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实现黑木耳菌株快速鉴定和栽培性状定向育种,研究通过荧光核染色筛选,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及RAPD分子鉴定,筛选出了黑木耳杂交单核体的交配核型及杂交新种,并对杂交新种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栽培比较.结果显示,2个亲本筛选出4种不同类型原生质体单核体,8808亲本单核体为A1、A2型,981亲本单核体为B1、B2型.单核体单-单杂交获得核型为A1B2的杂交菌株,命名为Z1.酯酶同工酶谱及RAPD图谱结果显示Z1菌株含有来源单核的互补型条带和亲本条带.聚类分析将被试菌株分为3类,Z1菌株与981相似度高于8808菌株.栽培试验显示Z1与981栽培性状更近似而又集合了双亲的性状优势.研究的开展可为将来黑木耳菌株鉴定及杂交子遗传分析等提供快速、可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香菇939菌株的担孢子为材料,应用紫外线诱变得到1株不能利用香菇多糖的突变株939-5,其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与未突变H型单核菌株相同,多糖产量比未突变H型单核菌株提高30.7%,比双核菌株提高19.6%。该菌株产香菇多糖的最适碳源是淀粉,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Mg2+ 对其产香菇多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溶氧水平则对产香菇多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产香菇多糖的特性与已报道的香菇939菌株的S1型单核菌株相同。  相似文献   

3.
赵明霞  孙海燕  隋炯明  乔利仙  范乾程  王晶珊 《核农学报》2012,26(8):1106-1110,1124
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确立的花生体胚诱导及高频率植株再生体系和确立的适宜平阳霉素(PYM)诱变浓度基础上,进行花生离体诱变及定向筛选抗逆突变体研究。以花生品种花育20号成熟种子胚小叶为诱变材料,在含3mg/L PYM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进行诱变处理。以羟脯氨酸(HYP)作为筛选压力添加于培养基中,确定体胚萌发阶段培养基中添加4mg/L HYP,以及体胚萌发后添加8mg/L HYP为适宜浓度的筛选方法。2011年将获得的HYP耐性苗经嫁接移栽田间,成熟后13株耐性嫁接苗获得种子。2012年将13个单株的部分种子分别播种于田间,生长发育阶段观察发现,12个耐性植株后代在株高、茎枝颜色、株型、开花习性等方面与诱变亲本不同,明显表现出变异,并且大部分植株后代性状发生分离。13个耐性单株中的7个单株收获的其他种子分别播种于塑料大棚,苗期进行干旱处理后,大部分植株生长正常,而诱变亲本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取干旱处理后的叶片测定POD活性和SOD活性,结果显示,这7个耐性单株中的5个单株后代SOD活性高于亲本,这5个单株后代中的4个POD活性也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K03原始菌株是重庆科华生态园林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的菌株,通过2003—2006年栽培试验,从中挑选出性状优良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菌株。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适应性范围广、抗污染能力强、性状稳定、生物转化率高。现将该菌株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草胺是农业生产中用量较大的除草剂之一,长期频繁大量使用在农田土壤和水体中形成积累,影响到土壤肥力和环境生态安全。筛选到乙草胺降解菌36株,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72 h对初始浓度50 mg/L乙草胺的降解达到0.43%~37.98%。16S rDNA基因分析比对结果显示,筛选到的34株降解菌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分别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芽孢杆菌(Bacillus)、微杆菌(Microbacterium)、Parapusillimonas、短杆菌(Brevibacterium)、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苯基杆菌(Phenylobacterium)8个属。菌株203-08和204-05与已知菌株16S rDNA最大相似性低于97%,系统发育地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强化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功能菌株筛选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多种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秸秆、牛粪等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其同时具有使堆肥快速升温和有效除臭潜力。经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鉴定,此3株细菌均属于Bacillus sp.。堆肥功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此3株功能菌可使堆肥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1.31%、19.57%和14.33%;堆肥结束时的发芽率达到93.3%,高出对照36.6%。此3株功能细菌具有很好的促进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和提高堆肥腐熟度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较大规模的牛粪或其他畜禽粪便的堆肥处理。  相似文献   

7.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 0.08%,KCl 0.05%,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03%,MnSO4·7H2O 0.003%,水1L。培养基起始pH值6.0,种龄为36h,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50/500mL,在30℃、220r·min^-1下培养84h,酶活可达219U·mL^-1。  相似文献   

8.
剑麻生物制浆脱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剑麻的生物法制浆或脱胶,本研究以剑麻生长的土壤与沤麻废水为筛选来源,以对剑麻是否具有脱胶效果作为筛选指标, 筛选出脱胶菌株B2。对菌株B2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类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利用该菌株对剑麻进行脱胶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2对剑麻具有较好的脱胶效果,3 d可以完成脱胶,剑麻的失重率为3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脱胶效果,发现包裹着剑麻纤维的胶质基本被去除,纤维基本分离。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开发微生物絮凝剂新产品及探索马铃薯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途径为目的。以活性污泥为材料,分离到100株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培养,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评价指标,初筛到13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根据菌株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发酵产絮凝活性能力,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絮凝物质的酵母菌F5,经26SrDNA鉴定为Candida anglica。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发酵产絮凝剂的最佳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5.6,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温度28℃,摇床转速为150r/min条件下,废水不灭菌发酵48h,C.anglica菌株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发酵产絮凝剂的最佳营养条件为:以1mL/100mL甘油作为外加碳源,0.05g/100mL(NH4)2SO4为氮源,添加0.1g/100mL MgCl2和0.1g/100mL KH2PO4。验证试验表明,在该条件下,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4.6%,使原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93.7%,絮凝活性提取物得率为1.36g/L,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及生物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阿特拉津降解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营口农药厂排污口、药厂周围受污染土壤及未受污染农田分别采集活性污泥和土样,共富集分离到以阿特拉津作为唯一氮源生长的28个菌株。对所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降解能力的测定,筛选到降解能力相对较高的2个菌株,其降解率分别为62.7%、58.3%,分别编号为AT1、AT3;对AT1、AT3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sp.)。  相似文献   

11.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株PL7的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线诱变的研究。结果发现,用20W紫外灯(245nm),在垂直距灯管30cm处照射90s,PL7菌株的原生质体致死率达74%。获得再生菌株234株,其中20株与亲本菌株PL7有明显的拮抗反应,6个菌株菌落生长速度提高11.0%~17.8%,液体培...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真空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杏鲍菇在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真空微波干燥试验,获得了不同真空度(-50、-70、-85kPa)、微波功率(250、750、1250W)及装载量(50、100和150g)对杏鲍菇真空微波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真空微波干燥过程符合Page方程(P<0.05),该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杏鲍菇在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和失水速率。本研究为杏鲍菇真空微波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研究开袋袋口高度、光照、CO2浓度等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影响,明确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所需的必要条件,为国内模式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开袋采用长袋颈产量比短袋颈高,子实体菌柄比短袋颈更长、更细,菌盖直径比短袋颈大。子实体形态发育,光照强度以200Lx为宜。用红袋、黑袋同时滤光比单独用红袋或黑袋滤光效果好,可抑制袋壁和袋底原基形成,减少营养消耗,比对照增产34%。栽培房CO2浓度随层架升高而递减,开袋前CO2浓度高达2.5%,平均值为2.01%,开袋后袋内CO2浓度保持在0.8%-0.97%,该浓度下杏鲍菇子实体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杏鲍菇多糖得率,推动杏鲍菇产业发展,利用响应面法对杏鲍菇多糖的超声波-内部沸腾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的五因素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7%、液料比23 m L·g-1、提取时间8min、提取温度90℃、超声波功率475W,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多糖得率可达11.05%。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杏鲍菇多糖得率、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为进一步开发杏鲍菇多糖功能营养食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中重金属影响杏鲍菇的生长和品质。采用常规袋栽培技术,通过对杏鲍菇栽培过程中添加不同水平Pb、As、Hg和Cd,研究了其毒害效应、耐受性以及对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外源添加Pb、Hg、Cd的处理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速度最低值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了24.0%、31.0%、18.7%;但浓度为5~50mg.kg-1的As可能会促进菌丝生长,且添加As的处理促进杏鲍菇提早出菇。杏鲍菇对4种重金属的耐性指数排列顺序为As〉Cd〉Pb〉Hg。添加一定浓度的重金属可导致杏鲍菇细胞变形、细胞壁溶解,且细胞质中形成大量黑色颗粒状结晶异物。因此,在杏鲍菇栽培中应控制其培养料中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6.
适宜压力条件保持减压贮藏杏鲍菇品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压力对杏鲍菇减压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0.07 mm的低密度聚乙烯袋抽真空减压包装,置于4℃下贮藏,研究杏鲍菇在0.10、0.06、0.04、0.02 MPa 4个压力条件下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常压(0.10 MPa),0.06、0.04 MPa在不同程度上可降低杏鲍菇子实体的呼吸强度,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升高,延缓杏鲍菇子实体的衰老进程,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保持杏鲍菇的色泽,以及杏鲍菇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质地品质。其中0.04MPa相对于其他压力贮藏效果较佳。0.02 MPa使杏鲍菇的生理生化及品质变化出现了异常。由此可得,适当压力范围内减压贮藏可以有效延缓杏鲍菇的成熟与衰老进程,较好地保持其品质,有效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对杏鲍菇减压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了研究减压贮藏条件下杏鲍菇的适宜贮藏温度,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0.07 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袋抽真空至0.06 MPa减压包装后,分别置于0、2、4、6和8℃下贮藏,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减压贮藏条件下杏鲍菇的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4℃较好地保持了杏鲍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P0.0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P0.05),有效抑制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上升(P0.01),降低了呼吸强度(P0.01),延缓了杏鲍菇子实体的衰老进程,较好地保持了杏鲍菇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降低了杏鲍菇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P0.01),有效抑制了杏鲍菇的褐变,较好地保持了杏鲍菇的色泽(P0.01)。因此,2~4℃为杏鲍菇减压贮藏条件下的适宜贮藏温度,有效延缓了杏鲍菇的后熟衰老进程,延长了杏鲍菇的贮藏期,从而为杏鲍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杏鲍菇残渣中多糖的酶处理-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该文以杏鲍菇深加工后的残渣为原料,在纤维素酶处理的基础上,微波辅助法提取杏鲍菇多糖;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热水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对杏鲍菇多糖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杏鲍菇多糖的较佳条件为:水料比35∶1 m L/g,提取时间15 min,微波功率570 W,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12.11%±1.02%,比热水提取高出41.21%,且提取时间缩短了105 min。杏鲍菇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9、19和21.1 mg/m L,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8、16和16 mg/m L,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杏鲍菇多糖功能和利用杏鲍菇残渣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原生质体EMS诱变选育杏鲍菇高产菌丝多糖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杏鲍菇的产品研发,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杏鲍菇PL7菌株原生质体,筛选菌丝多糖含量显著增加的原生质体诱变菌株。结果表明,EMS诱变原生质体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20%和15 min;从160个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筛选出与亲本菌株拮抗作用明显的22株诱变株;通过菌丝多糖浓度测定,获得菌丝多糖浓度显著增加的7株诱变菌株;通过菌落生长速度测定、RepPCR分析和出菇试验,最终获得高产菌丝多糖的新型菌株D3-12。本研究结果为杏鲍菇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预处理对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索切片厚度、烫漂处理、外源水添加量等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真空冻结杏鲍菇品质的影响,分析切片厚度与真空冻结失水率的关系,对烫漂、不烫漂两组物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外源水后进行真空冻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切片厚度增加,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失水率呈递减趋势,为保证物料不失水而所需的外源水添加量与切片厚度之间呈现极显著的负线性关系(R2=0.98,P0.01)。不烫漂组杏鲍菇片解冻汁液流失率均显著高于烫漂组(P0.01),主要是由于其解冻前相对较高的含水率所致。烫漂组杏鲍菇片总损失率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不烫漂组,且均整体上随外源水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外源水添加量可显著降低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失水率(P0.05),当外源水添加量低于20%时,不烫漂组杏鲍菇片真空冻结失水率显著高于烫漂组(P0.05),当外源水添加量高于25%时则相反。随着外源水添加量的增加,不烫漂组杏鲍菇片解冻汁液流失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而烫漂组解冻汁液流失率当外源水添加量高于10%时无显著性差异(P0.01)。显微结构观察表明,烫漂处理对杏鲍菇细胞网络结构产生一定破坏作用,而真空冻结前添加外源水可不同程度上降低物料组织内部水分蒸腾作用,减少对细胞组织结构的破坏。生产真空速冻杏鲍菇片时,推荐预处理条件为:切片厚度3 mm,90℃热水烫漂1 min,冻结前外源水添加量为30%。该研究结果可为食品真空冻结技术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