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尹喧 《福建茶叶》2023,(11):148-150
翻译传播学是翻译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全新理论体系,在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中,使用翻译传播学理论,不仅能够精准传播茶文化微语言中所包含的内容,同时也与当下的时代需求、语言应用相契合。从翻译传播学的6W要素出发,结合茶文化微语言“新”中式、“趣”国学的基本特征,探究翻译传播学视域下茶文化微语言英译的归化、异化策略。研究表明,采取两种翻译策略交叉使用的方式,能够弥补单一策略的不足,确保茶文化中微语言英译的准确性和茶文化精髓的传承性,从而实现中国茶文化的翻译传播,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星海 《茶报》2000,(4):38-39
宋代诗人苏轼诗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就是这句名诗,把秀峰推上了庐山景观之巅:与此同时,座落于庐山最高处的汉阳峰西的康王各,俗称庐山垄,为庐山三大峡谷之一。谷底,有一奇观,据有关史料记载:“泉水西行为枕石崖所阻,湍怒喷涌,散落纷云,数十百缕,斑驳如玉帘,悬注三百五十丈,  相似文献   

3.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之一。作为温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创造了一系列以“茶”为主题的鼓词曲目。本文通过介绍温州鼓词与茶文化,结合曲艺语言的特点,对温州鼓词名曲《观音采茶》进行选译,对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提炼温州鼓词里的茶文化精髓,对外传播好温“鼓词之声”和“茶文化”,提高瓯越地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蔡梦莎 《福建茶叶》2023,(10):140-142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最早起源于“神农时代”,距今已超过4700多年,其中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书、茶谱、茶诗、茶画等等。“茶文化”的涵盖领域比较广泛,每个国家茶文化各有千秋,能够准确反映出国家的悠久文明和礼仪。将茶文化应用在“思政课程”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节操,丰富其民族文化与情感。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茶文化为背景,围绕“思政课程”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茶文化的内涵,其次分析茶文化在思政课程的教学意义,最后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叶》2008,34(3)
余姚,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000年前就创造了誉为世界文化瑰宝的“河姆渡文化”,悠悠姚江渊源,繁演悠久的茶文化。余姚茶叶在中国茶叶史上有着“中国绿茶发源地、茶文化之起源”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纵观中国茶文化史,茶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发达的朝代,茶文化亦发展。如唐、宋即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在唐代陆羽之手诞生,因此他被称为“茶圣”。宋代的“斗茶”之风不仅风靡全国,且传之日本。日本人民注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日本茶道。而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茶馆、茶肆、茶楼、茶坊,则兴起于明末清初。以北京茶馆为例,有民族形式建筑、衬托特有的儒雅气质的“老舍茶馆”,有饮茶兼卖满汉点的“红炉馆”,有饮茶兼听评书的“书茶馆”,有开设在古刹名寺,荷塘芦丛、山凹松林、瓜棚豆架及菜圃之间的“野茶馆”,还有江南水乡的小茶馆。这些各具特色的茶馆,既是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亦是人们身心休息和娱乐的去处,也是民事活动的场所。由于中国历史的特定性,曾有一时这些茶馆被称之为是资产阶级的小资情调,而被取消,中国茶文化走向萧条。它的复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兴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度被冷落了的茶文化又再次被提及。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茶与文化展示周”,拉开了中国茶文化热潮的序幕。随之作为弘扬茶文化窗口的杭州“茶人之家”率先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茶艺馆“福建茶艺馆”在福州西湖之畔的博物馆内诞生。这十五年来,茶文化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这股热流中,茶艺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相似文献   

7.
程启坤 《茶报》2004,(4):2-2
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筹备的特点,一是投入大。两年时间,雅安以迎国际茶文化盛会为契机,投入6亿元资金,对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景区进行建设,一个浪漫雅安已呼之欲出;二是发动面广。“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做到了家喻户晓,全市各区县都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随心所欲的茶文化"考古"和"论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游修龄 《茶叶》2005,31(3):145-147
“根深流长的杭州茶文化之开发畅想”一文中,作者根据浙江省肖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颗炭化植物种子及一件残破陶釜内的植物茎叶残块,未举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论证,即断定前者是栽培茶子,后者是烹茶的茶釜,从而得出杭州湾地区在距今八千年前即已知种茶和饮茶的结论。为了把史前的考古“发现”同有史以后茶文化衔接起来.作者又从历史语言和文字的角度,指出占越语茶的音作“zo”.“zo”又和“杂”字相通,”杭为越人”等论点,把杭州茶文化之根深流长串通起来,成为作者持有的茶文化畅想新观点。本文指出茶子和茶釜的“考古”根本不能成立,所谓古越语是吴方言的张冠李戴等,因全文差错较多,本文只是重点加以驳正。  相似文献   

9.
《茶叶》2009,35(1):54-5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之地。茶及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茶益健康,茶冶情操,茶促沟通,茶建和谐。我们倡导“茶为国饮”,倡导国人“饮茶、知茶、爱茶”。  相似文献   

10.
鲍美怡  周巨根 《茶叶》2005,31(3):196-198
本文旨在从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角发出发,通过对茶之美形、美味、美韵的考据和体悟,经过由“以我观物”到“以物观物”,再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的逐步提高,全方位剖析茶中所蕴含的审美哲学及茶所给人们带米的审美体验,从而弘扬茶文化之精髓,倡导健康淳美的饮茶观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由于工作关系而常与本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保持联络,进而使我有机会接触到茶叶科研之奥趣,亲身感受具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之意境,可谓是一大乐事。但更令人难得的是,我也因此能攀识茶叶界名人——张天福老先生,多次请教茶叶科研之事宜,其谆谆教海,令我受益非浅,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叶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其蕴涵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茶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三大商品载体之一,中国茶文化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再现历史辉煌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在新时代发扬茶文化并推动中国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为深受社会大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角度,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和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持续提升中国茶文化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让中国茶文化更高质量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文化     
我国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茶文化有4000多年的历史,内容广泛,它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茶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清茶一杯”、“客来敬茶”,既有物质上的享受,又“精行俭德”,对情操的陶冶。代表了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茶文化是华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著名茶叶专家、教授,茶文化学者参与编写的这套茶文化丛书,从茶文化起源与发展、饮茶与健康、名山出好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对全面从严治党产生了重要影响。茶文化强调的“和”“敬”“清”等核心价值观念,与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观念不谋而合,对全面从严治党有着深远的影响。茶文化的“和”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和谐社会”理念相呼应,强调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有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茶文化的“敬”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敬业、敬人、敬己”理念相一致,要求人们尊重职业、尊重他人,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约束,有助于促进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风气。茶文化的“清”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清廉”理念相呼应,要求人们清心寡欲、不为物欲所动,注重自我约束和道德自律,有助于打造廉洁高效的政治环境。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挖掘传统茶文化思想的价值内涵,将茶文化中的“礼仪”“规矩”和“廉洁自律”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进一步证明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理念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宋广林 《福建茶叶》2016,(9):370-371
作为历经宋元之变的书画领域思想,以茶为主题的创作无疑在这里担起了维护书画艺术的历史责任,不但开启了元、明、清绘画之先河,而且其书法清丽,对后世文坛的影响亦为深远,其在中国书画之“茶”文化方面的创始之功是不容置疑的,本文具体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并详尽分析了其绘画、书法思想,以力图勾勒出其在我国书画领域丰富而独特的“茶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笔者在《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认为: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见,茶文化形成于茶之品饮而有别于茶之为饮,茶的生产和饮用不等于茶文化形成,从时间上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神农氏,又称炎帝,为传说中的神奇人物,生于母系氏族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神农发现茶的记载,源于东汉年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相似文献   

17.
《广东茶业》2008,(6):43-44
12月13日下午,由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联合主办的“和谐茶韵进万家”活动在广州万科域举办,这是我省首个茶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的正式启动。活动现场茗艺争辉、茗茶飘香,参观者甚众。本项茶文化进社区活动将会在全省各居民小区持续举办,旨在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倡导“茶为国饮”,引导居民以茶为礼,以茶会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茶文化旅游越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认知-情感”模型,以携程网等平台收集游客对湖南茶文化旅游地的评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探讨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旅游者对湖南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旅游者对湖南茶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本认知为茶园,主要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为长沙、益阳等地;旅游者对湖南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美好的自然景观是游客积极情感的主要来源,消极情感感知具体反映在活动项目单一、服务态度有待提高以及景区门票昂贵等方面;旅游者对湖南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感知印象最深刻的是“茶园-体验-制茶”的过程,并收获了较好的反馈,形成了以积极情感为主的良好旅游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丽君 《福建茶叶》2023,(9):159-161
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发展新时期,高校是育人育才的重要阵地。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工匠精神”是茶文化的精髓。高校应以文化自信教育理论为导向,以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结果为线索,以茶文化教学实践为基石,探索茶文化“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充分利用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感知历史与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塑造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引领他们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应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回应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瞿倩倩 《福建茶叶》2023,(6):196-198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是古老东方文化的瑰宝,经历药用、食用、饮用等漫长演绎倾向于生活化与实用化方向的发展。而日本茶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综合性文化体系,现代日本茶文化精神内涵独特,在生活、精神层面都有一定发展。中国茶文化追求创新与中庸和谐思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日本茶人赋予器具以生命,享受人与物相融的意境。中国茶文化在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中融入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理念。日本茶道在礼仪、技艺中体现禅宗理念。中日茶文化各具魅力、各有不同,但是两者都是以茶感受美,追求“和”思想、“天人合一”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