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种子世界》2012,(2):37
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提出水稻栽培管理新技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专家组组长的技术成果鉴定,并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该研究受到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农业部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资助。该技术已经过连续10年9个不同生态地点进行多点联合试验研究,26个县高产栽培示范,提出了超级杂交稻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栽培技术及其形态生  相似文献   

2.
<正>超级杂交稻天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天丰A与R998组配而成的感温型杂交稻强优组合。广东省梅州市于2003年引进试种示范,到2009年共推广种植100多万亩。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在广东省梅州市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同选育出8个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数据的调查和分析比较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合云南主要籼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新组合,其中综合表现超过对照Ⅱ优838的新组合有3个.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稻D优3232为材料,进行了栽插密度及苗数的强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D优3232采用强化栽培可比常规栽培增产39·9%,平均产量可达826·1kg/667m2;D优3232强化栽培种植规格以40cm×40cm,每穴栽1粒谷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怀化市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两优1号在怀化市不同类型的田块种植,表现出不同的产量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广适性,但不适宜于低产田及山区天水田种植.介绍了该组合在怀化市种植的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浙优1号在椒江作单晚种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对各类病虫害的耐性和抗性比本地当家组合协优914强,耐肥抗倒性一般:在椒江沿海等多风地带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是适时播种、适龄移栽、科学肥水调控,培植稳健合理群体。充分发挥其高成穗率、高结实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1母本直播制种的优点 1.1增产显著 育苗移栽一般用种量为45~56kg/hm2,秧龄18~20d,5.5~6.5叶左右移栽,栽培密度为50万穴/hm2左右,基本苗150万~180万/hm2,成穗270万~300万/hm2.采用直播技术一般用种量为55~60kg/hm2,属于超稀播量,营养面积大,个体发育好,低节位分蘖多,成穗可达330万/hm2以上,比移栽田多30万~60万/hm2;而且主穗差异小,抽穗整齐,开花集中,增产增益较为明显.2000~2001年全县协优559制种,直播田平均单产为2.93t/hm2,移栽田为2.70t/hm2,增产0.23t/hm2,增幅达9.2%.经多年实验对比,水直播一般比育苗移栽增产6%~12%.  相似文献   

8.
《种业导刊》2012,(1):36-36
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经多点试验证明,这项新技术能使传统栽培的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11.68%、7.41%。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主要产稻国通过广泛推广应用矮秆高产品种,水稻大面积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史称“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稀植、结构施肥)栽培试验于2002-2004年在长沙进行,以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并以汕优6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法,两个供试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其中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单产为8.20~10.37t/hm2,比传统栽培增产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穗多,而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等产量因子差异不明显。汕优63采用优化栽培单产比传统栽培减产0.37%~8.8%。两种栽培方法间的茎蘖发生动态和单株分蘖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合单株分蘖数优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分别多110.36%和110.64%,但由于移栽密度不同,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单位面积分蘖数没有明显差异。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的在各个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的含氮量比传统栽培的高。  相似文献   

11.
中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合作育成的三系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2007年引种麻阳种植,通过3年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适宜、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在麻阳县的高产栽培技术.关建词: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粒重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栽培方法, 对两个大穗型两系超级杂交水稻培两优500和培两优E32稻穗上、中、下3个部位的平均籽粒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穗上、中、下不同部位的平均粒重分布均呈正态性,不同部位间籽粒平均粒重方差齐性因品种自身充实程度而异,且稻穗上、中、下不同部位平均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的气候生态因子对一季超级杂交晚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两优培九等生育期较长的超级杂交稻适宜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湘北可适当提前,湘南可适当推迟.适时播种,既可避开播种至苗期低温、大雨的危害,也可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和寒露风的危害,产量较高,米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5-15
特优898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抗寒、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优点。200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2年全省推广面积达7万,居第一。由于龙特甫A在育性表现上相对不稳定性,生产特优系列杂交稻种子,在质量把关上必须有特别严格的操作规程。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特优898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光合优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表明,具有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培矮64S/E32有以下生理优势。(1)叶面积指数前期较小,中期稳健,后期衰减缓慢、维持较高水平;(2)抽穗后剑叶和倒2叶的比叶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3)后期上3叶叶绿素含量衰减缓慢,变化平稳;(4)上3叶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比对照多19.2%,达极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产量潜力的提高,4期超级杂交稻各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除倒5节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倒2节和倒3节大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节间大、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产量潜力的增加,4期超级杂交稻的实际产量、穗粒数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4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较第1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增产68. 83%,穗粒数增加87. 42%,而有效穗数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结构特征与穗粒数、结实率以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而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和基部茎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显著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因此,4期超级杂交稻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的改善是保证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不断提高、穗大粒多和结实率正常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为发展超级杂交稻,全面提高稻谷产量,增加稻农收入,促进水稻生产向高产、高效发展,2005年进行了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8.
准两优52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自选不育系准S与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强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武陵山区、长江中下游中稻),并被农业部推荐为超级稻推广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及国家审定(华南稻区早稻)。2004年江西引进准两优527参加高中低不同海拨的单季稻区域试验,2005年示范推广1600hm^2,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在海南的引种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地处热带。高温高湿,昼夜温差小,气候灾害频发.全省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且农户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省内平均水稻单产始终在295kg/;667m^2左右.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均需从外省调入一定量的粮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为确保粮食安全及农民口粮自给,生产上迫切需要引进推广种植高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