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系之一,属于微发酵类的茶叶,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是白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我国白茶起源较早,东汉时期便有记载,宋时更是与建阳出产的黑釉盏形成“黑白分明”的茶文化,深受彼时大众的喜爱,具有较深的文化造诣。建阳的白茶不但味道醇厚,同时具有品种多样性的优势,同时还有水仙品种的优良性以及工艺的科学化,这些优势也让建阳白茶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将深入分析建阳白茶的加工工艺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福建建阳是水仙茶的发源地。水仙茶属小乔木型,自然生长的树冠高幅达5m左右,一般树高2m左右,树幅2.5m左右,树枝半开张,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较疏,枝节长3.5cm左右。叶片呈近水平状着生,或呈45度左右斜生,叶长10.02~14.9cm,长者达19cm,叶宽4.43~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闽北水仙发展很快,伴随着产量的增长,出现了采制高峰突出,劳力、机械、场所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采制质量日趋下降,优质茶明显减少。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多生产优质水仙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一、适当提前采 建瓯县80%以上为水仙品种,若等全部驻芽中开面时进行采摘,势必造成采摘高峰期过于突出,被迫粗采滥制的局面。为平仰高峰期,可以提前在茶园中55~65%茶树新梢呈驻芽小开面时开采,为中期制作优质茶提供合于标准的原料和必要的技术条件。实际生产表明,对品种单一采制乌龙茶区, “适当提前采”的做法能收到“中期刚刚好,后期不粗老”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仙,原产闽北水吉大湖,为无性繁殖系品种,栽培历史约在百年以上,广布八闽山地,在台、粤、浙、湘、川等省均有少量引种,栽培总面积已在万亩以上。一、水仙的形态特征及其生产性能水仙属小乔木大叶型茶树,自然生长,植株高幅达5米左右,树姿半开张,分枝部 相似文献
7.
8.
9.
10.
闽南水仙茶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环境绿化,改善茶树的生存空间;加强茶园土壤管理,为茶树创造良好的生存基础;科学追肥,促进茶叶高产优质;合理修剪,延长高产优质经济年限;实施病虫综合防治措施,提升茶叶品质品位;适时采摘,提高优质茶产出率. 相似文献
11.
<正>水仙茶,得名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古建州的瓯宁县。由于品种性能稳定,栽培容易,品质优良,在台湾、湖南、浙江、四川、海南、广东等地均有引种。水仙茶滋味醇和,香气丰韵,耐泡柔顺,适宜久存,经医学证明水仙茶还具有降脂养胃增健康的功效,特别符合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上茗轩(英德)茶厂,隶属于广东省农垦商业总公司。农垦商业总公司在不断扩大茶叶销售业务的同时,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拓展自己的原料基地,继成功经营上茗轩(阳江)茶厂的基础上,今年又承包原英德红星茶厂,并改名为广东省上茗轩 (英德)茶厂。 现上茗轩英德茶厂拥有茶园总面积5000多亩,经过多次茶园必造,即将投产的有2000多亩。品种结构以云南大叶种和水仙种为主,其中水仙品种约占60%,由于多年弃管,莱园已呈半野生状态,自然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因此利用水仙占多数的品种特点,开发纯天然的水仙乌龙茶,极具… 相似文献
13.
有一句很让茶界信服的话,叫茶和天下。和,是孔孟中庸之道的骨架。如果说水态的茶能浸泡出沁人心脾的和顺甘露,那么具有中庸品味的水仙,更会让你喝了之后得水成仙。在武夷山,茶之多,令人难以择优。还是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法则,爱肉桂的、爱水仙的,都会扎堆在一 相似文献
14.
扁形茶加工机械选型与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与制茶性能目前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主要有:曲柄导轮、曲柄导轨和曲柄摆杆三种类型。由于多用机运动机构不同,其槽锅运动轨迹亦不同,茶叶在槽锅中运动的受力方向、运动状态等亦不相同。而茶叶在多用机中要完成杀青、理条、辉锅等作业,每一作业要求茶叶在柄槽锅中运动状态亦不尽相同。如茶叶杀青要求茶叶在多用机槽锅中受到足够的上抛力作用,在某一瞬间锅内茶叶在力的作用下被推离锅壁作抛物线运动,由于茶叶的个体质量、形态的差异,茶叶散落现象明显,水分散发较充分,能及时带走湿汽以保持茶叶色泽的翠绿和清香,这是绿茶杀青… 相似文献
15.
武夷水仙茶,是当今岩茶出口的一个重要品种。近几年来,本人在研究探索其制作工艺,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成品茶,在1995年参加武夷山岩茶评比中获得第一名。1996年参加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优质茶奖。现对几年来摸索所得加以总结。1鲜叶采摘标准及管理水仙鲜叶原料以中开面一芽三叶为佳,据试验对比:小开面开采的成茶香低味涩,大开面开采的吃水淡薄。采摘应严加管理,应轻收轻放,速运,薄摊,通风,防止损伤劣变。依不同采摘时间,树龄,早晚育,雨水青,分别摊放管理。2$凋萎调叶温度不超过34~36℃,以25℃左右为宜。萎调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6.
可建水仙茶产自福建省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该茶条索紧结,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砂绿,香气浓郁,具兰化清香,滋味入口细滑纯厚回甘,汤色油亮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品质优异,有“一叶赢得万户春”的美誉。上世纪60~70年代,可建水仙茶曾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青睐。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品茶口味,2004年,迪口镇可建茶厂选用可建水仙茶试制清香包揉型茶叶初获成功。现将可建水仙茶制作工艺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六堡茶加工工艺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加工工艺及其功效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叶茶(条形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股蓝叶茶的制造工艺研究的结果表明,以鲜叶适度摊放→日萎后烘(或烘萎)→摊凉→初揉→初烘→摊凉→复揉→干燥工艺流程较为理想。外形条索卷曲紧细、色泽翠绿,内质香高、味浓甘爽、汤黄绿明亮。产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关于微生物学与茶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学科,暂且称之为茶微生物学。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诸如茶园土壤微生物,茶树生长繁殖与微生物,微生物与茶树保护,微生物与茶的综合利用,微生物与茶叶加工贮藏等方面的工作都在展开。本文拟对其在茶叶加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1 茶叶加工中降解农残问题 “八五”期间,由我所孙椒德研究员、吴光远副研究员共同主持的省科委攻关项目“茶树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就成功地应用特种微生物,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针对特定农药进行降解,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