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谈白茶热风萎凋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白条制作关键性技术工序是美凋,白条徐有的外观色泽、叶态及香味,主要是在萎凋过程中形成的,萎凋技术掌握如何对形成白菜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白茶萎调表面上主要是去除鲜叶中的水分,但实际上在减少水分过程中引起了一系列的自发性的理化变化,从而形成白茶满被白毫,色泽银白光润.具有清鲜毫香和清甜滋味的品质特征。福鼎白琳茶厂于1985年开始采用热风萎凋工艺制作白牡丹并取得成功,为缩短白茶制造生产周期,解决白茶雨天萎凋困难,稳定产品品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白茶热风萎凋由加温炉灶、排气设备、萎凋帝、萎凋菁架等四…  相似文献   

2.
王姚经 《福建茶叶》2011,33(5):31-31
萎凋是白茶加工工艺中决定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加工传统工艺的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均受环境条件影响,技术无规范,品质难把握;加温萎凋已被普遍采用作为白茶加工的萎凋方式,但全凭经验操作,缺乏科学的技术条件和手段,仍然难以提高产品质量。亟待改变现有生产状况,创新白茶萎凋技术  相似文献   

3.
白茶是六大茶类中,加工技术最原始,最生态的茶类。其加工只有萎凋、烘干两道工序,虽然白茶加工"一讲就懂、一看就会",但真正要制好白茶,并非容易事。正如茶业百岁泰斗张天福先生所言:"白茶制造看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很复杂,不容易掌握得好"。结合生产实践,简言之:白茶加工简单,生化变化复杂,关键在于萎凋技术。1失水速率是萎凋技术的关键萎凋技术决定白茶品质特征和商品价值。萎凋过程通过调控温度、相对湿度,气流和时间来获得独特品质的白茶。萎凋所采取各种工艺措施,其实际目的就是控制失水速率,因为萎凋叶的失水速度,直接影响青叶生理化学变化的进展,从而影响白茶色、香、味的形成,所以把握萎凋的失水速率是萎凋关键工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相似文献   

5.
"政和白茶"精选春季优质茶青原料,精工制作而成,品质特佳,其"清鲜、纯爽、毫香"品质特征,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春季是闽北茶区的梅雨季节,对政和白茶加工萎凋工艺极为不利,难以生产优质产品,并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笔者通过长期白茶生产实践,对控温控湿加工生产"政和白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归纳,与茶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白茶三种不同萎凋方式,探索不同萎凋方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总结出有利于白茶品质和产能提高的萎凋技术。  相似文献   

7.
英红九号加工白茶的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是选用云南大叶群体单株选育的荚红九号茶树品种,采其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根据自茶的加工特点,进行不同的萎凋时间和烘干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萎凋程度和一定的干燥的温度下,红茶品种可生产出浓醇爽口,且带花香的高档白茶。春季,白茶萎凋60小时,夏、秋季萎凋36小时,萎凋叶含水量指标控制在30%左右为适宜的萎凋程度,干燥温度掌握在70—80℃加工的白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白茶人工调温调湿萎凋水分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福鼎大毫茶为试验材料,人工控制白茶萎调湿度70%,温度设18℃、22℃、26℃三个处理,以自然状态为对照(CK)。结果表明:萎凋叶失水量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水分散失越快;湿度为70%,室温为22℃的萎凋环境,为白茶萎凋的最佳温湿度,其失水与理化变化相协调,制成白茶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9.
以福鼎大毫1芽2、3叶鲜叶为原料,以减重率为萎凋阶段划分依据,研究不同阶段在制品的白茶品质风味及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制品的白茶风味在萎凋减重率>20%时开始产生,40%萎凋减重之后形成较快,萎凋减重率≥60%时,香气、滋味上均表现明显的白茶风味;滋味风味的形成明显滞后于香气;萎凋过程中在制品产生了花香风味,但在70%减重率时,花香风味消失。40%萎凋减重率之后,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变化也较剧烈。因此,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有可能在保持白茶风味不减的条件下,加速萎凋减重率≤40%这一阶段的水分散失速度,调节白茶香气与滋味的形成进程,以缩短萎凋进程,并使成品白茶具有花香品质。  相似文献   

10.
吴鸿飞 《中国茶叶》2010,32(9):12-14
白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原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等地,尤以福鼎发展最快。白茶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故称之为“白茶”。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其制法不同于其它茶类,主要通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完成,因而在品质特征上形成了满披白毫的外形及“醇(滋味鲜醇甘爽)、香(毫香显露)、亮(汤色浅黄明亮)”等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化成分、萎凋速率、感官品质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萎凋方式对寿眉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萎凋方式对寿眉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影响显著。复式萎凋寿眉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均高于加温萎凋寿眉,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则低于加温萎凋寿眉,且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儿茶素四种生化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加温萎凋萎凋速率明显高于复式萎凋,造成萎凋失水过快,萎凋过程中品质转化不够,感官品质有明显青味,不利于寿眉品质的形成。综合分析认为在相同萎凋时间情况下,复试萎凋寿眉香气和滋味品质优于加温萎凋,所制白茶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2.
浅谈白茶的审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白茶的基本特征和产地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白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我国特产,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建瓯等县市也有少量生产。据茶叶史料记载,白茶始见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相似文献   

13.
萎凋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试验对武义白茶萎凋叶设置不同补光处理,检测萎凋过程中在制品色泽、儿茶素组分、氨基酸总量和咖啡碱等理化成分,并对成品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分析补光萎凋对武义白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武义白茶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白茶品质形成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茶加工工序包括萎凋和干燥,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鲜叶经过较长时间的萎凋,内含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多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多酚类氧化缩合产物形成了白茶特有的杏黄汤色和醇爽清甜的滋味。氨基酸在茶叶加工中转化成挥发性的醛或其他产物形成茶叶香气。萎凋中氨基酸与儿茶素的邻醌结合而成的有色化合物,对白茶汤色有着良好的影响。可溶性的糖是构成白茶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5.
王姚经 《福建茶叶》2011,33(4):41-43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加工技术最原始、最生态、最简单又难掌握的一类茶。加工工序只有萎凋、烘焙两道。决定白茶品质的,原料是根本,萎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周宁县茶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分析了周宁县气候特点对白茶加工萎凋工艺的不利影响,阐述了空气能萎凋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空气能萎凋房在白茶加工中的应用方式,以供白茶生产企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工艺生产白茶的初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新工艺生产白茶是一九六九年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开拓的新产品,系我省独有的特种茶之一。白茶工艺之所以“新”是与传统白茶相比,其初制技术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轻萎凋 新白茶的外形比传统白茶卷曲成条,因此需经揉捻,其萎凋程度要比传统白茶轻,这样才不易揉碎。 其萎凋方法与传统白茶相同,可以采用自然萎凋、室内加温萎凋或萎凋槽加温萎凋。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采用自然萎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基于萎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白茶加工品质目标控制,以茶鲜叶萎凋减重率达45%为环境调控节点,通过高温除湿[(30±2)℃,RH (35±5)%]或低温除湿[(20±2)℃,RH (55±5)%],研究了持续低温除湿(Low-Low)、持续高温除湿(High-High)、先高温除湿后低温除湿(High-Low)和先低温除湿后高温除湿(Low-High)4种不同控温除湿萎凋方式对福安大白茶、黄棪和黄观音等6个茶树品种鲜叶所制白茶感官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茶风味品质主要由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的理化特性所决定。采用Low-Low萎凋处理的白茶滋味略淡、稍带青气;High-High和Low-High萎凋处理的同一茶树品种白茶的外形和汤色等较为相近,且Low-Low和High-Low萎凋加工的白茶亦具有较为类似的品质特征。各白茶样品的紫外和近红外光谱均有较为相似的吸收变化,并以近红外光谱可为供试茶样的模式识别提供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白茶样品中的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在不同茶树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萎凋处理对已标定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紫外光谱,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儿茶素类和嘌呤碱)的主成分分析可对白茶样品按鲜叶原料(茶树品种)进行较好的类群区分,但不同萎凋处理对其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则被茶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所掩饰;采用多级主成分分析可有效呈现4种萎凋环境对不同茶树品种白茶样品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趋势,且其对全部白茶样品的分类识别结果与呈现的风味品质感官特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蔡良绥 《中国茶叶》2005,27(2):27-27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瓯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眉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相似文献   

20.
茶叶压制成饼更便于保存和携带,但存在原有特征风格和新鲜度减弱等问题。本文以福鼎大毫茶1芽2~3叶鲜叶为原料,探讨不同加工工艺下白茶压制成饼后的品质变化。研究表明,采用中高温(25~30℃)中湿(RH 65%~75%)条件恒温恒湿萎凋,白茶品质(尤其香气)优于室内自然萎凋,且以60%萎凋减重率后直接压制成小块茶饼(5 cm×5 cm见方)为佳,感官审评表明品质与散茶无显著性差异,饼块紧实平整,白毫显露,色泽鲜亮,花香明显略带甜香,味浓醇鲜爽,富有白茶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