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蜂业》2020,(1):15-16
<正>张老师您好:2018年我一共饲养了60群蜜蜂,但由于蜂螨没有控制住,秋季发生了爬蜂,损失一大半,剩下越冬的蜂群群势也比较弱。2019年春季我购买了20群蜜蜂,是在南方繁殖的蜂群,后期螨害比较严重。2019年蜂群状况也很不好,想再购几十群蜂,但很担心。我应该怎么购买蜂群,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给予指点。读者:李保田李师傅您好:近几年来,随着蜜蜂授粉的大量应用以及蜜蜂疾病的多发,蜜蜂的  相似文献   

2.
张老师您好: 我饲养的是中蜂,自以为养得很好,蜂群群势普遍比较强,多数都有5~6脾蜂.之前天气较暖,蜂群总是空飞,前几天我们当地气温骤降,群势越大的蜂群边脾出现了蜜蜂死亡,而那些比较小的蜂群结团较好,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蜂群越冬不是提倡强群越冬吗?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20,(4):14-15
<正>张老师您好:我养蜂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是近两年,感觉蜜蜂越冬饲料消耗比以前多,同等群势的蜂群,饲喂同样多的越冬饲料,可一到早春,有的蜂群就已经开始缺少饲料了。一般情况下,早春需要提前饲喂,有时补喂蜜糖后,蜂群群势下降很快,还会引发盗蜂。我应该如何饲喂,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指点,谢谢。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20,(3):22-23
<正>张老师您好:我养蜂也已经有几年了,有时候蜂群越冬时群势还不错,刚开始春繁的时候也都有3~4脾足蜂,可是繁殖一段时间以后,蜂群群势不升反降。我咨询了一些蜂友,有的说蜂子有病,有的说饲料不好,众说不一。我想咨询一下张老师,什么原因可以引起蜂群"春衰",如何才能避免春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读者:王春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9,(12):30-31
<正>张老师您好:我今年刚开始饲养蜜蜂,都是跟周边师傅学习,现在蜂群已经快进入越冬阶段,听师傅们说,越冬是养蜂最轻闲的一段时间,基本不用怎么去管理,可有的师傅说越冬是养蜂的一个关键阶段,不能马虎,我也没有经验。我准备在室外越冬,怎么管理越冬的蜂群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帮助指点,谢谢。读者:李文忠  相似文献   

6.
我饲养的越冬蜂群,群势一般都有8~13框蜂,到来年开春,群势都保持在5足框蜂以上。经过春季短期繁殖,到本地油菜花期,大多数蜂群都能上继箱,成为采蜜群投入生产。由于蜂群提早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提高。那么我是如何将越冬蜂群养的强壮呢?下面将我的做法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张老师您好:我地蜜蜂进入春繁阶段,上一年春季我的蜂群开繁较早,遇到倒春寒,繁殖较差。我想请教张老师,蜜蜂春季繁殖应该怎样操作,注意哪些问题?读者:王大鹏王师傅您好:蜜蜂越冬后开始恢复繁殖,这一阶段要经历更替越冬蜂、幼蜂积累、蜂群快速增长等过程。而这一时期也是蜂群管理中最主要、最复杂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一时期蜂群处于一年中最弱阶段,外界蜜粉源又缺乏,气温低且不稳定。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蜂群发展缓慢,发生各种疾病等情况,要认真对待。蜜蜂春繁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老师:我是辽宁抚顺的养蜂户,我的蜜蜂每年越冬情况都可以,蜂群也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是春季繁殖却很不理想,我一般都是3~4框蜂开繁,也采取了保温措施,而且也很早就进行了奖励饲喂,可过一两批子以后,蜂群群势下降的很厉害,请张老师帮助指导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该怎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6,26(8):25-25
(45)我处蜂王一般在9月中旬就自然停产,10月子脾出净就开始喂越冬糖,10月上旬喂完越冬糖,蜂群已处于越冬初期(11月上旬进入越冬期),群势呈现下降。后改在9月份喂越冬糖,因喂越冬糖影响蜂王产卵,越冬群势也不强,早喂晚喂都对越冬群不利。请问张老师,你是什么时间喂的越冬糖?蜂群不强和喂糖不足都对越冬不利,我用“分区法”解决了培育越冬蜂与补喂越冬糖的难题。今将此法介绍给蜂友们参考。北方5个多月的越冬期,一个7~8框蜂的越冬群大约需越冬饲料14kg,如果这些饲料全部以糖代蜜,等于一个中等蜜源的酿蜜负担,这些饲料糖若在培育越冬蜂后再喂,…  相似文献   

10.
<正>张老师您好:我饲养的是中蜂,养蜂时间不长。我也知道蜜蜂越冬需要有足够的越冬饲料,但是由于我地去年秋季蜜源不好,主要是靠饲喂繁殖蜂群,还比较理想,每个蜂群都有五六脾蜂,我也是按往年的饲喂量喂的糖。由于蜂群群势较强,秋后蜂群断子较晚,检查时发现,饲料消耗较大,我应当如何处理?如果饲料不足,我应当怎么办?读者:张贤齐  相似文献   

11.
张老师:您好,我饲养蜜蜂3年多,是业余养蜂,是我们当地的中华蜜蜂,每年都是靠自然分蜂进行繁殖.可今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5月份,我的蜂群发展到五六框蜂,蜂群内已经起了王台.根据以往经验,这个时候该分蜂了,但是我发现王台都被蜂王给咬掉了,请问张老师,这是蜂种的原因吗?我想分蜂,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9,(8):21-22
<正>张老师您好:我饲养意蜂已经有十几年了,今年春天蜂群开始繁殖时,我发现蜂群得了白垩病,而且比较严重,许多蜂箱前都有一堆石灰质样的蜂子。每年虽然也有发生,但都不是很重,但随着蜂群的发展,紧脾以后,慢慢的就好了,所以我也没当回事,但今年比较严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应该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张老师您好:我是辽宁的养蜂人,最近几年,由于天气不稳定,本地蜂群越冬很不理想。我地每年有好多蜂友从南方购蜂,不但价格便宜,而且群势大。这种做法有的蜂友说好,而大多数人说南方蜂群蜂螨多,容易毁场。我想从南方购入一些蜂群不知道是否可行,请张老师给予指导。读者:赵志强  相似文献   

14.
正张大利老师:我有个问题咨询下,我养的是中蜂,都是用木桶饲养。每年到10月末天气稍冷时取蜜,巢内都留些蜂蜜越冬,为了防止蜂群受冻,现每年都在院子里用棉被包裹蜂桶,包装应该没什么问题。有时天气好,就有蜜蜂出巢飞行,蜜蜂也很健康,可一到春季查看时,蜂群所剩无几。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两年了,特别是秋季较强壮的蜂群死亡率更高。书上介绍强群好越冬,为什么我的强群死亡率反而高呢?有人说是暖冬的原因,请张老师帮忙解答下,我该怎样才能降低蜂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张老师:我业余养蜂已经很多年,外出采蜜回到家以后,蜂群状况很好,就突发奇想把越冬饲料全都喂了出来。但是我忽略了一点,喂了这么多的饲料脾出来,除了蜂群能正常保存一部分外,因为还要紧脾繁蜂,需要提出一部分,提出来的蜜脾应如何保存?据说保存不好,会出现发霉或是被巢虫蛀食的情况,我提前饲喂越冬饲料的做法可不可取?我应该如何保存?请张老师帮助指点一下,谢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9,(9):23-24
<正>张老师您好:这两年我地由于秋季干旱比较严重,不但没有蜜,有时还缺少花粉,再加上螨害比较严重以及盗蜂等原因,这几年蜂群繁殖都很不理想,蜂群损失较大。今年,荆条蜜采集也结束,又要准备繁殖越冬蜂,请张老师帮助指导一下,我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做好秋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大利 《中国蜂业》2021,(3):11-11,13
张老师您好:我饲养的是中蜂,去年晚秋和初冬天气较暖,蜂群群势相对较大,大多数都达到5~6脾蜂,蜂路在2~2.2cm之间,有的挡板外都是蜜蜂,经常在巢外空飞。我打开蜂箱检查,发现蜂群居然没有断子,里面还有卵、幼虫和封盖子,于是我将里面的卵虫全部处理掉。后来,外界的温度达到-24℃~-8℃。过了13天后,我再次检查,发现里面又有了卵虫,为什么这么冷的天气,我的蜂群还有子呢?我需要怎么处理?请张老师帮助指点一下,谢谢。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19.
秋末背荫放置蜂群少培养越冬蜂40%以上前几年,秋末培养越冬蜂时,我总是把蜂群背荫放置、降温,认为这样可多培养越冬蜂。但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少培养了越冬蜂。1992年秋未开始,我将5群蜂(蜂种为意蜂,蜂王为当年刺槐花时培养。其中,3群为单王,2群为双王同...  相似文献   

20.
敬明树 《蜜蜂杂志》2014,34(11):23-23
<正>四川省遂宁市桂花镇有一位名叫于永文的养蜂人,70岁左右,中等身材,夫妻俩靠养蜂为生。常年定地饲养80群西蜂。蜂场设置在镇上一偏辟处的房檐下。蜂箱坐北朝南摆放成60多米长的一排。2013年12月19日正值蜜蜂包装前夕,笔者驱车前去拜访他。正巧有人到他那里购买越冬蜂,于老师指着一箱5张脾的蜂群对我说:"你看这群值不值500元?"几年前就听说于老师的蜂养得好,在我地一般人只能收到2~3张脾,收到3张脾的足蜂都很不容易,而我在他的蜂场连看几箱都是5~6张脾,如果是平时繁殖期再加5张脾蜂数都不算稀。我当时佩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