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碧香早和茗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和根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碧香早和茗丰茶鲜叶的优势细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等,优势细菌属为Chryseobacterium、Sphingomonas、Rhizobium、Methylobacterium和Aureimonas等;茶树根系中的优势细菌门主要是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等,优势细菌属为Planococcaceae、Rhizobium和Sphingomona;碧香早叶片中内生菌群的丰富度高于茗丰的,茗丰根系中的内生菌丰富度高于碧香早的;茶树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高于茶鲜叶的;茶树根和叶的内生菌OTU数少于土壤微生物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叶片内生菌主要来源于叶表,而根部内生细菌主要来自土壤;茗丰鲜叶中的茶氨酸、氨基酸、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麦芽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碧香早的,碧香早鲜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蔗糖含量和酚氨比...  相似文献   

2.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5,(2):184-190
陈文华才华出众有陈君,大块文章见解新。专号包罗茶万象,茶中刊物独称尊。余悦江西余悦大名人,文化弘扬最用心。立说著书知几许?一千八百万雄文。龚建华余悦先生是导师,龚君茶学有深知。细心广集茶中事,三典成书富妙思。周志刚南昌铁路局中人,茶事研究颇用心。深探鸿渐年谱事,详明精细务求真。连振娟芳茶征服小连心,从此芳茶爱得深。博览古今资料富,撰成《茶馆》献茶人。柏凡学文柏氏爱芳茶,二十万言茗饮佳。数月成书高速度,弘扬文化令人夸。曹望成望成立志为茶业,机械研究有大成。揉捻机中研转速,采茶机器细传经杜觉民初到茶场学种茶,辛勤…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主要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低氟含量的筛选和选育。目前,共初选出每千克1芽5叶茶叶中氟含量低于300毫克的茶树品种(品系)35个。根据低氟茶树品种现有栽培面积、分布以及对青砖茶、茯砖茶和康砖茶的适制性研究,从中提出5个重点示范推广的低氟高品质黑茶品种,分别为中茶108(159.1毫克,夏茶1芽5叶氟含量,下同)、中茶302(106.6毫克)、湘波绿2号(134毫克)、茗丰(127.3毫克)、槠叶齐(129.4毫克)。其中茯砖茶地区(湖南)主要推广湘波绿2号、茗丰、槠叶齐;青砖茶地区和康砖茶地区主要推广中茶108、中茶302。  相似文献   

4.
《尔雅·释木》“·苦茶”。郭注云:“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茶。”(按茶读为茶。下同。)这段注文历来被征引作为茶的释义,但是关于“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则有不同意见。陆玑《毛诗疏》说“蜀人作荼,吴人作茗。”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荼(读为茶)、茗,其实一也。”并引张楫《杂字》云:“,茗之别名。”魏王《花木志》说“其老叶谓之,嫩叶谓之茗。”顾野王《玉篇》也说“,茶叶老者。”“茗,茶芽也。”面对众说纷纭,有必要澄清事实,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咏茶诗词五首江西婺源县大畈茶站方振川浪淘沙·咏婺源特产──绿茶,荷苞红鲤鱼,龙尾砚,江湾雪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八日驰誉遍寰中,玉露香风,清心醒脑奏神功。何日提蓝邀陆羽,共采芳丛?滴翠有云峰,雾隐葱笼,茗眉岁岁万家丰。千古星江流不尽,活水无穷。艳映夕阳...  相似文献   

6.
文艺界的人们大都知道,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书法、绘画和题诗都有鹤立鸡群的独到之处。清代张维屏在他撰著的《松轩随笔》中写道:“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书、曰诗。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但是,人们对郑板桥嗜爱品茶恐怕知者不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他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于江苏兴化。乾隆三十年(1765年)逝世,享寿72岁。他是清代前期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郑板桥如此高寿,很可能与其爱饮茶有连带关系。他常题诗撰联赞颂茶事活动。有一副题焦山自然庵的对联写道,“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他还为一座名士、高僧经常光顾的茶馆写了这样一副对仗工稳的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郑板桥这两副茶联都提及水在泡茶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也是如此,因为饮茶来  相似文献   

7.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6,(5):188-190,193
一、改名为立志英俊少年志向宏,国家落后记心中。农民数亿宜催醒,从此荣堂改觉农。二、留学日本留学扶桑正少年,学茶三载取经还。二文撰就惊人作,从此众人刮目看。三、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生中国数千秋,却被英人信口诌。吴老力争原产地,文章评尽说缘由。四、与胡浩川先生合著《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华茶衰落国人愁,合作吴胡共献谋。文字周详超十万,复兴计划内容周。五、建立浙江省茶业改良场出生浙省大名人,浙省之茶倍热心。建立茶场嵊县内,改良茶叶立功勋。六、大专院校有茶叶自复旦始振起华茶多方面,人才培养是前提。相中复旦名园地,首建茶…  相似文献   

8.
姜新兵 《农业考古》2019,(5):177-181
茶的名称历来按照《茶经》的说法有“茶、槚、蔎、茗、荈”五名之说,但仔细核对文献发现:“槚”的本义并不是指茶,是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中的理解;《晏子春秋》中的“茗菜”应是“苔菜”之误;“蔎”一般被解释为香草;《尔雅》《说文解字》等东汉以前训诂类文献也未收录“茶”和“茗”字,从训诂学和文字学角度来看,茶的利用时间应不会早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茶文化的起源茶有几种别名。据《尔雅》载:“槚,苦茶。郭注云:即茶也。蜀人谓之苦茶。又名曰荈”。又考陆羽说:“其名有五:一茶、二槚、三蔎、四茗、五荈”。《丹铅录》更把茶与荼二字解说得更清楚,他说:“茶即古荼字,音涂。《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亦即是茶。颜师古更释义解说道:“茶陵(县地名),汉时始转涂音为宅加切”。可知荼实即茶的同义字。山阳阮葵山《茶余客话》卷十二载:“《六经》无茶字,仅始见于王褒《僮约》,实未有深加考察的缘故。古人亦好饮茶,始见于《三国志、卷65吴上、韦曜传》:孙皓即位,每饮群臣酒,以七升为限,但曜每饮一次,至多不能超过二升,还要减少许多,于是有时密赐茶荈以当酒饮。这可能是饮茶  相似文献   

10.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8-279
一、如何采制婺源绿茶婺源绿茶可分为名优茶(以婺源茗眉为代表)、级内茶、精制茶三大类。(一)婺源茗眉1、采摘标准:婺源茗眉共设四个级别,鲜叶采摘的具体标准如下表:级别鲜叶采摘标准一级(贡品)单芽100%二级(珍品)一芽一叶初展占80%(芽叶长2cm—2.5cm)三级(精品)一芽一叶开展占  相似文献   

11.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12.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2,(2):129-134
福建种茶、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光阴了。从现有的古籍文献记载看 ,唐宋时期福州的方山和闽北的武夷山即已名闻中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已经分别提到福州的方山之茶和建州的武夷之茶 ,称之为“其味极佳”。宋代在建州北苑建立御茶园 ,其茶列为贡品 ,于是武夷之茶名声大振于天下 ,上至宋徽宗 ,下至一些文人墨客 ,无不对其称赞有加。如苏东坡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 ,我欲上蓬莱”之吟 ,范仲淹则以“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此外 ,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者到云南思茅地区考察茶文化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日本学者、茶史专家、名古屋丰茗会理事长松下智先生一行4人,自1994年1月28日至2月7日到云南省思茅地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茶文化学术考察。笔者陪同始终,今作一散记以告读者。一、日方考察成...  相似文献   

14.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1,(4):211-213
陆羽《茶经·七之事》是《茶经》一书中内容最为复杂的部分 ,涉及与饮茶有关的历史人物 ,传说人物、神话传说 ,茶叶产地、风俗掌故等 ,以一人一事为单位 ,分条叙述 ,共约 2 5 0 0来字。其中第二大段第三条引《晏子春秋》的记载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笔者按 :戈应作弋 ,卯应作卵 )。 2 0 0 0年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茶人之部”根据陆羽的引文 ,以晏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 ,并加按语说 :“按 :《晏子春秋》内篇作 :“苔菜” ,《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 :“茗菜” ,同《茶经》。当时茗 (茶 )作为食…  相似文献   

15.
“茗柯”一词,自明清以来,即被认为是“茶茗的枝柯”,因而被认同为茶的代名词,迄今被认定为不易之论。但究其实,“茗柯”却并非是茶,而是“茗仃”(即茗、酩酊)一词的形近而误。今试作考辨如下,以免一再传讹。其词始见于刘宋·刘义庆名著《世说新语》,这是一部古代小说中的典范之作,极为生动传神地记叙了汉末魏晋士人的生活言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时代的文采风流,故事内容颇富情趣,语言又极具文学意味。《世说》有萧梁·刘孝标注,今传多种注释、校笺本中以文史大家余嘉锡先生所撰《世说新语笺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最为…  相似文献   

16.
茗山茶诗     
嗜茗情人生痴癖近愚顽,戒酒戒烟戒茗难。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注:两重山为大茗山、小茗山。)桃花峰逶迤万千峰,峰峰朝太宗。双龙云汉舞,峡谷核桃淙;■茗释儒意,钟灵夭地风。忠魂牛斗薄,川媚泽而终。注:大茗山桃花峰为大冶市西乡太祖山,有双龙寺,核桃泉,桃花茶。访茗山龙华寺山风解语访龙华,野鹤空门落日斜。夜静春山思动客,闲捞溪月入香茶。晚霞吟归田逸起兴无赊,书伴青松涛伴花。方块字中填岁月,天伦乐里享年华。健身添寿一杯酒,待友结情半盏茶。借问先生滋味否?自斟自饮久咨嗟。茗山桃花茶氲氟紫气响岫涧…  相似文献   

17.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其源于台湾七十年代中期人们思乡、怀旧之风,也有人谓之受“日本茶道”的影响。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茶馆,唐时称“茗铺”。《封氏闻见记》记载“城市多开茗铺,煮茶卖之……。”《太平广记》卷,有“ 于茶肆”(《河东记》)。《梦粱录》载“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宋人《清明上河图》名画卷中也出现茶肆,唐宋时还有称“茶坊”、“茶楼”、“茶邸”、“茶居”等等,茶馆之名始称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清代也惯称茶馆。老…  相似文献   

18.
建瓯,在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1913年由建安、瓯宁两县合并设置。自古盛产茶叶,建茶历史悠久。据说,2800多年前,叔熊居濮地,尔后有“七闽”之谓。认为濮,即居于武夷山脉的闽越族。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载:当周武王伐纣,南方8个小国率兵来会,濮国参加会盟,带去茶叶献给武王。其茶便是闽越土著所产。徐表然《武夷山志》载:“武夷茶原属野生,非人力所植,为一老人所发现,初献茶,死为山神,立庙祀之。”这一说法成了后人对宋诗“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注脚。建茶有文字记载者约在南北朝时期(479~502年),南齐.永明间(484~493年…  相似文献   

19.
台北至宜兰的公路通过文山,由于有新店溪、南势溪、北势溪三条溪流环绕崇山峻岭,得雨露日月光华滋润,是理想的茶园。尤以坪林乡为专业产茶区,全乡居民几乎全是茶农,自产自销。该地不但精于制茶、善于饮茶,用茶之道也有所创新。茶农们发现在制造上品包种茶时会剩下许多茶的碎片。坪林茗芳茶庄经营得法就投资旅游业,利用下品茶和上品茶的碎片独家首创茶浴。茗芳茶庄用锅炉之蒸汽榨出茶汁,经山泉水过滤后引入客房的浴缸,供来旅游投宿的客人入浴。据说这种山泉茶浴能“消除体臭,涤去污垢,防腐杀菌,保养皮肤,恢复疲劳、神清气爽,生…  相似文献   

20.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4,(2):288-294
吴英藩赣省吴公善种茶 ,弘扬文化亦称佳。趣谈合作留佳话 ,吟作茶诗又一家。赖功欧赣省功欧哲学家 ,好从哲理论芳茶。茶与释道儒融合 ,十万余言议论佳。方振川元叹祭茶钟伯敬 ,振川享茗夏续苏。茶诗三十哀思满 ,惆怅方公白首孤。郎革成郎公肚里安茶灶 ,煮出佳茶铸好诗。首首文辞均极美 ,婺坛三秀有清姿。余炳贤茶和剧种深深考 ,大冶亭村细细寻。更把平生无限事 ,化为茗句慢哦吟。齐玲玲竹雨松风白鹭原 ,茶烟琴韵读书缘。玲玲打造清幽境 ,入馆人们笑语欢。王钟音江西教授有钟音 ,机械加工探讨精。著述论文超百万 ,一生得奖有金银。绿色保鲜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