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于播种时穴施单一生防菌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菌,研究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施入利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同时有效控制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增加;木霉菌的施入利于土壤中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增加;3个菌株对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都有促进的作用,在拉秧期各酶活达到最大值。拉秧期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处理可提高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降低真菌的数量,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接种木霉处理可明显提高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对细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3个菌株处理细菌与真菌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2倍,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3倍。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处理均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黄瓜单砧与双砧嫁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根为对照,研究了单砧和双砧嫁接对春茬和秋茬黄瓜产量、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对照相比,单砧与双砧嫁接均显著增加了黄瓜产量和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和尖孢镰刀菌(黄瓜病原菌)数量;其中单砧嫁接比双砧嫁接对放线菌和尖孢镰刀菌的影响大;秋茬黄瓜根际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双砧嫁接>单砧嫁接>自根对照。  相似文献   

3.
大葱伴生栽培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葱伴生栽培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大葱伴生栽培嫁接黄瓜,以黄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结瓜盛期,与对照比大葱伴生栽培的黄瓜土壤中的真菌数量降低了74.11%,放线菌降低了74.12%,细菌降低了65.58%。可见,大葱伴生栽培能有效抑制黄瓜土壤中的真菌、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增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平板培养法对黄瓜连作根系微生物种群连续性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黄瓜连作导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减少,其中细菌数量降低最为明显,对连作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根际根外细菌数目减幅分别在第三、四茬时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对黄瓜连作反应较小,根际到第四茬减幅才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根外在连作四茬过程中均未达显著水平。黄瓜连作致使少数真菌种群富集,同时多种真菌类群数量减少,种群变化呈现单一化趋势。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群分析表明,连作导致根际自生固氮菌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目明显下降,硝化细菌数量大幅增加,而氨化细菌数量变化不大。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连作茬次增加而降低,脲酶活性稍有上升。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15种生防菌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明显的4种生防菌NSY4、NSY19、NSY50、DSN012。以津研4号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4种生防菌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枯萎病防治的作用。结果表明,生防菌NSY4基质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总根长及根体积,分别比不添加生防菌的对照增加42.86%、26.09%、47.06%、58.82%、57.58%和51.44%;黄瓜根际基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20%、37.60%、71.88%、5.22%。添加生防菌的基质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基质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减少了真菌、尖孢镰孢菌数量;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25.00%~62.50%。因此,基质中接种生防菌可促进黄瓜植株生长,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其中添加生防菌NSY4的基质处理可显著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有效缓解尖孢镰孢菌的侵害,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百合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亮  程智慧  周艳丽  董小艳  魏玲 《园艺学报》2008,35(7):1031-1038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百合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百合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对百合的根际效应也最敏感;其次为真菌,再次为放线菌。不同生育阶段以显蕾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多,但显蕾期以后二者根际效应方向相反;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和根际效应在鳞茎充实期均达到最大。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百合生育期内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即在显蕾期形成峰值,根际效应显著,随生殖生长的推进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逐渐减弱;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根际效应不明显。在百合—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采用HG28-5菌悬液进行黄瓜浸种处理后播种到穴盘,调查出苗和苗期生育指标,确认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测定黄瓜苗期根际土壤酶活性、速效氮磷钾和微生物种群数量,了解HG28-5对黄瓜苗期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并检测HG28-5在黄瓜苗期植株根部和根际土壤的定殖密度。结果表明,HG28-5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出苗势、出苗指数,提高出苗整齐度;显著增加苗期黄瓜株高、叶片数、根长、地上部和根鲜质量,显著提高根系活力;显著提高黄瓜苗期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增加根际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显著增加黄瓜苗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减少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另外,HG28-5在黄瓜根际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播种后第30天时,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分别为9.20×10~5cfu·g~(-1)和5.90×10~5cfu·g~(-1)。  相似文献   

8.
以温室内黄瓜为试材,以试验区周边农户常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以化肥施用量依次递减1/3的4个不同施肥量为处理,在结果期通过测定养分及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分析养分吸收利用状况及其内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减少化肥用量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果实P和K含量;当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68、30、90kg/hm2时,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细菌数50.41%、固氮菌数24.07%、放线菌数25.50%、纤维分解细菌数23.22%、过氧化氢酶活性13.64%、脲酶活性14.08%、蔗糖酶活性30.12%。影响设施黄瓜养分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和根茎部速效养分含量、土壤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含有枯草芽孢杆菌BLG010和淡紫拟青霉E16防控香蕉枯萎病的专利菌株制备的复合菌肥(CMF)与套作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了香蕉、红薯套作条件下施用CMF对香蕉生长、发病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香蕉移栽120 d时,在单作和套作条件下,施用CMF能促进香蕉生长,降低发病率,其中以套作与施用CMF控病作用最显著,套作+CMF处理后香蕉株高、茎围、叶宽、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分别提高了37.7%、40.1%、24.3%、29.1%和79.9%,香蕉枯萎病菌数量下降了61.74%;到移栽300d时,667m2产量提高了35.7%,防效提高了69.4%,根际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6、42.1、2.7倍,土壤呼吸速率提高了126.1%。施用CMF结合套作可促进香蕉生长,提高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呼吸作用,增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蚯蚓粪缓解大棚黄瓜连作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通过向大棚连作土壤中添加蚯蚓粪来解除黄瓜连作障碍。结果表明:蚯蚓粪可以显著改善大棚连作土壤中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其根际土壤的肥力,可明显减轻大棚黄瓜土壤的连作障碍问题。蚯蚓粪处理的黄瓜幼苗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其提高率在17.7%~34.4%;而其地上部干重比对照提高了12.5%~26.7%。黄瓜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亦比较显著。添加蚯蚓粪的处理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其数量随黄瓜幼苗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但是细菌/真菌(B/F)比值呈现增加趋势,表明经过蚯蚓粪处理的黄瓜连作土壤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年限深州蜜桃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玉贞  崔兴国 《北方园艺》2011,(16):181-182
研究了种植0~11 a深州蜜桃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种植年限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微生物总数、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且大多数峰值年限为7a.随种植年限延长,真菌数量增加,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2.
蔬菜连作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分析了由蔬菜连作导致土壤条件恶化引起的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分别从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变化阐述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的变化,从土壤脲酶活性、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论述了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连作条件下,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产生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配施生物炭肥减施化肥对辣椒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物炭肥能够促进辣椒生长,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提高果实中蛋白质、VC和可溶性糖含量,产量比常规施用化肥显著增加13.04%。配施生物炭肥还能够提高辣椒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提高根际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葱(Allium fistulosum L.)与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土对照相比,平邑甜茶与葱混作能促进幼苗株高、地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分别为对照的1.42倍、1.67倍、3.63倍和2.99倍);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58倍、2.74倍、2.41倍和6.79倍);显著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混作石灰氮溴甲烷连作土;同时混作土壤中细菌数量为连作对照的2.44倍,放线菌数量为连作土对照的1.79倍,而真菌数量较连作土对照减少了69.4%,土壤中细菌/真菌比值表现为溴甲烷混作石灰氮连作土;提高了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降低了优势度指数;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明显减少。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可以减少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提高细菌数量,减轻苹果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5.
梨园套种平菇对土壤生物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明套种平菇对梨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7 a生梨树行间覆土套种平菇,将出菇后的菇渣旋耕还田,以不套种平菇为对照,测定分析梨园0~60 cm不同土层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微生物量碳、量氮,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成熟梨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套种平菇显著提高0~40 cm土层3大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随套种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连续3 a套种平菇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对照提高47.4%、32.0%、125.1%;微生物量碳、量氮比对照提高25.6%、28.1%;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2.3%、47.2%、29.5%、11.6%。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均有所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套种平菇后能不同程度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了梨果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套种平菇对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梨品质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连作苹果园健康苹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苹果连作障碍镰孢属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XC1,该菌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9.8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gyr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目前菌株XC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  相似文献   

17.
以平邑甜茶幼苗(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串珠镰孢菌和根皮苷对幼苗生长及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阐明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月份串珠镰孢菌、根皮苷、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连作条件下‘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其中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的株高、地径、鲜质量、干质量降低最显著,分别为连作土对照的70.6%、77.4%、52.3%和43.7%;9月份各处理的生长量趋势与8月份一致。在8月和9月,不同处理对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 > 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 > 连作土对照。3个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连作土壤中细菌的生长,促进了真菌的生长,改变了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3个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连作土壤中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8月,根皮苷、串珠镰孢菌、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后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显著,分别比对照降低14.8%、29.1%和53.4%。综上,串珠镰孢菌和根皮苷单独或组合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其中串珠镰孢菌 + 根皮苷处理最为显著,说明根皮苷和串珠镰孢菌共同作用加重了苹果连作障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