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连续5年对(木奈)果实贮藏保鲜方法及采后生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奈)果实呼吸漂移属跃变型,具有两个跃变高峰.贮藏用果的耐贮性与采收成熟度关系密切.花(木奈)以果面着色不及1/2,油(木奈)、青(木奈)以青绿至黄绿色时采收有利于贮藏.在0、5、10℃及室温条件下贮藏,以0-5℃低温贮藏效果最佳,经30-53 d好果率达96.52%-100%,有效地延长了贮藏寿命.低温结合MA贮藏效果最佳。经30-53 d好果率达100%,并有效地保持果实原有的颜色、硬度、品质与风味.低温与MA贮藏之间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2.
以成年油(木奈)树为材料,对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的生长发育模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流入与内源CTKs、AB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在油(木奈)实中累积依果实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呈有特征性的变化并与之密切相关.随着果实进入第一换期讯速生长期,其含量尤其果糖和葡萄糖亦显著上升,而在硬核期,其含量又有所下降.在硬核期的后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再次大量累积;随着油(木奈)实生长速率的上升,其含量迅速下降;当果实进入第二讯速生长期直至向成长期转变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亦快速累积.内源CTKs、ABA的研究表明,ZRs、ABA与果实的第一期迅速膨大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累积密切相关;[diH]ZRs、ZRs与启动果实的第二次迅速膨大有关;ABA与果实的第二次迅速膨大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果实中的累积呈正相关.文中就油(木奈)果实生长以及品质发育及其内源CTKs、ABA的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裂果现象直接影响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而影响果实的商品性。该试验从长果枝留果量和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灌水间隔天数2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不同处理果实的单果重,采用长果枝留果量为5~7个,与不疏果处理相比果实的裂果率明显下降;在幼果至果实膨大期,间隔8~11 d灌水1次,可显著降低裂果率,并有利于商品果生产。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6,(2):114-117
以喀什疏附县两个主栽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为研究对象,观测其物候期,调查不同果枝类型坐果情况,研究新梢和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个主栽核桃品种的年生长周期在180 d左右,硬核期集中在6月下旬,主要结实的果枝类型依次为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新梢生长呈现出典型的"S"形变化曲线,两个主栽核桃品种的果实迅速膨大期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之间,果实三径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出明显的"快-慢"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日光温室内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花期物候、花型、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杏树始花期提前33 d,花期延长4 d,完全花比例低33.25%.经方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0.01),果枝上完全花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露地为中果枝、长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温室为短果枝、花束状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温室内金太阳杏在落花前期脱落的花大多是不完全花,落花高峰过后脱落的花中大多为完全花,而这些脱落的完全花中,有80%表现为雌蕊枯萎,子房基本未发育.日先温室金太阳杏有2次生理落果,第一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第一速生期,第二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缓慢生长期,这一时期正是果实生长的硬核期.  相似文献   

6.
对日光温室内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花期物候、花型、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杏树始花期提前33d,花期延长4d,完全花比例低33.25%。经方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0.01),果枝上完全花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露地为中果枝、长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温室为短果枝、花束状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温室内金太阳杏在落花前期脱落的花大多是不完全花,落花高峰过后脱落的花中大多为完全花,而这些脱落的完全花中,有80%表现为雌蕊枯萎,子房基本未发育。日光温室金太阳杏有2次生理落果,第一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第一速生期,第二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缓慢生长期,这一时期正是果实生长的硬核期。  相似文献   

7.
Volz.  RK 《绵阳农专学报》1996,13(1):81-90
研究了几个苹果栽培种的枝龄,结果部位和叶面积对果实矿质成份和品质的影响,比较了来自RoyalGala、Braeburn、GrannySmith和富士(Fuji)几个栽培种一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以上结果枝上的果实在小和钙,镁,钾含量,果实采收期二年生短果枝和一年生顶果枝上的果实一般比一年生腋花果枝和三年生以上短果枝上的果实大,与一年生腋花果枝比较,盛花期二年生短果枝上的花托大,盛花期后60~100天  相似文献   

8.
范仲先 《北京农业》2006,(11):28-28
雪里红果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株高5~7米,幼树生长直立,结果后逐年开张,长、中、短果枝及腋花芽均能结果,成年树以短果枝和腋花芽结果为主,4月中旬芽眼膨大,5月初花芽现蕊,5月中旬开花,每一花序开花6~8朵,结果4~6个,采果期9月中旬-10月上旬,果实采收前从未有采前落果现象,自然落叶后,果实仍可久留在树上不落.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生物柴油树种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生长习性,给无患子的整形修剪、花果调控及其它集约培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全年追踪、固定花序和果序标记观察、光照度测定等方法对其物候、开花结果习性、结果枝组分类、花序光照度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物候期分休眠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等关键时期;无患子在福建建宁春季大于10℃的日均温8~10 d后开始进入萌动期,在大于18℃后开始抽生出花序,在大于22℃后进入初花期;并且重要花期处于当地降雨量较高时期,会影响花粉活力和受精能力,使果实坐果不稳;无患子的花有可孕花及不可孕花之分,并存在于同一花序上,盛花期时可孕花占(30±3)%、不可孕花占(70±3)%;不可孕花数量在盛花期达到最高点,到达末花期几乎完全脱落,可孕花在末花期到初果期落花率高达49.02%;坐果后,初果期到果实膨大期的落果率高达72.74%,之后坐果便保持稳定;无患子花序为圆锥花序,一个子房成熟后可分离出1~4个果,果实偏大的为心脏形,偏小的为近圆形;无患子结果枝可分为短果枝(10~34 cm),中长果枝(35~57 cm)及长果枝(58~82 cm),其中长果枝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枝条的产量;结果母枝的基径在大于15 mm时产量逐渐升高;花序光照度调节(524~625)×100 lx之间时,可使坐果率高达78%。  相似文献   

10.
<正>1葡萄果实大小粒发生原因1.1营养过剩。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比较粗实(一般直径超过1.2 cm)的果枝上。在葡萄坐果期,由于葡萄授粉时间前后不一,葡萄果粒发育也不整齐。即先授粉的果粒先膨大,先膨大的果粒就会"掠夺"秧苗的营养,形成"大果粒";等到后期授粉的果粒膨大时,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生物柴油树种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生长习性,给无患子的整形修剪、花果调控及其它集约培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全年追踪、固定花序和果序标记观察、光照度测定等方法对其物候、开花结果习性、结果枝组分类、花序光照度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物候期分休眠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等关键时期;无患子在福建建宁春季大于10℃的日均温8~10 d后开始进入萌动期,在大于18℃后开始抽生出花序,在大于22℃后进入初花期;并且重要花期处于当地降雨量较高时期,会影响花粉活力和受精能力,使果实坐果不稳;无患子的花有可孕花及不可孕花之分,并存在于同一花序上,盛花期时可孕花占(30±3)%、不可孕花占(70±3)%;不可孕花数量在盛花期达到最高点,到达末花期几乎完全脱落,可孕花在末花期到初果期落花率高达49.02%;坐果后,初果期到果实膨大期的落果率高达72.74%,之后坐果便保持稳定;无患子花序为圆锥花序,一个子房成熟后可分离出1~4个果,果实偏大的为心脏形,偏小的为近圆形;无患子结果枝可分为短果枝(10~34 cm),中长果枝(35~57 cm)及长果枝(58~82 cm),其中长果枝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枝条的产量;结果母枝的基径在大于15 mm时产量逐渐升高;花序光照度调节(524~625)×100 lx之间时,可使坐果率高达78%。  相似文献   

12.
对平欧杂种榛子果实生长发育期及采收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个榛子品系,果实生长发育分为三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果实鲜重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第二次缓慢生长期,榛子果实发育共有两个迅速生长期,即幼果迅速发育期和果仁发育期。果实发育后期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果仁的迅速增长引起的,此期果仁中营养物质大量积累。果仁成熟后,应密切关注果仁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当各营养指标达最大值时进行采收,有利于提高榛果品质,从而获得商品性较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苹果叶片中碳素同化物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红星苹果的有果短枝叶、无果短枝叶、叶丛枝叶、发育枝叶中总糖、还原糖、蔗糖、淀粉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叶片的迅速生长而逐渐下降,而后随着叶片的发育成熟,其含量呈逐渐递增趋势,但随着叶片的衰老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枝类叶中不同类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敏”无核荔枝3种类型(无核、焦核、有核)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舍物的含量。[方法]对“温敏”无核荔枝3种类型(无核、焦核、有核)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温敏”无核荔枝果实发育期间,特别是前期(花后0—21d)和后期(花后42~84d)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低,易形成焦核果和有核果;果实发育期间,特别是中后期结果母枝叶片3种碳水化合物中淀粉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无核果。[结论]“温敏”无核荔枝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是导致无核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同一株‘妃子笑’荔枝不同花期果实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果实发育和糖组分动态及品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花果和晚花果的果实及其各组织的生长型均为单s型,其果实发育时期均可划分为Ⅰ期和Ⅱ期,第Ⅱ期又可划分Ⅱa期和Ⅱb期,所不同的是,早花果的Ⅰ期比晚花果要长10d.推测晚花果假种皮在Ⅱb期生长受抑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Ⅰ期和Ⅱa期的果皮和种皮生长受到抑制的结果.早花果的糖分积累主要发生在Ⅱa期,晚花果的糖分积累则主要发生在Ⅱb期,它们均是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成熟时两者在总糖及其各组分之间并无显著差别.早花果比晚花果品质好主要表现在果大、含酸量低、固酸比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长沙、湘潭、株洲、衡阳4个产区的伏地尖辣椒进行了植物学、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量是制约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单株结果数和侧枝数通过制约其它性状对产量产生负作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均随果实生理成熟而增加,至红果时含量最高.单果重与果实维生素C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4个产区伏地尖辣椒在果型、株型、早熟性等多个性状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初步可分为2个类型.  相似文献   

17.
桃果实发育解剖学与果核开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桃果实发育规律,利用石蜡切片制片法对大久保桃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桃子房初期具2个倒生胚珠,大部分只有1个发育成种子;子房壁经过生长发育形成果实的外、中、内果皮;外果皮细胞长柱形,细胞核明显,排列紧密,被表皮毛;中果皮在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为分生组织,果实进入发育的第三个时期时中果皮细胞逐渐液泡化成为薄壁组织;内果皮细胞分裂、分化同时进行,大久保桃从花后第4周开始木质化,按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但有部分桃果实表现出内果皮木质化不彻底现象,在果缝线相对位置薄壁细胞层数较多,这很可能使内果皮裂开、种胚脱落,而降低桃果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枣品种枣股有效结果年龄与丰产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枣股的有效结果年龄,把调查的125份枣品种分为4个类型:1~3龄枝结果为主;2~9龄枝结果为主;1~9龄枝结果为主和2~6龄枝结果为主,它们分别形成各类品种产量的85%以上。“1~3”型品种早果性强,早丰性好.但成龄树立体结果能力极差;“2~9”型品种早果性差,但开始结果后产量上升快丰产稳产:“1~9”型品种多数为小果型品种,虽早果性强,但早丰性差,盛果期树立体结果能力强;“2~6”型品种早果性较差,并有不同程度的大小年现象。  相似文献   

19.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对棉花生长发育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氟节胺和缩节胺用于棉花的整枝塑型对其株型的影响。【方法】 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施药相同,为缩节胺2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打顶期喷施缩节胺3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分析对棉花株型的影响。【结果】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可抑制棉花株高、油条、上、中、下部果枝、节间距的生长,增加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和各部位棉铃数。氟节胺浓度为40 、120 mL/667 m2时棉花株高、各部位的节间距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长量分别为24.22、1.02 、5.06 和5.39 cm。氟节胺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均会减弱对棉花株高和节间距的抑制效果。氟节胺浓度为60、180 mL/667 m2时油条和上、中部果枝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量分别为4.54、7和6.83 cm。【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棉花侧枝生长可达到对棉花塑型的效果,打顶期喷施可达到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