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聚糖可促进丙酸生成,从而改变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不同分子量壳聚糖作用性能差异较大,可能会对瘤胃发酵产生不同的影响。该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探究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对奶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5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农萨能奶山羊提供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试验,以奶山羊的基础日粮为底物并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低(200 mPa·s)、中(200~400 mPa·s)、高(400 mPa·s)3种聚合度的壳聚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均能够促进丙酸生成(P0.05),降低乙丙比(P0.05)和丁酸比例(P0.05),但中、低粘度壳聚糖作用效果更显著;(2)加入不同聚合度壳聚糖后,发酵液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的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均随时间发生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加入壳聚糖后,丙酸比例在6~8 h增加,乙酸丙酸比降低;在12 h的时间点,乙酸丙酸比显著低于6 h处(P0.05)。在3种聚合度壳聚糖中都发现这种趋势,且各时间段中、低聚合度壳聚糖组丙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丙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中、低聚合度的壳聚糖均可显著促进丙酸生成,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50 mg/kg刺五加醇提取物,通过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刺五加对肉牛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刺五加醇提取物对瘤胃的pH和氨态氮基本无影响,日粮中添加50 mg/kg刺五加醇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产气量及干物质消失率。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在体外构建瘤胃亚急性酸中毒(SARA)模型,来研究不同释放速度的瘤胃调控剂对SARA体外发酵特性及牛链球菌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育肥期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宣汉黄牛,于晨饲2h后采集瘤胃内容物,滤液作为体外发酵液的接种物,通过添加玉米与白酒糟(1∶1)的方式诱导体外发生SARA.借助于构建成功的SARA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不同类型及比例的酵母培养物(YC)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在发酵底物条件下分别添加不同类型及比例的YC,一个对照组、4个试验组,测定体外发酵参数浓度;发现YC-3能极显著降低培养液pH和丙酸浓度,显著增加异丁酸浓度和乙丙比。在体外条件下添加1%、2%YC均能显著增加培养液中乙酸浓度,添加4%YC能极显著降低异戊酸的浓度。YC不同来源和不同水平影响绵羊瘤胃体外发酵pH、丙酸及乙丙比等发酵参数,用于指导畜牧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对照组饲喂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饲喂低菌量发酵秸秆,试验Ⅱ组饲喂高菌量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奶牛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对瘤胃内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发酵玉米秸秆能够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主要是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氨化和青贮处理玉米秸秆饲料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设计三种日粮,分为A、B、C三组,每组4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玉米秸秆不经过任何处理;B组为氨化玉米秸秆组;C组为青贮玉米秸秆组。本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工瘤胃体外模拟系统进行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A、B、C三个处理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均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然后升高,当饲喂半小时后达到最低,但氨化处理组pH较对照组提高6.47%,差异显著(P 0.05),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三个处理组NH_3-N浓度饲喂2 h后达到最高,氨化处理组NH_3-N浓度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乙酸摩尔比例较青贮组提高8.23%(P﹤0.01),青贮组和氨化组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50.28%和36.3%,氨化组乙/丙比例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26.67%和49.2%,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结果表明氨化玉米秸秆饲料能促进瘤胃发酵,为开发新型饲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利用瘤胃体外发酵法研究发芽玉米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中,2个试验组的培养管中分别加入干物质10%和20%的发芽玉米。结果表明,添加发芽玉米均能降低瘤胃p H变化幅度,除0 h以外,各培养时间点试验1组和2组的p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质量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4 h试验1组和2组NH3-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4 h试验1组和2组NH3-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到24 h时NH3-N质量浓度试验1组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2个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乙酸/丙酸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2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认为饲料里添加发芽玉米可以改善瘤胃内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用高产细菌素乳酸菌、酿酒酵母茵、枯草芽胞杆菌3种微生物及其组合对玉米胚芽粕进行发酵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选出发酵效果较佳的混茵组与原料采用体外发酵法测定其产气量(GP)、pH值、干物质降解率(DMD)、氨态氮(NH3-N).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混茵组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下降(P〈0.05)。②混茵组2-48 h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0.05),混茵组产气曲线的平滑度B值、达到理论产气量最大值一半所需时间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⑧混菌组在48 h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菌组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能提高该原料的营养价值,而混菌处理效果更佳.混菌发酵处理可提高反刍动物对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剂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和原虫构成及其丰度、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降低奶牛养殖对苜蓿的依赖度,实现精准饲养和精细饲喂。选择45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按照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15头牛(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三种不同粗料组成的TMR。试验1组以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添加剂部分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试验2组为苜蓿干草组,试验3组为燕麦干草组,预饲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从门水平分析,三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中主要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纤维杆菌门。苜蓿组奶牛瘤胃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优于燕麦组(P <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无显著差异(P> 0.05);与苜蓿组相比,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有提高拟杆菌门丰度的趋势。从属水平分析,普雷沃氏菌属的丰度最高,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较苜蓿组有提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 0.05);丁酸弧菌属丰度苜蓿组最高,显著高于燕麦组(P <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畜牧业的集约化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保证市场的供需平衡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寻求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当今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植物精油因具有抗菌作用,当前被认为是代替饲料中抗生素的有效产品之一。为此,文章综述了植物精油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调控和作用机制,并对其抗菌作用机制加以讨论,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益生菌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24头自然分娩、体重相近、3~4月龄左右的断奶西门塔尔犊牛随机分为4组(工程菌组、屎肠球菌组、复合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正常饲喂基础日粮,工程菌组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屎肠球菌组饲喂基础日粮+屎肠球菌,复合菌组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和屎肠球菌的复合菌(复合菌中工程菌与屎肠球菌比例为1∶1),各试验组中每头牛益生菌的添加量为2×10~(10) cfu/d,试验期为60 d,测定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第30,60天)。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0~60 d),各益生菌组对断奶犊牛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益生菌组犊牛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在试验期第30天时,各益生菌组瘤胃pH值、菌体蛋白和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期第60天时,屎肠球菌组氨态氮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全期,各益生菌组犊牛瘤胃pH值有降低的趋势,乙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有提高的趋势。说明饲喂益生菌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对犊牛的健康生长有益。  相似文献   

14.
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0、1.2、3.6 mg甜菜碱于45 m L瘤胃发酵液和300 mg奶牛全混合日粮中进行发酵,于3、6、12、18和24 h读取产气量,并测定6、12、和24 h的p H,干物质降解率,氨氮、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在各时间点试验组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在3和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发酵时间延续,发酵液的p H逐渐减小,且在6 h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菌体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6 h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在12 h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发酵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在6 h,试验Ⅱ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2 h,试验组的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戊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添加1.2和3.6 mg的甜菜碱可以降低瘤胃体外发酵p H,提高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氮、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176.3±14.7) 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0头,随机分为舍饲组(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放牧),每组10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瘤胃p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瘤胃微生物菌群Chao1指数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在门水平上,舍饲组瘤胃Saccharibacteria、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属水平,舍饲组瘤胃Candidatus_Sacchari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胡麻粕和鱼粉六种蛋白质饲料为原料配制等蛋白、等中性洗涤纤维(NDF)日粮,研究蛋白质饲料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来源对发酵的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甲壳素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及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旨在为甲壳素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选用两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奶牛为试验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8个时间点(0、2、4、8、12、24、36、72 h)甲壳素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甲壳素在奶牛瘤胃中前36 h未发生降解,之后随时间的延长,其降解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2 h甲壳素的降解率达到12.62%.试验二:采集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的瘤胃液,配制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液,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合干草为发酵底物,在底物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甲壳素,在适宜条件下体外培养24 h,研究不同甲壳素添加水平对人工瘤胃干草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甲壳素添加水平的升高,人工瘤胃中产气量、pH和干物质降解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二次曲线下降趋势,而氨氮含量呈现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阉公牛,体外人工瘤胃试验按不同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分为6个组。分别是复合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和单一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人工瘤胃培养96h,测定产气量、瘤胃液PH值、干物质消失率、培养液中的NH3-N、TVFA产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用以确定人工瘤胃内添加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产气量上看,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产气量最大,96h时比对照组多产气23.7%(P〈0.05),产气量最小的是单一纤维素酶66.7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pH值看.96h除复合纤维素酶3组比对照组低0.2,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96h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干物质消失率比对照组高7.57%,其次是复合纤维素酶200mg/kg组比对照组高5.6%;NH3-N含量从0h~24h逐渐下降24h时最低,24h~96hNH3-N含量逐渐上升。12h~96h复合纤维素酶3组的NH3-N浓度在各组中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0.92、2.74、3、6、4.3mg/100ml,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96h,复合纤维素酶3的乙酸和TVFA含量最大.比对照组高7.62和9.16mmol/L(p〈0.05)结论:复合纤维素酶效果优于单一纤维素酶,其中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奶牛饲喂甘草茎叶后对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健康的泌乳后期(258±12)d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苜蓿添加组)和试验组(甘草茎叶添加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胃乙酸、丙酸、戊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色瘤胃球菌、总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色瘤胃球菌的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采用甘草茎叶替代苜蓿饲喂奶牛,对瘤胃液中的纤维分解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总瘤胃球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奶牛瘤胃参数,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