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个观赏芍药品种芍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富贵’、‘粉玉奴’、‘奇花露霜’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检测了不同采收时期根内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中的3个品种虽多为观赏用,但其根中芍药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其中‘粉玉奴’根中芍药苷含量高于同时期的其它2种。在对采收期的确定中,9月中旬采收的芍药根内芍药苷含量、折干率相对较高。说明观赏芍药兼做药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9月中旬为芍药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野生块根芍药种子为材料,通过种子干藏30 d、沙藏100 d、GA3处理+沙藏100 d、沙藏125 d、GA3处理+沙藏125 d等5种处理,探讨新疆野生块根芍药种子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沙藏、GA3处理+沙藏处理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采用GA3处理+沙藏处理的种子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增加量明显高于沙藏处理。  相似文献   

3.
李凤玉  藏小丹  曹阳 《北方园艺》2017,(20):149-153
以牡丹江栽培实生苗观赏芍药的根为试材,采用HPLC法,研究了不同生理年龄栽培实生苗芍药根和同龄生不同径级的实生苗芍药根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江栽培实生苗芍药根中前7年芍药苷的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增高,栽培7年生芍药实生苗的芍药苷含量最高,栽培7年后芍药苷的含量并没有随着栽培年份的增长而增高;同龄的芍药根芍药苷含量随着根茎变细芍药苷含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芍药被人们誉为花相,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深受人们青睐。笔者自2012~2018年在甘肃兰州地区引种栽培油用芍药,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1芍药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性芍药的果实为蓇葖,每个蓇葖含种子1~7粒。待种子成熟,蓇葖开裂,散出种子。  相似文献   

5.
我国栽培芍药与几个近缘种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郭先锋  王莲英 《园艺学报》2005,32(3):473-476
 对我国芍药的27个栽培品种和5个近缘种选用了21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5个野生种中,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与栽培芍药的遗传距离最近; 其次是草芍药( P. bovata) 、美丽芍药( P. mairei) ; 川赤芍( P. veitchii) 、块根芍药( P. anomala) 与栽培芍药的遗传距离则最远, 说明栽培品种与芍药的亲缘关系最近, 而与川赤芍、块根芍药的亲缘关系则最为疏远。该结果与比较形态学研究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高昌勇 《北方园艺》2010,(16):157-158
以芍药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6-BA、NAA和GA3配比对芍药种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对芽的增殖和生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BA和GA3有利于芍药胚的萌发和生长,在MS+6-BA 1.0 mg/L+GA31.0 mg/L的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细胞分裂素对芽的增殖影响较大,在MS+6-BA 1.0 mg/L+KT 1.5 mg/L无菌芽苗的增值系数最大,达3.41;1/2MS+NAA 0.5 mg/L培养基有利于生根,生根率达73.3%,且芽苗健壮。  相似文献   

7.
芍药切花冷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owak  J. 陈秀华 《园艺学报》1990,17(2):149-152
本文观察研究了STS预处理和保鲜液对干贮2-4个月后芍药切花开花率、花朵直径、品质及瓶插寿命的影响。结果:1、保鲜液对改善开花率、花朵直径、品质及瓶插寿命约有明显效果; 2、 STS预处理有保持开花率、改善花朵直径及品质的效果,但未能延长瓶插寿命;3、经STS预处理再插在保鲜液中开放的切花最好,冷藏3个月后,其开花率、花朵直径、品质及瓶插寿命仍与插在保鲜液中的未贮花相近。  相似文献   

8.
以3~4年生盆栽芍药为试材,采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生长期供硅对芍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芍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生长期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施硅量为60mg/kg干基质时达到最大值;蒸腾速率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当施硅量为60mg/kg干基质时达到最小值。施硅量达80mg/kg干基质时,芍药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仍优于对照,并未对芍药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芍药的栽培     
林云甲 《花卉》2011,(6):24-24
古人誉牡丹为化王,芍药为花相,实际上,芍药的栽培历史至少3000多年,而牡丹即多只有2000年;芍药现有品种1000多种.而牡丹则仅近500种;芍药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陈曦  刘志洋  门万杰  张冬  汪磊 《园艺学报》2022,(S1):117-118
芍药‘紫美人’株高60~75 cm,冠幅60~70 cm。茎直立具淡紫色,每枝侧蕾2~3个,花朵呈鲜艳的紫红色,直径约13~15 cm,雄蕊黄色,内花瓣有褶皱,盛花期为6月上旬。耐寒性强,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可自然越冬。  相似文献   

11.
芍药种子cDNA-AFL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芍药品种‘粉玉奴’与‘粉中楼’的杂交种子为试材,通过对影响cDNA-AFLP反应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芍药种子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对打破上胚轴与下胚轴休眠前后的种子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使用RNAprep Pure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RNA较完整;cDNA利用EcoRⅠ和MseⅠ进行双酶切37 ℃ 4 h,65 ℃ 20 min,酶切充分;连接产物稀释10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取5 μL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得到了较为清晰可辨的cDNA-AFLP谱带;打破下胚轴休眠前后约有3 700条差异条带,打破上胚轴休眠前后约有1 600条差异条带。  相似文献   

12.
芍药野生居群父系分析与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中国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as)代表居群——山西省交城县嵛岭山居群半同胞家系进行了父本组成、繁殖适合度、花粉散布、代际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空间遗传结构的分析。9对引物共得到清晰判读的AFLP扩增带25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3条。对半同胞家系的父系分析结果表明,25个候选父系亲本在95%的可信度内检测出总的雄性繁殖贡献率为78.07%。芍药仅存在微弱的自交(自交率为2.25%),花粉散布以5 m为中心呈现尖峰分布,最远可达50 m,平均花粉散布距离23 m。亲代的多态性比率(P)为42.75%,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e)为0.1683 ± 0.2083,Shannon指数(I)为0.2462 ± 0.2982;子代P为52.94%,He为0.1921 ± 0.2055,I为0.2855 ± 0.2920。0 ~ 32 m距离范围内呈现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芍药作为一种异交植物,花粉散布尺度小,受地理距离的影响显著,花粉散布符合邻近距离散布模式;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亲本和子代代际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别不明显;近距离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软籽石榴种子硬度发育特性,以软籽品种‘突尼斯软籽’、半软籽品种‘以色列酸’和硬籽品种‘青皮’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籽粒质量,并对其成熟种子种皮细胞进行石蜡切片,间苯三酚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比较种皮细胞显微结构和木质化程度,同时对不同产地的‘突尼斯软籽’石榴进行种子硬度比较。结果表明,种子最大硬度出现在果实发育后期,而非果实成熟时期,不同品种种子硬度变化趋势一致。‘突尼斯软籽’种子硬度在花后97 d达到最高,为(2.939±0.895)kg;半软籽‘以色列酸’和硬籽‘青皮’在花后106 d到达最高,硬度分别为(5.571±2.106)和(9.203±3.006)kg。在花后124 d(成熟时期),‘突尼斯软籽’、‘以色列酸’和‘青皮’的种子硬度分别为(2.887±0.735)、(4.242±1.036)和(8.192±2.561)kg。5个产地的‘突尼斯软籽’成熟石榴种子硬度没有显著差异,软籽性状不受种植地理环境变化而改变。显微结构观察发现成熟时期石榴种皮外层细胞高度木质化,‘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种皮外层细胞壁厚度显著低于‘以色列酸’和‘青皮’。  相似文献   

14.
芍药花芽分化期间营养物质与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品种芍药为试材,研究了芍药花芽分化各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早花品种‘粉玉奴’和‘大富贵’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时期变化幅度不大;晚花品种‘迟粉’和‘杨妃出浴’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均表现双峰型变化曲线。4个芍药品种POD活性均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SOD和CAT活性随着花芽分化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及生根粉对芍药促成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年生‘大富贵’芍药于2003年11月5日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 ) 和生根粉(ABT)喷淋根部后上盆, 置背阴处直至2004年2月5日移入温室促成栽培, 于4月2~22日先后开花。调查结果表明, GA3 与ABT组合处理, (1) 明显促进花芽集中萌发, 其中GA3 150 mg/L的处理萌发期仅2~3 d,而对照为8 d; (2) 明显促进开花, 使开花期比对照提前约10 d, 但开花分散, 群体花期比对照延长约1倍; (3) 提高成花率20%以上, 其中单纯用GA3 150 mg/L处理时成花率最高(93% ) , 但花径、株高、叶幅等却下降, 切花质量均不如其它处理; (4) ABT促进新根形成与生长, 对提高切花质量有一定作用, 其中ABT 100 mg/L + GA3 100 mg/L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al Research, Bengaluru during 2011–12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ed coat removal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vigor of polyembryonic mango seedlings. In seed coat removal, the cultivar Muvandan recorded the maximum germination percent (85.4%), extent of polyembryony (2.76), and maximum number of leaves (10.3), whereas Bappakkai recorded maximum plant height (22.4 cm), stem girth (0.64 cm), leaf area (249.2 cm2), fresh weight (18.5 g) and dry weight (8.4 g), vigor index-I (1831.5 cm), and vigor index-II (685.7 g). With respect to treatments, seed coat removal was superior in all of the parameters, namely, initiation of germination (16.7 days), germination percent (78.3%), extent of polyembryony (2.50), plant height (19.5 cm), stem girth (0.62 cm), number of leaves per plant (8.7), leaf area (288.3 cm2), fresh weight (16.2 g) and dry weight (7.3 g), vigor index-I (1559.0 cm), and vigor index-II (581.8 g) compared to seed coat intac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7.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 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简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花部形态变异极为复杂,分类十分困难,其种子微形态特征 可为种间划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扫描电镜对24 种凤仙花属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 较。结果显示,种皮纹饰可归入网状型(含细网状亚型、粗网状亚型、负网状亚型、龙骨状亚型和条纹 状亚型5 种亚型)和隆起型(含指状隆起亚型、簇状隆起亚型和鳞片状隆起亚型3 种亚型)两大类型; 其网眼形状、网眼深度、网脊粗细、隆起物形状、衍生物密度等方面呈现出种间多样性,可用于类群的 比较和鉴别。探讨了种皮微形态在凤仙花属内的系统分类学意义,推测了种皮纹饰的可能演化路线,认 为网状结构为原始性状,其余纹饰结构为衍生性状,结合分子系统发育资料、花粉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 特征可为属内一些种系统位置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牡丹部分野生居群种子脂肪酸组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结实量大,专性种子繁殖,具油用开发潜力。对7个不同野生居群的四川牡丹种子千粒质量、种仁出油率、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不同居群种子千粒质量平均为(311.65 ± 46.45)g,平均种仁出油率32.23% ± 1.96%,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05);籽油中共检测到7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94% ~ 93.70%,亚麻酸相对含量高达40.45% ~ 47.68%,不同居群籽油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种子出油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其他脂肪酸组分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