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在新疆塔城市、额敏县、塔城种牛场开展了进口美国褐牛冷冻胚胎移植工作。经过对 12 6头新疆褐牛及杂交母牛进行了透导同期发情 ,结果获得 78.6%的同期发情率和 72 .7%的黄体合格率。对黄体合格的 72头母牛进行了进口美国褐牛冷冻胚胎移植 ,获移植妊娠率 5 1.4%。其中 2 4头受体牛由塔城地区育种站和塔城种牛场的技术人员移植 ,获得了45 .8%的移植妊娠率。对同一批次的牛的常规法与一步法解冻胚胎移植妊娠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移植妊娠差异显著(4 3 .5 % ,64 .7% ,P <0 .0 5 ) ,后者较高。  相似文献   

2.
新疆褐牛是伊犁地区优秀的乳肉兼用型品种。通过测定新疆伊犁州8县1市的1724头新疆褐牛成年母牛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研究了伊犁州新疆褐牛群体基本情况,利用生物统计学分析不同饲养管理条件(牧区、农区、城郊)对新疆褐牛母牛体尺体重性状的影响,以期为伊犁地区新疆褐牛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褐牛种群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新疆褐牛主产区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新疆褐牛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为品种的选育提高、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地、县、乡分划成调查小区,每个小区涵盖所有住户,做到不重不漏,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纯种新疆褐牛为17.068万头,各类新疆褐牛改良牛存栏已达到150万余头,其中伊犁河谷存栏约90万头,塔城地区存栏约36万头,其它地区新疆褐牛存栏约20余万头。[结论]成年新疆褐牛母牛中优良个体较少,整体生产性能不高。建议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因地制宜的开展新疆褐牛的选育提高与品种改良工作,同时提高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挖掘和发挥当前种群的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对引入青海省贵南牧场的新疆褐牛及其犊牛1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被检新疆褐牛系1983—1984年引入青海和1985年自繁的犊牛,共54头(成年母牛33头,犊牛21头)。结果发现:①犊牛组的RBC、Hb、PCV、WBC值均显著高于成年母牛组(P<0.001);②成年犊牛组的嗜酸性白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犊牛组(P<0.001);③两组的血清钙水平都较低,成年母牛组的血清无机磷水平显著低于犊牛组(P<0.001);④除血清钙和无机磷以外,其余指标均与青海其他牛种和牦牛的相应值近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为研究美国褐牛对新疆褐牛杂交改良的效果。[方法]选取伊犁新褐种牛场纯种新疆褐牛母牛30头作为对照组、美新 F1代母牛30头作为试验组,跟踪测定两组0~36月生长发育性能指标,进行体重、体尺对比分析,计算体尺指数,构建体重、体尺生长曲线,分析体重、体尺相对增长曲线。[结果]表明:美新 F1代母牛在18~36月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等指标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母牛(P 〈0.01);新疆褐牛、美新 F1代母牛6~36月龄体重体尺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美新 F1代母牛各项指标总体上均高于新疆褐牛母牛;新疆褐牛、美新 F1代母牛在12月龄之前体重、体尺增加速度均较快,12月龄之后增加速度均减慢。[结论]表明两组牛早期生长强度明显高于后期,体重的增加速度和强度一直高于体尺,且美新 F1代母牛6~24月龄体尺指标相对增长值要高于新疆褐牛母牛。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疆地区通过引进美国瑞士褐牛导入杂交改良新疆褐牛,以提高新疆褐牛品质和生产性能。研究旨在校正约翰逊估测法中系数,准确估测美新杂交褐牛体重,为今后新疆褐牛选育提高和新类型培育中体重测定提供方法。[方法]试验共测定美新杂交褐牛生产母牛283头,包括体重、体斜长和胸围,通过实测体重与约翰逊法估测体重比较分析,校正约翰逊法公式中系数,再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美新杂交褐牛实测体重极显著低于约翰逊法估测体重(P0.01),对约翰逊法公式中的系数校正,校正后系数为12 300,即经过校正后的美新杂交褐牛体重约翰逊法估测公式为:体重=胸围~2×体斜长/12300,该公式在50头美新杂交褐牛进行验证,实测体重与估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校正系数后的约翰逊法公式用来估测美新杂交褐牛估测体重可行,但本次试验实测和验证牛群数较少,还需大量不断验证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牛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因子,是制作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新疆拥有172.43万头良种牛和改良牛(2003)[1],具有开发牛初乳制品的资源优势。新疆褐牛是新疆自行培育的乳、肉、役兼用品种牛,也是新疆广大农牧区饲养数量最多的奶牛。据估计其总数为80万头,占新疆良种奶牛和改良牛总头数的46.4%。关于新疆褐牛初乳产量及乳成分,过去鲜有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动物的选择试验动物来自乌鲁木齐种牛场三分场。该场饲养新疆褐牛成母牛220头,采用全舍饲方式饲养,2003年成母牛305d平均产奶量5169.5kg。从该场…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至2002年12月,在塔城市、额敏县、塔城种牛场开展了进口美国褐牛冷冻胚胎移植工作。经过对126头新疆褐牛及杂交母牛进行了诱导同期发情,结果获得78.6%的同期发情率和72.7%的黄体合格率。对于黄体合格的72头母牛进行了进口美国褐牛冷冻胚胎移植,获移植妊娠率51.4%。其中24头受体牛由塔城地区育种站和塔城种牛场的技术人员移植,获得45.8%的移植妊娠率。对同一批次牛的常规法与一步法解冻胚胎移植妊娠结果(分别为43.5%和64.7%)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妊娠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新疆褐牛育种历史长达70多年,是我区畜牧工作者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选育成的一个乳肉兼用型品种。它是由阿拉托乌牛和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以及瑞士褐牛与我区的哈萨克牛进行杂交而育成。是我区养牛业的主要品种。1983年达到品种标准的新疆褐牛约1万头,各代杂交良种牛约24万头,据调查,2007年新疆褐牛纯种及各代杂交牛约为120多万头左右。但在舍饲条件下饲养的新疆褐牛很少。近年来,随着我区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我区当家品种——新疆褐牛的产奶性能引起了众多奶牛场和饲养户的关注。本文介绍新疆褐牛在舍饲条件下高产牛的饲养管理方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为今后新疆褐牛品质选育提高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伊犁新褐种牛场和伊犁尼勒克县牧强新疆褐牛种畜场的牛群进行体型外貌鉴定,测定1~10岁纯种新疆褐牛和美国瑞士褐牛冻精冷配改良后代母牛关新F1、F2代的生长性能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美新F1、F2代不同生长阶段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显著(P<0.05)或P<0.05的高于纯种新疆褐牛.[结论]美国瑞士褐牛优良基因对提高新疆褐牛体尺和体重等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2):10-14
为了解新疆褐牛生长发育规律,利用1~16月龄新疆褐牛公牛(1 059头)和母牛(1 276头)的体尺与体重测定数据绘制了生长发育曲线,并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了各项体尺指标(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犊牛期各项体尺指标的生长速度低于育成期,犊牛期体重的生长强度大于育成期,生长速度小于育成期,整个生长期内各项体尺指标均与体重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新疆的主要牛品种新疆牛的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荷斯坦牛、新疆牦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和少量的哈萨克牛、蒙古牛、阿勒泰白头牛等及各代杂交牛构成。2005年各品种牛存栏504.16万头。从牛的品种结构上看乳肉兼用和肉乳兼用占的比例约为70%,达340多万头,其中,新疆褐牛及其杂种牛存栏约130万头,西门塔尔纯种牛及其杂种牛存栏约140万头,其中西门塔尔牛纯种及四代以上杂交牛约53.40万头,荷斯坦奶牛及其杂交牛约为80万头,其中纯种荷斯坦牛42万余头,新疆牦牛存栏24.71万头,夏洛来、安格斯肉用牛及其杂交牛约2万头左右,其它为地方品…  相似文献   

13.
蜘蛛腿综合征(Arachnomelia syndrome,AS)是一种牛的先天性致死性骨骼畸形遗传病。在瑞士褐牛群体中该病是由位于BTA5上编码亚硫酸盐氧化酶的SUOX基因外显子4上的一个G碱基的插入所致,插入突变c.363-364insG会导致SUOX蛋白编码提前终止,从而导致犊牛患病。鉴于我国新疆褐牛含有瑞士褐牛血液,本研究对我国新疆地区广泛使用的55头褐牛公牛AS致病位点c.363-364insG进行了筛查。结果显示被检的55头公牛在SUOX基因该突变位点全部为纯合子,不含G碱基插入位点,表明目前经常使用的褐牛公牛不含有致病位点,不存在传播AS疾病的风险,但未来仍需要对其他褐牛公牛及母牛群体开展检测工作,进而排除AS在中国牛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犊牛初生重是牛育种目标性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整理了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褐牛繁育中心2010-2015年新疆褐牛犊牛初生重共计8090条相关记录(其中公犊398头,母犊411头),利用SAS8.1统计软件的GLM过程对影响新疆褐牛犊牛初生重的固定效应进行分析,利用DMU软件的DMUAI模块估计了新疆褐牛初生重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产犊年份、产犊季节、犊牛性别和出生类型对新疆褐牛初生重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胎次对新疆褐牛犊牛初生重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新疆褐牛犊牛初生重的直接遗传力为0.38,母体遗传力为0.21,属于中等遗传力。该结果为今后新疆褐牛综合选择指数的制定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173头新疆褐牛核心群母牛血样为基础,采用荧光引物PCR产物毛细管电泳法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蜘蛛腿综合征隐性基因。结果显示,荧光引物PCR产物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的173份血样DNA片段均在246~250bp出现单一信号峰。其中,21份PCR产物直接测序未出现牛蜘蛛腿综合征SUOX基因致病突变G碱基插入导致的叠峰现象,序列比对显示测序检测未发现突变的杂合子个体,2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所检测的新疆褐牛核心群母牛个体均为纯合基因型,没有发现牛蜘蛛腿综合征SUOX致病等位基因的存在或携带该致病基因的个体,说明该研究群体不存在传播牛蜘蛛腿综合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祁连县引进的新疆褐牛在基础生理指标、生长发育、产奶性能等方面的测定,表明新疆褐牛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褐牛×黄牛(F1)、褐牛×牦牛(F1)、黄牛和牦牛4组各10头犊牛在生长发育方面的测定,发现杂种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规程规定了术语和定义、引进种牛、环境卫生、饲料选择、饲料量、日粮配合、成母牛饲养管理、后备母牛饲养管理、饲养方法、分娩挤奶、配种、育种、统计记录、防疫技术要求,适用于伊犁河谷地区荷斯坦奶牛、新疆褐牛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区奶业发展呈现波浪起伏的上升发展态势,总体来看,奶牛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液态乳生产和固态乳制品企业的数量、生产规规模和能力逐年扩大,2008年,全区能繁母牛存栏达到260.7万头,其中荷斯坦牛51万头,新疆褐牛55万头,西门塔尔牛57万头,牛奶总产209万t,平均日生产牛奶5730t,乳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52家,国内大型知名企业近年来不断进入新疆乳业市场,使我区乳品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9.
1新疆牛品种资源概况新疆牛的主要品种由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荷斯坦牛、新疆牦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和少量的哈萨克牛、蒙古牛、阿勒泰白头牛等及各代杂交牛构成。2005年各品种牛存栏504.16万头。从牛的品种结构上看乳肉兼用和肉乳兼用所占的比例约为70%,达340多万头,其中,新疆褐牛及其杂种牛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黑毛和牛改良皖南黄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及对皖南地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和杂F1代和和杂F2代为试验组,皖南牛为对照组。其中犊牛和杂牛F1代公牛17头、母牛21头,和杂F2代公牛9头、母牛11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6月龄及12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5头、母牛18头,和杂F2代公牛8头,母牛9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18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0头、母牛12头,和杂F2代公牛7头,母牛7头,皖南牛公牛11头、母牛8头。测定和杂牛F1代和F2代的体尺及体重等生长性能,并与皖南黄牛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和杂牛生长发育较本地牛要快,但其增重相对其他外来肉牛品种来说仍然较慢。[结论]和牛可以作为皖南黄牛改良杂交的种质资源,提高皖南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