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夏地区农村环境极易受到破环,而且多数地区一旦遭受污染、破坏,很难治理,恢复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对宁夏地区农村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宁夏地区农村环境存在着污灌导致土壤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及农膜使用造成污染、秸秆及利用率低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诸如加强对农用水源和污水灌区的管理及农用化肥,农药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的管理;继续开展多途径的秸秆综合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发展适合自身条件的农业模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农村环保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以促进宁夏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淑敏  韩荣华 《新农业》2023,(19):34-36
<正>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秋冬、春播之际,总有大量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为了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逐步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秸秆的新突破,近十年来做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相关试验示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归纳以下综合利用措施,变废为宝,加快可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打造生态泰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泰兴市进行了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主要包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招远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长2 503.2小时,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量607.3 mm,是粮油作物和园艺作物的优势产区。近年来,招远市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料堆沤等技术,建立农药农膜回收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造农业生产废弃物内部循环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多层次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全市农业绿色循环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央提出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确定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2008年8月国家出台了<循环经济法>.农业部制定了<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国开展了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启动了"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基本形成了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5,(11)
<正>近年来,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急骤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已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循环农业及低碳农业的发展,同时,对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郧县的农业环境状况对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库区的水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了郧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分析了一些污染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循环农业、推广优化模式和无公害栽培技术,从源头农业投入品控制等治理对策,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的安全及全县清洁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5种主要实践模式:以肥药减量控害和生产清洁节约为特点的减量化模式;包括农牧结合和新型农作模式的生态链连接和转换模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农产品质量提升型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特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健全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发展循环农业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号召。该课题正是从这样的背景出发,结合洛阳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洛阳市在循环农业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发展洛阳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宏观方面,主要从营造发展氛,推进制度完善,提高科技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创新发展模式,强化载体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阐述;微观方面,主要从节能降耗,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农村龙头企业建设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加强面污染整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洛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基于对吉林省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的原因分析,提出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防止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加强农用地膜管控与回收等防治措施,助力发展农业可持续建设、开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4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召开第三期"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课题组专家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环境。在生产领域,研究既关注了区域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高产高效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方向等全局性问题,又关注了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和节水农业重大技术等社会热点。在贸易领域,研究立足于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海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00—2017年海南省化肥施用密度、农药施用密度、地膜施用密度及畜禽粪尿排泄密度作为面源污染指标,人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法,对人均农业产值与农业面源污染各指标进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指标与人均农业产值存在显著的"N"型、倒"U"型及"U"型曲线关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探索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农业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力度;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加大品牌创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金融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资源短缺、技术滞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推进示范建设、提升生态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作制度创新等对策,以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污染与利用技术现状的分析,从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模式,为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提供参考,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种植业、畜牧业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自生性废物,这些"废物"可再生成为"资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可大大减轻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污染与利用技术现状的分析,从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模式,为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提供参考,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与食用菌生产有关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的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该文总结了食用菌一作物套种、食用菌废菌棒再利用、畜禽排泄物再利用的生态循环模式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大量产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改变,打破了传统农村"资源-产品-废物-新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代谢模式,进而发展成为"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向代谢模式,造成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物质代谢模式变化的响应,农村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污染加剧,农村生活污染快速增长,非农产业污染严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必须从重建物质闭路循环的代谢模式入手,发展区域农村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循环型生态城镇。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农业生产实践角度阐述了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打捆技术应用的利弊及其所产生的效益,分析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养分补充和地力提高所起的作用及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打捆离田和粉碎还田的效益,明确秸秆综合利用的环境要求与模式,此外还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农艺配套技术,确保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0.
陈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26-3728,3751
以张掖市为例,分析了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农业自然资源方面,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方面,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村经济方面,农业结构仍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加工比重低、深度不够。指出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是张掖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环境;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张掖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营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拓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渠道;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