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水稻发生白叶枯病以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发病植株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这可能与水稻的生育期以及地理环境条件有关.发病植株和对照的Pn以及蒸腾速率(Tr)总量差异不显著,但日变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发病植株的光合作用除了受到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外,气孔导度(Gs)也是其主要限制因子.与对照相比,发病植株的气孔特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气孔长度和宽度增加,密度降低,且气孔的分布极不均匀.同时,发病植株与对照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发病植株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水稻在受到病害胁迫的逆境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植物通过改变结构、性能及代谢方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章琦 《世界农业》1989,(4):43-45
1988年3月14日至18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国际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es oryza)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分别介绍了他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面广,既包括了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包括应用科学的研究,既有传统病理学研究,也有现代分子遗传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分子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引黄灌溉条件的改善,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己发展到30余万亩。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由间歇性变为常发性,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1990年全县发病4.7万亩,病重地块病株率达89.1%,稻叶干枯,损失严重。白叶枯病己成为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几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猖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乱引乱调种子。由于种子经营渠道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阐述了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进展情况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以根据发生机制、作用方式、抗病性遗传特点、表达的生育期等进行分类;目前,鉴定并已命名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有Xa1~Xa26等24个,而且已经克隆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即Xa21、Xa1和Xa26;利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时不仅要考虑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而且要考虑到抗病的持久性,可以聚合不同的抗病基因、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系,也可以利用持久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7.
施氮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白叶枯病对水稻抗病新种质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Xanthomonas oryzae py.oryzae)是水稻生产中一种严重细菌性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1]).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叶枯病是现今分布广、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细菌病害之一。传统的防治方法很难奏效,而研究并挖掘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是最经济、安全、有效、易行和环保的措施。目前,被鉴定并报道的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有42个,其中有10个已被分离克隆。综述近些年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共测定了20份水稻品种和3套同核异质的12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以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16个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20份水稻品种中高抗品种11份,占55%,其中粳稻品种的抗病性较强。12个水稻不育系的抗病性均比其相应的同名保持系差,不育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T型不育胞质的抗病性较强,D型、G型不育系的抗病性较差。16个近等基因系中含xa-5,Xa-7,xa-13,Xa-17和Xa-21等5个抗性基因的品系对绝大多数白叶枯病菌株表现为广谱抗病。在抗性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于我国白叶枯病菌小种鉴别的单基因品种。  相似文献   

14.
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且已成为研究植物和病原菌互作的模式,对该病的研究对其它病害有借鉴意义。目前已鉴定出29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17个基因被定位到染色体上,4个基因已被克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已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方法育成了一些抗病新品系,展示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受到白叶枯病病害胁迫的水稻冠层进行高光谱检测。通过采集感染不同程度的白叶枯病病害的水稻冠层进行高光谱检测,并通过移动平均法、峰值面积归一化法以及一阶微分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健康水稻与感染不同程度病害的水稻在冠层光谱反射率确实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感染病害的早期即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利用水稻冠层的光谱反射率进行水稻病害的早期检测及防治。  相似文献   

16.
采用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KS-6-6、浙173、JS49-6和PX079,利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鉴定了圣稻13、圣稻14、T022、C418、武21621等18个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武21621对4个菌系表现高抗甚至免疫,徐稻3号、武优34表现中抗或抗病,圣稻13和圣稻14对浙173表现中感,而对其余3个菌系表现出中抗或高抗,大粮203对4个菌系表现中感,C418对3个菌系表现高感,对PX079表现中感,其余品种对4个菌系表现出不同的抗性。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武21621表现高抗白叶枯病,可以用于抗白叶枯病育种。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白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 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大量培养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的噬菌体 ,继而利用噬菌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试验设计了 10种液体培养基 ,分别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培养。研究表明 ,这 10种培养基中 ,1、4、7号培养基最适合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1997、1998年分别对安徽省28个县市的主栽稻区分得的30个菌株,在安徽农业大学农场(无病区)进行田间成株期测试,用全国统一的IR-26、Tetep、Java-14、南粳-15、金刚-30 5个鉴别品种,于孕穗期剑叶剪叶接种测定。结果表明,安徽水稻白叶枯病菌,除肥东菌株(Xo-01)与怀远菌株(Xo-71)属Ⅲ型外,多数菌株属Ⅱ型,而皖南和沿江稻区菌株致病力弱,多属0- 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