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7 649 km2,占大凌河流域面积的76%。水库建成运行10 a来,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一直是水库急需解决的问题。水库监测结果表明:至2004年库区淤积量已达3 293.4万m3,严重影响水库的兴利效益。水质丰、平水期好于枯水期;入口水质低于库中、坝前。造成白石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水库上游农作物施用化肥农药等随径流进入大凌河流域所致及来自于水库上游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水排放。应对措施:加强点源污染治理力度,使流域内城市污水要全部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全面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努力做好农业水土保持工程,造林种草。恢复河滩地生态,建立人工湿地,推广人工水生态体系,维持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水库库区周边及其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使这一地区土地退化,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库淤积,而且使坡地施用的化肥、农药、有机物随坡地径流流入河流最终流入水库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面源污染。水土流失使许多饮水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破坏,直接影响到供水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为了实现水生态安全保障,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者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水库库区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的特点,并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白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石水库是辽宁省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骨干性工程。白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原设计水库调度运用方式不能有效解决防洪兴利、排沙等诸多矛盾问题。由此提出要加大研究资金的投入。整合科研、水文测验、水库运行管理部门泥沙研究、监测力量,成立白石水库泥沙研究课题组,重点研究水库淤积形态、入库的水沙特性及水库运用方式。加大对白石上游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力度。依据其地貌及土壤特点,山脊部营造分水岭生态防护林带,防止山顶部上层水土流失;腹部宜发展薪炭林、经济林带,减轻上游流域生态压力;坡脚以发展农业为主,并配套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围库山峦的治理应综合旅游项目,多以营造风景树为主,体现景观效益;水库边缘淤积土区可采取岸顶截排、岸坡防浪、坡脚防冲加固。以期确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式,同时采取拦、减等综合措施,达到长期有效发挥白石水库防洪兴利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上游典型水保措施减少面源污染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5年8月10日至16日密云水库上游北京市境内的几次大范围降雨,通过坡面水土流失监测小区观测数据,推算此次大范围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典型水保措施减少面源污染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水库上游典型水保措施的保土效益达62.7%,减少污染物流失效益在25%~40%之间;典型水保措施在减少入库泥沙、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等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水源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埋对红砂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圳水库是莆田市的重要水源,其水质好坏对莆田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库区人为活动剧烈,库区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对东圳水库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东圳水库水质监测主要指标均呈逐年上升的总趋势,水库水质逐渐恶化,呈"水质型缺水"现象;库区水源地大规模山地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人为活动剧烈及库区底泥等是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发展生态果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非点源污染管理及控制的研究等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水库的水质状况和污染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水库水体的营养化及藻类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大伙房水库水源目前污染物超标,水质污染严重,水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从水库水体的藻类状况分析,大伙房水库基本一直处于中营养状态,发生蓝藻水华可能性不大.鉴于大伙房水库水源污染物超标,水质污染严重,水库水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应对水库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7.
正铁冲小流域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办事处,地处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流域面积18.56km~2,涉及6个自然村,总人口1844人。铁冲小流域曾被列为"长治"工程得到过重点治理,2010—2011年2月,云南省又投资2760元,实施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完善水土流失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水土流失和水质监测、人为水土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要求,切实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一重要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实施以东山红旗水库库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现了红旗水库的"水清"和"水洁",提升了红旗水库水质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水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的相结合。通过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植被覆盖、林分郁闭度得到明显提高,蓄水保土效益显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危害;二是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生态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大量减少面源污染,控制泥沙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水库,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其上游山区是主要的水源涵养和供给地。位于水库上游北部山区的白马关河是一条直接进入水库的支流,虽然年径流量并不大,但是汛期随降雨径流带出的污染负荷进入密云水库,会对水库水质造成直接影响,弄清该流域降雨径流状况是进行水土流失和污染负荷估算及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库上游白马关河小流域内不同降雨频率下的产汇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其下垫面特性对降雨径流的影响规律,为白马关河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规划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盘县即将启用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之一,近10年来白河沟水库流域内主要干流水质超标,直接影响水库建成后的水环境质量及饮水安全,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监测与治理。本研究在对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水污染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就流域污染成因进行深度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饮用水源地水污染典型工程防治措施,以探索煤炭资源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首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密云水库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通过不同尺度流域水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了水库上游河流水体营养物质现状;通过分割流量过程线,划分了水体营养物质来自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标准(GB3838-2002)要求,密云水库上游河流水体TN含量几乎全部超标,且15.9%样本的TP含量超标。密云水库的营养物质平均40.3%来自点源污染,59.7%来自非点源污染;入库水体中50.1%的TN,49.1%的NO3--N,39.0%的NH4+-N,26.5%的TP和36.8%的CODMn来自点源污染;49.9%的TN,50.9%的NO3--N,61.0%的NH4+-N,73.5%的TP和63.2%的CODMn来自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2.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地表水源是山西省工农业生产和太原市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饮用水功能区内因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及农村生活废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到水库供水安全。运用近年来的水质调查、监测、评价数据,结合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汾河源流区、汾河水库上游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以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降雨径流、土壤侵蚀和污染物迁移转化3个主要过程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针对饮用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出了多元化、全方位开展区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为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水资源管理制度创造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波城乡供水水源已逐步由河网转向大中型水库,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保障了饮用水安全。作为宁波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五大水库,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是水源地上游以农业生产、生活旅游、畜禽养殖等为主的污染问题仍未得到系统治理,水环境保护的各种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分析了宁波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现状以及影响水库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汾河水库作为山西省的第一大水库,不仅是省会太原市最为主要的供水水源,还兼负着防洪和太原盆地的农田灌溉重任,现已成为省城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重要保障。水库周边水环境,经过20年连续开展的汾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治理程度仍然较低。针对此,提出了水环境生态修复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和GIS的密云水库上游土壤侵蚀定量估算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密云水库是当前北京唯一的一个地表饮用水源。其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一方面将造成土地退化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将导致大量泥沙淤积水库,会使水质受到污染,缩短水库使用期限,所以其上游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对于水源涵养和水库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遥感数据,获取水土流失的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收集降雨资料和土壤数据,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框架基础上建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对密云水库上游2001年和2002年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估算,认为利用遥感和降雨数据,实现密云水库上游土壤侵蚀量的年度估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位于汾河上游干流的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担负着太原的防洪及工农业供水的重要任务,汾河水库上游干流河道为引黄工程的天然输水河道,根据对汾河水库上游多年水质监测成果资料分析,发现汾河上游在2003年10月黄河水进入前后,水质状况有明显变化:1996~2002年和2003~2005年水质资料对比中,后者的水质状况明显劣于前者,其污染物浓度和种类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水质类别普遍升高。为确保引黄供水工程供水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汾河水库及其上游干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汾河水库及其上游干流水污染现状及引黄水进入汾河前后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汾河水库上游水环境保护对策及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莆田市东方红水库对涵江区与福清市意义重大,但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东方红水库带来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本文通过长期监测获得的东方红水库生态环境和水质的相关数据,对引起库区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三点保护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对策:一是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二是完善水质监测和预警体系;三是落实本地区和跨地区饮用水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土保持与水质污染关系的论述,明确地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水质污染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水土流失区,特别是陡坡耕作区、水库集水区、山地居民区及特殊地质区等水土流失区,搞好水土保持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略阳县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全县汉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49 km2,水土流失影响了水源区的水质安全。略阳县水源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加大了水源区水质保护的难度;面源污染对水源区水质影响严重;水源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生活污染对水源区水质影响不容忽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山区县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标准、对退耕还林和移民搬迁给予补偿、对地方财政和工矿企业予以补偿、对水源补偿机制予以立法规范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流域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总库容16.45亿m3,是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及养鱼功能于一体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下游阜新、义县城市用水及盘锦生态和凌海农业灌溉用水任务。通过对白石水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根据水污染特征、原因,通过3种评价方法综合确定水质状况,据此提出减少和控制水污染建议,降低污染,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