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根植菩提种,叶抽智慧芽……"在净慧长老诵读的《赵州禅茶颂》声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赵州祭茶典礼"活动在中国禅茶文化发源地、千年古刹赵州柏林禅寺举行。4月5日,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石家庄三字禅茶院主办,《吃茶去》杂志社、中国禅茶网协办的"清明赵州祭茶典礼"活动,  相似文献   

2.
茶人和为贵     
茶人本是精行俭德之人,茶人应该具有宽容、平和之心。我们的茶德有许多说法,从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的“廉、美、和、敬”到茶界泰斗张天福提出的“俭、清、和、静”,“和”字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茶导和,陈香白先生说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他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老和尚在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上提出: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是“正、清、和、雅”,也可以理解为“茶德”。陈文华先生说:佛学主张“慈悲为怀”、“宽容”和“与人为善”等等,都是与“和”字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融儒、释…  相似文献   

3.
普洱清香久入诗 ,何期有谱竟如斯。存心一念非贪我 ,念一果然为得之。后记 :癸未春 ,与香白 (念一 )兄晤谈厦门。香翁得一册《普洱茶谱》 ,予艳慕十分。香翁即为我舍老脸而又索一册为赠。心甚感之 ,此亦吾与香翁一段茶缘也。口占一绝 ,题香翁之一册以为纪念。夫人生之缘份亦可叹也 !茫茫人海 ,同门同好 ,此真吾与香翁三世缘也。陈云君记于厦门。香白附记 :《普洱茶谱》乃厦门海峡茶都荣源茶庄小茶友王智育所赠。赠香白(念一)兄!天津@陈云君  相似文献   

4.
舒曼  陈一珉 《农业考古》2006,(2):207-213
中国禅茶文化作为一个话题是近几年来被茶、佛界人士谈论,但始终无法归纳出精神内核。于是有人认为,当人们生活于禅茶文化之中,本身就是这一文化的直接表达者。如净慧大德倡导的“生活禅”就是禅茶文化具体实践最为真实的写照,有茶、有禅,除此而外,再也没有别的参照对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春日对茶     
一不趋酒绿与灯红 ,不羡山珍海味丰。惟有赵州茶最好 ,随缘一盏豁心胸。二眼前万与千红 ,绿茗含芬雅意浓。喜是百花生日近 ,茶经一卷坐春风。敬和“中韩禅茶一味学术研计会”赋诗原玉 :热处自生凉 ,茶香异众香。禅师无限意 ,绵远胜长江。春日对茶@郎革成!江西婺源  相似文献   

6.
陈云君 《农业考古》2001,(4):277-280
自从传说的圆悟克勤写出“禅茶一味”赠日本禅学弟子后 ,此四字便成了参禅者及饮茶者的“口头禅”传诵千年 ,至今不衰。这四个字固然为禅学浃肌之语 ,可注可疏 ,虽万语千言而无尽其意 ;这四个字无解无释 ,虽置之一言半句即为赘疣 (“禅茶一味”究竟是不是宋僧 (圆悟 )书赠日僧尚无确论 ,而且现在传世的圆悟墨迹中并无“茶禅一味”字样 ,所以我以为杭州赵天相君说是“日本的茶禅一味观念是在珠光时期形成 ,茶禅一味词语更在其后出现”的是 !)。茶与禅在中国唐代即多见于文人诗文、僧家公案之中 ,但自从驻赵州观音院的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 )…  相似文献   

7.
赵州禅师三声"吃茶去",是闻名天下的禅林公案,也是"茶禅一味"的肇始标志.当代将"吃茶去"禅茶文化弘扬发展,贡献最大者概属高僧净慧大德.而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舒曼,为"吃茶去"禅茶文化满腔热情地诠释、奔走、呼喊,功亦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读 1 8辑《中国茶文化专号》 ,见陈文华先生征联“人品即茶品 ,品茶即品人” ,不揣冒昧 ,拟之请审正。国富者民富 富民者富国。          ——— 安徽 李传轼小味犹茗味 味茗犹味水。          ——— 江西 方振川茶道也人道 道人也道茶。          ——— 江西 王广彬回文茶联征对  相似文献   

9.
一荷香已护濠江久,茶韵又添一片云。最是清波福光动,观音圣母两难分。二华夷小队醉如诗,四百年来梦里痴。南海一轮天上月,文心如水倩谁知。丙戌夏澳门茶文化研讨会口占请寇丹、增平、文华、浩耕诸兄正之!天津@陈云君  相似文献   

10.
敬赠陈文华君滇国故土识陈君 ,二十春秋别梦稠。才华横溢多奉献 ,胜似神骏驰九州。农业考古誉中外 ,茗茶文化更香优。恭祝仁兄体康健 ,赤子深情播环球。2 0 0 3年春节于昆明苦索斋康乐为福———赠诸君茶友坚持锻炼身更健 ,挚友欢聚舞翩跹。戒烟少酒多饮茶 ,体如松柏迎百年。拥有康乐真富贵 ,心胸宽阔怡世间。淡泊名利忘忧愁 ,无欲则刚正终生。2 0 0 3年春节于云南省社科院茶树原产地———普洱茶诗之一茶树产地争论多 ,惟有云南度先河。勐海茶林越千载 ,( 1)澜沧古茗可做药。( 2 )南糯种植八百年 ,( 3 )陆羽喜闻笑呵呵。苦茶起源需实证 ,思…  相似文献   

11.
贺欧阳先生《论茶绝句》出版并蒙惠赠一卷胡品才其一品茗拈咏乐陶然 ,此境此情人欲仙。茶以诗名香万里 ,诗因茶著垂千年。三番晤面三生幸 ,几遇知音几度缘。江海朝宗不可测 ,庐陵一脉有真传。其二面世茶诗中外传 ,才人笔下写因缘。茶情素与诗情密 ,诗韵每将茶韵宣。千叶千芽千探索 ,一山一产一名篇。句中似有清香溢 ,沁人心脾肺腑边。其三二十春秋钻劲坚 ,弘扬茶道继先贤。释成陆羽经三卷 ,遗补庐仝歌一篇。舌底朝朝茶味美 ,眼前处处诗情牵。诗情茶味两相恋 ,论著流香永世传。欧阳先生《论茶绝句》出版面世并蒙惠赠一卷因以致谢蒋东庭年年捧…  相似文献   

12.
名山雄秀,佛茶味醇。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湾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武夷金佛茶道,为游客奉献“武夷禅茶三昧”希望游人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领略“茶佛一味”的真谛。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憎家,禅多茗仗,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企佛茶煮石泉”。(宋…  相似文献   

13.
禅与茶,是盛唐诗歌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养性,以茶悟禅,成为文人们难以割舍的并以诗歌形式加以反映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全唐诗》所收录之诗选择和整理出既有禅的意境又有茶的雅趣的禅茶诗,从禅茶诗化的虚实与隐显、体悟和审美意境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禅茶诗化,兴于唐亦盛于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在饮茶过程中生发出茶叶的精神属性,使一片茶叶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精神,代表着中国诗歌在禅茶文化史上的辉煌。不惟如此,唐代还创造了禅茶诗化最为典范的审美意境。唐代文人对禅茶诗化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禅茶文化概念,更是一个美学和有着高远意境的概念,并且影响着宋、元、明、清,乃至今天的文人们对于禅茶诗化内涵的不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文华考古不忘茶 ,内容专号佳。更成茶著作 ,细说我中华。陈兴琰湖南陈教授 ,茶界一魁元。科技多成果 ,良师出俊贤。皋卢惊世作 ,育种实佳编。原产云南地 ,详言我国光。吕增耕事茶岁月自悠悠 ,三界崇安几度秋。积满腹中茶学问 ,双书撰就献神州。李大椿善写能言有李君 ,一生茶事武林村。西湖龙井真佳作 ,袋泡茶书又见新。俞永明茶中领袖有俞君 ,编主中茶造诣深。种质资源能抓好 ,国家良种倍关心。沈丰年科试当时在福安 ,人生坎坷十余年。晚来入主江苏所 ,育出毫茶老骥欢。宗嵩山体缠恶疾何所惧 ,一生全付鄂南茶。嵩山事业惊天地 ,赢得茶人众…  相似文献   

15.
惊闻游老因车祸负伤,首以贫。喜已康复,戏作打油诗二︵一︶祸起平途转瞬间, 居安思危莫等闲。 大难不死有后福, 农史待君开新篇。八一一︶富阳道上起祸灾, 肋骨已裂额撞开。 为何︸砰人竟无恙? 老天媚外太不该!和游老诗二首@陈文华~~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韩茶文化团体双方协议 ,由中国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和韩国佛教春秋社、《茶的世界》社联合主办的中韩第二次茶文化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2月 2 3日借湖州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 :中国方面为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2 6人 ;韩国方面为 16人。茶文化交流会由中韩茶文化团体主要负责人董淑铎、崔锡焕、释圣哲联袂主持。上午进行茶道、茶艺交流。中国方面由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室慈云寺悟道法师等 3人表演“禅茶一味”茶艺 ,王绿英等 2人表演“湖州三道茶”茶艺 ;韩国方面由教育院嘉艺苑成员表演“天地五方茶”茶道。 7位中青年妇…  相似文献   

17.
陈晓璠 《农业考古》2001,(4):281-284
这篇文章本应该和尚来做。说茶 ,我是外行 ;说禅 ,更是门外汉。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是妇孺皆知的。但要说出关于茶的门道 ,需要有相当的学问。至于禅是什么 ,什么是禅 ,就是一般的出家人 ,恐怕也说不清楚。因此 ,“禅茶”这个题目 ,必须是佛门中的大和尚来讲。但真正的大和尚 ,他是不说的。说出来的 ,便不是禅。就这样 ,一千多年过去了 ,阴差阳错地 ,我们居然很幸运地获得了一个试说禅茶的机缘。我想 ,这大概是我们的《禅茶》表演得以面世的一个原因。实在说 ,这篇文章是没有作者的。禅茶 ,就是寺庙禅堂中僧人喝的茶。禅堂是个神…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元旦,游老作藏头诗一首赠彭世奖教授,读后戏和一首。游老赠诗以“游修龄安”四字藏头,余则以“陈文华贺”四字藏头,贺者,贺游老著作等身、桃李满门、寿晋耄耋也。 游诗:游步农史半生中,修习学科智力穷。龄齿老来无嗜好,安心埋首作书虫。 陈诗:陈年佳酿香更浓,文理兼攻思无穷。华家池畔松不老,贺庆寿星德声隆。戏和游老藏头诗@陈文华  相似文献   

19.
董慧 《农业考古》2012,(5):215-222
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禅茶,是以茶参禅,以茶悟禅的一种人文境界,是茶与禅在精神层面的契合。茶文化与禅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浸润相互交融而最终成就"茶禅一味"之境界,是中国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茶文化在大陆复兴,禅茶文化的研究也随之展开。近些年以来,禅茶文化的研究逐步升温,受到了佛教界和茶文化界的重视。本文将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发表  相似文献   

20.
舒曼 《农业考古》2015,(2):150-153
本文引述禅宗六祖惠能定慧等学观点,简要谈谈禅茶等学与定慧论的关系——禅与茶的等学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禅茶等学的实质是知行,是理论与实践。禅茶等学论,是把一心一物两种法数的文化作一交融,成为有相无相,不即不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