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化学形式铜盐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新民 《养猪》1998,(2):2-4
选用15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分别饲喂含不同化学形式铜的饲粮,研究它们对仔猪生长性能、微量元素代谢等的影响,并评定不同化学形式铜盐的生物效价。试验结果表明:①饲粮中添加不同化学形式铜盐均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其中以50mg/kg酪蛋白铜组生长最快,较对照组提高了14.0%(P<0.05),其次为240mg/kg硫酸铜,提高了12.7%(P<0.05);②添加240mg/kg硫酸铜和蛋白铜均可显著提高饲粮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③饲粮中添加240mg/kg硫酸铜组和50mg/kg酪蛋白铜组也显著提高了试验猪脑铜含量(P<0.05),其中前者还使肝铜、胆汁铜、铁浓度明显上升(P<0.05);④酪蛋白铜的生物效价显著高于常规使用的硫酸铜。  相似文献   

2.
不同铜源及水平的日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68周龄海赛克斯蛋鸡,研究玉米-大豆粕-棉仁粕型日粮中添加5水硫酸铜(CuSO4.5H2O)形式的铜6mg/kg、30mg/kg、60mg/kg、125mg/k和柠檬酸铜(CuCit)形式的铜6mg/kg、30mg/kg、60mg/k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经(含铜6.4mg/kg),日粮中添加6mg/kgCu(硫酸铜)时耗料最低,蛋壳厚度最大,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蛋壳厚度变薄;日粮中添加30mg/kgCu(硫酸铜)时产蛋率最高,料蛋比最低,蛋壳强度最大,日粮中添加不同铜源及水平对蛋黄铜含量的影响不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125mg/kgCu(硫酸铜)时肝脏铜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各添加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日粮中铜添加水平的提高,蛋黄和肝脏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3.
二氢吡啶对蛋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玉龙  田斌 《饲料工业》1999,20(11):29-30
取300 日龄罗曼蛋鸡1 536 只,随机分为4 组( 每组设4 个重复,每个重复96 只) ,在自由采食、饮水和光照16h 的条件下,分别饲喂添加0mg/kg 、100mg/kg 、150mg/kg 、200mg/kg二氢吡啶的玉米—豆粕型饲粮13 周。结果发现:①饲粮中含100mg/kg 、150mg/kg 或200mg/kg的二氢吡啶, 能使蛋壳厚度分别增加11 .33 % (P< 0 .01) 、16 .85% (P< 0 .001) 和20.17 % (P< 0 .001) ;②饲粮中含150mg/kg 或200mg/kg 的二氢吡啶,能使蛋比重和蛋壳相对重分别增加0 .44% (P< 0 .05) 、0 .53 % (P< 0.05) 和5 .66% (P< 0 .05) 、6 .97 % (P< 0.05) ,血清钙含量分别提高了16.90 % (P< 0 .05) 和18 .33% (P< 0.05) ,而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则分别下降了18.04 % (P< 0 .05) 和20.00% (P< 0 .05) 。  相似文献   

4.
甜菜碱对杜长大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50口“杜长大”肥育猪(始重63±0.42kg),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甜菜碱含量(mg/kg)为0、1000、1250、1500、1750的饲粮,体重达93kg左右时结束饲养试验;然后从每组选择体重相近的试验猪12口,公、母各半,共60口,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①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均提高了日增重,其中以1750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提高了13.32%(P<0.01);②添加甜菜碱出现了采食量增加和料重比降低的趋势(P>0.05):③添加不同剂量的甜菜碱均显著提高了胴体瘦肉率,降低了胴体脂肪率,其中1000mg/kg组最明显。瘦肉率提高了5.71%(P<0.01),脂肪率降低了18.27%(P<0.01);④添加甜菜碱使眼肌面积显著增大,其中1750mg/kg组和1000mg/kg组较明显,分别增大了12.9%(P<0.01)和9.2%(P<0.01);⑤首次发现,不同骨骼肌对甜菜碱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750mg/kg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及半膜肌的重量分别增大了10.84%(P<0.02)、11.02%(P<0.05)和22.87%(P<0.03);⑥添加甜菜碱明显增  相似文献   

5.
洛克沙胂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洛克沙胂(40mg/kg、50mg/kg)、喹乙醇(50mg/kg)和洛克沙胂(50mg/kg)+喹乙醇(50mg/kg)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洛克沙胂组、喹乙醇组及洛克沙胂+喹乙醇组的日增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0mg/kg与50mg/kg洛克沙胂和50mg/kg喹乙醇+50mg/kg洛克沙胂三组的料肉比也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从经济效益上分析,生长猪日粮中添加40mg/kg洛克沙胂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6.
大蒜素替代土霉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72头 24日龄断奶健康仔猪,随机分为 3个处理,每个处理 3个重复,每个重复 8头。各处理组基础日粮一致。处理Ⅰ为对照组,处理Ⅱ组和处理 Ⅲ组分别添加大蒜素200mg/kg、土霉素200mg/kg于日粮中。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 Ⅱ组日增重提高 8.35%(P<0.05),料重比降低 8.24%,Ⅲ组日增重提高5.24%(P<0.05),料重比降低7.14%。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Ⅱ组与Ⅲ组相比较,前者日增重比后者提高2.86%(P>0.05),料重比下降1.20%,两者均对仔猪有促长作用,相同添加量,大蒜素可以替代土霉素。  相似文献   

7.
甜菜碱对肉雏鸡作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添加600、1300、2000和2700mg/kg甜菜碱的饲粮分别饲喂1~24日龄艾维茵雏鸡24天,均明显地提高了采食量和生长速度,降低了料重比;并随添加剂量的增加呈增强趋势。添加2000mg/kg甜菜碱组效果最为显著;与不添加蛋氨酸组比,采食量增加了807%(P<001),日增重提高了1262%(P<001),料重比降低了435%(P<001)。与添加2000mg/kg蛋氨酸组比,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16%(P<001)和639%(P<001),料重比降低了065%(P>005)。添加600mg/kg甜菜碱组,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与添加2000mg/kg蛋氨酸组效果基本一致(P>005)。此外,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碱均明显改变了雏鸡的胴体组成和肉质。与不添加蛋氨酸组比,胸肌率显著提高(P<001),腹脂率明显降低(P<003),肌脂肪、肌酸和肌酸酐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添加蛋氨酸组基本一致;但肌脂肪含量明显较高(P<004)。  相似文献   

8.
肉鸡后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铜的饲养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申爱华  朱泽远 《饲料工业》1999,20(11):22-23
将280 只21 日龄商品代AA 肉鸡随机分成5 组, 组内设两个重复, 基础日粮含铜为5 .7mg/kg( 测定结果) ,分别添加4 .3mg/kg 、44.3mg/kg 、84 .3mg/kg 、124.3mg/kg 、164 .3mg/kg无机铜进行3 周饲养试验,记录各组采食量(ADFI) ,测定日增重(ADG) 和料重比(F/ G) 。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影响ADG、ADFI和F/G(P< 0.05) ,随着铜浓度的上升,ADG、ADFI呈下降趋势,F/ G 呈上升趋势, 高水平铜对肉鸡无增重效果。根据试验结果, 建议肉鸡后期日粮中铜给量为10mg/kg 。  相似文献   

9.
用164只1周龄AA肉用仔鸡进行的两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含铜8—14mg/kg的玉米—豆饼日粮中,添加125mg/kg铜(CuSO45H2O),提高4—7周龄平均增重7.1-10.8%(P<0.05或0.01),提高1—3周龄平均增重2.1-2.5%(P>0.05,试验Ⅱ)或6.2%(P<0.01,试验Ⅰ),降低1—3周龄饲料/增重6.3-15.3%,添加125mg/kg铜,对胸肌含水量无影响(P>0.05),明显提高了肝铜含量(P<0.05),但幅度不太大,由对照组的13.8mg/kg提高到23.8mg/kg(风干基础),而正常鸡肝含铜量低,因此对食品卫生无不利影响。大量铜由粪中排出体外,试验组粪铜浓度比对照组提高9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 1~28日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 1日龄泰和乌骨鸡 270只,随机分成 6组,每组设 3个重复,每个重复 15只鸡。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 4.75mg/kg)中添加 0、5、15、30、60、125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 28日龄。结果表明:饲粮铜不同添加水平对 1~28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适量添加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 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 30mg/kg时,泰和乌骨鸡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 -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 30mg/kg。  相似文献   

11.
以钙:锌=330:1与516:1的日粮饲喂健康断乳仔猪120天,复制了仔猪皮肤角化不全症。患病仔猪被毛中锌、铜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锌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铜含量则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患病仔猪肝、十二指肠、肠系脱淋巴结中锌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心、肾、脑中锌含量著低于正常组(P<0.05),脾、肺、左侧最后肋骨、背最长肌、胰中锌含量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背最长肌中铜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脾中铜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用(p<0.05),脑、心中铜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肾中铜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用(P<0.05),其余组织中铜含量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测定了正常仔猪和用化不全症仔猪各组织中锌、铜的含量,报告了角化不全症仔猪心、肺、肠系膜淋巴结中锌、钢含量及被毛中锌、钢含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肉公雏对三碱基氯化铜(TBCC)、铜氨基酸螯合物(CuAA)、铜蛋白盐(CuPro)或硫酸铜(CuSO4)的生物利用率。在基础饲粮(Cu14mg/kg,DM基础 ,实测值)上 ,TBCC、CuAA、CuPro、CuSO4 的铜添加水平依次为150mg/kg、300mg/kg、450mg/kg,试验3周。结果表明 ,铜源和铜水平对试鸡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以CuSO4 为参比标准 ,铜添加水平或日粮铜摄入量为自变量 ,经对数转换后肝铜积累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按斜率法综合求测铜源生物利用率为 :CuSO4 100 % ;TBCC112.4 % ;CuAA127.7 %(P<0.01) ;CuPro99.3 %。结果表明TBCC或CuPro生物利用率与CuSO4同效 ,但CuAA生物利用率比CuSO4 高。该试验提供了评定肉鸡有机铜源生物利用率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岁内小尾寒羊半同胞羯羊作为试验动物,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铜、钼水平对小尾寒羊血清CPL和血浆SOD活性的影响。试验分两期进行,每期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第一期试验不添加钼(基础日粮钼水平:0.31mg/kg),第二期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5mg/kg钼。每期铜的添加量分别为5、10、15mg/kg。结果表明:在低钼日粮条件下,提高铜水平不影响血清CPL的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2.5mg/kg钼时,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增加血清CPL的活性(P<0.05)。当铜水平一定时,提高日粮钼水平可降低血清CPL和血浆SOD的活性(P<0.05);而当钼水平一定时,提高铜水平并不能增加血浆SOD的活性(P>0.05)。日粮钼水平为0.31mg/kg时,添加5mg/kg铜可满足机体需要;日粮钼水平为2.81mg/kg时,添加15mg/kg铜较适宜。羊在缺铜时,与血浆SOD的活性比较,血清CPL更宜作为评价铜营养缺乏的指标;铜满足机体需要后,血清CPL和血浆SOD均对铜和钼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灌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技术 ,研究了饲粮中添加高剂量铜对氯化亚铁、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吸收的影响。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铁的吸收液后 ,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分钟)血液中59Fe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 ;120分钟(试验结束)时不同组织器官中59Fe的放射性大小和总铁含量以及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①在一定时间内(28天) ,采食缺铁纯合日粮和纯合高铜日粮(250mg/kg) ,大鼠体内铁的耗竭程度有显著差异 ,纯合高铜日粮使大鼠体内铁耗竭程度更大。②在本试验条件下 ,向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铜(250mg/kg) ,对氯化亚铁、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吸收影响都不显著。③与氯化亚铁相比 ,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能更有效地被大鼠吸收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钼铜水平对肉牛纤维物质降解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头年龄、体重相近(340±10)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公牛,研究在不同钼、铜水平下饲料纤维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以及在不同时间点的瘤胃纤维物质消失率。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分两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钼铜水平的高低对纤维物质降解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低钼水平下,添加铜10mg/kg纤维物质降解率最高;高钼水平下,添加25和50mg/kg的铜纤维物质降解率较高,但考虑到经济因素,以添加25mg/kg的铜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504只 ,随机分为9组 ,每组4个重复 ,每重复14只鸡 ,公母比为1 :1 ,采用3×3(Fe×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研究了日粮中不同水平的Fe和VA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 (0~4周龄和5~7周龄 )的生产性能与铁、铜、锰、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日粮铁的添加量分别为0 ,30 ,60mg/kg ,VA的添加量分别为750,1500,2700IU/kg。结果表明 :①常规日粮中添加铁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 (P>0.05) ,添加VA对前后期体增重及日采食量影响均不显著 (P>0.05) ,但对料重比影响接近显著 (P≈0.05) ,Fe和VA交互作用对体增重影响显著 (P<0.05)。②日粮不同铁水平对前后期铁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显著 (P<0.01) ,随着日粮铁水平的增加 ,铁的表观存留率下降 ;对前后期铜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对前后期锰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显著 (P<0.01) ,随着日粮铁水平的增加 ,锰的表观存留率下降 ;对前期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对后期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显著 (P<0.01)。③日粮不同VA水平对前后期铁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显著 ,随着日粮VA水平的增加 ,铁的表观存留率上升 (P<0.05) ;对前后期铜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锰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显著(P<0.01) ,前期VA(1500IU/kg)组锰  相似文献   

17.
不同钼铜水平下肉牛铜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年龄、体重相近,健康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一代公牛4头,在不同钼铜水平下,研究肉牛血液铜的代谢规律和铜需要量。试验分低钼(基础日粮钼含量0.27mg/kg)和高钼(基础日粮+钼5 mg/kg)两个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钼水平下,日粮干物质中添加铜10、25和50mg/kg,血液铜水平在0.97~1.18mg/kg之间,各水平间无差异,证明日粮中添加10mg/kg铜即可满足肉牛的需要。高钼水平下,血液铜含量随着铜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化较大,加10mg/kg铜时血液铜水平在0.8mg/kg以下,不能满足牛的需要;添加铜25和50mg/kg时,血液铜水平上升到1.0mg/kg左右,并能满足牛对铜的需要,而添加25和50mg/kg血液铜无差异,证明高钼时添加25mg/kg才能满足肉牛铜的需要量。本研究还证明,肉牛铜营养状况可用以下回归公式预测:低钼:Y=24.33X4.39(R=0.991,n=3);高钼:Y=61.84X2.58(R=0.923,n=3)。式中:Y-日粮铜水平;X-血液铜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08头体重为(15.8±1.34)kg杜长大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喂添加5mg/kg和250mg/kg的铜(CuSO4)的相同饲粮。试验预试7天,正试48天。饲养试验结束后,颈静脉采血制作血清,测定血清SUN等血清常规指标和GH、Gastrin等血清激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高铜使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3.04%(P<0.01),平均日采食量提高9.9%(P<0.01)。血清中GH、Gastrin浓度分别提高28.32%(P<0.01)、29.25%(P<0.01),皮质醇浓度降低了8.71%(P=0.14),IGF-1浓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血清尿素N(SUN)浓度降低9.67%(P<0.05)。  相似文献   

19.
铜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肠道细胞内铜的吸收、储存、释放、转运对肠道铜稳态的维护至关重要,肠道铜稳态的失衡使肠道细胞脱落导致肠道功能障碍。随着对肠道铜转运因子与靶细胞器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完善,人们取得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作者综述了胞内的线粒体、高尔基体、胞浆分别与铜伴侣蛋白、铜转运蛋白的结合途径,阐明了铜特异性转运蛋白(CTR1)的表达机制,铜转出蛋白(ATP7A、ATP7B)在高铜情况下的再分配机制及其他上皮细胞组织铜的稳态机制。根据以上机制得出,肠细胞亚细胞器的铜转运蛋白的表达位置和表达水平随其内环境铜水平的变化而趋于肠稳态形式变化。此结论为揭示肠道铜稳态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Copper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trace elements in animals. The absorption, storage, release and transportation of cellular copper in intestinal play an critical role in maintaining intracellular copper homeostasis, the imbalance of which can lead to intestinal dysfunction resulting from intestinal cell shedding.As for the gradually further and perfect studying on intestinal copper transporter and target organelles, people have achieved new discoveries and understanding.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binding pathway between intracellular mitochondria, golgi apparatus, cytoplasm and copper chaperone, as well as copper transporters. The expression mechanism of CTR1 transporters, re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ATP7A and ATP7B in the case of high copper and homeostatic mechanism of other epithelial tissue copper were elucidated.Based on the above mechanism, the change of homeostasis in the intestine is a dynamic equilibriu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ntestinal copper lev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copper transporter in intestinal subcellular organelle,such as expression location and expression level. The conclusion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copper homeost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