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邦富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03-103,172
通过几种不同药剂防治棉花盲蝽象试验,结果表明:50%啶虫脒水分散剂、30%氰戊.马拉松乳油速效性好,10%乙虫腈悬浮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持效性好,大田防治时可复混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甲维盐、噻虫嗪、啶虫脒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表明,3种农药在葡萄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使用14 d后,均可降解至MRL值以下。其中,甲维盐降解半衰期为5.1 d,降解较快;噻虫嗪降解半衰期为24.8 d;啶虫脒降解半衰期为21.7 d。按照推荐的使用方法所选3种试验农药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 玉米盲蝽象,又名“臭鳖子”,近几年来在夏玉米上是仅次于玉米螟危害的又一重大害虫。它多危害于夏玉米苗期,由于其危害症状不易观察,往往被农民忽视,到发现症状时,已给玉米造成极大的危害。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夏玉米盲蝽象在淮北地区发生种类较多,但都以卵产在绿肥、杂草、残茬等上面越冬,春季3月底4月初孵化成若虫,5月成虫在棉花和小麦上危害,6月中旬夏玉米苗期危害夏玉米。  相似文献   

4.
<正>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属于半翅目,盲蝽科。成虫长椭园形,长5mm左右,浅绿色,触角和足褐色。前胸背板上密布小黑点,小盾片上有2个黄色斑。若虫头、胸、腹均为浅绿色,密生黑色绒毛,翅芽顶部黑绿色,触角、足褐色。由于此种害虫体积小,与葡萄叶片颜色相似,不易发觉,昼伏夜出,为害时间早,受到惊扰后迅速迁移,果农常常因为对为害症状不认识,误认为是风害或病害而防治过晚或用药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及用药量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00~2001年调查,百株虫量达20~30头,最高达65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7%,叶片平均受害率82%,脱落蕾铃中有50%~60%是由棉盲蝽造成的。棉盲蝽的为害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极大地影响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1为害特征 以卵在枣芽鳞片中及夏剪枝残痕处越冬,极少数卵在树下杂草茎上越冬。卵孵化后为害枣树幼芽、嫩叶、花蕾及枣果,使长出的新梢无叶片,呈光杆状,使枣树不发芽或难以发芽。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抗虫棉,主要是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的毒杀效果达95%以上,对甜菜夜蛾等的毒杀效果仅25%~50%,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棉蚜、棉粉虱、棉盲蝽等则没有毒杀效果。因此,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盲蝽等对棉花的为害日趋严重。2002年,在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只防治一次蚜虫的抗虫棉试验地,  相似文献   

8.
盲蝽目前在棉田为害十分猖獗,通过研究盲蝽的生活习性、寄主植物和为害特点,并结合我国目前棉花生产的现状和盲蝽对棉田为害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棉田盲蝽为害日益严重的成因,初步得出由于防治效果欠佳,抗性迅速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寄主植物增多;种植密度增加,生存环境优化等客观原因以外,认为目前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改变了盲蝽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并且可能由于转Bt基因的缘故使得棉花的生理代谢发生改变,使得转Bt基因抗虫棉对盲蝽具有更强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9.
经专家鉴定,我区绿麻竹卷叶螟是新发生的一种害虫,属磷翅目,螟蛾科,完全变态类型,1996-1997年对绿麻竹卷叶螟发生为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在本县发生分布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性,选用残效期长的高效低毒农药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转基因棉种植以来,棉花上的绿盲蝽虫害逐渐猖獗,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本文描述了绿盲蝽的识别特征和为害情况并对现有的防治措施与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就如何综合防治绿盲蝽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与主张。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赤单661是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M12为母本,以外引系旱2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8~2003年完成全部中试程序,在赤峰种植生育日数124d,属中晚熟品种,适应在内蒙古及周边3000~3300℃积温区域内种植。该杂交种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可捕食菜青虫卵,随着虫龄的增长,日捕食量逐渐增大.30%~60%菜青虫卵被刺吸,但卵汁并没有被完全吸干.在遮荫条件下盲蝽取食卵量增加.温度在25~30℃中华微刺盲蝽对菜青虫卵的取食量最大,相互干扰会降低中华微刺盲蝽对菜青虫卵的寻找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赤单661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杂交种赤单661是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M12为母本,以外引系旱2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8~2003年完成全部中试程序,在赤峰种植生育日数124d,属中晚熟品种,适应在内蒙古及周边3000~3300℃积温区域内种植.该杂交种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生态环境对棉盲蝽发生的影响,总结了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棉盲蝽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蔡丽娜 《农村科技》2013,(11):42-43
近几年,由于128团作物布局、气候条件以及棉花种植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棉盲蝽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因此,必须重视棉盲蝽的防治工作,加大对其危害规律的研究,总结其综合防控技术。一、危害症状1.子叶期顶芽受害,生长点变黑、干枯,形成顶枯,仅剩2片肥厚子叶,不再生长,俗称"公棉花"或"无头棉"。  相似文献   

16.
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山东省绿盲蝽年发生3~5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1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当前黑龙江省玉米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北部、西部及哈尔滨周边区域主栽品种德美亚等抗性逐渐消失,生育后期一旦遇到适宜条件,极有可能出现大的流行。几年来在防治上办法不多,药剂效果不理想,应从源头抓起做好综合防治。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8.
1发生与为害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杂食性害虫。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作物布局的变化,葡萄园绿盲蝽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与棉花、枣树临近的葡萄园受害更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对绿盲蝽的防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枣树、棉花等农作物上有大发生的趋势,现将其习性、危害诊断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盲椿象已逐渐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介绍了盲椿象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期的为害症状,并就棉花不同的生长阶段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为棉花生产上全面、系统地防治盲椿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