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邮鸭为试验素材 ,屠宰测定 1~ 8周龄鸭腹脂重、皮下脂肪重 (腿、颈部 )、肌脂率 (腿、胸肌 )和肝脂率 ,研究其体脂分布和沉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高邮鸭生长发育的早期 ,腿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颈部皮下脂肪比胸部皮下脂肪沉积早。高邮鸭早期生长过程中 ,腹脂相对于屠体重的比值呈上升趋势 ,说明腹部脂肪的沉积速率大于体重的生长速率。3~ 5周龄鸭的肌脂率、肝脂率的变化曲线是一致的。各周龄鸭肝脏含脂率高于肌肉含脂率 ,这可能与肝脏是脂肪合成的场所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10周龄七彩山鸡颈、胸等部位肌肉、肝脏脂肪取样,用乙醚抽提法测定,结果表明:其腹脂重、腹脂率与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重及肝脏含脂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皮下脂肪重与腿肌、胸肌含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80只公七彩山鸡和120只母七彩山鸡,并于10周龄屠宰测定其腹脂、腹胀率和颈部、胸部、腿部皮下脂肪重;用乙醚抽提法测定了腿肌、胸肌、肝脏的含脂率.结果表明:腹脂重、腹胀率与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而腹脂重、腹脂率、皮下脂肪重与腿肌、胸肌含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肝脏含脂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80羽公七彩山鸡和120羽母七彩山鸡,并于10周龄屠宰测定其腹脂、腹脂率和颈部、胸部、腿部皮下脂肪重;用乙醚抽提法测定了腿肌、胸肌、肝脏的含脂率。结果表明:腹脂重、腹胀率与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而腹脂重、腹胀率、皮下脂肪重与腿肌、胸肌含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肝脏含脂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5.
三个品种鸭体重与肉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取樱桃谷鸭、高邮鸭、法国番鸭3个品种鸭各60只(公母各半),在同一条件下饲养70 d,分别于7周龄和10周龄时,在每个品种中抽取2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体重与相关的肉用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3个品种鸭在整个饲养期生长发育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樱桃谷鸭生长发育最优,高邮鸭生长前期生长发育优于法国番鸭,生长后期低于法国番鸭.2)7周龄和10周龄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均高于法国番鸭和高邮鸭,但全净膛率在3个品种鸭间差异不显著.樱桃谷鸭的胸肌发达,胸肌率极显著高于法国番鸭和高邮鸭(P<0.01),腿肌不发达,腿肌率极显著低于法国番鸭和高邮鸭(P<0.01).3)3个品种鸭的瘦肉率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7周龄时,樱桃谷鸭瘦肉率最高(24.18%),极显著高于高邮鸭(20.83%)(P<0.01),但法国番鸭(21.49%)和高邮鸭(20.83%)之间瘦肉率差异不显著.10周龄,3个品种鸭瘦肉率依次为法国番鸭(24.94%)>樱桃谷鸭(24.83%)>高邮鸭(22.45%),高邮鸭的瘦肉率极显著低于法国番鸭和樱桃谷鸭(P<0.01).4)随着周龄的增加,樱桃谷鸭的皮脂率和腹脂率分别增加了2.33%和0.03%,高邮鸭的皮脂率增加了0.9%,腹脂率却降低了0.02%;而法国番鸭随着周龄的增加,皮脂率和腹脂率分别降低了2.39%和1.01%.  相似文献   

6.
高邮鸭肉用性能及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高邮鸭的产肉性能和肉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邮鸭产肉性能优良,7周龄和10周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为81.65%、74.22%和85.29%、78.56%;皮脂率、腹脂率含量低,7周龄和10周龄分别为19.54%、1.04%和20.39%、1.02%;肉质特性方面,腿肌的系水力、嫩度、pH值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且腿肌肉色也极显著深于胸肌(P<0.01)。同时表明,周龄、性别对产肉性能和肉质特性影响较小,而部位对肉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个品种鸭的生长及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良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樱桃谷鸭、白羽番鸭和荆江鸭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8周龄进行屠宰,测定体重与相关的肉用性能指标。[结果]在整个饲养期,3个品种鸭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樱桃谷鸭生长发育最快,荆江鸭生长最慢,而白羽番鸭从4周龄开始生长迅速;樱桃谷鸭的屠体重、全净膛重、瘦肉率、腿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均高于白羽番鸭和荆江鸭,差异显著(P〈0.05),而荆江鸭腹脂率为0;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屠宰率显著小于荆江鸭(P〈0.05);3个鸭品种不同性别的屠宰指标存在差异,且樱桃谷鸭和白羽番鸭均为公鸭显著高于母鸭(P〈0.05),荆江鸭公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鸭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固始鸡和安卡红鸡杂交建立的F_2代资源群为研究材料,探讨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腹脂重和腹脂率的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腹脂重和腹脂率在F_2代发生了很大的分离,4个性状在不同性别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公鸡极显著低于母鸡;正交群体皮下脂肪厚显著低于反交群;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腹脂重和腹脂率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体重等级对4个脂肪相关性状的效应在公、母鸡群间有明显差异,体重等级对公鸡脂肪性状的影响较弱,仅对公鸡肌间脂肪性状有显著影响,而对母鸡的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腹脂重和腹脂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果提示该资源群体可有效地用于脂肪相关性状的定位和功能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文昌鸡体脂分布及沉积规律,测定了27、53、79、105日龄以及育肥2、4、6、8周的文昌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内脂肪含量及肝脏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文昌鸡脂肪在腹部、皮下和肌肉的沉积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2)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育肥6周时达到最大;(3)肝脏内粗脂肪含量呈波浪式变化,并在105日龄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以樱桃谷鸭为试验材料,对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SNPs),并对该基因型与体脂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内含子2中发现A76T、T78C、T93C、C134T 4个单碱基突变,鸭群中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肝脏重、皮脂重、胸肌脂肪含量和肝脏脂肪含量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BB型腹脂重、腹脂率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BB型皮脂率和腿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B型.结果提示A-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鸭脂肪代谢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动物生长轴重要基因之一,在调节动物生长发育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LDR法检测IGF-1基因在高邮鸭群体中多态性,筛选与高邮鸭骨骼肌生长性状相关SNP位点。结果表明,在IGF-1基因第二内含子上检测到g.110 431GT突变,形成GG、GT、TT三种基因型,该突变位点具有中度多态信息含量,在高邮鸭中处于哈代-温伯非平衡状态。相关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与70日龄体重、胸腿肌重、胸肌肌纤维面积和直径、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相关,可作为高邮鸭生长发育早期选育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每周测定河田鸡肉鸡(母鸡1~16周、公鸡1~14周)的体脂指标(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间脂肪宽度)及血脂指标[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究河田鸡脂肪沉积规律。结果表明:①河田鸡腹脂率呈波浪变化,母鸡腹脂率10周后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②公母鸡1周龄的皮下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周龄(P0.05),母鸡2~9周(公鸡2~8周)皮下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10周后(公鸡9周后)皮下脂肪呈逐渐显著上升趋势(P0.05)。③公母鸡1周龄的肌间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周龄(P0.05),母鸡2~9周肌间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10周后呈逐渐显著上升趋势(P0.05);公鸡肌间脂肪随周龄阶段呈显著阶梯上升趋势(P0.05)。④母鸡皮下脂肪与腹脂率、肌间脂肪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公鸡肌间脂肪与腹脂率、皮下脂肪均呈显著相关(P0.05)。⑤不论性别,河田鸡各周龄的血脂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脂指标间相关极显著(P0.01),但与周龄、体重及体脂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0.05)。⑥河田鸡体脂与周龄或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可利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估测河田鸡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730只固始鸡和安卡鸡F2代资源群为素材,12周龄屠宰测定体重、屠体重、腹脂重、肌间带宽、皮下脂肪厚,并检测血清17种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与体脂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1-谷氨酰转肽酶、胆碱脂酶活性与腹脂率(AFR)、肌间带宽(IFW)、皮下脂肪厚(SF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腹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葡萄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肌间脂肪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相关(P〈0.05),但相关系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对固始鸡与安卡鸡F2资源群体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730只固始鸡和安卡鸡F2代资源群为素材,12周龄屠宰测定体重、屠体重、腹脂重、肌间带宽、皮下脂肪厚,并检测血清17种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与体脂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碱脂酶活性与腹脂率(AFR)、肌间带宽(IFW)、皮下脂肪厚(SF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腹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葡萄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肌间脂肪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相关(P<0.05),但相关系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试验模型,比较2个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肌肉生长抑素A(myostatin A,MSTN-A)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胸浅肌和腓肠肌(简称为胸腿肌)发育模式的相关性。【方法】在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时,记录体重、胸浅肌(PM)和腓肠肌外侧头(LM)的重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骨骼肌中IGF-I和MSTN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本试验证明鸭早期发育过程中,体重和骨骼肌重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品种和时间特异性;鸭胚胎期胸/腿肌的IGF-I和MSTN-A mRNA的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各自与胸/腿体指数则呈反式的相关性(正/负),均在13胚龄有一个表达高峰,IGF-I和MSTN-A mRNA表达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鸭PM中IGF-I mRNA表达转折点的出现时间与胸肌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变化趋势是吻合的,而LM中IGF-I mRNA的表达与腿肌生长和肌纤维特性变化均不相符;鸭胚胎期MSTN-A mRNA的表达趋势与骨骼肌生长和肌纤维数量形成高峰同步;胸腿肌中IGF-I/MSTN-A mRNA表达比值的变化趋势和肌纤维特性变化吻合,PM中的IGF-I/MSTN-A mRNA表达比值的差异点和PM重量出现品种差异的时间点一致。【结论】在胚胎发育中后期和出雏后早期,鸭的胸腿肌呈现异步发育模式,骨骼肌中IGF-I和MSTN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参与骨骼肌生长速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以瘦肉型北京鸭与樱桃谷北京鸭为研究对象,在武汉地区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至6周龄,记录每周龄体重、饲料消耗,并于42日龄进行屠宰,测定各组屠宰性状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樱桃谷北京鸭早期生长速度稍高于瘦肉型北京鸭,但前5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六周时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瘦肉型北京鸭在料肉比、成活率、经济效益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樱桃谷北京鸭.瘦肉型北京鸭的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胸肌率显著低于樱桃谷北京鸭(P<0.05),但腿肌率显著高于樱桃谷北京鸭(P<0.05),腹脂率低于樱桃谷北京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型北京鸭与樱桃谷北京鸭相比具有其突出的优良特性.瘦肉型北京鸭和樱桃谷北京鸭在武汉地区的产肉性能差异,为瘦肉型北京鸭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肉鸭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160只零日龄天府肉鸭,采用以笼为重复单位的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日粮等能对0-3周龄肉鸭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千克日粮含204.7克粗蛋白时,肉鸭生长正常,体蛋白与体脂脂沉积之比大于1,表现为体蛋白生长为主,年龄与体重、体蛋白、体脂肪呈极显著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鸡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2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饲养三黄鸡,并测定三黄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胸肌重、胸肌率、腹脂重、腹脂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组三黄鸡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腹脂重等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鸡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2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饲养三黄鸡,并测定三黄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胸肌重、胸肌率、腹脂重、腹脂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组三黄鸡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腹脂重等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添加油脂填饲对骡鸭肥肝生成中脂蛋白脂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蛋白脂酶(LPL)催化肝脏所分泌甘油三酯(TG)的脂解,部分地调节脂肪在肝内外的贮存.骡鸭经添加4%玉米油或鸭油填饲2周后,血浆LPL活性、TG浓度及腹脂率、皮脂率均较添加油脂填饲前低,但肥肝率却较高,分别达到9.63%和7.43%,差异显著(P<0.05).同时,肝素后LPL活性与肝重率、肝脂率、皮脂率显著相关的程度略低.表明添加玉米油和鸭油填饲有利于骡鸭肥肝生成,其原因之一可能是LPL酶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