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漠化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婵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石漠化具有易发生、退化快、恢复难、危害大等特点。清镇市作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县(市、区)之一,通过多年研究实践,完成了喀斯特生态经济植被恢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其主要任务是培育适生的经济林木树种或筛选当地适生优良树种在示范基地阳.呻植,并配套研究出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的技术,形成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治理的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石漠化就是石质荒漠化土地的简称,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喀斯特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石漠化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是各种复杂的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促成石漠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首先是石山岩溶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其次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下超出允许范围的人类活动。由于石山地区土少石多,土层浅薄、干燥,许多植物都难以生长,石山植物…  相似文献   

3.
沈小春 《广西林业》2003,(4):30-31,41
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森林植被减少,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或沙砾堆积,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极形态。我区有37.8%的国土面积为碳酸岩,共有8.95万平方公里,裸露的石山面积达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3.3%,其中石漠化面积为4.7万平方公里,并正在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展。石漠化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另一方面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加剧了贫困程度,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4.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系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端发育的自然条件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地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地表呈现类似石漠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植被消失现象。在石漠化工程尚未启动之际,湄潭县2005年超前进行了全县石漠化土地调查,文章就这次调查结果,分析了湄潭县石漠化主要成因,并提出县域石漠化土地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与《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内容含义一致,为我国荒漠化监测服务的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对我国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植被退化、盐渍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及其地表形态类型作出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是亚热带岩溶地区因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失去森林植被保护,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的景观。目前,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450万亩,占石山区面积的29%,并且仍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和形成过程,并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有关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从地质和生态的角度,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化方式及其对综合治理的指导意义。对西南岩溶山地而言,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与非岩溶区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它们在干扰下发生迅速演替,诱发地表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石漠化的形成。文中特别强调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基底岩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与植被演替的方式和进程的多样性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认识,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以及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因此,早在1977年联合国召开的荒漠化会议(UNCOD)上,就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令世人关注的问题.这次会议在总结前人意见的基础上,将“荒漠化”定义为“荒漠化是土地生产潜力的降低或破坏,是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此后,有专家提出,“荒漠化是一种环境退化过程.在这种过程中,由有生产力的土地转化为无生产力的土地.”有的学者也提出:“荒漠化是干旱的表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承载力的超载现象.”1994年10月  相似文献   

10.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植被稀少、森林草原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及恶化;生态景观单一、缺少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1.
崇左市石漠化治理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土地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岩溶地貌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大面积岩溶地貌的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的土地退化。崇左市是广西石漠化程度较严重的市之一,石漠化已成为制约崇左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石漠化是一种制约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主要的表现为基岩裸露、植被退化。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从生态系统内因以及人为外因两方面对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气候、水源、人为破坏是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的建议,以期能为完善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以及植被重建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何为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农田、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自然植被长期丧失。何为荒漠化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绿色大世界》2011,(5):99-99
侵蚀沟——指线形伸展的槽形凹地,是暂时性流水形成的侵蚀地貌,主要发生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岩,由于不断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了大面积土地退化,甚至形成"石漠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经济损失已成为全省面对的环境问题,荒漠化导致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荒漠化程度的蔓延,直接加剧了荒漠化区域的贫困程度。面对荒漠化的现实,如果将农村植被保  相似文献   

18.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随着荒漠化加剧、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类贫困与土地退化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荒漠化问题已被列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首位。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广西石漠化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指喀斯特极其发育环境下,由于人为干扰活动造成植被破坏,致使土壤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的土地退化。广西是岩溶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年多来,笔者先后对20多个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深刻感觉到石漠化治理是广西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水是干旱区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水量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荒漠化过程.本文在荒漠化公约所作的荒漠化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对干旱区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如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和现有耕地的废弃加以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缓解这些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