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对育肥羔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对南非肉用‘美利奴’ב甘肃高山细毛羊’F1代羔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MR饲喂技术下,以0.8×NRC水平育肥南非肉用‘美利奴’ב甘肃高山细毛羊’F1代羔羊效果最好;试验羊体温、呼吸频率、脉搏等生理指标以及血液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胆碱酯酶等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但发现杂交羔羊母羊的平均体温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说明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肉羊TMR饲喂技术,用南非肉用‘美利奴’杂交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德国肉用美利奴与边区莱斯特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Fl、边区莱斯特与德国肉用美利奴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Fl的三元杂交绵羊的生长发育及肉用性能进行了观测。表明,杂二代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与美甘杂交Fl和边甘杂交Fl相比,美×边甘杂交F2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分别提高25.4%和29.3%,至8月龄体重17.0%和18.1%,8月龄胴体重分别提高29.1%和33.7%,净肉重分别提高23.5%和29.5%。边×美甘杂交F2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分别提高23.5%、27.4%,8月龄胴体重分别提高34.3%和40.5%,净肉重分别提高28.5%和36.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制定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羊在冷季放牧阶段的补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12月龄)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羊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即试验Ⅰ组(1号料)、试验Ⅱ组(2号料)、试验Ⅲ组(3号料)和对照组(不补饲),每组15只羊,测定其体质量变化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Ⅰ组、Ⅱ组的试验羊试验末期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的试验羊试验末期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组和Ⅱ组试验羊日增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试验羊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的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Ⅲ组,Ⅰ组、Ⅱ组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冬春季节牧草枯草期,甘肃高山细毛羊采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技术,试验组的末质量和日增质量要明显高于纯放牧条件的对照组;随着补饲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升高,甘肃高山细毛羊血液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值有升高趋势,同时血液中尿素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以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共553只个体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系)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 和 ),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 和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 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的研究发现:BB、B 和 基因型群体第一胎产羔数分别为2.0、1.5和1.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BB和B ,P<0.05;BB和 ,P<0.01);BB和B 基因型群体总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极显著高于 基因型群体(1.2)的产羔数(P<0.01)。在90日龄时,BB和B 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kg和(18.0±3.31)kg,显著高于 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两群体胸围、胸宽也显著大于 基因型群体(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1)选留多羔羊做种。选留产双羔的母羊做种。逐代选留,能提高羊群产双羔率。这是母羊产双羔遗传的原因。由双羔育成的母羊有较高的产双羔率。如小尾寒羊产双羔率均为223%,前苏联美利奴羊为140%。经过杂交,苏寒一代杂种羊产羔率平均为171%。用多胎多产的湖羊做种羊,与其它羊配种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是世界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每年产羊毛近百万t.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羊毛进口国。其绵羊品种主要是美利奴羊.约占全澳绵羊的70%。美利奴羊以其优良的羊毛品质和高产量闻名于世.并被引入世界许多国家。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澳洲美利奴羊公羊.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杂交改良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先后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细毛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等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细毛羊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以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共553只个体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系)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lt;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的研究发现:BB、B+和++基因型群体第一胎产羔数分别为2.0、1.5和1.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BB和B+,P&lt;0.05;BB和++,P&lt;0.01);BB和B+基因型群体总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极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的产羔数(P&lt;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177;3.70)kg和(18.0&#177;3.31)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177;2.22)kg,P&lt;0.05);两群体胸围、胸宽也显著大于++基因型群体(P&lt;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以影响不同绵羊品种产羔数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法,检测10个突变位点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上的多态性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未发现BMPR-IB基因的FecB突变和BMP15基因的FecXI、FecXB、FecXL、FecXH、FecXG、FecXR突变及GDF9基因的FecGH(G8)、FecTT突变,但在GDF9上检测到G1突变,该突变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达到中度多态水平,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优质细毛羊型 ,新疆型和澳大利亚型美利奴羊之间羊血清Tf(转铁蛋白 )与主要生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 478只三个品系的军垦型美利奴羊 ,132只新疆型美利奴羊和 39只澳大利亚美利奴羊的血清转铁蛋白。结果表明 ,三个品系的优质细毛羊的优势基因都是Tfm ,Tfb优质细毛羊和新疆型美利奴羊之间 ,Tf基因均有显著的分布差异 ,显示优质细毛羊有其成为一个新的细毛羊品种的血清蛋白遗传学基础。优质细毛羊与新疆型美利奴羊以及澳大利亚美利奴羊Tf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 ,优势基因型分别为Tfmm(0 .42 1)、Tfbm(0 .2 88)、Tfcm(0 .2 82 )、优质细毛羊A ,B ,C三个品系的Tf基因型分布频率互有异 ,而同一品系内部公母羊之间的Tf基因型的分布则较相近 ,证明军垦型羊A ,B ,C三个品系的建立是有遗传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引入国外肉羊品种南非肉用美利奴,观察其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做为父本,以天祝县毛肉兼用型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经对南非肉用美利奴公羊,南甘F_1代的测定,南非肉用美利奴公羊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良好。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南甘F_1代在初生重、3月龄、6月龄重比同龄细羔分别高1.16kg、2.33kg、6.80kg,差异极显著(P0.01)。对6月龄羔羊屠宰测定,南甘F_1代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同龄甘羔分别高6.86kg、5.39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提高了10个百分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验绵山羊双羔素的免疫效果,提高中国美利奴羊的繁殖率,增加养羊的经济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乃斯种羊场和新疆生产兵团76团分别免疫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羊841只和军垦型羊3 502只。[结果]新疆型试验组产羔率为143.68%,对照组产羔率为125.10%,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羔率18.58%;军垦型试验组产羔率为120.27%,对照组产羔率为105.05%,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15.22%。[结论]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军垦型羊的产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努比羊和云岭黑山羊初产泌乳性能。[方法]选择健康初产努比羊(产双羔20只、产单羔19只)和云岭黑山羊(产双羔4只、产单羔15只),研究品种和产羔数对母羊初产泌乳力的影响。[结果]同品种间,产双羔努比羊和云岭黑山羊总产奶量比产单羔努比羊和云岭黑山羊高14.81%(P〈0.05)和32.8%(P〈0.05);相同产羔数,产双羔努比羊总产奶量比产双羔云岭黑山羊高22.93%(P〈0.05),产单羔努比羊总产奶量比产单羔云岭黑山羊高42.20%(P〈0.05)。产单、双羔努比羊和云岭黑山羊泌乳曲线规律相似,在泌乳前期(5~15 d)乳产量逐渐上升,泌乳高峰期(15~35 d)持续20 d后泌乳量逐渐下降。山羊产后80~120 d的产奶量预测值显示,不同品种和产羔数山羊产奶量均快速下降。泌乳70 d时,同品种间,产双羔的奴比羊和云岭黑山羊母羊失重比同品种产单羔母羊高3.06%(P〈0.05)和0.89%(P〈0.05),相同的产羔数量,努比羊体重失重比云岭黑山羊高3.22%~5.39%(P〈0.05)。[结论]努比羊和云岭黑山羊初产泌乳规律相似,泌乳性能与品种、产羔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雄烯二酮-7α-羧乙基硫醚·人血清白蛋白免疫甘肃高山细毛羊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提高了繁殖力。排卵率比对照组提高59.4%,主要是提高双卵率;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27%,比全场羊群提高25%。增加的全是双羔。产羔结束后一个半月羔羊的繁殖成活率注射组比对照组增加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种甾体抗原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排卵数的作用。[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和武威市天祝县,用2种甾体抗原免疫甘肃高山细毛羊,研究2种甾体抗原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肃南县试验点,试验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排卵率为168.00%,对照组排卵率为108.62%,试验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59.38%,差异极显著(P0.01)。天祝县试验点,试验Ⅰ组排卵率为158.97%,对照组排卵率为103.92%,试验Ⅰ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55.05%,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排卵率为137.92%,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34.0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2种甾体抗原均可以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排卵率。  相似文献   

15.
1978年4~6月,我们在江苏铜山种羊场、安徽大柳羊场,就场内的苏联美利奴羊和考力代羊近十年的配种、产羔和鉴定等资料,对影响绵羊繁殖力的诸因素进行较系统的统计分析.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母羊第一年产羔能力对以后产羔成绩的影响母羊第一年产羔能力重复率较高,即第一年产单双羔或空怀,对以后产羔成绩很有关系.一般第一年产双羔的母羊,比其他母羊(产单羔或空怀)在一生中繁殖力较高.对美利奴羊分析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6.
对以‘白萨福克’、‘特克塞尔’、‘邦德’、‘澳洲美利奴’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杂交生产的6月龄羔羊(分别设为Ⅰ、Ⅱ、Ⅲ和Ⅳ组)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后代羔羊的热胴体重、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Ⅱ组的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骨重都极显著大于其它3个试验组(P0.01),根据新西兰羔羊肉分级标准,Ⅱ组的肌肉级别为PME级,优于其余3个杂交组合的PL级;羔羊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余杂交组合后代羔羊相比,Ⅱ组6月龄羔羊的部分肉品质(羊肉酸碱度、嫩度、熟肉率)有所提高.说明在天祝县自然环境条件下,‘特克塞尔’作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不但可以提高后代羔羊产肉量,而且还可以改善羔羊的部分肉品质,‘特克塞尔’ב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生产6月龄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BMPR-IB基因作为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746碱基处均检出与BooroolaMerino相同的A→G突变,可分为3种基因型(BB型、B 型和 型)。湖羊中几乎全部为BB基因型;小尾寒羊中以BB和B 基因型为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以B 基因型为主;BMPR-IB基因与产羔数显著相关,是上述3种羊的多胎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8.
细毛羊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联合7家单位,历经20载,培育出我国首例适应高海拔高山寒旱生态区的细型细毛羊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羊。该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高海拔生态区细型细毛羊育种的空白,是我国高山细毛羊培育的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细毛羊的繁殖潜能,增加农牧区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在新疆巩乃斯种羊场、甘肃天祝种羊场、青海三角城种羊场和黑龙江齐齐哈尔种羊场开展免疫试验。[结果]巩乃斯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43.68%,对照组产羔率为125.10%,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58%;天祝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29.34%,对照组产羔率为102.71%,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6.63%;三角城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14.80%,对照组产羔率为104.84%,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9.96%;齐齐哈尔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50.62%,对照组产羔率为119.67%,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0.95%。[结论]只要加强饲养管理,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细毛羊的繁殖率。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西藏白绒山羊妊娠后期日粮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水平,本研究以24只体况良好的妊娠母羊作为试验用羊,日粮营养水平参照NRC(2007)标准(ME:2. 77 Mcal/d; CP:160 g/d)的85%、95%、105%和115%设计,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Ⅳ组试验羊末期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 0. 05),Ⅲ组试验羊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 0. 05); Ⅲ组和Ⅳ组试验羊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 0. 05); Ⅳ组试验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 0. 05),Ⅳ组试验羊粗蛋白、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 0. 05),Ⅲ组试验羊粗蛋白、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 0. 05); Ⅳ组和Ⅲ组试验羊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 0. 05),Ⅲ组试验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 0. 05),Ⅳ组试验羊血清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 05); Ⅳ组试验羊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 0. 05),Ⅲ组试验羊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 0. 05); Ⅳ组试验羊血清促黄体素和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 05),Ⅲ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 Ⅳ组和Ⅲ组试验羊初乳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 0. 05); Ⅰ组和Ⅳ组试验羊均出现流产情况,Ⅱ组和Ⅲ组试验羊均无流产情况发生;产活羔数以Ⅲ组最高为13只,羔羊初生体重Ⅳ组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 0. 05)。由此可得,妊娠后期西藏白绒山母羊日粮适宜能量和蛋白水平为DE:2728 kcal/kg; CP:12. 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