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养殖过程中,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种疾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导致,传染性较强,且只有较短的病程持续时间,能够达到20%~30%的死亡率,导致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因此,牛养殖人员需明确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等内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明显的急性、热性以及传染性,常被称作为"牛出败"、"锁喉风"。本文将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概述,以助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败血症给牛的健康生长带来巨大危害。不仅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特点入手,就其诊断与治疗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牛疾病,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病过程非常突然且急促,一旦没有及时在初期发现病情确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加以科学处理,将会造成养殖效益的极大损失。本文通过对一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介绍,重点论述该病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近几年,随着防疫体系的健全,牛出血性败血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养殖农户防疫观念淡薄,对病死畜处理简单,消毒不严,零星散发时有发生。此病死亡率非常高,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对牛出败的病因、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等进行阐述,希望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及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以高热、肺炎或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由于本病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给养牛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本文就病原学、临床症状及危害、防控措施等方面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牛出血性败血症实际上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称之为牛出败。通过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出血性败血症的治愈,治愈率可能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8.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由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以发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见败血症和器官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因此又称出血性败血症和器官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一般呈散发性,多发于夏、秋季节。2012年5月8日,笔者接到病例报告,经综合诊断该病为牛巴氏杆菌病。1发病情况2012年5月8日上午,一名黄氏的农民到里雍兽医站反映,龙团村委上石汉屯有6头水牛发病,已有2头小水牛相继死亡,而且与该屯相邻的4个自然屯也有类似的病例发生,笔者接到报告后迅速赶到现场,对未死亡的4头病牛用增效磺胺进行处置,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在世界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国家常有发生,该病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患该病的牛体内各个器官出现广泛性出血,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将会导致牛群大面积的死亡。因此,如何预防该病是牛养殖户重点学习的内容。本文对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作了详细分析,供养殖户参考,以期降低养殖场中病牛或疑似感染病例的死亡率,而且避免该病在当地养殖场中复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牛一旦出现出血性败血症,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这种病症的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针对牛出血败血症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牛的健康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林悦  杨晓辉 《新农业》2006,(8):38-39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由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种败血性传染病,以发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牛的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的出血性败血症.俗称牛出败,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及溶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畜禽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慢性病例的病变只限于局部器官.急性病例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患牛多发生高热、急性胃肠炎和组织器官的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败血症和组织器官出现出血性炎症。发病严重后,在患病牛的头部、颈部、咽喉、胸部等部位会出现局部性的炎性水肿,影响到牛群的正常采食,使得淘汰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养殖户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科学的用药行为,使得病原的耐药性显著增强,多药物的防护效果逐渐变差。要想提高出血性败血症的治疗针对性,就需要在做好病原分离鉴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抗生素,然后做到对症治疗,缩短患病牛的发病周期,尽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郭希保 《农技服务》2009,26(6):91-92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以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高致死性传染病,对畜牧业生产和经济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7.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牛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所以过去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慢性型常表现为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脏器的化脓性病灶,并多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本病多为散发,该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当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等时,可引起牛发生本病。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如牛往往因饮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养殖户通过养殖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大大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疫病种类较多,传播速度较快,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影响。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应该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本文从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体、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治疗与预防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诸多畜牧疾病已得到有效防御和治疗,出现越来越多的防治方法。西藏牧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比较常见。这种病症无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冷热交替时期,借助消化道等方式进行传播。本文主要阐述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简称牛出败。近年来,随着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模式发生了全新改变,逐渐由过去传统放养模式向着设施养殖模式转变。养殖规模增加的同时,很多养殖户存在盲目引种行为,使得一些新的疫病通过引种向着本地区传播流行,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了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