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来白茶市场火热,全国白茶产量逐年增加。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全国白茶各个主产区的加工工艺进行总结,并对不同产地白茶品质进行差异探讨,为加强不同地域白茶技术研习,促进白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定参考,以期能促进其他产销单一茶产品茶区错峰制作白茶,提高茶叶利用率,增加茶农收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靠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判别。对 91 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 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采集白茶近红外光谱图,运用 TQ analyst 8.0 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 法,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茶总黄酮含量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总黄酮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 0.999 77,校正均方根差为 0.043 5,验证均方根差为 0.180,验证集平均相对误差为 2.89%。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 够准确、快速、无损地对白茶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白茶香气特征及其提取制备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类、不同年份白茶香气组分以及萎凋过程对白茶香气形成的影响,阐述了白茶香气的前体物质及酶转化对白茶香气形成机理,为深入研究白茶香气、提升白茶萎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白茶制作过程主要化学成分转化与品质形成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不同品种白茶制作过程中取不同萎凋阶段样品,分析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三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及其与白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由高到低,氨基酸含量由少到多,水浸出物含量亦表现降低的趋势,从而形成了白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等级白茶的最佳煮饮方法,采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研究不同投叶量时煮饮白茶的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等级与投叶量相同条件下,煮饮的白茶饼茶和散茶茶汤浓度差异极为明显,饼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散茶;白茶饼等茶汤浓度随投叶量增加而增大,白牡丹二级的高于白牡丹一级,茶汤质量浓度处于100~400 mg/L之间为感官品饮适宜区,质量浓度在200~300 mg/L之间是品饮的较佳浓度;煮饮时,白茶饼茶的适宜投叶量为8~10 g,白茶散茶的适宜投叶量为10~12 g,研究结果可为消费者煮饮白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白茶三种不同萎凋方式,探索不同萎凋方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总结出有利于白茶品质和产能提高的萎凋技术。  相似文献   

7.
政和县白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茶是我省独特的外销产品,我县是本省最大的白茶产区。白茶依茶树种类和鲜叶嫩度不同制成的成茶花色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纯用政和大白茶或福鼎大白茶的肥芽制成的称白毫银针;以大白茶的一芽二叶初展嫩梢制成的称白牡丹;以小白茶一芽二叶的嫩梢制成的称贡眉;制银针“抽针”后剥下的单片叶制成的称寿眉。目前我县外销商品以白牡丹为主,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少量销往东南亚国家。1我县白茶生产现状我县现有茶叶面积4666h,年产茶叶2100t,产值3800-3900万元,其中白茶550t。白茶主要产区在东平镇,…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福建省福鼎市不同海拔及管理模式茶园采制的白茶样内含物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结合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测定结果,阐明了不同海拔及管理模式下土壤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高海拔茶园土壤持水能力和肥力均比低海拔茶园提高;对比普通管理模式,有机管理模式有更好的土壤条件供茶树生长;理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低海拔地区白茶多酚类物质较少,清香凸显;随海拔升高,白茶甜花香显,风味好;有机管理模式更是赋予了白茶浓郁的蜜韵。本研究为福鼎市茶树种植区域的高效利用和茶叶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作为我国白茶之乡的福鼎市,其传统制作工艺在全国遥遥领先。近年来随着福鼎白茶产业开发和创新力度的加强,白茶机械化加工新工艺应运而生,生产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但是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问题日益暴露,上等茶品的制作依然离不开传统工艺的支撑。为此福鼎白茶产业在重视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传统制作萎凋和干燥工艺的保护,通过各种激励策略培养更多的手艺人。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了福鼎白茶的分类、品质及保健功效,阐述了福鼎白茶产业优势分析,最后探究了福鼎白茶传统制作标准化关键工艺流程,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福鼎白茶产业稳步升级发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碳焙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福鼎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碳焙温度、碳焙时间进行烘焙,对成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总黄酮、儿茶素等主要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碳焙温度55℃,烘焙时长5h,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总黄酮、总儿茶素含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滋味醇和的非酯型儿茶素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与电焙工艺白茶相比,碳焙组滋味更加醇厚,感官综合评分高于电焙组。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碳焙条件对白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白茶品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基于萎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白茶加工品质目标控制,以茶鲜叶萎凋减重率达45%为环境调控节点,通过高温除湿[(30±2)℃,RH (35±5)%]或低温除湿[(20±2)℃,RH (55±5)%],研究了持续低温除湿(Low-Low)、持续高温除湿(High-High)、先高温除湿后低温除湿(High-Low)和先低温除湿后高温除湿(Low-High)4种不同控温除湿萎凋方式对福安大白茶、黄棪和黄观音等6个茶树品种鲜叶所制白茶感官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茶风味品质主要由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的理化特性所决定。采用Low-Low萎凋处理的白茶滋味略淡、稍带青气;High-High和Low-High萎凋处理的同一茶树品种白茶的外形和汤色等较为相近,且Low-Low和High-Low萎凋加工的白茶亦具有较为类似的品质特征。各白茶样品的紫外和近红外光谱均有较为相似的吸收变化,并以近红外光谱可为供试茶样的模式识别提供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白茶样品中的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在不同茶树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萎凋处理对已标定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紫外光谱,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儿茶素类和嘌呤碱)的主成分分析可对白茶样品按鲜叶原料(茶树品种)进行较好的类群区分,但不同萎凋处理对其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则被茶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所掩饰;采用多级主成分分析可有效呈现4种萎凋环境对不同茶树品种白茶样品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趋势,且其对全部白茶样品的分类识别结果与呈现的风味品质感官特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OT分析的政和白茶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政和县是我国白茶主产区之一,所产白茶以其独有的优异品质在出口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茶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目前政和白茶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本文从政和白茶产业发展现状着手,基于SWOT分析框架,探讨政和白茶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政和县是我国白茶主产区,也是福建白茶的原产地之一,年产白茶3000多吨,占全国总量70%,其中90%以上的产品都销往海外。为充分利用政和白茶原产地的优势,推进白茶深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笔者通过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分析白茶保健袋泡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白茗 《中国茶叶》2008,30(2):7-7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主产区在福建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主要供应国际市场,随着白茶保健功效不断被研究发现,白茶内销市场也随之开始启动。为了进一步促进白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1月5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白茶研究中心在福鼎市挂牌成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朝清、福建省茶叶协会会长詹立锬、福鼎市人民政府市长倪政云等领导出席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16.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林盛有 《茶叶》2004,30(3):143-145
1安吉白茶的由来和现状 《大观茶论》载有:“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比。”故有白茶遂为第一的说法。《东溪茶录》云:“茶之名有七,一日白叶茶,民间大重,……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白茶虽古已有之,但因白茶多数只开花不结籽,即便有其后代也极易分化,极少能保持白茶母树的白化性状。因而,自古以来,白茶都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目前农业与食品行业设备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在茶叶领域也同步衍生出多种白茶加工设备。白茶从初制加工到精制处理再到成品包装均能从不同设备供应商中获取到配套的生产设备,以此来提高车间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在白茶加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设备在维保内容上的着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对白茶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可为白茶加工企业在生产设备使用过程中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靠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判别。对 91 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采集白茶近红外光谱图,运用 TQ analyst 8.0 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茶总黄酮含量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总黄酮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 77,校正均方根差为 0.043 5,验证均方根差为 0.180,验证集平均相对误差为 2.89%。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够准确、快速、无损地对白茶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白茶是原产于我国福建省的特色茶叶之一,白茶对我国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结合人工选育,筛选出适合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众多.同时,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生产加工白茶产品,其原料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加工成的白茶茶叶品质也风格各异.本文在调研我国白茶主产区白茶茶树品种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对开发香高味浓白茶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福云6号、福云10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荼春茶一芽二叶初展为供试材料,采用白茶传统加工工艺(CK)、新工艺和“创新工艺”3种不同加工技术对4个品种茶叶进行白茶加工试验,同时对其成茶品质和生化成分等进行评价。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传统加工工艺所制白茶外形自然开展,显毫香或甜香,味清爽;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加工白茶外形较紧,香甜,滋味较浓;福安大白茶采用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制法所制白荼分别表现出了“有花香、味较爽”和“花香较显、味较醇”的特征;“创新工艺”加工白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到44.97%,明显高于传统工艺白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三种成分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