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龙 《农业考古》2001,(4):94-95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如壁龛用的茶道具(挂轴、花瓶、香盒);烧水用的茶道具(风炉、地炉、茶釜);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  相似文献   

2.
茶与茶具     
饮料各种各样,但似乎还是喝茶的人多,特别是中国。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的品种也多,估计不下数百种。其中,有十大名茶,即杭州龙井,武夷岩茶,祁门祁红,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闽南铁观音。实际上,庐山云雾茶,婺源婺绿,以及宜兴的雪芽、金毫,那都是很好的。而且制作后茶叶造型各异,有的如薄片,有的如银针,有的像瓜子,有的卷曲如春螺……饮时芳馥清醇,齿颊留香。“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古代煮茶,明清之后,就都是泡茶了。热水瓶出现之前,一般家庭,都用大茶壶。早晨…  相似文献   

3.
屏南茶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创造性地传承了许多民间茶具与茶俗。该文对屏南县本土茶具及其传承下来的茶俗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近代外销茶价的下跌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陶德臣外销茶价是个十分复杂而意义重大的课题,研究茶价变迁可进一步搞清出口货值问题。近代外销茶价的发展走势呈马鞍状,虽然也时有反复,但总趋势是不断下跌。决定茶价下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洋商对茶价的操纵占据首位,...  相似文献   

5.
6.
由茶入禅     
素爱茶。南方故乡的那间茶馆一直是我过去留连、如今思念的地方。那山水式的布局和幽雅的环境,置身其中令人便乐以忘归。常是好书一册,香茗一壶,待饮罢掩卷,早已是“不知春去已多时”了。北方数年的漂泊,竟没有冲淡对茶的情愫。凭着这份执着,在喧嚣的闹市区开设了一家自己的茶馆──大千茶艺馆。而今思念和乡愁,漂泊和痴执都有了一个栖息之所,也有了一份“得小住时且小住,爱如何时便如何”的从容自在。尤为欣慰的是藉着茶的机缘,得以管窥禅道之门,并从此踏上了“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禅修之路。伴着茶香,我愿把自己从茶入禅的…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向世界传播的同时,中国的茶文化也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穆斯林世界(1),与穆斯林的先民相结缘,饮茶之风逐渐兴盛起来,天下穆斯林同声"cha",茶已成为穆斯林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茶一经传入穆斯林世界并且快速普及是与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精神享受和生理所需相得益彰的。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文明是其教徒全部生活方式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瓷、茶同为我国国粹,历来为西人推崇。唐宋时期瓷、茶已影响海外,明清之际。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进一步交流,瓷、茶的外销数量大增。以至于使用中国茶具泡饮中国茶成为当时西方的风尚,瓷、茶的外销址也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相似文献   

9.
何岐  陈海强 《农业考古》2012,(5):239-244
五代时,南汉国由于远离政治中心,远离战乱,生活较为安定和富裕。随着北宋国家统一、生产力恢复,经济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丰产,尤其是南宋广南地区的广东已经成为余粮大户,而且还供应给福建南部各县。粮食的丰产为广东扩大茶树的种植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茶产量的增加及茶叶贸易的兴盛亦带动了  相似文献   

10.
茶入欧洲之经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十六世纪茶的初识中国茶是如何传入欧洲的呢?这里首先可以想到,它会不会是通过古时候的东西交通路线被运进去的。也就是说,在十六世纪开拓绕道非洲南端的海路之前,所谓的丝绸之路连接着中国和欧洲,因此,即使认为茶在很久以前即为欧洲所知也并不奇怪。但是,茶通过丝绸之路被带进欧洲的证据目前还没有。然而,早在九世纪阿拉伯贸易商人确实已经注意到了中国茶。有一位商人曾如此写道:“在中国,茶同盐一样是国王的课税品,所到之处都在贩卖,并且有苦味,注汤饮用。”但实际上,他们大概并没有进行过茶的贸易,也没有饮过茶。因为,在后来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药物著作中和十三世纪前后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的著作中都没有关于茶的记述。奇怪的是,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里也没有出现关于茶的记载。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胡迎建 《农业考古》2002,(2):293-295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土。中国人历来爱饮茶,日常生活离不了它,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之一。闲时品茗,养心怡神,“一瓯徐饮最怡神”;炎热时饮茶驱热,“闲品七瓯烦暑去”,可谓功能妙品。茶可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谣》儒释道茶礼中的茶具与道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儒释道三家茶礼是中国茶谣中主要的茶礼表演,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宗教文化与茶、儒家思想与茶的结合,而茶具和道具则是这种外在体现的主要载体,因此在舞台艺术表现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三家茶礼的茶具和道具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刘清荣 《农业考古》2001,(2):266-270
唐代 ,首开征收茶税之先河。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 ,唐建中三年 (782 )九月 ,判度支赵赞为筹常平钱 ,上奏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 ,“每贯税二十文 ,竹、木、茶、漆皆什税一 ,以充常平之本。”宋、明二代沿袭唐代茶政 ,或税茶、或榷茶 ,对茶叶的生产、征收、流通等环节都实施了严密的管理。旨在尽揽茶利以“筹备军饷 ,补赋税不足 ,以充国用。”然而 ,出于追逐茶利的同样目的 ,自唐代开征茶税之日起 ,茶叶私贩活动就与之相生相伴。终唐、宋、明三代 ,茶叶私贩活动与税茶、榷茶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茶政实施一日 ,茶叶私…  相似文献   

14.
中唐诗人刘言史,与李贺、孟郊同时,曾受到唐宋元学者很高评价。刘言史的咏茶诗数量虽少,但是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因素。刘言史现存诗作中有两首咏茶诗,分别是《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和《立秋日》。《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诗涉及了饮茶的空间选择、取火、汲水、爨风、拾薪、汤色、饮器等物态层面的呈现,也同时体现了委曲之静、正味之真、涤尽昏渴、醒趣之游等情态层面的意味,堪称文化元素丰富、情真意远的唐代上乘咏茶诗作。  相似文献   

15.
《农业考古》2005,(2):278-279
为延续第四届《镜海茶缘》余韵、推广茶艺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与理工学院长者院合办《茶情茗趣》———茶具与诗书画展览,由十一月八日至十二日假高美士街理工学院地大堂展厅公开展出,免费入场。十一月八日下午二时半,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我会会长暨长者与书院茶道班导师罗江、长者书院协调员林中宝、长者书院茶道班同学会会长余少英主持了剪彩仪式,李院长及会长分别致词。展览会展示了四十三件(套)富代表性的、高质素的陶瓷竹木茶具、茶道艺术装置、茶花相关的诗书画作品。罗会长陪伴嘉宾参观并作了详细的介绍,长者书院茶道班同学作…  相似文献   

16.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5,(2):159-162
陆羽《茶经》是中国古代茶叶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茶经》在《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通志》艺文略食货类、《郡斋读书志》农家类、《直斋书录解题》杂艺类、《宋史》艺文志农家类等书中,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17.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风的兴起与禅宗的盛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陆羽的大力提倡又进一步地将饮茶之风推向高潮,其所推崇的江茶风靡天下,而《茶经》一书亦成为引领当时饮茶时尚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8.
1996年 6月 ,作者第二次到美国参加国际农药学术会议 ,得到美国化学学会的资助 ,在美停留半年 ,主要收集昆虫、植病及农药资料 ,对我国流失在国外的古农书及外国人对中国古农书的研究资料也略有收集。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看到《茶史茶典》( 1) 中有春田永年著《茶经中卷茶具图解》 ,就复印了下来 ,现介绍如下 :春田永年是日本大典禅师 ,对中国茶文化造诣很深 ,在日本安永三年 (清乾隆三十九年 ,公元 1 774年 ) ,他刊行过《茶经详说》。《茶经中卷茶具图解》未刊行 ,脱稿时间不详 ,有上下两卷 ,各有序言 ,《茶史茶典》仅收录了该书的茶具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茶经·七之事》引录的48条各类茶事,历经1200年依然具有权威性。而当代所谓新发现的诸多唐以前茶史茶事,或子虚乌有,或有意杜撰,大多不足采信。  相似文献   

20.
“防风故土”话茶具──回眸半个世纪以前农村茶事之一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钟伟今我的故乡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龙山乡施宅村。三、四十年代,我在那里度过了儿少时期。那时隶属于武康县防风区(因封禹之山方圆百里为夏禹时防风氏立国之故土而得名),大致包括现在的龙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