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感染宿主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炎症反应,而TLR3通路是介导细胞炎性反应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研究口蹄疫病毒蛋白对TLR3通路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影响TLR3通路的FMDV蛋白;接着用Q-PCR试验验证筛出来的候选蛋白对TLR3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用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与候选蛋白有相互作用的TLR3通路蛋白;最后用Western blot试验检测候选蛋白对TLR3通路下游分子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口蹄疫病毒3D蛋白促进TLR3通路介导的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并呈剂量依赖性,Q-PCR试验表明,3D能够促进TLR3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FMDV 3D与TLR3有相互作用;Western blot试验进一步显示,过表达3D能够促进TLR3下游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综上,口蹄疫病毒3D蛋白能促进TLR3介导的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调控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朱沛  肖雷  吴梅  李珂  信爱国 《中国兽医学报》2022,(6):1156-1162+1204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能感染多种细胞诱导强烈的Ⅰ型IFN效应,而BTV非结构蛋白NS3对IFN-β的生成有强烈抑制作用,但目前BTV感染与诱导IFN-Ⅰ产生的关联仍不清楚,BTV NS3蛋白如何影响IFN-Ⅰ合成也有待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BTV-1和BTV-16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犊牛原代肾细胞(MDBK)探索不同血清型、不同病毒载量、不同作用时间的BTV对细胞IFN-Ⅰ产生的影响,通过构建BTV NS3真核表达质粒,探索NS3蛋白对细胞IFN-Ⅰ转录及表达水平的调控和影响。qPCR结果表明BTV-1和BTV-16能感染A549和MDBK并诱发强烈的IFN-β效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BTV NS3对BTV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表达量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本研究揭示了BTV增殖与细胞产生IFN-Ⅰ的关系,阐明了BTV NS3蛋白对IFN-β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影响,其结果有助于了解BTV的致病机理及其干扰宿主的天然免疫应答机制,对BTV疫苗研发及抗病毒治疗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合成的病毒蛋白抑制Ⅰ型干扰素(IFN)产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PHEV接种RAW264.7细胞后利用放线菌酮药物处理,结果显示,随着药物对病毒蛋白合成的抑制,β-干扰素(IFN-β)的生成增多;通过构建不同的病毒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3D蛋白对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携带O型FMDV China99株P1-2A、部分2B及3C蛋白酶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与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纯化FMDV China99株3D蛋白同时经肌肉注射方法接种豚鼠。以MTT法检测豚鼠脾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增殖活性,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FMDV特异抗体变化,并以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FMDDNA疫苗与3D蛋白共同免疫豚鼠后,抗体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攻毒后的保护率为25%。  相似文献   

5.
天然免疫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为探究病毒蛋白在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结构蛋白VP3的表达载体p CMV-Myc-VP3,转染HEK293细胞后,使其在细胞内过表达;感染病毒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TCID50分别检测病毒的基因组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以此验证VP3蛋白表达对EMCV体外增殖的影响;另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VP3过表达对EMCV引起的IFN-β和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VP3蛋白可促进EMCV在HEK293细胞内的增殖,初步探索发现VP3蛋白可显著抑制IFN-β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发现体外表达VP3后,MAVS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但对MDA5表达无影响。试验数据初步表明,VP3蛋白可以通过抑制MAVS的表达拮抗I型IFN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促进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适应BHK(21)细胞培养的口蹄疫病毒(FMDV)亚洲Ⅰ型(Asisa-Ⅰ)用胺类衍生物作灭活剂进行灭活试验。灭活毒经细胞连续传代检测未产生致细胞病病作用;经接种实验动物观察,无致细胞病作用且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重组蛋白3D对病毒表位抗原的免疫调节功能,笔者克隆了Asia 1型FM-DV的3D蛋白基因,并实现了重组蛋白在E.coli的表达及纯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3D与重组抗原按1∶2混合,并与等体积的ISA 206佐剂混合,制备免疫原(每毫升含50 μg3D重组蛋白和100 μg重组抗原).按每只豚鼠1 mL剂量经后腿肌肉多点接种250~300 g健康豚鼠5只,免疫后28 d用相同剂量的免疫原进行加强免疫;分别于免疫后0、21、28和42 d采血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于加强免疫后14 d用103的50%豚鼠感染量(GPID50)的Asia1型FMDV进行攻击,评价免疫原效力.同时,设立重组抗原/ISA 2061(每毫升含100 μg重组抗原)、Asia 1型灭活疫苗(1mL)和PBS/ISA 206(1 mL)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D重组蛋白能显著提高表位重组抗原的中和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P<0.05),但与灭活疫苗组没有差别(P>0.05);PBS对照组未检测到中和抗体和淋巴细胞增殖.结果提示,重组蛋白3D可显著提高重组表位抗原的免疫潜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对开发新型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选取O型口蹄疫病毒ON株,以ON株口蹄疫病毒3C、3D、VP1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对每一个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两对小片段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引物,分别命名为VP1-1、VP1-2、3C-1、3C-2、3D-1、3D-2,依据RNAi的原理构建6个shRNA的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并接种ON口蹄疫病毒,通过对TCID50的测定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筛选出能高效抑制ON口蹄疫病毒复制的重组质粒;将能够高效抑制ON口蹄疫病毒复制的重组质粒进行慢病毒的制备并筛选稳定的BHK21细胞系,通过对TCID50的测定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慢病毒干扰载体对ON口蹄疫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构建的6个shRNA重组表达质粒抑制率均在71.5%~93.2%,其中PLKO.1-VP1-2和PLKO.1-3D-1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分别为93.2%和90.8%;慢病毒干扰载体PLKO.1-VP1-2和PLKO.1-3D-1的抑制效率在88.3%~95.49%。对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的水平上挑选出有效抑制ON口蹄疫病毒复制的基因干扰片段,并成功制备慢病毒干扰载体,为后续抗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羊生产培育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重组蛋白3D对病毒表位抗原的免疫调节功能,笔者克隆了Asia1型FMDV的3D蛋白基因,并实现了重组蛋白在E.coli的表达及纯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3D与重组抗原按  相似文献   

10.
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和牛α-干扰素基因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YNBS/58株VP1基因和去信号肽的牛α-干扰素基因共同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BL21后经IPTG诱导,实现了重组融合蛋白VP1-BoIFN—α-在大肠埃希氏茵BL21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的VP1-BoIFN—α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6ku,与预期大小相符。薄层扫描分析显示,重组蛋白VP1-BoIFN—α的表达量占茵体总蛋白的30%,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提取物用8mol/L尿素溶解后,在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柱对VP1-BoIFN—α-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11.
对O型口蹄疫病毒OHM/02株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AsiaⅠ-KZ/03株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对牛的毒力较强,传代后毒力稳定,OHM/02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7.5~108.25/0.2mL,AsiaⅠ-KZ/03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6.75~107.5/0.2mL之间,适合做检验用毒;同时该2株毒易感染乳鼠,适应BHK21细胞,对乳鼠毒的半数致死量(LD50)OHM/02株毒在107.0~109.0/0.2mL,AsiaⅠ-KZ/03株毒在107.0~108.5/0.2mL;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证实,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细胞毒灭活疫苗均达到3个以上的PD50。通过病毒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探索(转瓶培养和悬浮培养)、疫苗佐剂的研究、免疫持续期的监测和安全性等试验,成功研制了口蹄疫病毒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获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的来源,可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IFN包括IFN-α家族和IFN-β,IFN-α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而大多数细胞都可以分泌IFN-β,但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Ⅱ型IFN是IFN-γ,由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在识别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在病毒感染早期,细胞对抗病毒的感染主要依赖于Ⅰ型IFN的分泌,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Ⅰ型IFN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1 IRF-3的结构IRF-3是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55 ku的蛋白质。IRF-3…  相似文献   

13.
为详细了解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3B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非结构蛋白3B的一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信号肽、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潜在的抗原表位,并对该蛋白进行了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到39个中国上传的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序列,其中从新疆地区获得的分离株1株(Akesu/58),属于O型毒株,非结构蛋白3B具有71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356)H_(596)N_(98)O_(93)S_1,相对分子质量为7 769.31,等电点为10.11,带负电荷氨基酸残基总数为6个,带正电荷氨基酸残基总数为16个,不稳定指数为28.67;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731,无跨膜区,无信号肽;无糖基化位点,该蛋白在氨基酸序列第26位和第50位各存在1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延伸链占所有氨基酸比例的23.94%,β-折叠占所有氨基酸比例的4.23%,无规则卷曲占所有氨基酸比例的71.83%;三级结构蛋白覆盖率只有28%,可信度为10%;非结构蛋白3B有3个抗原决定簇,具有6个优势的B细胞抗原表位,4个优势的CD_8~+抗原表位,1个强结合多肽段和14个弱结合多肽段的CD_4~+抗原表位;非结构蛋白3B与NCBI公布的中国O型、A型和Asia 1型血清型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24%、91.55%和97.4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29%、92.96%、98.49%。说明非结构蛋白3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亲水性蛋白,结构较为松散,同源性高,且具有保守的抗原决定簇,可作为区分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抗体诊断方法的候选蛋白靶标。  相似文献   

14.
先天免疫是宿主防御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原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原分子模式被模式识别受体所识别,激活天然免疫反应。其中,RLRs(RIG-I和MDA5)是细胞质中识别RNA的模式识别受体。当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基因组RNA释放进入细胞质,与细胞质中的RLRs结合,使其与接头分子MAVS相互作用。然后MAVS招募其它的免疫分子如TRAF3、TANK等。TANK能够与激酶TBK1、IKK着相互作用,使TBK1、IKK着发生自身磷酸化而激活。活化的TBK1、IKK着能够磷酸化IRF3,使其形成同源二聚体,进入细胞核,启动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不同来源H7N9流感病毒诱导Ⅰ型干扰素(IFN-Ⅰ)产生水平差异及其机制,本研究选取人源流感病毒A/Anhui/1/2013(AH/1)株和禽源流感病毒A/Pigeon/Shanghai/S1421/2013(PG/S1421)株作为模式病毒株,利用C57BL/6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AH/1株感染可以致小鼠发病死亡,而PG/S1421株则不会致小鼠发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流式细胞试验分别对两株病毒在A549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感染效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在两种细胞中的感染效率无显著差异。将该两株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并裂解细胞收取细胞总蛋白。采用ELISA方法对细胞培养上清IFN-Ⅰ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后不同时间,AH/1株和PG/S1421株均可以诱导IFN-Ⅰ产生,但相较于PG/S1421株,AH/1株感染可以诱导细胞产生更多的IFN-Ⅰ;利用western blot对细胞总蛋白中IFN-Ⅰ产生信号通路的上游感受器分子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PG/S1421株感染细胞的12 h内,胞内RIG-Ⅰ分子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而AH/1株感染后,胞内RIG-Ⅰ分子的表达量增加,并且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上升。以上试验结果表明,AH/1株感染可以通过上调RIG-Ⅰ表达进而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更多IFN-Ⅰ。本研究阐明了人源H7N9流感病毒促进IFN-Ⅰ产生的初步机制,为进一步解析人源H7N9流感病毒促进IFN-Ⅰ产生的精细分子机制以及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基础,为H7N9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快速检测抗FMDV转基因猪中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本试验选择FMDV结构蛋白基因 3D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过RNA抽提、反转录成cDNA、PCR扩增,扩增出了大小为180 bp的基因片段.将回收的目的片段与pMD18-T克隆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的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为FMDV的阳性重组质粒.将验证正确的重组质粒10倍梯度稀释后作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试验,建立FMDV 3D基因的标准曲线及其回归方程,并确定扩增的最佳退火温度.试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3.727X+32.04,回归系数R2=0.980,熔解曲线为单一峰.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2×101 拷贝/μL,只与FMDV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为检测FMDV在动物组织细胞中的含量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多基因家族成员MGF360-14L对Ⅰ型干扰素(IFN)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MGF360-14L对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诱导的干扰素β(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检测MGF360-14L与MAVS的互作关系,及Western blot分析MGF360-14L对MAVS和TRIM21诱导的TBK1和IRF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SFV非结构蛋白MGF360-14L抑制MAVS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MGF360-14L能够与MAVS互作,并且对MAVS和TRIM21诱导的TBK1和IRF3磷酸化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当过表达MGF360-14L时,MGF360-14L蛋白与TRIM21竞争结合MAVS,抑制TRIM21对MAVS的泛素化作用,从而降低IFN-β的水平。综上所述,MGF360-14L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MAVS,抑制TRIM21对MAVS的泛素化,从而下调Ⅰ型IFN的产生。研究结果为探究ASFV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病毒(FMDV)3C蛋白酶(3Cpro)能够通过切割翻译起始因子4G(eIF4G)抑制宿主蛋白合成,而宿主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2(PCBP2)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蛋白质合成。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FMDV感染BHK-21细胞中PCBP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为鉴定FMDV 3Cpro是否具有切割PCBP2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和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FMDV 3Cpro和PCBP2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共定位于细胞质中。进一步研究显示,FMDV 3Cpro能够切割PCBP2,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此外,FMDV 3Cpro活性位点突变(H46Y)试验结果表明,FMDV 3Cpro的蛋白酶活性是切割蛋白PCBP2所必需的。FMDV 3Cpro切割PCBP2靶位点序列的鉴定及FMDV 3Cpro切割PCBP2的生物学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生活在天山深处牦牛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情况,采集牦牛血样149份,分离血清后进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检测.结果表明:犊牦牛、青年牦牛以及成年牦牛平均阳性率达7.4%.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病毒12S亚单位蛋白无型的特异性,这一点已为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因而当许多学者在用血清学方法进行定型试验而出现交叉反应的时候,就自然地把问题归因于12S的存在。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试验和笔者所做的琼扩试验分析,12S至少在O和A型之间存在型特异性,在某些型之间存在部分型特异性。型间的交叉程度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越敏感的方法交叉越严重,有些不够敏感的方法则可完全不表现交叉。因而笔者认为把12S绝对地视为无型特异性是不妥的,本文还对12S引起型间的交叉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