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马蹄金白绢病症状与病原、病菌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空间格局、化学防治技术,最后指出了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蹄金褐色叶斑病菌(Pyrenophora dichondrae sp.nov.)在PD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28℃,适宜pH5~7,全黑暗促进产孢,全光照促进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最好,麦芽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钙最好,氯化铵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适pH6~8,最适于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是硝酸钠。子囊孢子致死温度是49℃。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绢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草莓白绢病的病原物是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 fsii Sacc.;病菌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菌丝最适生长pH为5.08,在所测试的碳源中,S.rolfsii Sacc.对淀粉的利用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在供试氮源中,对硝酸钙和硝酸钠的利用最好,对尿素的利用最差;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核萌发的抑制温度为55℃10min。室内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世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龙血树白绢病病原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血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龙血树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在30℃、pH值为5.0~6.0的条件下适宜该菌菌丝生长;菌核在25~30℃时形成量最多,最适于菌核萌发的温度为30~35℃、pH值为4.0~7.0;40℃以上高温抑制菌核的形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有无光照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烟草白绢病病原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最适温度为34℃;生长的pH范围为4~11,最适pH为8;该菌在NaNO2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紫外光照对白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白绢菌形成的菌核数量减少.[结论]试验结果为烟草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连白绢病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药剂。[方法]以采自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黄连GAP基地的病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碳源和氮源对黄连白绢病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选用不同稀释倍液的8种药剂进行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黄连白绢病菌的生长和产生菌核的最适培养基为CMA和PDA培养基,最适pH值为7.0。病菌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30℃为最适温度。菌丝和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是60℃和65℃(处理时间10min)。8种供试碳源中,葡萄糖和甘露醇是最适碳源。7种供试氮源中,氯化铵和硫酸铵是最适碳源。40%氟硅唑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96.6%。99%恶霉灵30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1000倍液的次之,防效均达93.3%。[结论]氟硅唑、恶霉灵和代森锰锌药剂对黄连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好,建议在生产中施用。  相似文献   

7.
优良草坪植物马蹄金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为旋花科暖季型C3植物,染色体数2n=2x=30,具有相对较高的光饱和点,对光有较强的适应性,由美国引进,很适应贵州的气候环境,它是贵州地区值得推广的一种优良的暖季型草坪草。 1 植物学特征   马蹄金属旋花科、马蹄金属、多年生匍匐的草本植物。植株低矮,须根发达。具较多的匍匐茎,能节间着地生根,茎节短,一般1~3 cm,茎粗0.05~0.10 cm。全株仅高5~15 cm,当水热充足,有生长空间时,年内最长匍匐茎可达1 m以上。叶片扁平,基生于根部,具细长叶柄,叶柄粗0.01~0.10 cm,叶肾形,外形大小不等,表面无毛,直径仅1~3 cm,先端宽圆或微缺,基部心形,一般长1.4~2.8 cm、宽1~2 cm。夏秋开花,其花单生叶腋,小形,花冠钟状,黄色。深5裂,裂片长圆形,披针形。花果期为5~10月,蒴果近球形,种子黄至褐色,被毛。虽有种子,但结实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30cC;明确了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试验表明甲基立枯灵等9种药剂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甲基立枯灵、50%甲托在田间对白术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氮、磷、钾肥对马蹄金白绢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马蹄金白绢病对氮、磷、钾肥有不同反应,不同施氮水平对白绢病的影响不明显;磷肥对白绢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抑制作用;钾肥对白绢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3具有致病性,菌落正面白色,菌丝发达呈放射状,背面呈淡浅黄色,后期形成茶褐色菜籽状菌核,直径为1.2~2.3 mm,具有蘑菇气味;经16 S rDNA-ITS序列相似性分析,该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KY640625.1)相似性达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属于半知菌亚门,其无性态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M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值为7,碳源利用以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氮源利用以酵母粉最好,硝酸铵最差。该研究结果为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的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苍术白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苍术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苍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最适pH值为6.00,病原菌均能很好地利用供试的各种碳源;以尿素、NH4Cl和(NH4)2SO4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以甲硫氨酸和Ca(NO3)2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低;10%世高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椒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分别测定不同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碳氮源和光照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同时,测试5种杀菌剂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最适合的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钾;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照条件有利于菌核的产生。当pH值为4~6时,培养2 d后菌核的萌发率达100%;菌核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供试药剂中以3%水剂井冈霉素和50%使百功防效最为明显,分别在400和200μg/m l时的防效高达98%以上。[结论]温暖潮湿、偏酸性的环境适合白绢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井冈霉素可作为防治白绢病的有效药剂用于田间该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杭白菊白绢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白菊白绢病是浙江省杭白菊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常年发病率达29.6%~84.1%。该病主要危害杭白菊茎基部,引起皮层腐烂,进而全株青枯死亡。病原菌经鉴定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ardo.菌核在10~40℃内生长,以25~30℃生长最好;菌核萌发的pH值范围为2~12。杭白菊产区桐乡县白绢病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的收获期,其中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压条摘心时期为发病高峰期。压条、摘心和后期偏施氮肥等栽培措施是病害严重的重要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白绢病发生。防治试验表明:植物生长前期用3%井冈霉素或20%稻脚青,中后期用3%井冈霉素或50%多菌灵防治能控制病害蔓延,在杭白菊生长季节应防治4~6次。  相似文献   

14.
西南区野生马蹄金居群生态特性及形态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调查和田间观测,对我国西南地区马蹄金野生居群生态特性及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发现马蹄金不同居群外部形态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14.8%~67.5%,平均变异系数达32.1%.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达0.977,说明我国西南地区马蹄金野生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形态聚类分析,可将23份野生材料分为4个类群,分别是大叶高丛型、大叶矮丛型、小叶矮丛型、小叶短茎型.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马蹄金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马蹄金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和叶片作为外植体,结合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不同基本培养基,探讨了马蹄金离体培养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有显著影响,以MS培养基作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效果较好,使用MS 1.0mg/L2,4-D 0.2mg/L 6-BA或MS 1.0mg/L2,4-D 0.2mg/L KT作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对3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均较好,出愈率均为100%,而且愈伤组织质地好、生长旺盛,再用MS 0.1mg/L2,4-D 2.0mg/L 6-BA 3.0mg/L AgNO3作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出苗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分化频率达20.7%。  相似文献   

16.
以5份西南地区野生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J.R.Forst.&G.Forst)为材料,1份美国引进的品种普通马蹄金为参照,在4个光照梯度下(遮阴0、遮阴30%、遮阴50%、遮阴70%)进行耐阴性研究,测定其叶片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氧酸、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5份西南地区马蹄金材料中,小哨(YD200503)、壁山(SD200411)、纳溪(SD200310)的耐阴性较差,兰田(SD200309)和三都(GD200503)的耐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马蹄金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用3种不同方法对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根尖进行预处理,同时比较4种染色液的效果,对马蹄金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在2℃下,0.5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4 h并用改良的石炭酸-碱性品红染色液染色效果最佳.马蹄金核型公式为2n=2x=30=26m 2sm 2st,核型属2A型,是染色体基数为15的二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