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蝗虫又称蚂蚱,现在养殖的大多为东亚飞蝗.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科总共有223个属,859个品种,东亚飞蝗是其中较优良的可食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东亚飞蝗发生量间的关系,为东亚飞蝗发生基数的调查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时期的发生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春季蝗卵发生量与夏蝗发生量不显著外,其他时期各发生量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蝗虫发生量调查及防治上,工作重点应放在相关的主要原因上.  相似文献   

3.
东亚飞蝗属直翅目飞蝗科飞蝗属昆虫,具有迁飞性、爆发性,是农业生产上危害性极大的害虫。本文概述了海南省东亚飞蝗发生情况,阐述了东方市蝗区的分布,总结了2012~2018年蝗虫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东亚飞蝗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亚飞蝗的综合防控体系,包括成立防蝗指挥部,加强监测预警,开展技术培训,分类指导防治,为海南东亚飞蝗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蝗虫有飞蝗和土蝗两大类。飞蝗俗称蚂蚱,以东亚飞蝗为主。飞蝗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两种互为转化。发生严重,密度大时,散居型可变为群居型,密度稀时,群居型可变为散居型。群居型的蝗虫体色黄褐色或黄灰色。散居型体色常为绿色或灰色。土蝗俗称土蚂蝗。种类很多,主要有花尖翅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各蝗区勘探资料的查阅及实地调查,详述了滨州市沾化区东亚飞蝗蝗区的分布、土壤质地、自然植被、蝗虫种类及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蝗虫换外汇     
《农家致富》2006,(21):21-2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亚飞蝗的主要发生区,蝗区面积有400万亩,占全国面积的1/4。山东省无棣县荒洼地较多,是飞蝗的重灾区之一。近些年,蝗虫在餐桌上日益受欢迎,养蝗虫也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柳州市东亚飞蝗的发生情况及发生演变态势,指出该市东亚飞蝗的暴发与当地的气候、环境、食料、天敌及人为因素有关。提出加强政府领导,蝗灾发生后及时启动蝗虫防控应急预案;开展蝗虫普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虫情;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增强农民防蝗意识;加强药物防治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业》2011,(16):8-9
蝗虫营养丰富,体内含有多种蛋白质,东亚飞蝗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多种元素。养殖蝗虫不仅可食用,而且其交配后死亡的雄蝗又是鸡、鸭的绿色饲料,粪便又是牧草和瓜蔬的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9.
蝗虫营养丰富,体内含有多种蛋白质,东亚飞蝗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多种元素。养殖蝗虫不仅可食用,而且其交配后死亡的雄蝗又是鸡、鸭的绿色饲料,粪便又是牧草和瓜蔬的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近10a的理论实践,从东亚飞蝗取食饲料、饲养设施、环境条件、生产管理、天敌防护等五大方面,集成了东亚飞蝗标准化高产关键技术,为东亚飞蝗项目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提供了详实的工艺参数,以期为生产者和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科学预测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并划分不同等级,对海南东亚飞蝗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高绿色防控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选取海南岛为研究区域,结合600个海南东亚飞蝗分布点,基于最大熵模型构建基于遥感、土壤、植被和地形等多源数据的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指标体系,分析不同生境因子对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分布的影响,对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进行预测。【结果 】模型模拟结果极好,平均AUC值为0.944;决定海南东亚飞蝗宜生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6月降水量、5月植被指数(NDVI)、6月地表温度、9月降水量、10月降水量和3月植被指数;高宜生区和中等偏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方市、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黎族自治县。【结论 】在当前全球变暖的条件下,气温的升高可能会使海南东亚飞蝗繁殖加快,从而增加种群数量,海南东亚飞蝗的高宜生区在东方市和乐东黎族自治县分布比例较高,需密切关注该地蝗虫发育情况,做到早防早控。  相似文献   

12.
飞蝗引起的蝗灾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但同时飞蝗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有极高的食用、药用及饲用价值。目前,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养殖业蓬勃发展,但对其养殖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试验对东亚飞蝗的饥饿响应及食料筛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有充足水分供应的条件下,东亚飞蝗的耐饥能力随龄期升高而增强。高龄期、低龄期蝗蝻混合饲养,在饥饿的处理下,无互残现象。东亚飞蝗取食所筛选的5种供试饲料,均可羽化、产卵。取食玉米叶、狗尾草的东亚飞蝗存活率较高、寿命较长、产卵较多,是相对适宜的饲料。饲喂白菜的雌蝗产卵量最高,可用于产卵期。麦麸在饲料紧张时可作为辅助饲料。本研究结果可为飞蝗养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白洋淀蝗区防治蝗虫替代药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点湖泊蝗区之一,该地区的蝗虫以东亚飞蝗为主。目前对于该地区东亚飞蝗的治理仍以采用马拉硫磷、氰戊菊酯等有机磷类和菊酯类为主。这些药剂的用量较大,长期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本研究自行研制了防蝗替代药剂5%吡虫啉OL,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明确其田间用量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其他药剂相比,该药剂更适用于该地区控制蝗虫为害。  相似文献   

14.
翻耕蝗区土壤对东亚飞蝗蝗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耕翻土壤对蝗虫产卵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东亚飞蝗产卵对实、松土的选择性和不同层次土壤蝗卵的发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经过耕翻耙磨土壤后,东亚飞蝗蝗卵能够正常出土的仅占6.1%。[结论]该研究为垦荒种植和蝗区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物农药杀蝗绿僵菌、植被被改造(生态控蝗)和自然天敌保护利用3种方法进行防控东亚飞蝗试验示范,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控制蝗虫均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东亚飞蝗的防治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如有机磷类、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等,化学农药在蝗灾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保护蝗区农业生态,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蝗虫防治中,尤其在低密度发生区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既经济有效,又安全可靠,为此,我们于2003-2005年开展了生物农药杀蝗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蝗虫俗称飞蝗或蚂蚱。是公认的害虫,然而害虫也可以变害为宝。现将养殖蝗虫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运城是全国重点蝗区之一,也是山西省东亚飞蝗惟一发生区,全市宜蝗面积60余万亩,蝗区过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近年来市、县两级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做好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开展蝗虫监测与防控,黄河滩涂推广种植莲菜、粮食作物等蝗虫非喜食作物,尽管我们动用大量人、物、财力进行了对飞蝗的防控,但在防控中仍有很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防治蝗虫问题的思考。1近年蝗虫发生防控动态  相似文献   

19.
西藏飞蝗作为青藏高原独有的飞蝗亚种,近年来发生危害严重,对其聚集机制的研究是西藏飞蝗生态治理的基础。采用自制Y型嗅觉仪、气质联用(GC-MS)和触角电位反应(EAG)等方法对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是提取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的较好方法。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活性随虫龄增加,并且群居型成虫虫粪粗提物的活性最强。散居型蝗虫对蝗蝻虫粪粗提物的趋向性高于同虫态群居型蝗虫对蝗蝻虫粪粗提物的趋向性。不同虫态的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所含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有所差别,部分化合物与东亚飞蝗聚集信息素成分相同。西藏飞蝗对人工合成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类:2μL/mL浓度下触角电位反应值最高;不同虫态西藏飞蝗对同一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变化趋势不一致;随浓度增加电生理反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东亚飞蝗防治技术主要有: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技术。各种防治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化学农药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持效期长、使用量少、成本低、使用简便、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特点,但其对人畜及其它益虫天敌的毒性相对较高,残留高、污染大,易形成有害生物再猖獗。生物防治是利用虫、菌、鸟类等生物的取食、侵染特性防治有害生物。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生物技术的优越性在于:选择性极高、可持续侵染、持续有效、对人畜安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其速效性差,防治效果较低,而且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生态控制技术虽然对东亚飞蝗无直接杀伤的防治效果,但通过生态改造可以缩减东亚飞蝗孳生地面积,减少东亚飞蝗食物来源,控制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和数量,是可持续防治东亚飞蝗的有效方法。各种东亚飞蝗防治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优势互补,才能最终有效控制蝗虫发生,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