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分亏缺对旱区压砂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分亏缺对旱区压砂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金城5号"西瓜嫁接苗为试材,设3个灌水水平,分别为667m2灌溉0(T1)、1.5(T2)、3.0(T3)m~3。结果表明:压砂瓜坐果期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单峰曲线,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胞间CO_2浓度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相反,与灌水定额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得出,在当地水资源缺乏情况下,旱区压砂瓜人工穴灌较适宜的灌水定额为667m~2灌溉3.0m~3。  相似文献   

2.
以西瓜为试材,针对压砂保墒问题,选择压砂时期和灌溉定额作为研究因素,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压砂保墒效果及其种植西瓜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压砂覆盖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上年雨季前压砂与雨季后压砂相比较,播种初期前者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可达10.8%以上,而后者仅为8.9%;补水条件下前者比后者处理西瓜纵径大2.8cm,西瓜横径大3.1cm,未补水条件下前者比后者处理西瓜纵径大3.9cm,西瓜横径大2.7cm;补水条件下,前者处理西瓜产量为12 301.0kg·hm~(-2),后者处理西瓜产量为7 549.1kg·hm~(-2),未补水条件下,前者处理西瓜产量为6 723.3kg·hm~(~(-2)),后者处理西瓜产量为3 829.5kg·hm~(-2),可见,压砂保水能够明显提高西瓜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试验材料,采用中华蜜蜂授粉、人工授粉和激素处理(氯吡脲处理)3种坐果方式,研究不同坐果方式对设施长季节栽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蜜蜂授粉西瓜的单瓜质量比人工授粉和激素处理西瓜略小,但是蜜蜂授粉通过增加西瓜商品瓜数提高了西瓜的产量,蜜蜂授粉西瓜平均667 m~2产量比人工授粉处理增加2.68%,比激素处理增加9.60%。在品质方面,蜜蜂授粉极显著地降低了西瓜畸形率,蜜蜂授粉、人工授粉和激素处理西瓜在整个收获期平均畸形率分别为13.54%、19.16%和25.90%。蜜蜂授粉后西瓜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于人工授粉和激素处理,蜜蜂授粉西瓜的平均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9.72%,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1.51%。因此中华蜜蜂是适合设施长季节栽培西瓜的授粉蜂种,可以达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在兴仁镇新压砂地和关桥乡老压砂地中,分别进行了枣瓜间作试验,经过几年的观察,间作的枣树长势良好,能正常结果,667m~2产可达300kg,已成为中部干旱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关于红枣栽植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压砂地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Ⅱ辣椒(T1)、西瓜Ⅱ绿豆(T2)、西瓜Ⅱ花豆(T3)、西瓜Ⅱ葱(T4)等4种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当地的西瓜单作(T5)模式为对照(CK),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压砂地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水平方向(501、00 cm)和垂直深度(0~80 cm)土壤水分分布影响较大,使得土壤耗水量加剧,在生长发育后期作物表现出水分亏缺;处理T4的土壤水分含量和产量均高于对照T5与其它处理,西瓜Ⅱ葱是非常适宜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和明确定植穴施用生物菌复合基质对压砂地土壤持水能力和西瓜产量的影响,选择生物菌复合基质和补水定额作不同组合处理,研究保墒效果和对西瓜生产潜力的影响,以期达到提高产量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的效果。结果表明,每株穴施200 g基质混配50 g菌剂,补水30 L·m-3,西瓜产量可提高23.40%~30.10%,成熟时间比对照提前4 d。综上所述,压砂地西瓜栽培采用穴施混配菌剂的复合基质穴施定植技术,可有效改善植物的土壤根际环境,增加压砂地土壤保水能力,显著提高西瓜产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压砂西瓜产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压砂西瓜高效栽培模式技术(间套)。结果表明:压砂西瓜套种油葵共生期长,前期油葵与西瓜争光和肥水,西瓜坐瓜和大小受限制,影响西瓜产量;压砂西瓜套种马铃薯共生期长,马铃薯与西瓜争光、争肥水不明显,西瓜坐瓜和大小不受限制,西瓜产量不受影响,每667 m2套种马铃薯生产比对照多收入231.2元。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甘肃中部地区旱砂地籽瓜连作障碍,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在甘肃省靖远县旱砂地选取了3种花生间作密度(株距40、50、60 cm)进行籽瓜/花生间作模式研究,通过对间作模式下籽瓜和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探究该间作模式的可行性及花生适宜间作密度。结果表明:间作花生后,籽瓜的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缩短,种子的千粒重显著提高,单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下降,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3种花生间作密度下,与单作籽瓜经济效益相比,1 hm2经济收入分别提高6.1%、16.3%和2.3%,增加收入1 064元、2 487元和395元,经济效益明显。旱砂地籽瓜/花生间作模式具有可行性,适宜的花生间作密度为株距50 cm。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9,(7):14-18
为了探讨间作小麦提高西瓜枯萎病抗性的生理机制,采用西瓜品种‘早佳’(8424)和小麦品种‘鄂麦18’为试验材料,设置西瓜单作(M)、西瓜单作+FON(MF)、西瓜与小麦间作(I)、西瓜与小麦间作+FON(IF)共4个处理,研究间作小麦和接种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对西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ON 15 d时,间作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分别升高6.98%、15.52%和36.88%,西瓜根系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升高14.09%和11.85%,根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增加13.03%和21.31%,根系MDA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5.49%和11.56%,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接种FON 25 d时,小麦间作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分别升高5.40%、9.92%和30.23%,西瓜根系β-1,3-葡聚糖酶增加81.11%,根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提高51.89%和15.03%,根系MDA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6.69%和12.43%,均差异显著。总之,接种FON后,与单作西瓜相比,小麦间作提高了西瓜叶片光合能力,增加根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伤害,有助于增强西瓜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7,(3):32-34
通过露地无籽西瓜肥料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瓜的生长、果实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无籽西瓜‘雪峰花皮无籽’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施肥(F0)、一次性施用长效缓释专用肥(F1)、长效缓释专用肥+追肥(F2)、传统复合肥(F3)共4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F1处理的西瓜单株坐果率最高,其他处理单株坐果率基本相近;F1处理的西瓜单瓜质量较F0处理的提高了90.48%,较F3处理的提高了24.11%;F1处理的西瓜产量较F0处理的提高了143.14%,较F3处理提高了51.58%。综上认为,长效缓释专用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整个生育期无需追肥,从而简化了施肥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适合轻简化露地西瓜栽培,可节约成本,使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痕量灌溉在温室大桃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日光温室大桃为供试作物,以常规畦灌和滴灌为对照,研究第一代痕量灌溉系统在地膜覆盖和地表裸露两种条件下对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路埋深50cm且地膜覆盖处理,痕量灌溉比畦灌和滴灌分别节约灌水80.1m^3/667m^2和40.0m^3/667m^2,水分利用效率比畦灌和滴灌分别增加16.1kg/m^3和10.6kg/m^3,经济产量无显著差异;痕量灌溉管埋深5cm、地表裸露条件下,痕量灌溉此畦灌和滴灌分别节约灌水88.9m^3/667m^2和39.8m^3/667m^2,经济产量比畦灌和滴灌分别减少11.5%和25.3%。痕量灌溉在果树上应用时,宜地膜覆盖并埋深30cm。  相似文献   

12.
在土表、田边草丛和室内纸盒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的西瓜叶枯病菌(Alternariacuc-umerinaEl.etEv.),次年均有传病作用;在稻田水中和稻田泥下5~10cm处的病菌,3个月内失去传病力;旱地土下5~10cm处的病菌,经3~6个月也相继失去传病力;旱地土表和田边草丛中的则需6~15个月失去存活力。木霉可加速病残体上病菌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缓解大棚西瓜种植造成的土壤连作障碍,降低西瓜种植户租地成本,减少大棚搭建和拆除用工,提高棚架及棚膜的利用率,东台市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项目为契机,集成"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优化施肥技术,推广大棚春西瓜-秋西瓜两种两收连作高效栽培模式。采用该栽培模式,每667 m^2两茬产值在22 000元,净收入12 500元,比传统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20%,增效3 200元,提高了农民种植西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Plum and apple trees are the most widely spread fruit trees in south-eastern Europ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oots in medium and course textured soils to improve orchard management. ’Stanley’ plum cultivar grafted on Saint Julien A semi-dwarf rootstock and ’Topaz’ apple cultivar grafted on M.9 dwarf rootstock were studied in a temperate climate and medium and course textured soils. The trench technique was used. There was an intense concentration of roots near the trees and the roots did not occupy the whole soil space between tree rows. The finest tree roots in both species were prevalent. Root density was higher in tree rows versus inter-rows. Both the inter-row and in-row distances can be reduced to increase tree density if light penetration into canopy is sufficient. When a full irrigation regime is applied, a soil depth of 0.8?m would be sufficient for water application, and soil depths of 0.4 to 0.6?m would be recommended for deficit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s should only be applied over the surface area covering most of the roots. When a more strict control on root activity is desired, the tree roots could be cut vertically at 0.5–0.8?m distance from tree rows. The results could also be used in regions and countries with similar soil texture and climat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对盆栽葡萄(VitisviniferaL.)、苹果(MaluspumilaMill.)、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sBunge)和枣(ZiziphusjnyubaMill.)4种果树在不同水分营养状况下茎于微变化过程中的日最大收缩量(MDS)、日净增长量(DG)、当日完全复原所需时间(RT)等3个重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指标都比叶片日出前水势对土壤水分营养状况的反应灵敏得多;随着土壤可利用水分的不断减少,山楂和枣的MDS急剧增加,而葡萄和苹果的MDS减小,不同类型果树之间的反应不一致;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时,4种果树的DG的变化平缓,变化幅度较小;在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下,4种果树的RT随着土壤相对持水量的下降而迅速延长,并在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到一临界值以下时维持在24h。因此,在应用植物器官体积变化连续测微法指导果树灌溉时,MDS和DG并不适于单独作为所有果树的自动化灌溉指标,而RT作为果树自动化灌溉指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毛乌素沙地沙芥和斧形沙芥为试材,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其根系周围土壤含水量变化、根系分布及水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生境中,沙芥和斧形沙芥1a生植株根系周围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8±0.11)%、(2.50±0.45)%;2a生的分别为(3.13±0.46)%、(1.90±0.68)%。沙芥和斧形沙芥主根垂直,水平根系数目较少、但长度极其发达。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主根长均约为120cm,最长水平根分别为380、400cm,水平根累计总长分别为1 590、3 340cm。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水平根系均在深度40~60cm、距主根0~40cm的空间范围内分布最多,均在40~60cm的土层深度分布最大,因此,沙芥和斧形沙芥主要依靠延长水平根系寻找远距离水源来适应低土壤含水量环境,斧形沙芥比沙芥更能适应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条桑在河北省东部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广泛种植,与农作物间作是其主要栽培模式。2006年在河北省迁安市进行了桑粮间作田条桑根系断面积、根量、根系直径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养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内,此范围内的根系重量占总根量的60%~80%。根系以直径小于3 mm的细根居多,占总根量的30%~40%,大于7 mm的粗根数量很少,占总根数的5%~15%。平原沙地条桑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桑丛中心100 cm范围内,桑丛外缘100 cm处的根量仅为总根量的6.52%,水平延伸幅度较窄,根系垂直分布明显;丘陵梯田条桑根系水平延伸可达桑丛外250 cm处,只有少量根系垂直深入岩石中,水平分布趋势明显。条桑根量、根系直径、根系断面积分布依立地条件及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异。桑丛中心外1 m处深层土壤含水量增加,桑丛附近2.5 m内没有存在严重的土壤水分亏缺。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桑丛附近条桑富集土壤养分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瓜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了不同浓度下2种分子质量的氨基多糖对连作西瓜生物学与土壤环境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肥料1(甲壳素)和肥料2(氨基多糖水溶肥)对连作西瓜生长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1和肥料2对西瓜生长和土壤环境均有一定影响.在肥料1施用量为3 g·kg-1时的综合效果最佳,西...  相似文献   

19.
过量施用有机肥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病虫害多发,甚至出现农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发生烧根、僵苗等现象。为研究有机肥的合理用量、降低有机肥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试验以北京郊区设施西瓜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5个鸡粪用量处理(0、37500、75000、112500、150000 kg/hm^2),分析了不同鸡粪用量对西瓜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有机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西瓜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鸡粪用量为75000 kg/hm^2时,西瓜单产及总产量均最高,其吸氮总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氮利用率也最高,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最低。各处理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因此,鸡粪施用量为75000 kg/hm^2相对合理,可以在该地区及周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年生梨幼树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灌水处理对梨幼树枝条生长和花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一次灌水(250m~3/亩)的基础上,减少土壤供水可有效地控制新梢长度和粗度,缓和树势,增加花芽数量。减少土壤供水可使幼树总生长量轻微下降,主干生长减弱,树冠长梢比例下降,中、短梢比例增加,单位主干横截面积上的花芽数明显增加。生长季节控制灌水,可节约灌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并能促使梨幼树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