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要充分利用杂交稻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必须进行栽培体系改革。在栽培体系中应用两段育秧的方法是提高秧质,育成多蘖秧,实现杂交稻高产、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之一。 两段育秧这项技术,我市从1977年开始引进,试验结果比常规水育秧每亩增产11-29.9%。1978年杂交稻两段秧栽培面积9387亩,平均亩产524公斤,每亩增产16.5%。1982年,发展到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14.2%; 1983年为8.55万亩,占杂交稻面积36.4%;1984年为20.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59.1%;1985年为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0.3%;1986年为20.4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2.3%,平均亩产647.2公斤,比常…  相似文献   

2.
郴州地处湘南南端,常年制种面积5.0万亩以上。六·五期间,杂交稻制种为一季夏制,少部分早、中熟组合制种后接插晚稻,但因季节紧张,管理粗放产量甚低。迟熟组合制种后就不再插晚稻,温光资源浪费大。七·五期间,我区制种季别上实行了大改革,即消灭秋制,压缩夏制,扩大春制,提出了积极试验、推广一期父本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增加稻谷总产的配套耕作方式,以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解决基地农户产种与缺粮矛盾。1990年我们承担地区农业丰收委员会下达的“税型杂交稻制种及杂交晚稻双丰收栽培技术”项目。在资兴、安仁、郴县、永兴、桂阳等10个县(市)实施,杂交稻制种57125.26亩,平均亩产211.8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16.02%。父本亩产达150公斤。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45635.7亩(比上年扩大面积20635.7亩),占制种总面积的79.9%,亩产394.62公斤,比双季晚稻亩产352.48公斤增加42.14公斤,增长11.96%。合计每亩产粮544.62公斤,产种211.8公斤,产值达1472.9元。并涌现一批高产典型。如资兴市州门司乡白被村春制459.2亩汕优64,平均亩产359.6公斤。安仁县制种4387亩,亩产263.4公斤,制种田全部种植杂交晚稻,经地、县组织多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552.3公斤。该县洋际乡界背村清泉  相似文献   

3.
漳州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987年,虽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5公斤,但仍低于全省平均96.5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128公斤的水平。制种产量不高不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由原来上万多亩制种田下降至2000亩左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进10—150万公斤种子,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解决高产和高纯度的制种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对闽南杂交稻制种技术问题作若干探讨。一、杂交稻制种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气候在日平均温度27——28℃,相对湿度70—80%。日照充足。根据漳州市气象台1977—1987年十一年气象资料统计,漳州市平原地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1976年开始制种,至1990年累计制种16.19万亩,生产杂交稻种子869.67万公斤,平均亩产53.7公斤,低于全省平均产量水平。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是泉州市发展杂交稻生产必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根据七年来田间观察、走访制种人员和结合泉州市历年(1957~1987年)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泉州市(特别是沿海县、市、区)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一、影响泉州市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因素 (一)气象条件与耕作制度随着家庭  相似文献   

5.
我县1988年制种2755.6亩,平均亩产212.3公斤。1989年制种4944.0亩,亩平204.3公斤。业涌现了10个亩产过275公斤的100亩高产片和21个亩产过325公斤的高产丘块。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个加强:加强领导是杂交稻制种高产的根本。连续两年,县政府等各级领导组成杂交稻制种领导小组,解决制种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部门无法解决的难题,如基地落实,隔离区的处置,自发制种的控制,收购入库率等。 二个稳定:制种基地和技术队伍稳定是高产的基础。几年来,制种基地稳定在3个乡、16个村没有变动。全公司有5个技术干部和12个聘请的农民技术员专门从事制种工…  相似文献   

6.
论杂交稻制种产量来源于四支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杂交稻的制种,是杂交稻走向生产应用的前提,而制种产量的高低,是杂交稻扩大生产和发挥经济潜力的重要条件。 回顾我国水稻三系配套以来的制种情况,1973年海南制种亩产6.7公斤;1974年内地制种亩产6.5公斤;1975年12.5公斤;到1981年全国平均单产只40.5公斤。即使在  相似文献   

7.
我省1989年制种面积24万亩,平均单产137公斤,总产3300万公斤,制种面积居全国第五位,单产居全国第三位,跃入全国先进行列。总产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了杂交稻种子的自给,从而结束了我省发展杂交稻依靠大调运的状况。 制种单产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我们推广“双四二”工程配套技术,主攻提高异交结实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辟了高产的新途径。 “双四二”工程,即母本秧田播量20斤,秧龄20天,单株带蘖2个,插两粒谷苗;父本两段育秧,双株寄插,假二期,大二行。这项规范化栽培工程,是我省数年来制种经验的总结。 一、“双四二”工程的优点 l、有…  相似文献   

8.
黔阳县位于湖南的雪峰山脚下,是杂交稻起源之地,十多年来,我县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狠抓了组合的梯级建设,在稳定当家组合和组合及时更新换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主要是。坚持以早中熟组合为主,压缩迟熟组合,在制种季节上,以春夏制为主,不搞秋制。1990年有6个乡14个村(包括场所)单位。共计制种7225.5亩,总产杂交稻种子1826399.5公斤,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1989年制种7050.5亩,平均亩产170.2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48.5%。熟坪乡罗翁村648亩“威优49”制种田,平均亩产358公斤,90亩“威优63”,亩产334.5公斤;竹坡村制191亩“威优64”,亩产324.…  相似文献   

9.
1989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全县实收面积5200亩,亩产种子112.2160万公斤,平均亩产215.8公斤。其中早熟组合面积432亩,亩产165.2公斤,中熟组合面积3171.4亩,亩产231.6公斤,迟熟组合面积1597亩,亩产198.1公斤。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亩产214.6公斤亩增1.2公斤,并出现亩产225公斤的乡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沙县试制2.5亩,平均亩产65公斤,1991年试制100亩,平均亩产47.97公斤。两年田间实践,初步了解并掌握两系稻制种的特点,亲本WL1312,W6154s选,W6111S选的特征特性,两系稻制种花期安排,制种田栽培技术等。提出了沙县两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为7月22日至8月5日。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湖南省种植杂交早稻481.42万亩,比1988年扩大94.12万亩,总产21.04亿公斤,平均亩产437公斤。 在连续遭受几次阴雨寡照不利气候影响的条件下,杂交早稻比常规早稻较好地经受了考验,显示出明显的增产优势。据省、地两级联办的14个基点验收924亩杂交稻,平均亩产511. 6公斤,比常规稻增产10.3%。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双峰县大林乡,示范5019亩,平均亩产578.8公斤,比常规稻亩增66.2公斤,增产12.9%。 杂交早稻增产的原因,除各级领导重视外,在栽培技术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改进了浸种催芽和育秧技术。普遍推广了强氯精消毒,温水浸种,多起…  相似文献   

12.
特优63是福建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明恢63.配制而成的制型杂交稻组合。1989年春由我所与盐城市种子公司联合从福建引进。当年参加盐城市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88.72公斤,比对照汕优93亩增5.83公斤,增产1%,居4个试点、8个参试品种(组合)之首。1990年在4个生产试验点的产量均居首位,平均亩产438.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1%(变幅为。6.1—13.3%),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准。1990年组织的特优63制种试验,各试点的制种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汕优63。东台点特优63制种实收亩产168.5公斤,比对照珍汕97A/明恢63增产25.75%。 两年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 查哈阳农场地处北纬48°,无霜期在105~124天,年平均日照3773小时,≥10℃积温在2400℃左右。1992年推广旱育稀植107,025亩,95%的面积是盘育机插,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30%的地块亩产600公斤以上,总产达55000吨,纯效益2000万元。1989年前建场43年水稻平均亩产114公斤;1990年大面积推广旱育稀植面积33,947亩,亩产424公斤;1991年  相似文献   

14.
1976—1981年,是杂交稻制种的摸索阶段.亩产由10几公斤提高到近50公斤,1982年至现在是制种技术改进和完善阶段,此时技术趋于成熟,亩产连上75公斤、100公斤及125公斤三个台阶。随着CJD80型采粉机研制成功,机械授粉等配套技术不久可望解决,花期花时不遇及异交结实率低等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制种亩产可望达到常规稻产量水平,从而进入超高产制种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杂交稻制种的基本成就 我国的杂交稻制种工作,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面积从少到多,目前每年制种面积约在250万亩左右,正常年景基本上能保证杂交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制种产量由低到高,从原来每亩单产不过10来公斤,逐步提高到150公斤左右。也有较大面积达到200-2  相似文献   

16.
杂交晚粳寒优湘睛在上海郊区作单季晚稻种植获得成功,并已大面积在上海县及上海郊区推广应用。杂交粳稻制种是杂交粳稻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几年来重视对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寒丰A×湘晴)组合的亲本特性,制种技术进行反复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大面积制种亩产150公斤的技术经验,经大面积实践验证比较符合上海郊区的实际情况,获得连续三年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150公斤以上的高产纪录。1990年制种面积1648亩,平均产量179.39公斤,总产295634公斤。现将寒优湘晴制种技术综合如下: 一、亩产超150公斤的穗粒结构 根据三年来汇总资料,亩产超过150…  相似文献   

17.
我市多年来杂交稻制种单产不高,1985年全市制种2530.6亩,平均亩产仅68.16公斤,其中441.7亩威优组合,亩产仅58.07公斤,1986年我们着重研究了“威优64”的高产制种技术,现将结果报导为下。一、“威优64”高产制种的设计“威优64”制种亩产250公斤的设计 1.安排理想的花期分析我市九年的气象资料,8月中、下旬至九月阴雨天少,日平均气温28.11~27.58℃,因此,“威优64”秋季制种,花期安排在8月20日至9月10日之间是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对钵形毯状育秧机插的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钵形毯状育秧机插可以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栽插质量和籽粒产量,比常规育秧盘育秧机插增产5.18%~14.80%,其杂交稻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80 g干种/盘,秧龄可以适当延长至36 d。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从1976—1986的十年间,我国杂交稻累计种植面积达9.1亿亩、增产稻谷900多亿斤。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亿5千5百万亩以上,比86年扩大2千多万亩。然而,从当前我国各地的制种产量来看,单产高的可达300公斤,一般的只有100公斤左右。所以,提高制种的产量,不仅对发展杂交稻十分必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双四二”工程制种技术是指“母本秧田播量20斤.秧龄20天,单株带蘖2个,插两粒谷苗,父本两段育秧,双株寄插,假二期,大双行”的制种总体要求及配套技术,具有增强秧苗素质、增加大穗比例、协调双亲群体、增大花遇机率及提高异文结实率的优点。1987年至1991年,荆州地区累计应用该技术制种218386.8万亩,增产杂交稻种485,52万公斤,增加纯收入2522.1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种子及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