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种分子技术检测松木中松材线虫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解决当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检测工作中频现的假阴性问题,通过不同分子技术检测效果的比较评价,摸索出了一套可提高松材线虫检测准确性的技术体系。针对早期感病松木的低线虫量,建立了线虫的最大量分离方法和基于rDNA ITS序列的分子检测体系,该体系可高效检测出单条松材线虫,准确率达93.75%。以来自浙江省不同疫区的96份松木样品为检测材料,比较了SCAR标记和ITS序列2种分子检测技术的阳性率。结果显示,通过首次PCR,ITS_Ⅰ和ITS_Ⅱ序列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08%和55.21%,SCAR标记的检测阳性率为30.21%;通过第二次或巢式PCR,ITS_Ⅰ和ITS_Ⅱ序列的检测阳性率提高到了97.92%和100.00%,SCAR标记的检测阳性率提高到了59.38%,表明基于ITS序列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SCAR标记,且通过第二次或巢式PCR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假阴性率。因此,通过线虫的最大量分离并基于rDNA ITS序列的分子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准确性,更适用于松材线虫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研究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亲缘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RAPD技术对18个松材线虫株系、8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用15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一共扩增出165条谱带,多态性为91.5%。通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因而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应为2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蛋白质,激素,脂类及核酸等不同的角度,概述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一些生化和分子鉴别方法及其优缺点。其中以DNA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如对rDNA中ITS区的PCR-RFLP等)系目前较稳定可靠的鉴别方法;而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对于正确,快速地鉴别两种线虫也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口岸截获的日本松材线虫和中国南京松材线虫研究(摘要)焦国尧沈培垠徐培方安榆林李红梅付鹏(南京动植物检疫局210009)(南京农业大学210094)数十年来,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萎蔫病在日本普遍发...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的大量繁殖和少量松材线虫的表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1992,6(6):420-421
  相似文献   

6.
线虫分离器的改进和松材线虫分离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弘  沈培垠  叶春巧 《植物检疫》2002,16(4):207-209
对发现松材线虫和另一种伞滑刃线虫的两个木样 ,采用薄木片 (3 0 ) g进行线虫分离 ,线虫逸出有两个高峰期 ,分别是木样浸泡后第 8~ 1 1h和第 1 4~ 1 5h。所设计的分离器结合浅盘法和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线虫的优点 ,可用于线虫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木包装自身含水量低 ,线虫逸出高峰出现相对较早。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从辽宁省枯死红松病木中分离到的一种雌虫具明显尾尖突线虫群体的分类地位,采用改良漏斗法分离样品中的线虫并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人工培养观察雌虫尾尖突的形态变化,并基于rDNA 28S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经形态学鉴定初步判定该线虫群体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典型的雄虫交合刺和雌虫阴门盖,但雌虫尾末端宽圆且无尾尖突的个体极少,只有2%~3%,其余雌虫个体尾末端有长约1.8μm(0.2~3.2μm)的尾尖突。但经人工培养产生的后代雌虫尾端均钝圆,无尾尖突。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最终确定该线虫群体为松材线虫R型株系。松材线虫雌虫具有明显尾尖突的现象虽较为罕见,但仍会影响松材线虫的准确鉴定,需引起林业部门和口岸植物检疫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用来自日本的木质包装材料上截获的松材线虫和南京松材线虫进行对雪松Cedrusdeodara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的致病力试验,发现日本松材线虫能使4~5年生雪松苗20%发病,10%左右枯死,而南京松材线虫则没有致病力;10年生雪松对两种松材线虫具有高度抗性。这两种松材线虫都能使马尾松中度感病和10%左右的枯死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Gen Bank中登录的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的28S、18S和ITS部分基因DNA序列,利用遗传距离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其各自作为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序列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8S(拟松材线虫不分亚种)、28S(拟松材线虫分亚种)、18S和ITS的基因序列种内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071、0.0030、0.0007、0.0043,种间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476、0.0454、0.0052、0.1556,其中28S、18S基因序列种内及种间距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ITS具有一定程度的Barcoding gap。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28S、IT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可以有效将14个松材线虫组线虫分离成独立分支,而且28S可以有效鉴别出拟松材线虫的2个亚种;基于18S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不能对吉拉尼伞滑刃线虫、日本冷杉伞滑刃线虫、拟松材线虫进行有效区分。因此,28S、ITS区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间隔以及相对较高的物种识别率,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组线虫候选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松材线虫生物防治的研究报道,提出了目前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线虫r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昆虫病原线虫斯氏属和异小杆属的47个品系进行rDNA—ITS PCR—RFLP分析,研究其DNA多态性,并构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状图。各品系的ITS区无明显的长度差异,PCR—RFLP分析将47个品系分为斯氏属和异小杆属两大类,两属线虫又分别分为11组和4组。所得结果丰富了ITS PCR—RFLP图谱库,为弄清我国的昆虫病原线虫与国外种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及未定名线虫的鉴定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筛选适合的线虫种类防治害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rNDA-ITS1区分子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对松材线虫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来自日本、美国和葡萄牙的松材线虫虫样进行PCR检测,成功扩增出330bp和220bprDNA-ITS1区基因片段,该方法对松材线虫成虫或幼虫均能作出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3.
何淑琼 《昆虫天敌》2006,28(4):163-167
本文介绍了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技术,以随机引物对我国棉花枯萎菌的3个生理小种(3、7、8号小种)共26个菌株进行PCR扩增,从产生的140个RAPD分子标记中寻找到了不同小种的特征性条带,O PF-10513(3号小种)、OPF-08371(7号小种)及OPF-12703(8号小种)。将其纯化后克隆到pGEM-TEasy质粒载体上,并获得了DNA特异性片段的核酸序列。  相似文献   

15.
柑桔黄龙病病原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合成了中国柑桔黄龙病病原的一段DNA片段。将此片段插入到pUC18的EcoRI位点,并转化进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H5α菌株中。通过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分析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均表明克隆成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片段与已知相应序列间同源性达98.6%。该研究为制备柑桔黄龙病病原DNA分子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BBTV两个株系DNA组分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在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寄主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的NSP株系和NS株系的代表分离物(广州天河分离物和高州分离物)的DNA组分1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代表分离物的DNA组分1全序列、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率分别为3.2%、3.1%和2.8%,从而进一步确证了可以用寄主范围来作上述2个株系的鉴定。此外,这2个株系的DNA组分1、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肖火根等报道的中国(广东)分离物、以及亚洲组和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S株系与肖火根等报道的中国(广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很密切;这2个株系与亚洲组各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小,而与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大,它们应属亚洲组。  相似文献   

17.
 对仙人掌丛生幼嫩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韧皮部筛管中存在大量植原体;根据植原体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的通用引物对R16 F2/R2,应用PCR技术对仙人掌丛枝病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扩增到约1.2 kb的特异性片段,而在健康组织中却没有此特异片段;通过16S rDNA片段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仙人掌丛枝病植原体与花生丛枝病植原体亲缘关系最近,据此可初步判断仙人掌丛枝病植原体是一种属于16Sr Ⅱ组的植原体,基本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我国42株土壤杆菌待测菌株和28株参比菌进行了数值分类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将41株土壤杆菌与2株根瘤菌分在3个土壤杆菌种内,其中23株来自内蒙等地葡萄的菌株分在葡萄土壤杆菌种内,10株来自山东等地樱桃、桃树的菌株为发根土壤杆菌,8株来自4个地区4种植物的菌株及分自宁夏刺果甘草的2株根瘤菌菌株参比菌分在根癌土壤杆菌种内。1株土壤杆菌和1株根瘤菌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