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沙门氏菌病是在水貂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对幼貂伤害尤为明显。本病诱发因素较多,气候突变、饲料霉变、防疫不到位等原因都有致病可能。本文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其中的临床症状,并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5.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于1947年Morris在美国首次报道。以后该病在世界各地蔓延。我国于1987年在东南沿海一些省份也发现了此病。发病率为3.95%,死亡率为56.16%。水貂不分年龄大小均易感。主要通过肉类工厂下脚料、水貂的粪便及饮水而传播。本病的病原为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民菌属中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临床的主要特征为脓肿和脓毒败血症变化,体温高达41℃。颈部出现肿胀,大的如肥猪的颈圈。背部和后肢也出现脓肿。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接触多起貂因食用污染肉类饲料引起以出血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假单胞菌病的病例。经过研究和探索,现将该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肉鸡克雷伯氏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既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又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物患病的条件性致病菌。克雷伯氏菌对鸡的感染除了能水平传播外,带菌种鸡还可以通过鸡蛋垂直传给子代,现国内外已从患病的鸡、猪、牛、兔、麝鼠、甲鱼、大熊猫等多种动物体内分离到这种细菌。该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的成员,可致人和动物发生肺炎、肠炎、子宫炎、腹膜炎,甚至败血症。因此,随着近年来环境的变化,该菌成为人兽共患病的病原已被重视。2004年5月份,长春市某肉鸡养鸡场发生了一种以鸡冠苍白、肉髯发绀、精神萎顿、缩颈闭目嗜睡、共济失调、体重减轻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检验确诊为肉鸡克雷伯氏杆菌感染。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市某猪场先后两次从河南购进种猪25头(其中公猪1头,母猪24头),第二批进猪后就开始发病,共发病6头母猪,死亡一头,初步诊断为猪克雷伯氏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家兔大肠埃希氏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特定血清型株感染所引起的,发生于家兔、豚鼠等的肠道传染病,常在家兔群中形成大范围传播,并且可导致感染兔死亡。家兔大肠埃希氏菌病尤其对幼龄兔(4~6周龄幼兔)的影响最为严重,其不但极容易受到感染,而且在感染后常常迅速死亡。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家兔,近年来多次发生大肠埃希氏菌病,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对2002年10月的发病家兔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发病动物主要表现为腹泻,少食,体温降低或正常,并且多数迅速死亡。大多…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6日,五家渠市一私人养鸡户前来就诊,我们立即进行发病情况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据海关贸易总署统计,全国平均年产水貂皮1200万张,山东省占2/3。养殖水貂的利润很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深受农民的欢迎。近年来,对水貂病毒性疾病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而对水貂细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报道则很少。由于养殖水貂的规模不断扩大,水貂抗病力逐年降低,条件性致病菌是继发水貂细菌病的主要病原,给水貂的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制约了水貂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调查山东省水貂常发细菌病的耐药情况,笔者分别对病貂体内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确定致病菌的种类是: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耶尔森氏菌、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并对上述细菌分别用24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确定水貂细菌的耐药情况,并分析了细菌感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乐义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8):34-35
猪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Psittacosis)或鸟疫(Ornithosis),主要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能感染,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产弱仔传染性不育等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8.
19.
1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病狐被毛逆乱,体温升高,结膜苍白,呼吸浅速,偶尔咳嗽,鼻腔有分泌物,站立不稳。病死狐狸剖检主要表现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肺出血、充血、气肿;慢性病狐剖检主要表现在化脓性胸膜炎,胸腔内有炎性分泌物,颈淋巴结、肾、肝脓肿, 相似文献
20.
彭本英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9,30(2):43-44
1 发病情况
荆州市某肉牛养殖专业户从山东购进犊牛饲养。据该养殖户介绍,2008年3月份,犊牛购回后不久,有1头发生慢性肺炎,使用过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疗效不好,发病后24天衰竭而死。之后,在同一群中,又有1头死于慢性肺炎。4月份,在购回的另一批牛群中,先后有3头发病,其中1头出现高热、食欲减退、呼吸加快、腹泻症状,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发病后第2天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