有特殊香味,为主要食用部位,种子也是调味佳品。它喜冷凉,历来在冬春季节栽培。近年来,江苏东台市城郊菜农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实现了香菜的高温季节栽培,一般667m2产500-600kg,收入3000~40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陶先东 《长江蔬菜》2013,(21):49-50
南通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根据当地市郊蔬菜种植面积日益减少,而为了满足当地城镇居民对蔬菜的需求,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设施大棚土地利用率的高效反季节栽培模式,早春毛豆-芫荽-茼蒿栽培模式,既加大了蔬菜供应能力,又提高了菜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芫荽为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叶片为主要食用部份,具有特殊香味,多用于佐餐。芫荽喜冷凉气候,为耐寒性蔬菜,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生长不良,一般在冬春季节栽培。近年来,江苏东台市城郊菜农在伏天采用"遮阳网+农膜覆盖+软管滴灌"栽培芫荽,获得了成功,经济效益显著。现将伏天芫荽一网一膜滴灌  相似文献   

6.
芫荽,又名香菜,属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殊的香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辛香蔬菜。芫荽能耐-12℃的低温,适宜生长温度17-20℃,超过30℃会停止生长。生产中主要为春、秋、冬季栽培,夏季栽培难度大,需要一定的设施,产量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芫荽夏季市场潜力大,售价高。为提高山区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7.
宋元周 《蔬菜》2018,(3):44-45
为指导皖江地区芫荽夏秋季节栽培,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采收环节总结了夏秋季节芫荽栽培技术;夏秋季节生产的产品质优价高,可为菜农获得较高收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滇南大芫荽     
大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又叫刺芫荽,野芫荽,阿佤芫荽,模纳野酸模,属伞形花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我省西双版纳、德宏、红河、思茅等地州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生长于田边地角、路旁、旷野,也有专供菜用的人工栽培。大芫荽株高20cm左右,嫩叶有浓郁的芫荽香味、根圆锥形淡褐色,有细纵棱。叶自根出倒披针形长6~10cm、宽  相似文献   

9.
香菜又名芫荽,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叶具有特殊香味,为主要食用部分,种子更是调味佳品。香菜喜冷凉,历来栽培季节为冬春两季。作夏秋反季节栽培时,虽产量较低,但市场价格高,是高效栽培的品种之一。现将其夏秋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6~2010年,江苏省射阳县陈洋镇、合德镇成功示范了“莴笋一糯玉米一芫荽”的高效栽培模式,采用保护地与露地生产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2010年示范面积达33.3hm^2.每667m。产莴笋3500~4000kg,产值3000元;糯玉米800~1000kg,产值1600元;芫荽750kg,产值2500元;  相似文献   

11.
摘要: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大棚马铃薯栽培面 积逐年增加,但生产中存在土地利用率较低、效益 不高等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茬口,综合两膜覆盖马 铃薯栽培技术、夏甘蓝栽培技术及秋芫荽栽培技 术研究,总结了马铃薯—甘蓝—芫荽1年3作高效栽 培模式,通过大棚+地膜(小拱棚)覆盖种植马铃 薯可实现提前10 d左右上市,下茬甘蓝收获时恰是 “伏淡”缺菜的季节,芫荽属于反季节栽培,3茬 作物均能获得较高收益,较传统地膜马铃薯—大白 菜1年2作种植模式每667 m2 增加效益近3 000元,可 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白花大青茄是黄河流域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个青茄种类,它生长势强,生长期长,耐低温,晚熟,产量高.产品上市时期从6月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正好填补伏缺空白.效益较好.青茄栽培行株距为1.5米×0.7米,密度小,栽培初期在其行间套种抗热芫荽,可以充分利用地力,显著提高经济效益.4月上旬撒播芫荽,5月在芫荽内套种青茄,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芫荽采收,6月下旬青茄开始采收上市,10月下旬拔秧,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芫荽又名香菜,以叶及嫩茎为菜肴,或作调味料,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相当一部分人对其有特殊嗜好.芫荽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但由于其属耐寒性作物,传统上只作秋、冬季栽培,春、夏季因气温高难以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夏季能供应芫荽的要求渐增,因此,发展春、夏季芫荽的生产,将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安徽望江县经济作物技术研究所经多年试种,培育出了耐高温,耐寒性强,品质优、产量高,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的四季芫荽新品种--四季香.  相似文献   

14.
夏秋香菜避灾堵淡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菜(芫荽)属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亚和南欧,公元前119年由汉代张骞从西域引进,我国香菜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香菜叶具有特殊香味,为主要食用部位,种子也是调味佳品.它喜冷凉,历来在冬春季节栽培.近年来,江苏东台市城郊菜农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实现了香菜的高温季节栽培,一般667 m2产500~600 kg,收入3 000~4 0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晓亮 《蔬菜》2001,(10):13-13
芫荽又名香菜,以叶及嫩茎为菜肴,或作调味料,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相当一部分人对其有特殊嗜好。芫荽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但由于其属耐寒性作物,传统上只作秋、冬季栽培,春、夏季因气温高难以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夏季能供应芫荽的要求渐增,因此,发展春、夏季芫荽的生产,将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安徽望江县经济作物技术研究所经多年试种,培育出了耐高温,耐寒性强,品质优、产量高,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的四季芫荽新品种——四季香。 一、特征特性 四季香芫荽主根较粗,色白。叶绿,叶柄绿白色,叶缘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20,(2):92-93
马铃薯—芫荽间作技术,通过对同期播种、节水节肥、分期采收等技术的运用,以提高马铃薯、芫荽的产量和品质,该技术的运用可使同一地块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笔者从选地整地、种薯处理、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害管理、适时收获等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各个时期的栽培要点、难点进行细致分解,以实现马铃薯和芫荽的节水节肥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7.
芫荽(Coriandrum sativumL.)又名香菜、香荽、胡荽,伞形花科芫荽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庆云大叶香菜为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据庆云县志记载,庆云大叶香菜明末就被定为“皇宫贡品”。山东省庆云县、乐陵市常年栽培面积在5000hm2以上,年供应东北、京、津等地25万t以上,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1品种特征特性庆云大叶香菜生长势强,成株株高6070cm,叶色青绿,有叶部分为羽状复叶,长50cm以上,耐抽薹,耐贮藏,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贮藏5个月,其色、味不变。含钙1.84g·kg-1(FW)、VC1.35g·kg-1(FW),抗病丰产,每667m2产量达5000kg以上。植…  相似文献   

18.
合浦县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尤其是"春节"、"五一"、"十一"等三大黄金周节日市场供应特点,经过两年的试验,成功摸索出了一套以三大黄金周为主要上市时间,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作的四种五收高效栽培模式:蕹菜-芫荽-芹菜-青花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67 m2产值平均达17 500元,获利13 800元.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蕹菜选用泰国柳叶空心菜;芫荽选用小叶型芫荽;芹菜选用泰国正大黄心白芹;青花菜选用里绿、庆农等早、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9.
林陆家 《长江蔬菜》2012,(17):37-39
结球甘蓝—蕹菜—芫荽一年三熟栽培模式667 m2产值可达31 550元、纯收入达15 930元。栽培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茬口,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施足底肥,加强大田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以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滕道明 《长江蔬菜》2012,(15):31-32
芫荽属于长日照耐寒蔬菜,夏季栽培产量低、品质差,但芫荽属于叶菜类蔬菜,且在夏季消费量大,不耐贮藏,因此夏季市场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亟需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