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4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重庆北碚的王华,是一个养蜂爱好者,更是一个养蜂新手。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蜜蜂,可能受父亲喜欢蜜蜂影响,但父亲养蜂基本没有成功,因为记忆里没吃到自己家的蜂蜜。长大后,19岁参军到了部队,所以,养蜂的梦只能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2.
林清 《中国蜂业》2012,(6X):17-19
<正>"我的父亲是一名养蜂员,养了许多蜜蜂。我小时候,上学之余也帮父亲养蜂,虽然曾多次被蜇过,但我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如何与蜜蜂结下缘分,武汉蜂之宝蜂业有限  相似文献   

3.
<正>为大力宣传中国蜂业产业,展现我国蜂业新面貌、新成效,记录养蜂人的真实生活与养蜂故事。《中国蜂业》杂志社举办"影像蜜蜂梦"摄影比赛。一、比赛主题"影像蜜蜂梦"摄影比赛的主题是"晒花,晒蜜,晒蜂,晒养蜂用具,晒养蜂人的日常,还可以晒幸福"。二、奖项设置  相似文献   

4.
正立冬后,父亲电话告知:"买两袋白糖送回来。"放下电话,思绪回到故乡小院摆放整齐的蜂箱,那飞进飞出的蜜蜂,仿佛正由北朝南飞,飞进钢筋筑就的楼房,落在桌子盖严的罐头瓶上。看似普通的玻璃瓶却存放着父亲心血的结晶,鲜嫩纯正的蜂蜜。半路出家养蜂近20年的父亲,俨然已是养蜂专家。每有串门亲戚来访,三句话不离养蜂的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叙说着他心爱的蜂群,介绍蜂蜜的好处后,还免费送一瓶新采的蜂蜜。  相似文献   

5.
梁继志 《蜜蜂杂志》2012,32(8):42-42
在西北平原上的父亲养蜂已有10年。周围十里八乡的吃蜜者、求教者不计其数,慕名而来。无私地示范传授养蜂经验成了父亲最好的谈资。说起父亲养蜂还得从10年前说起,父亲刚从外地退休回到老家,家里仅有母亲1人的土地,劳动量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小时候听父亲的养蜂朋友对他说:"养蜂难,转场更难,每转一次场,叫上亲朋好友来帮忙,最好的也就是把蜂具、灶具、帐篷等杂物装上车,而搬蜂箱时,只要有一人被蜂蜇大叫一声,其他人就会跑得远远的,不敢到蜂场去,只好独自一人一箱一箱装上车,真是累死人"。尽管那位养蜂前辈对父亲说的这番话是笔者无意中听到的,却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笔者发誓,长大后干啥都行就是不养蜂。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笔者的长大,养蜂这档事却偏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从1982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4年,这期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曾受到蜜蜂的恩惠,也跟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养蜂,父亲经历了不少坎坷,第一次尝试养蜂便以失败告终。那时由于条件有限,加上自身经验不足,秋天该给蜂群治螨也不知道,蜜蜂接连不断死亡,父亲毫无办法,只能眼瞅着蜂群所剩无几,一年的辛苦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第二年春天,他订阅了《蜜蜂杂志》,又买来了由刘中衡编著的《养蜂》一书。由于父亲善于钻研,很快找出了前一次失败的原因,也从中学了不少养蜂知识。他开始了第二次养蜂。功夫不负有心人,蜜蜂很快…  相似文献   

8.
郑国庆 《蜜蜂杂志》2020,40(2):16-16
笔者业余饲养土生土长的中蜂已有49年,订阅《蜜蜂杂志》《中国蜂业》已13年,2019年6月25日在蜂友瞿国甫家偶然看到一本养蜂科普书,其中有篇没有"爸爸"的雄蜂[1],是一篇有趣的美文,结合自己的养蜂所见所闻,萌发写篇没有"父亲"的雄蜂的文章,供蜂友欣赏。众所周知,分蜂前工蜂在巢脾下方造雄蜂房,蜂王在雄蜂房产下未受精卵发育成可与处女王交尾的大雄蜂,是当之无愧的没有"父亲"的雄蜂。但还有以下4种模式发育成的小雄蜂,也算是没有"父亲"的雄蜂。  相似文献   

9.
养蜂脱贫共同致富记我的父亲─—陈思明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父亲结识了一位来自江南的杨师傅,通过杨师傅的引导,我父亲毅然走上了养蜂之路。当年秋季,花了三百元钱买了两箱蜜蜂,现已达40箱。对一个初学养蜂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三年来,我父亲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怀念     
<正>2014年6月15日,时值父亲节。当天下所有的子女都向父亲献上美好祝愿时,我的父亲——一个从事养蜂半个世纪,积累丰富养蜂经验与蜜蜂结下不解情结的耄耋老人,却在这一天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永远的伤痛。父亲名叫张宗其,20世纪60年代开始养蜂,那时交通不便,购买巢础很困难。父亲想方设法,费尽心思,终于购买到巢础机。从此,我们家便挂起  相似文献   

11.
1976年,我14岁,初中毕业就跟随父亲养蜂,至今已有35个年头了.回想这艰难而又甜蜜的养蜂之路,令我感慨万千. 我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早年参加北伐战争,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抗战胜利后,祖父不愿打内战而解甲归田,退出军界,回到老家江西吉安县梅塘乡村,养蜂度日.父亲幼时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养蜂十分喜爱.20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从江西赣南医学院毕业,响应国家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到江西瑞昌湖区血吸虫重灾区从事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2.
父亲养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选择养蜂,起初只是出于对蜂蜜的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在后来养蜂的过程中,父亲慢慢欣赏到了蜜蜂的那种勤劳奉献和团队自律的精神,这使他热爱上了养蜂。除此之外,养蜂的收入还能使在农忙之余贴补家用,很是不错。记得小时候,我就在来来往往飞行的蜂群中穿行,这对养蜂人家的孩子们来说,已是件很平常的事了。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初,我退休了,决定回老家农村养蜂,去实现多年没有实现的家庭养蜂的梦.  相似文献   

14.
要把我国蜂业做大做强,实现"小蜜蜂,大产业"蜂业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针对问题"症结"敢于突破,达到蜜蜂数量较大化、蜜蜂授粉全面商业化、蜂产品出口优质化、国内消费大众化和蜂业生产机械化等为标尺的奋斗目标,促进大数据蜂业经济发展,变养蜂大国为养蜂强国。以期取得蜂业经济产值高效化以及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常态化。  相似文献   

15.
正"合作社让我们掌握了养蜂技术,也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现在的生活像蜜一样甜。"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兴安乡辰清河村的村民王玉国指着一排排蜂箱叙述着自己的甜蜜事业。五大连池市兴安乡辰清河村地处山区,是非常适合养殖蜜蜂的地方。39岁的孙世成,十多年前跟随他的父亲养殖蜜蜂,几经风雨的他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大户,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养蜂是山区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养蜂行业中  相似文献   

16.
李建国 《中国蜂业》2008,59(1):41-42
一、引进意蜂1954年,我父亲李启东从承德农校买回两群意蜂,丰宁县的养蜂业也就开始了。由于当时没有人会养蜂,我父亲就到书店买了本养蜂小册子,又托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一位养蜂人的后代,从小在父亲养蜂的熏陶下喜欢蜜蜂,长大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全身心扑在养蜂管理上,饲养的蜂群从10群发展到现在的140群。今年虽然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年,但是他的养蜂收入仍然保持在3万元。他就是养蜂后生吕喜才。今年55岁的吕师傅,出生在邢台县的太行山深处,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有刺槐、枣树、荆条、柿树等蜜源植物。他的父亲看准当地丰富的蜜粉源优势,在上世纪  相似文献   

18.
沈育初先生大家都已十分熟悉 ,他不仅蜂养得好 ,王浆高产 ,而且还经常写文章在蜂刊上发表 ,近 10年来已经发表各类文章 70余篇 ,深受广大蜂友的信赖。但很少有人知道沈先生实现王浆高产梦的漫漫历程。一、迫于生计 ,开始养蜂由于沈育初的父亲在“文革”中被关进了“牛棚” ,母亲被赶出医院 ,迫于生计 ,1971年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沈育初开始养起蜂来。养蜂 ,实际并不是从初二到高三一直当物理科代表的沈育初的初衷。二、王浆高产梦的开始老一代养蜂人都知道 ,2 0世纪 70年代谁要外出放蜂 ,必须要县“革命委员会”开具介绍信方可 ,所以 ,沈育初只…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从1970年7月开始养蜂至今,现已步入耆老之年。老伴、女儿,亲朋好友都奉劝说:"受一辈子苦,已退休,孩子们相继成家立业,国事,家事几多辛苦,可以颐养天年了,别再养蜂了。"我却坚定不移地说:"我与小蜜蜂有缘份,我要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养蜂采蜜,为农作物授粉是甜蜜的事业,这就是我的福!我的梦"。起初,我给我们学校长途转地跟师养了4年蜜蜂,后因工作需要留校工作。1986年8月转入乡镇  相似文献   

20.
我是河南洛阳市宜阳人,今年55岁。40年前我父亲养蜂,我也参与了,对养蜂有所了解。20年前,为了生计,我与伙伴们走南闯北赶花养蜂,积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