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中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中药材种植生产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的GAP研究,符合中药现代化及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的四川,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并组建成四川省中药种植研究等七大中心,将带动全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是神农尝百草之地,位于“中华药库”腹地,南倚神农架,北靠武当山,是一座天然中药材宝库。境内地形复杂,物种丰富,适宜多种药材生长。20世纪70年代,房县就被列为全国“黄连之乡”、“党参之乡”。地道中药材北柴胡、独活、仓术等品种畅销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近几年,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万hm2,产量达5万t,产值2.2亿元,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要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依旧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四川农业科技》2010,(5):57-57
为提高四川省中药材产业的信息化和市场化水平,推进中药材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在省级农业、商务等部门的推动下,依托国内权威中药材专业网站“中药材天地网”,在全省中药材产区广泛建立信息站点,以信息指导产销的信息化平台初步建成。近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全国中药材产销信息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4.
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省都昌县,在历史上就有“药都”之称,“都荆子”、“都菊”等一批“都字号”名贵中药材享誉天下。明朝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曾数次来都昌沙山一带采药,留下了“重来白衣山,为圣采药还”的名句。近年来,都昌县充分挖掘药材种植传统优势,瞄准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中药材行情看涨的势头,把药材开发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唱。全县200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2万亩,成为赣北第一“药材大县”。名贵中药材菊三七的开发,成为都昌做大做强药材产业的一个成功之作。江西菊三七开发有限公司这株药…  相似文献   

5.
定西市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称。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定西市的中药材以质量优、药性好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定西中药材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十分走俏。岷县、陇西县、渭源县、还分别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市委、市政府大力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坚持把中药材作为一项富民的支柱产业来开发,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种、加、销一条龙产业发展格局。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02万亩,品种达300多种,总产量146734吨。在市、县(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当归、党参、红黄芪GAP的规范种植技术规程,为今后我市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努力扩大在国内外药材市场的占有份额,使其真正成为富市富民的支柱和拳头产业提供了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6.
采取科学方法,推广果药间作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其境内地域广阔,地形多样,气候独特,水、土、大气等自然环境均无污染,具有适合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气候优势。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三大产业之一,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充分利用当地具有丰富的山场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和发展中药材种植生产模式,果药间作即为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动黔东南州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调查、整理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十三五”以来的发展情况及资料,分析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情况,提出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实行“多县一带”跨区域发展,聚焦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能力,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延长中药材产业链,聚焦品质品牌打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聚焦产业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卢氏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中药材产业对卢氏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中药材种植、品牌和基地建设、新品种繁育、产业发展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通过SWOT分析,了解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九五”以来,岷县全力实施“药材立县”战略,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极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取得明显成效。作者在对岷县中药材发展现状及特点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霍山县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探索推行GAP种植,打造中药材名优品牌,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霍山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最有前景、最具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民权县中药材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抓住中药材发展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之契机、打造道地中药材优势品牌、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新突破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发展建议。一、民权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种植现状民权县中药材种植发展较晚、面积较小。近3年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测度、评价甘肃省各市(州)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水平,为中药材产业区域优化布局与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产业环境、资源禀赋、产出水平和加工能力4个维度构建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3个市(州)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提出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结果]生产能力是影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子;要素禀赋是各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限制因子;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有限、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制约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发展能力因子总体得分偏低,表明甘肃省中药材产区的总体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摸清中药材产业发展“家底”,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区域规划与布局;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加快经营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实施内生式孕育与外生式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增强甘肃省整体研究机构科研实力,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药材好,药才好”,好的中药材原料才能生产出好的中药,“要发财,种药材”已成为夷陵山区村干部和农民的共识,通过对宜昌市夷陵区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分析,提出今后夷陵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作为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之一,中药资源优势显著。中药材产业是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地形地貌、分散种植模式等因素制约了中药材产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笔者分析了当前四川根茎类中药材收获现状,探讨了制约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四川省根茎类中药材收获装备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权 《安徽农业科学》2023,(10):174-176
从中药材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紧扣甘肃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和绿色十大生态产业中“循环农业”“中医中药”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以甘肃省中药材核心产区定西为例,选取该地区在国内外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当归、党参、黄芪为研究对象,开展气候生态因素对特色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提出气候生态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研究气象灾害对特色中药材的致灾机理,确定当归、党参、黄芪不同生育期气象致灾因子阈值,进而建立定西特色中药材生态气象服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一直被视为滋补壮体、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天麻又名定风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很多中药配方中都要用到它。近几年来,灵芝和天麻这两种药用菌都出现了卖难的现象,让很多种植户迷惑不解,针对这一问题,日前笔者详细咨询了食用菌方面的专家。山东省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自古就有“天然药库”之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南阳市中药材产业带来不小的影响。为全面了解情况,南阳市农业科学院组织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南阳市的两区五县(卧龙区、宛城区、内乡县、新野县、西峡县、社旗县、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受劳动力短缺、用工价格上升以及道路不通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冬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得益于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良好表现,以艾、金银花为代表的中药材市场需求迅速升温,价格不断走高,现有库存消耗殆尽,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中药材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红河州中药材产业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凭借“多样立体、得天独厚”的先天气候优势及地理区位优势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红河州中药材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红河州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调整贵州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文重点分析了“十三五”以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我国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市场竞争力强,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潜力巨大,在国际国内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上升。作为“药材之乡”的陕西省洛南县,需把握形势,发挥优势,加快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创新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产业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