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确定发病兔场兔的死亡病因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分析,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检测、致病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以及qPCR和测序鉴定,用病死兔病料组织接种健康易感家兔,成功分离到1株兔出血症病毒。分离株病毒不含细菌、霉菌、支原体;对人"O"型红细泡的血凝效价为1∶1024;分离株病毒能够使健康易感兔在96h内全部死亡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具有中和作用;用分离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离株病毒通过qPCR测序鉴定为RHDV毒株。  相似文献   

2.
以某农户养兔场疑似梭菌性下痢的发病兔的肝和各段肠管做为病料进行了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纯分离培养、厌氧环境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毒素检查、泡沫肝试验等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鉴定,通过毒素检查,也证明了腹泻兔肠道内有毒素存在。细菌学检验结果与魏氏梭菌完全相符合,确定从病死兔分离到的细菌为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5~1986年,将自然发病病死兔肝脏通过易感兔传代,分离到4株“兔瘟”病毒(Y8504、Q8511、Ch8503和A8604)。它们具有共同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中Y8504毒株是最早分离并有代表性的。本文就此株“兔瘟”病毒的分离、某些特性及其应用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从病死兔肺和肝脏分离培养出20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动物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血清型分别为A3、A6和F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多粘菌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敏,对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等高敏。  相似文献   

5.
2013年山东滨州市某兔场发生仔兔高病死率、母兔流产的疾病。为了诊断治疗该病,本试验采集病死兔肺脏进行病原的分离,通过病原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溶血试验、药敏试验等试验,证实分离菌为肺炎双球菌。该菌具有α-溶血性,对青霉素、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兔肺炎双球菌病,症状典型,病理剖检变化明显。根据临床症状和药敏试验结果,用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山东某种兔场仔兔突然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采集兔肝、肺、肠等样品,应用细菌分离、药敏试验及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并从肺脏中分离出一株鼠鼻罗氏菌。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该兔场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养殖户及基层兽医对兔场鼠鼻罗氏菌的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某教研室饲养的用于制备高免血清的试验兔发生死亡,通过对病死兔进行病理解剖、组织涂片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从2012—2013年多个兔场送检的鼻炎病死兔病料中分离出12株细菌,根据其染色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确定为兔波氏杆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兔波氏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波氏杆菌属相关菌株序列同源性均达到了99%以上,进一步证明分离的菌株为兔波氏杆菌。结果表明:从浙江省鼻炎病死兔分离获得的12株病原菌为兔波氏杆菌,该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为浙江省兔波氏杆菌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兔巴氏杆菌病(Rabbit 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养兔生产的重点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试验从保定市某县獭兔养殖场病死兔肝脏和鼻咽部分分离到的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病理解剖、细菌的分离、筛选、纯化、鉴定。结果显示该株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0.
对石河子某种兔场采集到的病死兔组织和病死兔的母乳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一系列微生物学诊断,证实兔链球菌感染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洛阳某地区兔场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的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本试验无菌采取病兔的病灶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序列鉴定,并采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病兔肺脏、肝脏和脾脏中分离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麦迪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丁胺卡那、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呋喃唑酮具有耐药性;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诺氟沙星、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敏感。结果表明该兔场家兔发病原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且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兔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因兔感染巴氏杆菌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本试验从内蒙古风水梁獭兔养殖园区病死幼兔肝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临床解剖及细菌的菌落形态学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判断为疑似巴氏杆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反应、动物试验及PCR种属鉴定。结果显示该株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从2只病死幼兔的心血和肺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和生化特性的研究,初步鉴定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双扩散法及对流免疫电泳法研究了不同地区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及其与几株动物细小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同属一个血清型;兔出血症病毒与日本分离的兔细小病毒、小鼠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有一定的血清学关系;兔出血症病毒与大鼠细小病毒、猪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无抗原关系。这为我国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归属于动物细小病毒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河南省某规模化兔场暴发的以精神萎靡、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原,本实验随机选取6只病死兔剖检并观察其各组织剖检病变后,通过四区划线法分离纯化并增菌培养后,分别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疑似病原菌的PCR鉴定、球虫检测、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分离菌16S r RNA基因的进化树,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剖检观察可见病死兔肾脏呈土黄色、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胸腺出血、脾脏萎缩呈深褐色、肺脏发白且有散在出血点等。疑似病原菌的鉴定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波氏杆菌及球虫均呈阴性,且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HN001株。通过PCR检测该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并采集病死兔肝、肾、肠等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将HN001株以1011cfu/mL感染家兔,一周后剖杀,观察各组兔的剖检病变,并再次从兔的内脏分离并鉴定病原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HN001菌株中鞭毛...  相似文献   

16.
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某规模兔场出现的以鼻炎和肺炎为临床症状的患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观察以及对送检病兔病原分离鉴定和生化试验,经综合诊断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采用经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对兔群进行预防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目前规模兔场重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某兔场幼兔群体发生腹泻、死亡现象,通过对病兔进行临床解剖、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等确诊该病例为幼兔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感染。药敏试验显示该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棒酸、丁胺卡那敏感,庆大霉素、强力霉素中介。  相似文献   

18.
兔波氏杆菌病是一种因兔感染波氏杆菌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炎为特征。本试验从内蒙古风水梁獭兔养殖园区病死幼兔肺部病变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临床解剖及细菌的菌落形态学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判断为疑似波氏杆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反应、动物试验及PCR种属鉴定。结果确诊为波氏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阿米卡新、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2021年3月份河南省某养兔场肉兔疑似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为了分离鉴定肉兔感染毒株,并对所分离毒株特性进行研究,试验对兔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解剖、细菌与病毒分离、RT-PCR检测、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测定,并进一步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传统疫苗免疫兔攻毒保护试验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死兔剖检可见肝脏、心脏、肺脏等实质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病料未分离到细菌,RT-PCR检测鉴定感染病毒为RHDV;用分离株注射非免疫健康家兔后,兔48 h内死亡,症状表现和剖检病变与兔出血症相似;将所分离RHDV命名为HN株,其对人“O”型红细胞无血凝性,对兔的LD50为1×10-6.77/mL;灭活后免疫兔,能抵抗RHDV HN株攻击。说明养兔场肉兔感染了RHDV,且成功分离鉴定得到一株变异型RHDV,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山东省某一大型养兔场的20~30日龄幼兔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病兔早期精神不振,多数病兔鼻腔流出脓性鼻液,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为呼吸困难,并出现鼻鼾声,以体况瘦弱,腹泻为主要症状。从中主要分离到4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特性等将分离菌鉴定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然后对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进行(G+C)mol%含量的测定以及16SrRNA的扩增,结果(G+C)mol%含量为61.7%~62.4%,与Kersters K结果相符(61.6%~62.6%);而该菌16SrR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F177666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与本实验室保存的禽波氏杆菌及兔败血波氏杆菌参考菌株S80103株同源性高,分别为99.7%和99.9%。利用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制备免疫原,通过免疫孕前母兔,使仔兔获得母源抗体,而使幼仔兔获得早期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